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叶梅天然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彭子模 吕海英 +1 位作者 刘玉祥 马晓东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新疆地产榆叶梅花为实验材料 ,对榆叶梅花食用色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配比进行不同组合的对比实验研究 ;对光、热、pH值、还原介质、氧化介质、蔗糖、防腐剂、维生素和金属离子等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榆叶... 以新疆地产榆叶梅花为实验材料 ,对榆叶梅花食用色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配比进行不同组合的对比实验研究 ;对光、热、pH值、还原介质、氧化介质、蔗糖、防腐剂、维生素和金属离子等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榆叶梅花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属黄酮类色素。适用pH值范围较广 ,尤其酸性状态pH1~ 5最佳 ;蔗糖和防腐剂以及金属离子Zn2 +、Mg2 +、Ca2 +、K+、Na+对色素稳定性无不良影响 ;耐氧化剂与还原剂性能较差 ;而Fe2 +、Fe3+、Cu2 +、Sn2 +、Pb2 +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其颜色相反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花 天然色素 提取 稳定性 食用色素
下载PDF
蔗糖、钙和硼对榆叶梅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杜玉虎 綦影 +3 位作者 蒋锦标 杨春玲 郑爽 李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蔗糖、钙(CaCl2)和硼(H3BO3)对单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 var.simplex)和重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 var.plena Dipp.)离体条件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的蔗糖不利于花粉的萌发和... 研究了不同浓度蔗糖、钙(CaCl2)和硼(H3BO3)对单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 var.simplex)和重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 var.plena Dipp.)离体条件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的蔗糖不利于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15%~30%的蔗糖能够提高花粉的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其中25%的蔗糖为最适浓度,单瓣和重瓣榆叶梅相差不大,二者平均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为38.72%和489.6um。0.01oA~0.07%的外源钙可以显著促进榆叶梅花粉的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0.03%作用最大。0.01%的硼对单瓣榆叶梅,0.01%~0.03%的硼对重瓣榆叶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重瓣榆叶梅比单瓣榆叶梅更需要外源硼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蔗糖
下载PDF
榆叶梅花粉贮藏及生活力的测定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雪莲 李宏伟 +2 位作者 徐福军 樊新民 石晨香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57,共3页
对不同品种的榆叶梅新鲜花粉及贮藏后花粉的生活力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花粉生活力及耐贮力均不相同,其中单瓣品种的生活力和耐贮力最强。榆叶梅花粉最适萌发培养基成分为15%蔗糖+2%琼脂,花粉的适宜贮藏条件为0~4℃低温黑暗... 对不同品种的榆叶梅新鲜花粉及贮藏后花粉的生活力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花粉生活力及耐贮力均不相同,其中单瓣品种的生活力和耐贮力最强。榆叶梅花粉最适萌发培养基成分为15%蔗糖+2%琼脂,花粉的适宜贮藏条件为0~4℃低温黑暗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观花树种 花粉 耐贮藏能力 生活力 萌发培养基
下载PDF
萘乙酸对几种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彭子模 程伟 +2 位作者 高雁 孙健 刘晓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4-38,共5页
本文以榆叶梅 (Prunus triloba Lindl)、白丁香 (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ling)、黑桑 (Morus nigra L)、石刁柏(Aspargus officinalis)和小叶白蜡 (Fraxinus bungeana)为材料 ,以砂为基质 ,用不同浓度的 NAA处理后进行了扦插。在... 本文以榆叶梅 (Prunus triloba Lindl)、白丁香 (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ling)、黑桑 (Morus nigra L)、石刁柏(Aspargus officinalis)和小叶白蜡 (Fraxinus bungeana)为材料 ,以砂为基质 ,用不同浓度的 NAA处理后进行了扦插。在扦插后第 18天 ,对扦插植物组织进行了可溶性糖、还原糖、氨基态氮、可溶性蛋白、淀粉酶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浓度为 10 0~ 40 0 m g/L的 NAA对五种植物的生根都有促进作用 ,但最适浓度有所不同 :石刁柏为 10 0 m g/L ,榆叶梅为 2 0 0 mg/L ,而白丁香、黑桑和小叶白蜡则以40 0 mg/L效果最好。同时 ,这些结果也正好与五种植物插条生根后 ,组织内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氨基态氮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乙酸 植物 扦插生根 榆叶梅 白丁香 黑桑 石刁柏 造林
