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appearance of septal q-wave or appearance of abnormal Q-wave in V_5 and V_6 after onset of anteri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correlations
1
作者 詹中群 王崇全 +2 位作者 何朝荣 毛山 王治校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2年第2期93-104,共12页
Backgrou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wave changes in V5 and V6 during anterior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n (AMI)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described. Methods We studied 70 patients with a first anterior AMI, in... Backgrou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wave changes in V5 and V6 during anterior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n (AMI)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described. Methods We studied 70 patients with a first anterior AMI, in whom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showed either disappearance of the normal septal q wave (n = 24) or presence of pathological Q wave in V5 and V6 (n = 46) during follow-up. The ECG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findings were correl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the culprit site proximal to S1 (46% vs. 36%, P = 0.405), but the culprit site was more frequently located proximal to DI in the group with abnormal Q wave (21% vs. 67%, P = 0.001). Patients with disappearance of the septal q wave more often had a large obtuse marginal branch (46 % vs. 22%, P = 0.037) and disappearance of the r wave in V1 (88% vs. 7%, P = 0.001). Patients with abnormal Q-wave more often had a large LAD (42% vs. 71%), small r wave or tall or wide R wave in V1 (0 % vs. 89 %, P = 0.001) and abnormal Q waves in the inferior leads (33% vs. 59%, P = 0.044).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first anterior AMI, q wave changes in V5 and V6 correlated with the morphology in V1. Emerging abnormal Q wave in Vs/V6 predicted the culprit lesion in a large LAD proximal to D1, but disappearance of the septal q wave could not predict the culprit lesion proximal to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eardiogram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ptal q wave
原文传递
TTI介质中的纯qP波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2
作者 李振春 张闪闪 +2 位作者 秦宁 谷丙洛 丁奕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随算子是衰减的,可以避免衰减补偿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通过同时考虑各向异性和吸收衰减的影响,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更少假象和振幅均衡的偏移结果。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的测试及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黏声TTI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在衰减区域可进行高质量成像,丰富成像剖面中的波数成分,拓宽成像剖面中的频带宽度,提高地下介质成像剖面的分辨率及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补偿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TTI介质 纯qP波 近似常Q模型
下载PDF
Q波段宽带螺旋线行波管输能系统研究
3
作者 李紫琳 李伟 +3 位作者 孟晓君 郑玲丽 费娜 王光强 《真空电子技术》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针对Q波段宽带螺旋线行波管所需要的低损耗、低反射输能系统,采用后馈式单脊过渡波导和盒型窗方案,优化设计了过渡波导阻抗变换结构、内导体尺寸和螺旋线大螺距过渡结构,得到33~50 GHz频带内驻波系数小于2的输能系统,并成功应用在Q波段... 针对Q波段宽带螺旋线行波管所需要的低损耗、低反射输能系统,采用后馈式单脊过渡波导和盒型窗方案,优化设计了过渡波导阻抗变换结构、内导体尺寸和螺旋线大螺距过渡结构,得到33~50 GHz频带内驻波系数小于2的输能系统,并成功应用在Q波段宽带多用途螺旋线行波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波段 螺旋线行波管 输能系统 驻波系数
下载PDF
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申岩 贠海雁 王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联合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心电图诊断结果差异将其分为AMI组(n=52)和非AMI组(n=48)。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联合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心电图诊断结果差异将其分为AMI组(n=52)和非AMI组(n=48)。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52例AMI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与ST段未抬高组,比较两组的fQRS波、病理性Q波发生情况;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QRS波、病理性Q波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根据fQRS波是否出现将52例AMI患者分为fQRS波组与非fQRS波组,随访追踪两组患者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再次住院率。结果ST段抬高组的fQRS波发生率低于ST段未抬高组,病理性Q波发生率高于ST段未抬高组(P<0.05)。fQRS波、病理性Q波联合诊断AMI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诊断(P<0.05)。fQRS波组的各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高于非fQRS波组(P<0.05)。