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被引量:27
1
作者 黎中宝 方秀 +5 位作者 陈锦 常建波 雷光高 张桂玲 赵斌丽 王展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6-450,共5页
采用AFLP技术方法,对福建二个野生及二个养殖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实验采用7对引物组合,在四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7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2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6.61%。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 采用AFLP技术方法,对福建二个野生及二个养殖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实验采用7对引物组合,在四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7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2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6.61%。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宁德野生群体和湄州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42%和45.14%,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46和0.124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59和0.19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153和1.4428;宁德养殖群体和连江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0.83%和40.53%,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27和0.10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15和0.16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3919和1.3856。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59—0.1465,平均为0.079,群体间基因流为1.0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AFLP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源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飞 苏永全 +3 位作者 王军 覃映雪 马英 鄢庆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2-1208,共7页
于2010年从宁德患病大黄鱼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NPL1006,经鉴定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黄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7.96×103CFU/g体重。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PL1006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和诺氟沙星等9... 于2010年从宁德患病大黄鱼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NPL1006,经鉴定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黄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7.96×103CFU/g体重。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PL1006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和诺氟沙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采用纸片法检测得到NPL1006的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明胶酶和淀粉酶活性。胞外产物感染斑马鱼研究结果显示其LD50为1.20mg蛋白/kg体重。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NPL1006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对大黄鱼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美人鱼发光杆菌 胞外产物 致病性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忠琴 张坤 +2 位作者 林茂 赖晓健 江兴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肝脏处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9L2,经形态学观察和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显示该菌为发酵型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动力,氧化酶阳性,水解赖氨酸及色氨酸等。利用Biolog细菌鉴定方法进行种属鉴定,... 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肝脏处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9L2,经形态学观察和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显示该菌为发酵型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动力,氧化酶阳性,水解赖氨酸及色氨酸等。利用Biolog细菌鉴定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确定9L2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性达100%。同时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气单胞菌属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维氏气单胞菌(登录号为LMG13695)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79%。经人工腹腔注射感染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试验结果表明,9L2对罗非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为1.08×10~3CFU/g。2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诺氟沙星、新生霉素、呋喃妥因、头孢曲松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洛美沙星、卡那霉素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利福平、青霉素等6种药物产生耐药性。20种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1种对致病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平均抑菌浓度范围为0.11—7.2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维氏气单胞菌 药敏实验 病原菌
下载PDF
突降盐度胁迫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生理生化及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涛 苗亮 +4 位作者 李明云 胡谋 陈炯 史雨红 陆新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1-426,共6页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盐度 血清离子 血清酶 鳃丝 Na+/K+-ATP酶活性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粘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表皮粘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强 鄢庆枇 +3 位作者 邹文政 马甡 庄峙厦 王小如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粘附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表皮粘液,其粘附量在菌浓度不超过6.52×108cfu/ml情况下随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粘附量在25℃下孵育1...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粘附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表皮粘液,其粘附量在菌浓度不超过6.52×108cfu/ml情况下随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粘附量在25℃下孵育180min趋于饱和,在180min以内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粘附作用在温度25—30℃、pH值偏酸、盐度35条件下较强;在无Na+(盐度为0)时,无粘附作用;Ca2+能显著加强溶藻弧菌的粘附作用,而Mg2+作用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其粘附作用受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粘附作用 大黄鱼 表皮粘液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精子冷冻前后的活力及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程顺 闫家强 +3 位作者 竺俊全 姜建湖 吴雄飞 史会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1,共6页
