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宫强 孔梁宇 +3 位作者 牛明福 秦翠丽 侯颖 孙晓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67-570,共4页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PtfA重组蛋白(rPtfA)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扩增禽P.multocida的ptfA基因,将其克隆于pET-32a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rPtfA纯化后制备油乳剂亚单位疫苗,经3次免疫20只4周龄雏鸡,并设弱...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PtfA重组蛋白(rPtfA)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扩增禽P.multocida的ptfA基因,将其克隆于pET-32a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rPtfA纯化后制备油乳剂亚单位疫苗,经3次免疫20只4周龄雏鸡,并设弱毒活疫苗组和PBS对照组。免疫后定期采血检测免疫鸡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评价rPtfA保护效率。结果显示动物免疫后,rPtfA免疫组和弱毒活疫苗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弱毒活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高于rPtfA免疫组。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试验的结果也表明,rPtfA组和弱毒活疫苗组的SI值及分泌的IFN-γ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弱毒活疫苗组稍高于rPtfA组。攻毒后rPtfA组和弱毒活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40%和70%,表明rPtfA亚单位疫苗虽然可为免疫鸡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效果不及弱毒活疫苗,仍需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其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ptfa基因 重组亚单位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宫强 孔梁宇 +7 位作者 马丽苹 牛明福 秦翠丽 杨莹 李翔 阮梦蝶 田野 李战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58-662,671,共6页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以壳聚糖为佐剂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检测其形态及抗DNA酶降解的能力,随后进行动物免疫实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以壳聚糖为佐剂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检测其形态及抗DNA酶降解的能力,随后进行动物免疫实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FN-γ分泌情况和抵抗强毒菌株攻击和免疫保护率。实验结果显示,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在透射电镜下呈现较为规则的圆球型,粒径约为200 nm,可以有效抵抗DNAaseⅠ的降解。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组的血清抗体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PBS对照组,且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的抗体水平稍高于裸DNA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分泌试验结果也显示,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疫苗组的SI值与IFN-γ分泌水平极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但两种DNA疫苗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强毒菌株攻击后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的保护率优于裸DNA疫苗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裸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ptfa基因 壳聚糖纳米DNA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宫强 魏景利 +3 位作者 孔梁宇 牛明福 秦翠丽 侯颖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48,52,共3页
为建立一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序列,设计与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 为建立一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序列,设计与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成功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片段,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检测最低浓度为1pg/μL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ptfa基因 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杜珍奇 宫强 +5 位作者 牛明福 秦翠丽 任国艳 马丽苹 伍家发 张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3-1058,共6页
为研究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 ptfA基因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为佐剂制备佐剂-DNA疫苗,分别以DNA疫苗和佐剂-DNA疫苗免疫鸡,同时设置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灌胃-DNA疫苗免疫组以及弱毒疫苗... 为研究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 ptfA基因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为佐剂制备佐剂-DNA疫苗,分别以DNA疫苗和佐剂-DNA疫苗免疫鸡,同时设置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灌胃-DNA疫苗免疫组以及弱毒疫苗、pcDNA3.1(+)空载体和PBS对照组。每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鸡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双抗夹心ELISA检测鸡IL-2和IL-4的分泌情况。三免2周后以强毒菌株CVCC474 (5 LD50/只)攻毒,计算强毒攻击后各组鸡的存活数及保护率。结果显示,佐剂-DNA疫苗组和灌胃组鸡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与DNA疫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免后,佐剂-DNA疫苗组和灌胃组鸡的SI值和IL-4水平显著高于DNA疫苗组(p<0.05)。二免和三免后,佐剂-DNA疫苗组和灌胃组鸡的IL-2水平明显高于DNA疫苗组(p<0.05),且为免疫鸡提供的保护率高于DNA疫苗,其中以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为佐剂时效果较好,但均不及弱毒疫苗。表明预先灌胃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或以其为佐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ptfA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为Pm DNA疫苗的研究及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在疫苗佐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牡丹籽蛋白酶解产物 ptfa基因DNA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的制备与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宫强 孔梁宇 牛明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1-495,共5页
为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PCR扩增获得ptfa基因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以复凝聚法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确定壳聚糖与DNA分子完全结合时的N/P比值... 为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PCR扩增获得ptfa基因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以复凝聚法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确定壳聚糖与DNA分子完全结合时的N/P比值;测定纳米DNA疫苗的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DNA疫苗的形态;同时检测其抗DNA酶降解的能力及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裸DNA疫苗并制备出纳米DNA疫苗,该纳米DNA疫苗的N/P比值为2.5,包封率为95.3%,经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大多呈规则的球状,粒径为200nm左右,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有效抵抗DNA酶Ⅰ的降解。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ptfa基因 壳聚糖 纳米DNA疫苗
原文传递
依赖PrfA转录调控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C启动子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勤 周青春 +2 位作者 邓灵福 高强 刘德立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了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与转录调控因子PrfA蛋白之间的关系,应用PCR定点突变和重组PCR技术缺失了该菌毒力基因inlC启动子上可能与PrfA蛋白结合以及诱发转录起始相关的碱基序列,构建了一系列突变启动子与l... 为了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与转录调控因子PrfA蛋白之间的关系,应用PCR定点突变和重组PCR技术缺失了该菌毒力基因inlC启动子上可能与PrfA蛋白结合以及诱发转录起始相关的碱基序列,构建了一系列突变启动子与lacZ报告基因融合表达质粒,使lacZ基因的表达置于inlC突变启动子下,并分别电转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生株P14、PrfA蛋白高表达突变株P14a和prfA基因等位缺失突变株A42中,检测相应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位于inlC启动子转录起始点下游22bp处的一段17bp的类似PrfA蛋白结合序列TTAACAGCGTTTGTTAA并没有增强和抑制PrfA转录调控活性的功能;甚至将其改造成“完美的”PrfA蛋白结合序列TTAACATTTGTTAA后,也不影响inlC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地表达;但是,如果缺失inlC启动子上原始的PrfA蛋白结合序列,则使inlC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完全丧失;另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C和plcA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的表达也与启动子上PrfA蛋白结合区(PrfA-box)距离-10区的碱基个数有关:最适为22或23bp,长于23bp或短于22bp的突变启动子的依赖PrfA的转录活性大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说明除PrfA蛋白结合序列外,受PrfA调控的毒力基因启动子上还可能存在其它尚未阐明的结构和序列影响PrfA蛋白的结合以及启动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wgenes) inlC启动子 PrfA PrfA蛋白结合区(PrfA-box) 转录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