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1
作者 白晓霞 崔洁 +1 位作者 周千强 齐凯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以5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纯林和5年生樟子松-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 为进一步探明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以5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纯林和5年生樟子松-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指标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硝态氮含量则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个指标均表现为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高于樟子松纯林,且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各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0.05);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含水率各土层间差异均不显著,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5~15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含量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0.05);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各土层均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 纯林 混交林 土壤理化指标 酶活性 榆林市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山不同混交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2
作者 曲别三约 骆晓 +6 位作者 樊戢 康雨诗 林润哲 刘梦丹 肖欢 周世兴 黄从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21,共8页
【目的】旨在探究营建不同混交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柏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上由抛荒地营建的香樟×乌桕混交林、栾树×香樟混交林、乌桕×柏木×龙爪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目的】旨在探究营建不同混交林类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柏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上由抛荒地营建的香樟×乌桕混交林、栾树×香樟混交林、乌桕×柏木×龙爪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柏木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磷组分含量(全磷、微生物磷、速效磷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混交林类型土壤磷组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探究影响土壤磷组分的主控因子。【结果】①3种混交林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磷、速效磷和全磷的含量。在3种混交林中,香樟混交林提高土壤全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栾树混交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微生物磷含量的效果更显著。②3种混交林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③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含量的主要因子,解释度分别为49.8%和27.6%。【结论】3种混交林总体上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来提高土壤全磷、微生物磷和速效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柏木纯林 土壤磷组分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杨淑雅 王镜如 +2 位作者 朱滢滢 伊力塔 刘美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8,共10页
【目的】研究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杉木人工纯林“针改阔”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杉-阔混交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在杉木纯林、浙江楠纯林、杉木与浙江楠混交林... 【目的】研究杉木与浙江楠混交对根系分泌物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杉木人工纯林“针改阔”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杉-阔混交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在杉木纯林、浙江楠纯林、杉木与浙江楠混交林中,采集0~20 cm土层样品,分析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和AMF群落结构差异,阐明混交林根系分泌物对AMF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纯林与混交林土层样品中共检出含量高且具有化感活性的主要分泌物5种: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其中油酸甲酯、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在不同林分间差异显著。浙江楠纯林根际土壤中含AMF属的OTU数量最多、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最高,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低;3种林分土壤AMF优势属均为Glomus属,混交显著降低Glomus占比、提高Gigaspora占比。相关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杉木纯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油酸甲酯对混交林土壤AMF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结论】杉木与浙江楠混交使土壤化感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影响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AMF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杉木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根系分泌物 丛枝菌根真菌 杉木 浙江楠 纯林
下载PDF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of the main forest-forming species in the Caucasus 被引量:2
4