下载PDF
碱胁迫下榆叶梅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佳 田云 邓家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97-1408,共12页
为了解榆叶梅(Prumus triloba Lindl.)在短期碱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在0、1、3、6、12 h碱胁迫下的叶片进行了de novo转录组测序,以此鉴定与碱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表... 为了解榆叶梅(Prumus triloba Lindl.)在短期碱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在0、1、3、6、12 h碱胁迫下的叶片进行了de novo转录组测序,以此鉴定与碱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表明,从5 960万条raw reads中获得了约5 300万条高质量clean reads,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24 786条榆叶梅unigenes。基于8 948个unigenes差异表达(DEGs), GO富集分析发现,其中有28个基因可能在早期碱胁迫响应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KEGG富集分析发现,不同碱处理时间下的KEGG途径(pathways)具有显著差异。对7个碱性胁迫反应相关基因进行RT-qPCR验证,所得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数据结果一致,证实了RNA-Seq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首次对碱胁迫下的榆叶梅叶片进行了转录组分析,获得的序列数据极大地丰富了榆叶梅可利用的基因资源,深入了解了榆叶梅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同时为研究以榆叶梅为砧木的中国李(Prunus salicina)在碱胁迫下的适应机制奠定了分子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碱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珍珠梅和榆叶梅水力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亚冉 张侦珍 +2 位作者 李清芳 马成仓 姚焕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比较了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 A.Br)和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1年生枝条的水力结构特征日变化,分析了2种旱生植物是如何通过调整水分运输来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表明,珍珠梅和榆叶梅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日变化... 比较了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 A.Br)和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1年生枝条的水力结构特征日变化,分析了2种旱生植物是如何通过调整水分运输来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表明,珍珠梅和榆叶梅木质部的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日变化与光照强度、气温呈负相关趋势,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趋势,这说明珍珠梅和榆叶梅都能根据环境胁迫的变化调整水分运输策略,减少水分丧失,达到节水的目的;珍珠梅的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值均大于榆叶梅,这说明珍珠梅的耗水量更高;珍珠梅的水力结构参数日变幅均大于榆叶梅,说明珍珠梅较易发生栓塞,对干旱环境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梅 榆叶梅 水力结构 比较
下载PDF
京桃侧枝高枝嫁接重瓣榆叶梅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辉忠 李淑霞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59,共2页
京桃侧枝高枝嫁接重瓣榆叶梅的最佳嫁接方法为劈接法和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最佳时间为春季,但两种方法的最佳嫁接时间略有不同。通过嫁接培育出的新嫁接品种,在观赏价值、生长量、抗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两亲本,且成活率高。
关键词 京桃 侧枝 高枝嫁接 重瓣榆叶梅
下载PDF
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左轶璆 王海燕 +1 位作者 田有亮 郭连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以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的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为材料,研究其小枝的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小枝重饱和初始水分亏缺(W SD)程度越大,重饱和相对饱和含水量(RSRWC)越小,失水后水分恢复能力也越低,树木组织受到的伤害越严重;各树种随着... 以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的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为材料,研究其小枝的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小枝重饱和初始水分亏缺(W SD)程度越大,重饱和相对饱和含水量(RSRWC)越小,失水后水分恢复能力也越低,树木组织受到的伤害越严重;各树种随着重饱和初始水势(ψr)的降低,其重饱和相对含水量(RSRWC)呈下降趋势,当脱水到低于初始失膨点水势后复水,其重饱和含水量就恢复不到初始饱和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 榆叶梅 珍珠梅 相对含水量 叶水势
下载PDF