结论心电图f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能有效提高AMI诊断效能,特别是fQRS波能够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碎裂QRS波 病理性Q波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病理性Q波持续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国勇 马铮 +2 位作者 刘佩林 连政 郭彩霞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病理性Q波持续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47例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治疗后1年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病理性Q波持续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47例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治疗后1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52例)和非MACE组(9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STEMI患者PCI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交互作用检验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后病理性Q波持续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病理性Q波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LVEF、NLR、HDL-C、CK-MB、cTnI、病理性Q波状态均为NSTEMI患者PCI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比值比=3.017、3.868、2.562、2.161、4.093、5.604、7.556,均P<0.05)。病理性Q波持续状态对NSTEMI患者PCI治疗后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风险比=5.791,95%置信区间:2.207~9.894,P<0.001)。结论NSTEMI患者PCI治疗后病理性Q波持续状态是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病理性Q波持续状态
下载PDF
中国大陆Lg波衰减成像
6
作者 何静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99,共11页
本文利用2009-2019年间中国大陆固定台站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采用反双台法,获得了约36万个台站对的Lg波Q值,并反演得到了中国大陆Lg波的衰减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大陆Lg波衰减的Q值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非均一性.青藏高原、渤海湾盆... 本文利用2009-2019年间中国大陆固定台站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采用反双台法,获得了约36万个台站对的Lg波Q值,并反演得到了中国大陆Lg波的衰减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大陆Lg波衰减的Q值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非均一性.青藏高原、渤海湾盆地以及祁连山造山带等构造活动块体展现出明显的地壳低Q值强衰减特征,而华南块体、鄂尔多斯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等相对稳定的地区则呈现地壳高Q值弱衰减特征.Lg波衰减与构造活动强度、松散沉积物、地下流体或部分熔融以及地质块体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渤海湾盆地的强衰减主要由上地壳巨厚的松散沉积物和较高的地壳温度导致.青藏高原和祁连山造山带的地壳强衰减主要归因于现今活跃的构造活动、复杂的断裂系统和地质结构以及富含地下流体甚至是部分熔融等因素.华南造山带和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壳弱衰减特征可能与侵入岩冷却形成高强度的结晶基底以及古老造山带地壳构造趋于稳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波 Q值 地壳衰减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效能
7
作者 廖剑霖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均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按照是否为AMI将... 目的:观察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均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按照是否为AMI将其分为AMI组(n=100)和非AMI组(n=100),比较两组心电图检查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出率,分析心电图检查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AMI的效能,并比较不同类型AMI碎裂QRS波检出率。结果:AMI组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出率均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联合诊断AMI的灵敏度高于二者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AMI碎裂QRS波检出率高于非ST段抬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碎裂QRS波 病理性Q波 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观察
8
作者 杨蕊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6期29-32,共4页
观察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 观察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灵敏度为75.83%、准确度为68.67%,高于两者单一检查(P<0.05)。随访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5.00%。有心电图碎裂QRS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无心电图碎裂QRS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有病理性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无病理性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研究发现,心电图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能提升诊断灵敏度、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碎裂QRS波 病理性Q波
下载PDF
高Q值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的设计与制备
9
作者 张帅 俞振一 +4 位作者 郭瑜 孙宗琴 傅肃磊 许志斌 王为标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随着5G移动通信时代的发展,射频前端(RF front-ends)的滤波和信号处理迫切需要高频大带宽的声学谐振器。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XBAR)具有超高的工作频率和超大的机电耦合系数(k^(2)),但其品质因数(Q)值不高,阻碍了其在射频前端中的应用... 随着5G移动通信时代的发展,射频前端(RF front-ends)的滤波和信号处理迫切需要高频大带宽的声学谐振器。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XBAR)具有超高的工作频率和超大的机电耦合系数(k^(2)),但其品质因数(Q)值不高,阻碍了其在射频前端中的应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ZY切铌酸锂(LiNbO 3)的XBAR谐振器,通过有限元(FEM)仿真对谐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下对谐振器进行加工。该文所制备的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A 1模式的谐振频率为4.72 GHz,k 2=26.9%,Q_(3) dB为384,温度频率漂移系数为-60.5×10^(-6)/℃。A_(3)模式的谐振频率为13.5 GHz,k^(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XBAR) 品质因数(Q)值 高频 大带宽 5G通信
下载PDF
静载试验和低应变法对PHC管桩性能的检测
10