采用两步降温法超低温冷冻保存大黄鱼精子,并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结果表明,大黄鱼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鲜精中28.5%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冻精中37%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形态结构正... 采用两步降温法超低温冷冻保存大黄鱼精子,并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结果表明,大黄鱼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鲜精中28.5%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冻精中37%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形态结构正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与核膜结构完整、无膨胀现象,袖套、轴丝及中心粒结构正常,线粒体形态完整、嵴较发达;形态结构异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破裂、脱落,质膜膨胀,核膜破裂、脱落,核局部受损伤,线粒体膨胀、嵴退化或消失,线粒体移位或脱落。结果显示,以Cortland溶液为稀释液,10%DMSO为抗冻剂,对大黄鱼精子具有较好的抗冻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精子 超低温冻存 活力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闽粤群和岱衢群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及其杂交子代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振远 苏永全 +1 位作者 张建设 吴常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2-596,共5页
采用SSR方法进行了闽粤群(MY)和岱衢群(DQ)及其正交和反交大黄鱼的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DQ群高于MY群,分别为2.14、2.04;反交群高于正交群分别为2.13、2.03;杂交群体中为2.24与其亲体群的相似(2.22)。亲体... 采用SSR方法进行了闽粤群(MY)和岱衢群(DQ)及其正交和反交大黄鱼的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DQ群高于MY群,分别为2.14、2.04;反交群高于正交群分别为2.13、2.03;杂交群体中为2.24与其亲体群的相似(2.22)。亲体群间基因分化系数Fst值为0.020,低于杂交后代的0.026。AMOVA显示,亲体群和后代群基因差异均很低,且亲体群基因分化度低于和杂交后代群,Fst值分别为0.011、0.032。Nei遗传距离显示子代间遗传距离大与亲代代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9、0.22。UPGMA聚类将其分为3组,其中DQ群与MY群遗传距离最近。可以认为养殖的DQ群与MY群大黄鱼间遗传背景差异较低,其中DQ族遗传背景较好,杂交后代群的基因多样性和基因差异性稍有提高,其中反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基因多样性 微卫星 反交
下载PDF
同源和异源精子诱导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雌核发育的胚胎发育比较及子代SSR遗传标记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苗亮 王天柱 +4 位作者 李明云 汤先念 王曙 安钦 徐万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9-424,共6页
以紫外灭活的同源(大黄鱼)精子和未灭活的异源((鱼免)鱼)精子为激活源,采用冷休克处理的方法诱导了大黄鱼雌核发育二倍体,进行胚胎发育和SSR标记分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异源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同源组,但存活率低于同源组;两组中... 以紫外灭活的同源(大黄鱼)精子和未灭活的异源((鱼免)鱼)精子为激活源,采用冷休克处理的方法诱导了大黄鱼雌核发育二倍体,进行胚胎发育和SSR标记分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异源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同源组,但存活率低于同源组;两组中经冷休克处理未能恢复倍性的胚胎发育畸形而陆续死亡,恢复倍性的胚胎在发育程序上均与普通大黄鱼相同,但各阶段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滞后;SSR分析显示同源组子代中有16.7%出现父本条带,异源组子代均未出现父本条带。以灭活的同源(大黄鱼)精子和未经灭活的异源((鱼免)鱼)精子诱导大黄鱼雌核发育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鱿鱼 雌核发育 胚胎发育 SSR标记
下载PDF
低温选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明云 吴玉珍 +6 位作者 冀德伟 吴海庆 陈炯 史雨红 罗海忠 柳敏海 傅荣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8-351,共4页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低温选择组与对照组大黄鱼进行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选择组肝脏蛋白点1673±47个,对照组1651±43个,共有19个蛋白点经低温选择后,表达量显著变化。从中挑选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低温选择组与对照组大黄鱼进行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选择组肝脏蛋白点1673±47个,对照组1651±43个,共有19个蛋白点经低温选择后,表达量显著变化。从中挑选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MALDI-TOF-MS)或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然后MS-BLAST数据库搜寻。低温选择组大黄鱼肝脏MHC和CF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2-CysPrx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说明低温选育组大黄鱼机体抗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增强,预示低温选择后留下的大黄鱼在低温环境中生存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低温选育 肝脏 双向电泳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内脏白点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胡娇 张飞 +6 位作者 徐晓津 苏永全 覃映雪 马英 张艺 韩坤煌 鄢庆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9-417,共9页
于2013年4月从宁德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NZBD9和NZBD11,这两株菌在16—19°C条件下回归感染能引起大黄鱼内脏白点病,而在7—10°C和24—27°C条件下同样的人工感染不能致病,从而... 于2013年4月从宁德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NZBD9和NZBD11,这两株菌在16—19°C条件下回归感染能引起大黄鱼内脏白点病,而在7—10°C和24—27°C条件下同样的人工感染不能致病,从而证实这两株菌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菌。经16S rDNA基因的测序和时间飞行质谱微生物鉴定仪分析,NZBD9和NZBD11同为变形假单胞菌。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ZBD9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四环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的肝脏、脾脏、头肾等组织中均出现明显病症,如变性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变形假单胞菌 内脏白点病 致病性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谋 苗亮 +4 位作者 李明云 张浩 王金华 王天柱 潘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应用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观察了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无论在形态、大小还是超微结构上都十分相似。