榆叶梅花器官形态变化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学民 肖啸 +2 位作者 梁丽松 徐兴友 孟宪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对12株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株榆叶梅的花柄长度、萼筒长度与直径、萼裂片长度与宽度、花瓣长度与宽度、花冠直径、花丝长度、花药长度与宽度以及雌蕊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出... 对12株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株榆叶梅的花柄长度、萼筒长度与直径、萼裂片长度与宽度、花瓣长度与宽度、花冠直径、花丝长度、花药长度与宽度以及雌蕊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出现了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花柄 花萼 花冠 花蕊
下载PDF
榆叶梅种内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学民 徐兴友 +1 位作者 孟宪东 龙茹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4-49,共6页
对11株榆叶梅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1株榆叶梅花粉的形态、大小与外壁纹饰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榆叶梅花粉的形态出现了分化。
关键词 榆叶梅 花粉 纹饰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榆叶梅花食用色素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子模 阿衣古丽.沙帕尔 +3 位作者 曾卫军 李进 祝长青 阿衣古丽 《中国林副特产》 1999年第1期1-2,共2页
以急性毒理和卫生指标的几项检测方法,对榆叶梅花红色素进行了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榆叶梅花红色素为无毒级物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要求。为榆叶梅花红色素作为天然食用色素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 以急性毒理和卫生指标的几项检测方法,对榆叶梅花红色素进行了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榆叶梅花红色素为无毒级物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要求。为榆叶梅花红色素作为天然食用色素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提供了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化红色素 食用色素 安全性 毒理学试验
下载PDF
3个园林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左轶璆 王文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Z1期91-96,共6页
以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的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离体枝条为材料,用室内模拟实验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用其比值衡量3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排序为:紫丁香>榆叶梅>
关键词 紫丁香 榆叶梅 珍珠梅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单瓣榆叶梅果实与种子性状的研究
13
作者 王永和 荆田东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以单瓣榆叶梅果实与种子为材料,观测种实有关性状,结果表明:果实形成初始阶段发育较快,花后第3 d幼果为绿豆粒大小,第7 d如黄豆粒大小。果实成熟时有3种果形,即近圆形果实、扁圆形果实和阔纺锤形果实,3种果实平均纵向径、横向经大小分别... 以单瓣榆叶梅果实与种子为材料,观测种实有关性状,结果表明:果实形成初始阶段发育较快,花后第3 d幼果为绿豆粒大小,第7 d如黄豆粒大小。果实成熟时有3种果形,即近圆形果实、扁圆形果实和阔纺锤形果实,3种果实平均纵向径、横向经大小分别为1.7 cm与1.6 cm、1.7 cm与1.8 cm、2.1 cm与1.8 cm,阔纺锤形果实最大,3种果形脱出的种子纵向径、宽横向径、窄横向径分别为1.3 cm、1.0 cm、0.9 cm,1.3 cm、1.1 cm、1.0 cm,1.6 cm、1.2 cm、1.1 cm。外种皮均为黄褐色,形状均为阔扁纺锤形。3种果形种子千粒重均值变化范围在46~61 g,阔纺锤形果实种子千粒重为其他两种果实的1.30倍和0.32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瓣榆叶梅 果实 种子 性状 千粒重
下载PDF
榆叶梅高效成熟胚培养成苗体系的建立
14
作者 王梓煦 韦淋馨 +2 位作者 王秀军 罗春燕 李庆卫 《种子》 2024年第8期13-19,26,共8页
以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成熟胚为外植体,构建榆叶梅稳定高效的胚培养成苗体系,测定萌发率、平均株高、生根率、平均数、平均根长、愈伤率和叶片形态等指标,设置MS、1/2 MS、WPM等3个基础培养基,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的最适培养... 以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成熟胚为外植体,构建榆叶梅稳定高效的胚培养成苗体系,测定萌发率、平均株高、生根率、平均数、平均根长、愈伤率和叶片形态等指标,设置MS、1/2 MS、WPM等3个基础培养基,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的最适培养基;利用6-BA、NAA、IB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进行胚的萌发和生根试验,其中IBA、NAA均设0.05、0.1、0.2 mg/L等3个水平,6-BA设1、2 mg/L两个水平,统计胚萌发和生根情况,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体系最佳培养基类型;在最适合榆叶梅胚培养生长培养基基础上,再设置不同低温处理时间(0、20、40、60、80 d)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实验,统计愈伤率和叶片形态情况;最后分析不同子叶保留程度(完整子叶、1/2子叶和1/4子叶)对胚培养萌发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为榆叶梅胚的萌发和上胚轴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综合各项试验的最佳影响因子,榆叶梅在MS+6-BA 1.0 mg/L+IBA 0.1 mg/L+NAA 0.1 mg/L+活性炭500 mg/L培养基上萌发率和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3.33%、86.67%;4℃冷藏60~80 d为最适宜榆叶梅胚培养发育和正常生长的时间,冷藏时间80 d时萌发率达100%,生根率为93.33%,叶片绿色平展;保留完整子叶有利于促进上胚轴的伸长,保留1/4子叶有利于促进下胚轴的伸长。