作者 R.Pshegusov F.Tembotova +3 位作者 V.Chadaeva Y.Sablirova M.Mollaeva A.Akhomgotov Tembotov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Background: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of the main forest-forming species within the same geographic range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understanding the coexistence of species and the regularities of formation of their... Background: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of the main forest-forming species within the same geographic range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understanding the coexistence of species and the regularities of formation of their cur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main abiotic and biotic environmental variables,as well as species dispersal capability,affe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forest-forming species in the Caucasus,have not been sufficiently studied.Methods:We conducted studies within the physiographic boundaries of the Caucasus,including the Russian Federation,Georgia,Armenia,and Azerbaijan.Our studies focused on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of pure fir,spruce,pine,beech,hornbeam,and birch forests through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ing and the concept of BAM(Biotic-Abiotic-Movement)diagram.We selected 648 geographic records of pure forests occurrence.ENVIREM and SoilGrids databases,statistical tools in R,Maxen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abiotic,biotic,and movement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orest-forming species.Results:Geographic expression of fundamental ecological niches of the main forest-forming species depended mainly on topographic conditions and water regime.Competitor influence reduced the potential ranges of the studied species by 1.2–1.7 times to the geographic expression of their realized niches and l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with similar requirements for abiotic conditions.Movement factor significantly limited the areas suitable for pure forests(by 1.2–1.8 times compared with geographic expression of realized ecological niches),except for birch forests.Conclusion:Distribution maps,constructed by abiotic,biotic,and movement factors,were the models of the occupied distributional area of the forest-forming species in the Caucasus.Biotic and movement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modeling studies of forest ecosystems if models are to have biological meaning and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modeling pure forests BAM diagram MAXENT Environmental predictor
下载PDF
低强度计划火烧对滇中地区云南松纯林可燃物的影响
5
作者 闫想想 张文文 +5 位作者 王秋华 方向阳 张武 白万辉 李晓娜 丁宗达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6期83-87,共5页
在云南省中部的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内连续4年设置样地,通过外业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内实验,观测计划烧除时的火行为,以及计划烧除后的8个月左右对样地内的可燃物进行调查,可燃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蕨类。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使... 在云南省中部的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内连续4年设置样地,通过外业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内实验,观测计划烧除时的火行为,以及计划烧除后的8个月左右对样地内的可燃物进行调查,可燃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蕨类。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使得乔木的死亡率在10%以下;(2)计划烧除使得灌木、草本和蕨类的高度降低,降低了林内的垂直连续性,而2020年未进行计划烧除,灌木、草本和蕨类的高度有所增加,可见周期性计划烧除促进了林内植被生长;(3)计划烧除使得可燃物载量降低,能较有效地调控可燃物载量;(4)计划烧除使可燃物的种类减少,计划烧除内出现的物种,未计划烧除内均出现,未计划烧除的物种数大于计划烧除的物种数。研究结果能为云南计划烧除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损率 火焰 可燃物 计划烧除 云南松纯林 新平县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in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ests in Northern Hainan Province 被引量:2
6
作者 XUE Yang YANG Zhongyang +3 位作者 WANG Xiaoyan SU Shaofeng LIN Zhipan XU Li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Understory vegetation in the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ests at different ages was sampled and analyzed fi rstly, and then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biomas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stock of the unde... Understory vegetation in the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ests at different ages was sampled and analyzed fi rstly, and then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biomas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stock of the understory vegetation, as well as the quantity and thickness of the understory litt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derstory vegetation in the C. equisetifolia forests is mainly composed of herbaceous plants, and there are nearly no shrubs in the study area. Moreover, the quantity of herbaceous plants rises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oodlands at different ages in total biomass of herbaceous plants, and the maximum of total biomass can be found in 15-year-old woodland, reaching 1.68 t/hm^2; the biomass of overground parts of herbaceous pla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derground parts.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oodlands at different ages in thickness of the understory litter, and the thickness of understory litter in 10-yearold woodland is the highest, reaching 6.67 cm. The maximum quantity of the understory litter has reached 14.69 t/hm^2,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half decomposed litt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undercomposed litter in most wood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rtifi cial pure forest Understory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下载PDF