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均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形状近似... 应用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观察了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无论在形态、大小还是超微结构上都十分相似。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均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形状近似椭圆形,无顶体,细胞核呈肾形。中心粒复合体位于细胞核背侧,近、远端中心粒相互垂直,远端中心粒分化成基体并形成轴丝。中段的袖套呈筒状,4~5个圆形的线粒体围绕轴丝呈环形排列。精子尾部为单鞭毛,轴丝为典型“9+2”结构,鞭毛表面质膜形成不规则侧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大黄鱼 精子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热激蛋白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祖兴 李明云 +1 位作者 陈炯 邬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应用trizol裂解法提取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脏总RNA,采用RTPCR获得大黄鱼cDNA;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转化到质粒并直接测序,得到1.7kb的目的基因;同时将此目的基因连接到表达质粒pSBET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 应用trizol裂解法提取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脏总RNA,采用RTPCR获得大黄鱼cDNA;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转化到质粒并直接测序,得到1.7kb的目的基因;同时将此目的基因连接到表达质粒pSBET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分析。克隆基因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HSP基因的蛋白分子量为60kDa左右,与阅读框的编码大小一致;表达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与HSP蛋白起较强的特异性反应。HSP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黄鱼与非洲爪蟾最为接近,从侧面印证了脊椎动物中两栖纲动物与鱼纲动物的亲源关系。通过大黄鱼HSP基因的提取和分析,可为以后制备出核酸探针、筛选和克隆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构建基因文库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热激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拮抗菌对病原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粘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表皮粘液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国军 鄢庆枇 +3 位作者 邹文政 周仁孙 陈昌生 陈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8-744,共7页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病原性溶藻弧菌和9株拮抗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动力学。结果表明,10株细菌的粘附作用都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特征;R4、R13和R32等3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高于溶藻弧菌;9株拮抗菌的分离常数都高于溶藻弧菌;...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病原性溶藻弧菌和9株拮抗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动力学。结果表明,10株细菌的粘附作用都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特征;R4、R13和R32等3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高于溶藻弧菌;9株拮抗菌的分离常数都高于溶藻弧菌;R32的亲和指数大于溶藻弧菌,其余8株拮抗菌的亲和指数都小于溶藻弧菌。测定了9株拮抗菌对病原性溶藻弧菌粘附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竞争、排斥和置换作用,结果显示:9株拮抗菌在竞争条件下都能极显著减少溶藻弧菌对表皮粘液粘附(P<0.01);在粘附排斥方面,R4、R13、J26、J28、J312、Y59等6株拮抗菌能显著排斥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作用(P<0.05);在粘附置换方面,J26、J28等2株拮抗菌能极显著(P<0.01)降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9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作用,其中竞争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次之,置换作用的效果最差;拮抗菌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菌株的粘附动力学参数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溶藻弧菌 拮抗菌 表皮粘液 粘附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道不同部位两种消化酶的活力分布及其受温度、pH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朱爱意 褚学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7,共7页
采用改变离体条件下大黄鱼消化道不同器官消化酶的作用温度和pH的方法,对其不同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测定,研究两种消化酶活力的分布特征以及温度、pH对两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化道生理酸碱条件下蛋白酶活力... 采用改变离体条件下大黄鱼消化道不同器官消化酶的作用温度和pH的方法,对其不同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测定,研究两种消化酶活力的分布特征以及温度、pH对两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化道生理酸碱条件下蛋白酶活力胃>后肠>前肠>肝胰脏(P<0.01);淀粉酶活力肝胰脏、胃>后肠>前肠(P<0.01);在实验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胃、肝胰脏、前肠、后肠各部位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30℃、40℃、35℃,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5℃、30℃、35℃。随着温度由低向高变化,两种酶各部位活力均有从低向高然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2、6.0、7.0、8.0,淀粉酶各部位最适pH值分别为3.9、7.0、7.0、7.0。在设定的实验pH范围内,胃蛋白酶的活力随着pH值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其余各部位酶均有随pH升高酶活力先升而后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蛋白酶 淀粉酶 温度 PH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岱衢洋选育群体和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丁诗华 黄丽英 +1 位作者 张海琪 徐晓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应用RAPD技术对大黄鱼岱衢洋选育群体和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选取15条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出96个RAPD位点。结果表明,岱衢洋选育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3.33%,平均杂合度为0.3008,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0879,群体内个... 应用RAPD技术对大黄鱼岱衢洋选育群体和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选取15条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出96个RAPD位点。结果表明,岱衢洋选育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3.33%,平均杂合度为0.3008,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0879,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079,平均遗传距离为0.0921;官井洋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3.75%,平均杂合度为0.329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221,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84,平均遗传距离为0.1216。大部分遗传变异(93.52%)存在于群体内,少部分遗传变异(6.48%)存在于群体间。两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为0.0123。以上分析表明,大黄鱼官井洋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岱衢洋选育群体,但两个群体都处于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需要对大黄鱼的种质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以避免遗传多样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遗传保护