作者 靳涛 钱自成 张紫光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采用静载试验和低应变反射波法对PHC管桩的性能进行检测,通过抽检小比例PHC管桩进行静载试验对承载力进行检测,利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静载试验得出位移-荷载曲线的最大沉降量为14.78 mm,位移-对数时间... 采用静载试验和低应变反射波法对PHC管桩的性能进行检测,通过抽检小比例PHC管桩进行静载试验对承载力进行检测,利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静载试验得出位移-荷载曲线的最大沉降量为14.78 mm,位移-对数时间曲线均较为平直发展;利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PHC管桩桩身的完整性,其符合设计要求,可满足工程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检测 PHC管桩 静载试验 Q-S曲线 低应变反射波法
下载PDF
肌钙蛋白T对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群 王维展 +2 位作者 张颖轩 王岚 赵玲俊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 T(c Tn T)在非 Q波心肌梗死 (NQMI)患者早期诊断及近期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74例急性 NQMI患者和 118例急性 Q波心肌梗死 (QMI)患者的 c Tn 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进行动态分析 ;并于病程 15 d行心肌核素...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 T(c Tn T)在非 Q波心肌梗死 (NQMI)患者早期诊断及近期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74例急性 NQMI患者和 118例急性 Q波心肌梗死 (QMI)患者的 c Tn 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进行动态分析 ;并于病程 15 d行心肌核素断层显像 ,计算梗死面积指数。两组患者均详细记录 2 8d内心功能不全、致命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临床资料。结果  c Tn T上升时间较 CK MB提早 ,高峰时间与 CK MB平行 ,持续时间较 CK MB延长 ;两组患者 c Tn T和 CK MB峰值与梗死面积指数均呈正相关 (P均 <0 .0 1)。 NQMI组 c Tn T和 CK MB峰值均较 QMI组降低 ,且梗死面积缩小 (P均 <0 .0 5 ) ;随 c Tn T浓度升高 ,两组发生近期心脏事件的比例均显著升高 ,但 NQMI组较 QMI组低 (P<0 .0 5 )。结论 c Tn T可作为 NQMI患者早期诊断、早期估测梗死面积并对近期预后进行评价的简便而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非Q波心肌梗死 急性 心肌梗死面积 早期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风险评估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淑英 吕金兰 +3 位作者 杨文波 张媛 王乐信 孙熙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病理性Q波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fQRS及病理性Q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评估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35例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 目的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病理性Q波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fQRS及病理性Q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评估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35例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将OMI伴单纯fQRs波患者分为前壁组(61例)、下壁组(40例)和侧壁组(15例),并对各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fQRS波时限,将OMI伴fQRs波患者分为fQRS≥110ms组(36例)、fQRS〈110ms(156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病理性Q波QRS波群时限,将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分为QRS≥110ms组(21例)、QRS〈110ms(75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MI伴单纯fQRs波患者不同部位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OMI伴fQRs波患者fQRS≥110ms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fQRS〈110ms组(P=0.026);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QRS≥110ms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P=0.045)发生率明显高于QRS〈110ms组。结论OMI患者fQRs时限越长,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越高;OMI患者QRS波时限越长,发生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的风险越高,QRS时限是O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预警的心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肌梗死 碎裂QRS波 病理性Q波 室性心律失常 QRS时限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延军 张瑶 +4 位作者 李丽丽 高民 郝东侠 马牧欣 于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并进行...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并进行ABMMNCs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和6个月,8例患者心电图检查仍存在异常Q波,与术前无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虽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进行移植ABMMNCs,不能改善伴有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移植 自体 心肌病 充血性 Q波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解耦的黏声介质地震正演模拟与逆时偏移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玉 符力耘 陈高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7-1537,共11页
时间域常Q黏声波方程,由于含分数阶时间导数项,数值求解需要大量内存,计算效率低,不利于地震偏移的实施.通过一系列近似,可将该方程简化为介质频散效应和衰减效应解耦的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黏声波方程,数值求解内存需求少,计算效率高.本... 时间域常Q黏声波方程,由于含分数阶时间导数项,数值求解需要大量内存,计算效率低,不利于地震偏移的实施.通过一系列近似,可将该方程简化为介质频散效应和衰减效应解耦的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黏声波方程,数值求解内存需求少,计算效率高.本文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逼近时间导数,改进的伪谱法计算空间导数,PML吸收边界去除边界反射,对该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和地震正演模拟,开展地震数据的黏声介质逆时偏移,实现波场逆时延拓过程中同时完成频散校正和衰减补偿.改善深层构造的成像精度,数值结果表明,基于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解耦的黏声介质地震正演模拟与逆时偏移可大幅度提高地震模拟计算效率,偏移剖面明显优于常规声波偏移剖面,极大改善深层构造的成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常Q黏声波方程 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 频散与衰减解耦 黏声介质地震模拟与逆时偏移
下载PDF
近地表Q值求取及振幅补偿 被引量:38
15
作者 裴江云 陈树民 +1 位作者 刘振宽 王建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面波衰减的Q模型 ,反演出近地表的Q值 .据此 ,给出消除振幅受近地表影响的振幅静校正 ,利用时间剩余静校正方法解决了振幅问题 .