黔北金佛山方竹林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张喜 张庭嘉 +2 位作者 杨光能 侯贻菊 姜霞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3期16-25,30,共11页
竹林碳汇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亚优势层竹林碳汇是观测研究的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纯林样地数量占33.70%,分析了纯林及混交林碳储量及组成对方竹林分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1)... 竹林碳汇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亚优势层竹林碳汇是观测研究的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纯林样地数量占33.70%,分析了纯林及混交林碳储量及组成对方竹林分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1)纯林及混交林方竹地上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29.74 t/hm^(2)和30.31 t/hm^(2),地下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6.07 t/hm^(2)和18.16 t/hm^(2),总碳储量分别为45.81 t/hm^(2)和48.47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及总碳储量差异显著。不同类型方竹林构件碳储量呈竹秆>鞭根>竹叶>竹枝>竹篼的变化趋势,竹秆碳储量在龄级间比例相近。2)方竹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土层厚度40 cm)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36.36 t/hm^(2)和112.57 t/hm^(2),二者差异极显著,呈土壤B层>A层的变化趋势。土壤碳储量在A层与B层、A层及B层与AB层间相关极显著。3)方竹纯林及混交林灌木地上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0.01 t/hm^(2)和0.02 t/hm^(2),混交林乔木地上部分及凋落物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2.63 t/hm^(2)和2.14 t/hm^(2)。4)在纯林及混交林中,方竹碳储量、灌木地上部分碳储量以及植被层(方竹、乔木和灌木)地上部分碳储量与方竹平均胸径及密度二元线型回归式的相关性极显著,混交林方竹平均胸径及密度与土壤A层、B层及AB层碳储量的二元线型回归模型相关显著。研究为评价方竹林碳储量及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纯林 混交林 碳储量 贵州北部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阔叶化改造试验
8
作者 邓必平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信丰县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在选定的试验林分内分别设置马尾松补植枫香(C1)、马尾松补植木荷(C2)、马尾松补植枫香+木荷(C3)和马尾松纯林(CK)处理,对比分析各种处理对马尾松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结构因子、林内小气候、灌草... 以信丰县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在选定的试验林分内分别设置马尾松补植枫香(C1)、马尾松补植木荷(C2)、马尾松补植枫香+木荷(C3)和马尾松纯林(CK)处理,对比分析各种处理对马尾松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结构因子、林内小气候、灌草多样性、林下凋落物和植被生物量指标及松材线虫病罹病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马尾松纯林补植阔叶树可以促进马尾松生长,优化林分结构。(2)补阔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林内温度和增加林内湿度,改善林内小气候,补植常绿阔叶树比补植落叶阔叶树对改善林内小气候作用明显;补阔处理还可以增加林内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3)补种阔叶树,特别是落叶阔叶树,有利于增加林下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同时对防治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补种阔叶树种类增多,防治效果有提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纯林 阔叶化改造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4种林分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
9
作者 常明山 文娟 +4 位作者 赵鹏飞 郝建 杨保国 黄德卫 吴耀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73-75,105,共4页
本研究调查了杉木、马尾松的纯林和混交林4种林分昆虫种类数量,探讨了不同林分的昆虫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混交林采集18个标本,属5目10科;马尾松混交林采集10个标本,属5目7科;杉木纯林采集9个标本,属6目9科;马尾松纯林采集7个标本,属5... 本研究调查了杉木、马尾松的纯林和混交林4种林分昆虫种类数量,探讨了不同林分的昆虫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混交林采集18个标本,属5目10科;马尾松混交林采集10个标本,属5目7科;杉木纯林采集9个标本,属6目9科;马尾松纯林采集7个标本,属5目5科。昆虫种类数量以杉木混交林最多,其次为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wiener指数,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纯林 混交林 昆虫 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杉木林分类型乔木层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养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晨阳 李宪 +2 位作者 张涵 崔宇鸿 叶绍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4,共7页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杉木-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混交林和杉木-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量回归模型法,对不同林分乔木层(树干、树皮、树枝、...