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C组织中MTA1、Gankyrin表达的变化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晓培 钱连连 +1 位作者 李红强 王慧慧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54-57,6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MTA1)、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ky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173例PTC患者术后标本作为PTC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MTA1)、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ky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173例PTC患者术后标本作为PTC组、另选取同期手术获取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16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MTA1、Gankyrin蛋白表达,分析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中MTA1、Gankyr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上述各项指标与PTC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PTC组MTA1蛋白、Ganky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标本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出现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术后是否出现复发转移的PTC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A1蛋白、Gankyrin蛋白阳性表达及TNM分期为Ⅲ期+Ⅳ期是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TA1表达与PTC恶性程度增加有关,MTA1蛋白、Gankyrin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会增大P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 Gankyrin蛋白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CLIP170通过TGF-β通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
2
作者 马斌媛 许亚鑫 +2 位作者 潘云燕 巫娅妮 高宏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7-223,共7页
目的:研究细胞质连接蛋白170(cytoplasmic linker protein 170,CLIP170)是否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并阐明其机制。方法:通过GEO和TCGA数据分析CLIP170在PTC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技... 目的:研究细胞质连接蛋白170(cytoplasmic linker protein 170,CLIP170)是否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并阐明其机制。方法:通过GEO和TCGA数据分析CLIP170在PTC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CLIP170敲减细胞,Transwell转移和侵袭实验评估其功能;通过免疫荧光观察CLIP170对细胞肌动蛋白结构的影响;以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的释放;通过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TGF-β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量并最终在裸鼠肺转移模型中验证。结果:CLIP170在PTC中的表达量比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量低。功能方面,CLIP170KD在体外和体内均显著增强了PTC细胞的转移;机制方面,CLIP170KD触发了TGF-β通路的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TGF-β的抑制剂有效抑制了TGF-β活性,并显著逆转CLIP170KD所诱导的肿瘤转移。结论:CLIP170有望成为一种缓解有转移倾向的PTC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P170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TGF-β通路
下载PDF
NMD作用的顺式调控元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峙 周天鸿 郭宝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21-1326,共6页
真核生物利用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nonsense mediatedmRNAdecay ,NMD) ,对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terminationcodons ,PTC)的异常转录产物进行快速清除 ,防止毒害性截短蛋白 (truncatedproteins)的产生 ,是真核生物重要的mRNA监... 真核生物利用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nonsense mediatedmRNAdecay ,NMD) ,对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terminationcodons ,PTC)的异常转录产物进行快速清除 ,防止毒害性截短蛋白 (truncatedproteins)的产生 ,是真核生物重要的mRNA监视机制。NMD作用的启动与多种顺式调控元件有关 ,它们包括 :提前终止密码子的标识 ;PTC下游特定位置的序列元件 ,在酵母细胞称为DSE (downstreamsequenceelement,DSE) ,在哺乳动物细胞主要为内含子剪接依赖性序列元件 (exon exonjunction ,EEJ) ;稳定作用元件 (stabilizerelements ,STE)对NMD作用的阻抑调节 ;以及其他与NMD作用相关的序列 ,如 poly(A)延长、5′ UTR的uORF(upstreamopenreadingframe ,uORF)和程序化核糖体移码 (programmed 1ribosomalframeshift, 1PRF)信号序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NMD 顺式调控元件 提前终止密码子(ptc) 截短蛋白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hh基因转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边学海 徐为然 +4 位作者 张广 张纯海 周乐 李世杰 孙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9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将Shh基因用慢病毒载体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代细胞中,观察Shh对PTC细胞体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建立慢病毒载体pGC-FU-Shh-GFP转染PTC细胞,稳定过表达Shh蛋白模型基础上,设立转染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将Shh基因用慢病毒载体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代细胞中,观察Shh对PTC细胞体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建立慢病毒载体pGC-FU-Shh-GFP转染PTC细胞,稳定过表达Shh蛋白模型基础上,设立转染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检测Sonic hedgehog通路相关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与阴性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表达Shh细胞生长曲线较陡直,生长速度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Shh-PTC细胞24h后S期上升至20.88%,Shh-PTC细胞48h后G1期上升至83.78%;实验组穿透滤过膜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转染后SMO、Gli1、PTCH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54倍,1.062倍和1.205倍。结论 Shh明显促进PT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在PTC的发生、发展中Sonic hedgehog通路激活是激发或促进因素,该信号通路可能促进PTC的生长、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慢病毒 SHH
下载PDF
Patched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廷铎 王东 +3 位作者 李笑岩 白咸勇 时彦 庄贵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肝脏组织中Patched(Ptc)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制备诱发性肝癌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特点,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肝脏组织中Patched(Ptc)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制备诱发性肝癌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c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形态学观察将诱癌过程分为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胆管上皮、卵圆细胞、癌周组织中的细胞和少量癌细胞上均可见Ptc蛋白阳性表达,在对照组、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23.33%、63.33%和75.00%(χ2=37.46,P<0.05)。结论Ptc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tc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tc蛋白 二乙基亚硝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