下载PDF
福建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APD标记及多态性调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勤 陈曦 +1 位作者 杨金先 林能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0-135,共6页
运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检测(RAPD)技术和4种OPV引物,对采自福建平潭和罗源的3份养殖大黄鱼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检出的39个位点中,14个位点显性频率为1,可作为筛选大黄鱼物种标记的参考位点。样品多态位点检出率平均48.2%。样品平... 运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检测(RAPD)技术和4种OPV引物,对采自福建平潭和罗源的3份养殖大黄鱼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检出的39个位点中,14个位点显性频率为1,可作为筛选大黄鱼物种标记的参考位点。样品多态位点检出率平均48.2%。样品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251 5、0.275 5和0.257 5。2004年采自平潭和罗源的两份样品在部分已知位点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显示网箱群体之间可以出现某种程度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RAPD 遗传标记 样品杂合度 基因型频率 地理族群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转铁蛋白(Tf)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明云 陈炯 +2 位作者 张祖兴 管丹东 张呈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3-568,共6页
提要应用RNeasy animal mini试剂盒抽提大黄鱼total RNA,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同时综合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到已报道的转铁蛋白(Tf)基因序列,先设计并合成扩增引物扩增出大黄鱼转铁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再应用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转... 提要应用RNeasy animal mini试剂盒抽提大黄鱼total RNA,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同时综合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到已报道的转铁蛋白(Tf)基因序列,先设计并合成扩增引物扩增出大黄鱼转铁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再应用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转铁蛋白全长cDNA基因,全长2461个核苷酸,编码661个氨基酸。应用WCG软件包,采用DNADIST和NEIGHBOR分析方法,构建了转铁蛋白系统进化树。树图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大致相符,可以看出转铁蛋白在海水鱼和淡水鱼的进化上的差异,同时也显示大黄鱼Tf与真鲷的同源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转铁蛋白 克隆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网箱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疾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8
18
作者 倪海儿 王国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7,共6页
根据2001—2005年对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情况、发病情况、死亡情况和海区环境因子的监测以及收集的气象资料,对疾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环境因子及其变化对大黄鱼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的发病率和发病类... 根据2001—2005年对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情况、发病情况、死亡情况和海区环境因子的监测以及收集的气象资料,对疾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环境因子及其变化对大黄鱼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与气温、风速有关;发病率与水温(>20℃)、悬浮物、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pletion,COD)、细菌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对大黄鱼发病率直接效应最大的是水温,其次是风速。通过分析,推测引起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网箱养殖本身造成的水体污染,从而提出了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发病率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Cathepsin L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进 郭应建 +2 位作者 励建荣 崔林 葛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1-827,共7页
采用RACE-PCR和RT-PCR方法获得大黄鱼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基因的cDNA中间片段,片段长度为773bp。BLAST分析显示,大黄鱼Cathepsin L基因cDNA片段与鱼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5%,与斑马鱼同源性为80%。实时定量分析了大黄鱼Cathepsin L基... 采用RACE-PCR和RT-PCR方法获得大黄鱼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基因的cDNA中间片段,片段长度为773bp。BLAST分析显示,大黄鱼Cathepsin L基因cDNA片段与鱼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5%,与斑马鱼同源性为80%。实时定量分析了大黄鱼Cathepsin L基因在宰杀当天和冷藏期间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大黄鱼0℃条件下冷藏0、5、10、15、20d肌肉中mRNA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含量水平有差异并且是呈现下降趋势,宰杀当天的大黄鱼肌肉中Cathepsin L基因mRNA含量水平最高,与冷藏5、10、15、20d的Cathepsin L基因mRNA水平差异性极显著(P<0.01),冷藏5d的Cathepsin L基因mRNA水平与15、20d的水平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结果表明,在不同储藏时间Cathepsin L基因的mRNA含量水平与肌肉TPA和pH等也表现了高度的相关性,表明Cathepsin L基因的mRNA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大黄鱼冷藏期间肉品质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冷藏 CATHEPSIN L MRNA稳定性 肉质指标
下载PDF
温度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阮成旭 吴德峰 袁重桂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36-39,共4页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在该温度下,大黄鱼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18.40±2.15%、1.98±0.02%.d-1和82.48±3.05%;水体NH4+-N和NO2--N在试验后期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幼鱼 温度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