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杉木-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混交林和杉木-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量回归模型法,对不同林分乔木层(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的生物量进行计算,测定林木各器官的含碳率和养分质量分数,计算林分乔木层碳储量,采用冗余分析探究了不同林分树木器官养分质量分数与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杉木-米老排混交林和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27.55、154.71 t/hm2,高于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17.84 t/hm2);杉木纯林、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57.38、71.05、77.10 t/hm2,树干是储碳最多的器官,对林分碳储量的贡献最大;乔木层各器官元素质量分数总体上以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中的火力楠叶片N质量分数最高(24.63 g/kg)、杉木纯林树干Mg质量分数最低(0.06 g/kg)。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明显受到不同乔木器官的影响,其中,树根Ca和树干N质量分数主要影响了生物量的变化,树枝Mg和树干N质量分数主要影响碳储量的变化。综上所述,杉木和阔叶树种混交显著提高了乔木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乔木层各器官养分质量分数和分布受到林分类型的显著影响;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碳汇能力的提升,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和近自然经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纯林 混交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养分质量分数
下载PDF
马尾松、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娟 常明山 +3 位作者 郝建 杨保国 赵鹏飞 吴耀军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为了摸清树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规律和种类,采用顶空法提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其混交林11个树种叶片的VOCs,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技术对其进... 为了摸清树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规律和种类,采用顶空法提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其混交林11个树种叶片的VOCs,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15 min,VOCs检出率为100%的树种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混交林中的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检出率为73%-90%的树种有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马尾松、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和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以及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杉木和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中鉴定出的VOCs种类有萜、醇、醛、酮、酯、酸、脂肪胺、环氧等8大类,除了红锥和大叶栎外,其他树种均以萜类化合物数量最多;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鉴定出的VOCs种类有萜、醇、醛、酮、酯、酸、脂肪胺、苯、硫醚和环氧等10大类,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灰木莲以萜类化合物最多,混交林中的格木、大叶栎以醛类最多,混交林中的红锥以醇类最多。上述结果说明格木、红锥和大叶栎的VOCs较其他树种挥发速度快,而灰木莲和香梓楠的VOCs挥发速度较其他树种慢。纯林VOCs种类较混交林少,两个树种的纯林及其混交林中检测出的VOCs有7大类与森林康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纯林 混交林 挥发性有机物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海不同落叶树种展叶物候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芽茹 庞育兰 +4 位作者 罗心怡 徐嘉艺 杨颜溢 达良俊 宋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3,共9页
为探究城市环境差异对树木展叶物候的影响,以上海城市森林中的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提取9种树木的展叶开始时间,并分析其与温度、降水和夜间灯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如下.①展叶时间在物种之间存在差异,平均展叶时间从第95天至第... 为探究城市环境差异对树木展叶物候的影响,以上海城市森林中的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提取9种树木的展叶开始时间,并分析其与温度、降水和夜间灯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如下.①展叶时间在物种之间存在差异,平均展叶时间从第95天至第104天;相比之下,展叶时间的种内差异更大,最早为第69天,最晚为第138天.②不同物种展叶物候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乌桕对降水变化最敏感,复羽叶栾对降水变化和城市化水平敏感,池杉对降水和温度变化敏感,其余6种树木对环境变化不敏感.③对于敏感物种,生长季前的平均降水量从48 mm增加64 mm,展叶开始时间提前45 d;平均温度每增加1℃,展叶开始时间延迟3 d.因而,城市森林建设可以根据树种物候的环境响应特点来进行合理配置,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发挥相应的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展叶时间 种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纯林和混交林3种植物光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峰峰 赵江平 +2 位作者 乔雨宁 赵敏 陈云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植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精准提升人工林改造水平,使用Li-6400XT对黄土丘陵区纯林和混交林中油松、连翘、柠条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模式并未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产生影响... 为探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植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精准提升人工林改造水平,使用Li-6400XT对黄土丘陵区纯林和混交林中油松、连翘、柠条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模式并未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产生影响,仅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值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油松(纯林)、连翘(纯林)>连翘(混交油松)、柠条(混交油松)>柠条(纯林);在不同造林模式下,影响因子中仅空气相对湿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显示出差异;当光合有效辐射为2000μmol/(m^(2)·s)时,所有测定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趋于饱和,与纯林相比,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柠条(混交油松)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42.1%、10.5%和74.0%,连翘(混交油松)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40.4%;采用4种光响应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效果最优,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光合参数均高于油松纯林,柠条(混交油松)高于柠条纯林。上述结果说明,在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纯林,油松与柠条的混交林可加强植物各自的光合能力,环境适应性更强,更适合在该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连翘 柠条 纯林 混交林 光合作用 光响应