关键词 Q值 面波 振幅 地表 地震资料 品质因素
下载PDF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柳弘 吕树铮 +4 位作者 陈韵岱 颜东 张春芳 李晶 刘欣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相关血管病变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NQMI96例,以GE血管造影机的LCPlus计算测量系统对病变血管进行QCA分析。结果:单支血管病变34例(35.4%),2支血管病变26例(27.1%),多支血管病... 目的:分析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相关血管病变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NQMI96例,以GE血管造影机的LCPlus计算测量系统对病变血管进行QCA分析。结果:单支血管病变34例(35.4%),2支血管病变26例(27.1%),多支血管病变36例(37.5%),合并左主干病变9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2例;前降支病变50例;回旋支病变26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8例。其中A型病变26例(44.8%),B型病变19例(32.7%),C型病变13例(22.4%)。结论:NQMI多支血管病变、80%以上的严重狭窄发生率较高,影像学上以B型、C型病变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非Q波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二年随访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竞涛 谭慧琼 +4 位作者 朱俊 李建东 梁岩 章晏 刘力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887-891,共5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2年自然病程。方法本研究为国际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的一部分。按统一方案登记因NSTE-ACS入院的患者,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作任何干预,记...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2年自然病程。方法本研究为国际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的一部分。按统一方案登记因NSTE-ACS入院的患者,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作任何干预,记录其临床特征、主要药物及干预治疗、重大事件,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追踪记录2年,分析女性患者的特点并与男性患者对比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共注册2 294例NSTE-ACS患者,女性占37.7%(864例),平均年龄65.1±6.7岁,就诊时有不稳定心绞痛及心电图异常者分别占90.7%、92.6%。女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分别占64.1%、23.4%,显著高于男性(P≤0.001)。女性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吸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者分别占39.4%、16.8%、11.7%、2.3%,均明显低于男性(P≤0.001)。既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占0.5%,低于男性(P≤0.05)。住院期间女性患者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分别为92.8%、64.8%,低于男性(P≤0.05);硝酸酯类药、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和调血脂治疗率分别为96.9%、60.0%、59.1%、47.1%,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女性患者药物治疗率下降幅度比男性更为明显。随访2年时女性患者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调血脂药的服用率分别为68.4%、39.5%、27.4%和19.4%,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住院期间女性患者PCI、CABG治疗率分别为10.5%和2.7%;2年随访期间分别为13.4%和4.8%。女性血运重建治疗无论是在住院期间或2年随访期间均显著低于男性(P≤0.001)。2年随访期间女性患者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因顽固心肌缺血住院率分别为7.4%、4.7%、6.8%、15.4%和31.3%,与男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STE-ACS女性患者接受治疗和/或重视治疗的程度明显低于男性。在目前治疗不及男性的情况下女性的重大事件发生率与男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性别是NSTE-ACS重要事件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不稳定心绞痛 非Q波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地层条件下砂岩含水饱和度对波速及衰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7
18
作者 王大兴 辛可锋 +2 位作者 李幼铭 高静怀 伍向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8-914,共7页
为了研究含气地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用超声波测试了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砂岩样品在不同饱和度下的纵、横波速度和衰减Q值.实验表明砂岩样品的物性和流体含量对纵波的速度和衰减的影响均大于横波,含气饱和度大于60%时... 为了研究含气地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用超声波测试了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砂岩样品在不同饱和度下的纵、横波速度和衰减Q值.实验表明砂岩样品的物性和流体含量对纵波的速度和衰减的影响均大于横波,含气饱和度大于60%时纵波Q值变化明显;物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纵波Q值越小,吸收越大.分析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影响机理,给出了利用纵波的吸收衰减预测砂岩含气性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含水饱和度 衰减
下载PDF
心电图Ⅱ 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判定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颜昌福 艾民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II、III、a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判定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7例,包括心肌梗死(MI)患者305例,根据心电图定位分为前壁MI组患者204例及下壁MI组患者101例,分...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II、III、a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判定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7例,包括心肌梗死(MI)患者305例,根据心电图定位分为前壁MI组患者204例及下壁MI组患者101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体表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灵敏度为35.6%,特异度为83.0%,准确度为49.2%;前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灵敏度(22.4%)高于下壁MI患者(13.2%)(P〈0.01);下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特异度(98.0%)高于前壁MI患者(85.1%)(P〈0.01);在评价的准确度方面前壁(40.3%)与下壁MI患者(37.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I、III、aVF导联病理性Q波判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是前壁梗死高于下壁梗死,而特异度则是前壁梗死低于下壁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病理性Q波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心肌缺血少见的几种心电图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楚英杰 王芳芳 +3 位作者 刘晓宇 贺文奇 王宇航 张培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患者的少见心电图图形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归纳几种少见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215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中:①出现J波者16例,其中2例J波与T波融合且振幅逐波交替;②QTc间期改变者44例,...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患者的少见心电图图形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归纳几种少见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215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中:①出现J波者16例,其中2例J波与T波融合且振幅逐波交替;②QTc间期改变者44例,其中延长者25例,缩短者19例;③出现(类)右束支阻滞者23例,其中14例持续存在,9例为一过性出现;④出现各种等位性Q波者106例,其中9例表现为新出现的s波。结论心肌缺血可表现为J波出现,QTc间期的改变、(类)右束支阻滞、s波型等位性Q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缺血 心电图 QTC间期 J波电交替 (类)右束支阻滞 等位性Q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