本研究筛选出最适宜榆叶梅胚的培养成苗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1 mg/L+NAA 0.1 mg/L+活性炭5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胚培养 培养基类型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低温处理 子叶保留程度
下载PDF
榆叶梅红色素的稳定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祥 李湘华 杜卫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70,共4页
以新疆地产的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红色素为实验材料,进行稳定剂最佳配方筛选和色素稳定性比较研究试验。结果发现,稳定剂的配方以0.06%柠檬酸+0.04%半胱氨酸+0.02%抗坏血酸的组合为最佳;加入稳定剂后,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色素... 以新疆地产的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红色素为实验材料,进行稳定剂最佳配方筛选和色素稳定性比较研究试验。结果发现,稳定剂的配方以0.06%柠檬酸+0.04%半胱氨酸+0.02%抗坏血酸的组合为最佳;加入稳定剂后,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色素对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的耐受性,但色素对蔗糖、防腐剂和pH值的耐受性却未见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红色素 稳定剂 筛选 稳定化
原文传递
榆叶梅的繁育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瑛 鲍艳杰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本文在综合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从榆叶梅的种子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现有榆叶梅繁殖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 榆叶梅(prunnus triloba lindl.) 播种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原文传递
运用PV技术研究树种的抗旱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轶璆 郭连生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以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的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为材料,用Hammel逐渐升压法测定植物叶水势绘制Pv曲线并计算各种水分参数。通过对各项抗旱性生理指标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里,抗旱能力排序为: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
关键词 紫丁香 榆叶梅 珍珠梅 水势 抗旱性
原文传递
新疆重瓣榆叶梅花食用色素粗成分等测定
18
作者 彭子模 彭宇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1,共2页
本文以自制新疆重辩榆叶梅花食用色素为实验材料,分别对色素中的灰分、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和有害微量元素As、Ph、Hg和Cu的含量进行了检测。
关键词 新疆重瓣榆叶梅花 食用色素 粗成分 含量测定 有害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红叶榆叶梅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19
作者 洪晓松 郑舒文 +1 位作者 马凌霄 王昊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4期76-79,共4页
本试验以红叶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分别采用75%酒精(15~60s),0.1%升汞(6~12min)进行消毒。对不同取材部位(顶芽以下1~9茎节),不同激素(6-BA,NAA,ZT)和浓度的培养基进行研... 本试验以红叶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分别采用75%酒精(15~60s),0.1%升汞(6~12min)进行消毒。对不同取材部位(顶芽以下1~9茎节),不同激素(6-BA,NAA,ZT)和浓度的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1%升汞处理时间8min时,最适宜的750,4酒精灭菌时间为45s;而在0.1%升汞处理10min时,污染率最低且存活率最高。茎段选择稍硬枝茎段(顶芽以下4~6茎节),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萌发率。6-BA1.0mg/L+NAA0.15mg/L+ZT0.15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达到35.83%,萌芽苗生长状况较优。建议使用稍硬枝茎段(顶芽以下4~6茎节)作为红叶榆叶梅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使用75%酒精45s+0.1%升汞10min作为红叶榆叶梅茎段的灭菌处理方式,选择6-BA1.0mg/L+NAA0.15mg/L+ZT0.15mg/L作为诱导培养的激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榆叶梅 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消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