下载PDF
刺槐人工林蓄积量模型筛选和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迎雪 宋振洲 +1 位作者 杨新兵 王会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41,共6页
为了筛选出更精确的刺槐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估算模型,减少林分调查成本,以河北省刺槐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以及林龄、平均胸径、密度等测树因子,采用马氏距离法去除离群值,基于R语言建立多元回归、逐步回... 为了筛选出更精确的刺槐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估算模型,减少林分调查成本,以河北省刺槐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以及林龄、平均胸径、密度等测树因子,采用马氏距离法去除离群值,基于R语言建立多元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回归与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影响蓄积量分布各因子的重要性,筛选出最优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模型分析均得出测树因子重要性大于立地因子,平均胸径和密度对刺槐蓄积量影响较大,坡向和地貌影响最小;(2)通过4种模型的精度对比,非线性模型对林分单位蓄积量预测精准度较高,BP神经网络模型最优(R^(2)=0.9635)。影响刺槐人工林蓄积量的主导因子为平均胸径与密度,在构建刺槐人工林蓄积量模型方面,相比于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更好且BP神经网络模型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人工纯林 蓄积量模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2种森林的土壤优先流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管凝 程金花 +4 位作者 侯芳 曾合州 沈子雅 赵梦圆 秦建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70,共10页
【目的】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区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优先流特征,为当地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侧柏纯林和侧柏、马尾松、直杆蓝桉混交林),基于野外染色示踪试验,设置2种模拟降水量,使用亮蓝染料溶... 【目的】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区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优先流特征,为当地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侧柏纯林和侧柏、马尾松、直杆蓝桉混交林),基于野外染色示踪试验,设置2种模拟降水量,使用亮蓝染料溶液染色,挖掘土壤的染色竖直剖面和水平剖面,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染色面积比、平均最大入渗深度、基质流深度、优先流比和长度指数5个优先流特征参数,同时获取不同深度处土壤的优先路径分布、数量和比例。【结果】当模拟降水量相同时,混交林的土壤染色面积比和平均最大入渗深度均高于纯林;当模拟降水量由25 mm增至60 mm时,混交林的土壤染色面积比由12.36%变为16.44%,平均最大入渗深度由22.21 cm变为30.64 cm,土壤染色面积比和最大入渗深度增幅相近;纯林的土壤染色面积比由7.42%变为15.89%,最大入渗深度由12.50 cm变为17.59 cm,土壤染色面积比增幅明显高于平均最大入渗深度。混交林下土壤染色形态呈指状或枝状,有独立斑块存在,纯林呈漏斗状,无独立斑块。当模拟降水量为25 mm时,混交林下基质流深度、优先流比和长度指数平均分别为1.65 cm、76.70%和352.61%,高于侧柏纯林的1.31 cm、74.33%和184.20%;当模拟降水量增至60 mm时,混交林下基质流深度、优先流比和长度指数为2.21 cm、77.18%和497.02%,而侧柏纯林则为4.29 cm、53.83%和331.27%。喀斯特地区混交林和纯林的优先路径主要分布在15 cm以上土层,且半径大多小于5 mm。混交林下土壤优先路径随土层深度的变异性更强,且大影响半径(>5 mm)优先路径的比例(19.0%)高于纯林(9.0%)。【结论】喀斯特地区侧柏纯林和侧柏、马尾松、直杆蓝桉混交林2种典型森林下均存在一定的优先流现象,由于其特殊土石结构影响,林地土壤优先路径数量较多;混交林下优先流的发育程度和空间变异性比纯林高,与其大影响半径优先路径比例高、优先路径分布变异性强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喀斯特地区 染色示踪试验 纯林 混交林
下载PDF
豫东南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碳氮含量与团聚体组成
16
作者 周君丽 张家洋 +1 位作者 田淑婷 陈恩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探究豫东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碳氮水平与团聚体组成,采用野外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撂荒地(对照)、女贞纯林、栾树纯林和女贞-柠条与栾树-柠条混交林林地土壤不同土层有机碳(TOC)、全氮(TN)、铵态氮(AN)、硝态氮... 为探究豫东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碳氮水平与团聚体组成,采用野外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撂荒地(对照)、女贞纯林、栾树纯林和女贞-柠条与栾树-柠条混交林林地土壤不同土层有机碳(TOC)、全氮(TN)、铵态氮(AN)、硝态氮(NN)、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和团聚体组成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纯林与混交林,林地土壤TOC、TN、AN、NN和SMBN含量均高于撂荒地;与女贞纯林相比,女贞-柠条混交林土壤TOC、TN、AN、NN和SMBN各土层平均值分别提高了39.86%、82.81%、36.02%、21.07%和95.59%;与栾树纯林相比,栾树-柠条混交林土壤TOC、TN、AN、NN和SMBN各土层平均值分别提高了36.69%、50.38%、41.61%、30.66%和56.78%;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林分林地土壤TOC、TN、AN、NN和SMBN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养分库表聚效应明显;混交林土壤团粒结构趋于集中于≥2 mm的粒径;土壤TOC、TN、AN、NN和SMBN均与<0.25 mm粒径的团聚体呈负相关,其中,AN、NN与之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植林木有效提高了土壤碳氮含量,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相较于纯林,混交林土壤的碳氮含量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均高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纯林 混交林 碳氮含量 团聚体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虫害发生区植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学敏 苑壮 +5 位作者 李含笑 张子恒 许强 王利峰 高宝嘉 刘军侠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虫害发生区群落特征变化规律,揭示人工纯林群落特征变化与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中龄林和成熟林的虫害发生区和不发生区4种林分类型,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桃山分场,应用...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虫害发生区群落特征变化规律,揭示人工纯林群落特征变化与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中龄林和成熟林的虫害发生区和不发生区4种林分类型,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桃山分场,应用群落调查和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林分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在中龄林和成熟林虫害发生区,植物群落的平均科数分别为17.33和19.00,物种数分别为33.33和39.00;灌木的科数分别为0.67和1.67,物种数分别为0.67和2.33,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中龄林发生区均为0;草本类群的科数分别为16.33和17.67,物种数分别为31.67和36.00,其中,多年生草本科数分别为13.00和12.67,物种数分别为25.67和26.33。(2)植物群落香农维纳多样性在中龄林发生区平均值2.42极显著小于中龄林不发生区平均值2.88。(3)灌木类群科数、物种数在虫害发生区显著或极显著小于虫害不发生区。(4)草本植物类群科数和草本植物高度在虫害发生区显著小于虫害不发生区,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类群科数、物种数和玛格列夫指数在虫害发生区显著或极显著小于虫害不发生区。总之,不同类型林分,植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变化规律差异显著。与不发生区相比,虫害发生区植物群落及各类群的物种组成复杂程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特征 群落组成结构 物种多样性 森林虫害 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塞罕坝两种林型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
18
作者 胡娅丽 左鑫钰 +3 位作者 田龙 杨晋宇 庞永奇 宋立敏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为探讨森林旅游对不同森林类型内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旅游区和非旅游区内华北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对比分析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等对旅游干扰的响应。... 为探讨森林旅游对不同森林类型内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旅游区和非旅游区内华北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对比分析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等对旅游干扰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大型土壤动物4224头,隶属4纲7目41科86种。旅游区落叶松纯林地表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高于混交林(P<0.05),非旅游区差异不显著。旅游活动降低了2种林型内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物种数,其中混交林内大型土壤动物物种数显著减少(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旅游活动和林型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和部分常见类群影响显著(P<0.05)。各功能群中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和腐食性土壤动物物种数最高;旅游活动显著降低落叶松纯林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和植食性土壤动物H,显著降低混交林腐食性土壤动物物种数和H,以及植食性土壤动物的H和均匀度指数(Jd)。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旅游活动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林分类型。凋落物全磷含量、全碳含量、厚度、生物量,土壤全磷含量、含水量、容重、C/P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子(P<0.05)。塞罕坝地区旅游活动改变了凋落物理化性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种林分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混交林内凋落物耐踩踏性低于落叶松林,土壤动物受影响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旅游活动 多样性 华北落叶松纯林 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下载PDF
含海拔哑变量的杉木优势木高-树龄曲线模型研究
19
作者 易烜 黄朗 +3 位作者 朱晋梅 朱光玉 王琢玙 黄靓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33-40,共8页
人工纯林立地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立地指数法,即利用林分平均优势木高和树龄的关系来评价立地质量。本文以湖南青羊湖、高泽源、江华等45个国有林场的518个杉木纯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中388个标准地数据,对林分平均优势木高与树龄的... 人工纯林立地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立地指数法,即利用林分平均优势木高和树龄的关系来评价立地质量。本文以湖南青羊湖、高泽源、江华等45个国有林场的518个杉木纯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中388个标准地数据,对林分平均优势木高与树龄的关系进行理查德、单分子式和舒马切尔3种常用的非线性基础模型方程模拟。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最优为理查德方程(参数a、b、c分别为23.67023、0.05856、1.59679),其决定系数为0.79489。以最优模型为基础,考虑到不同海拔对优势木高生长过程的影响,将海拔划分等级变量F(以100 m为一个等级,共分为12个等级),纳入含海拔哑变量(F)的优势木高-树龄生长曲线,并以绝对残差均值ARM、决定系数DC、模型精度3个模型精度检验指标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模拟结果表明:加入以海拔等级为哑变量的3个模型精度较高,其中,将哑变量(F)加在参数b上的模型精度最高(绝对残差均值1.20630、决定系数0.8444、模型精度97.77%),并利用130个标准地数据进行再验证,证明该模型可行性强,可为区域性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建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纯林 立地指数 曲线模型 哑变量 立地质量评价
下载PDF
无瓣海桑纯林湿地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游奕来 熊晴帆 +3 位作者 孙争争 何克宏 甘加俊 郑特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6期7-14,共8页
针对现有无瓣海桑纯林树种结构单一,单层林冠郁闭度达0.81,林下物种多样性低下,耐阴小灌木老鼠簕的覆盖度达88.7%等低效林问题,从现状、政策和技术等层面,系统地论证了对该纯林湿地进行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应用自有的和前人的... 针对现有无瓣海桑纯林树种结构单一,单层林冠郁闭度达0.81,林下物种多样性低下,耐阴小灌木老鼠簕的覆盖度达88.7%等低效林问题,从现状、政策和技术等层面,系统地论证了对该纯林湿地进行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应用自有的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修复技术方案:①对该林分进行修枝、透光伐至郁闭度≤0.5,并在其林下种植较耐阴的木榄和桐花树等乡土树种的一系列技术措施;②对其潮沟水系进行清理疏通,以保障该湿地持续健康;③对其生态修复成效进行监测,为政府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④对该区域的巡护码头进行修缮提升,以避免安全隐患和正常巡护。研究可为全国3800 hm 2以上无瓣海桑林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也可为我国滨海湿地红树林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等提供重要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纯林 湿地 生态修复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