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探讨
1
作者 宋莹莹 郭海 +1 位作者 杨进 魏凯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0-554,共5页
对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温病为阳邪致病,最易损伤脏腑津液。津液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为肺津,在胃为胃津,在肠为肠液,入脉而为营阴。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程中,脏腑实质损害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而血管内津... 对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温病为阳邪致病,最易损伤脏腑津液。津液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为肺津,在胃为胃津,在肠为肠液,入脉而为营阴。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程中,脏腑实质损害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而血管内津液的耗损则是加剧气营转变的重要原因。火毒鸱盛是促进气营传变的始动因素,津液耗伤是加重气营传变的病理基础,清热保津是防治温病气营传变的必然治法,具体包括甘寒生津、咸寒清热、甘苦合化等法,对内科杂病及急重症亦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气分证 营分证 气营转化 津液 清热保津
下载PDF
基于炎癌转化理论从气津分阶段论治恶性肺结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兴涵 于明薇 +5 位作者 杨雯靖 任俊逸 游佳凤 吴桐桐 张怀锐 杨国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0-1514,共5页
肺结节是局部的微小病灶,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中医学认为肺结节虽长在局部,但是全身气血津液代谢逐步失衡所致,这与“炎癌转化”学说的理念一致。基于炎癌转化理论从气津分阶段论治恶性肺结节,转化前期以化痰祛湿为主,转化中... 肺结节是局部的微小病灶,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中医学认为肺结节虽长在局部,但是全身气血津液代谢逐步失衡所致,这与“炎癌转化”学说的理念一致。基于炎癌转化理论从气津分阶段论治恶性肺结节,转化前期以化痰祛湿为主,转化中期需加大活血消肿之药的占比,转化后期需酌加攻癌解毒之力,结合患者的体质、证候予以益气、理气、化气之法且各有侧重,以延缓甚至阻断肺结节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恶性肺结节 炎癌转化 气津 分阶段治疗 动态理念 影像学
下载PDF
基于津液论自噬与肿瘤 被引量:3
3
作者 金钊 夏孟蛟 +3 位作者 郑川 严然 由凤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6-1069,共4页
微环境性自噬促进肿瘤发展,其过程与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痰瘀毒结密切相关。津液敷布有赖于气化功能,痰浊与津液的本质区别在于气化正常与否,气化过亢与不利所致的代谢异常与自噬水平的"太过不及"导致肿瘤增殖发展机制趋同,表... 微环境性自噬促进肿瘤发展,其过程与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痰瘀毒结密切相关。津液敷布有赖于气化功能,痰浊与津液的本质区别在于气化正常与否,气化过亢与不利所致的代谢异常与自噬水平的"太过不及"导致肿瘤增殖发展机制趋同,表明津液代谢变化与自噬水平高低关系密切,自噬的"太过不及"实质是津液气化微观生物行为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故基于津液论述自噬与肿瘤的作用机制,可为中医药干预肿瘤细胞自噬提供新的切入点,丰富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证手段和治未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细胞自噬 肿瘤 气化 肿瘤微环境 微环境性自噬 中医药
下载PDF
论张仲景的“津液观”及其对重症医学的启示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腾飞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5期829-832,共4页
张仲景的津液观可概括为:"存津液"贯穿始终;"测津液"时时进行;"补津液"徐缓有度;"化津液"可借药力;"察津液"以断预后,而其核心始终围绕着人体的"气化功能"的强弱进行津液... 张仲景的津液观可概括为:"存津液"贯穿始终;"测津液"时时进行;"补津液"徐缓有度;"化津液"可借药力;"察津液"以断预后,而其核心始终围绕着人体的"气化功能"的强弱进行津液的动态调控。张仲景这种动态的"津液观",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液体治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首先"津液"与"输液"有别,"输液"只有经人体阳气之"气化"作用转化为具有"流动"之性,可外出肌腠、内濡骨髓脏腑,方能称之为"津液",现在的重症救治仍应注意"存津液","输液治疗"不应超过人体的"气化功能",危重患者的治疗应始终关注机体"气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津液 气化功能 张仲景 中医
下载PDF
再论“脾为之使” 被引量:3
5
作者 史佳岐 王小平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3期321-325,共5页
“脾为之使”出自《素问·刺禁论》:“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以“脾为之使”的文辞解释以及含义为着眼点,结合上下文“胃为之市”分析其内在含义以及临床内涵:脾转输谷食精微,脾阳上输精微散精于肺,是化生精、气、血、津液的原材料... “脾为之使”出自《素问·刺禁论》:“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以“脾为之使”的文辞解释以及含义为着眼点,结合上下文“胃为之市”分析其内在含义以及临床内涵:脾转输谷食精微,脾阳上输精微散精于肺,是化生精、气、血、津液的原材料,从而滋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脾阳上输散布津液或四布输散津液,脾气散津并为胃行其津液,脾转输水液,是人体水液代谢的枢纽,滋润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脾居五脏中央,与胃升降相因,维持五脏气机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化 水液 谷食精微 气机升降 脾为之使
下载PDF
基于玄府和络脉学说探讨气血津液运行交换的结构体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向圣锦 段俊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7期57-61,共5页
玄府与络脉功能上与气血津液运行与交换关系密切,且均具有双向渗灌气血作用,但络脉重点在于运行气血,而玄府主要在于流通气液,且玄府是比络脉中孙络更深层次的微观结构。因此,“孙络-玄府”是一脉相承的气血双向渗灌的结构单位。同时,... 玄府与络脉功能上与气血津液运行与交换关系密切,且均具有双向渗灌气血作用,但络脉重点在于运行气血,而玄府主要在于流通气液,且玄府是比络脉中孙络更深层次的微观结构。因此,“孙络-玄府”是一脉相承的气血双向渗灌的结构单位。同时,玄府又是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因此是气血运行与气津(液)运行的共同末端通道,是津血互化的结构基础,气血津液交换的场所,血与津液在气化作用下在玄府完成互化与交换。玄府开阖通利有度,气机升降出入正常,不仅能维持气血津液正常运行与输布,也为气血津液互化与交换提供动力源泉。因此,玄府是气血津液运行与交换的纽带,起着联系气血与津液的桥梁作用。建立以玄府为核心的气血津液运行结构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气血津液运行途径,更准确地把握玄府与络脉在气血津液运行与交换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学说 脉络学说 气血津液 津血互化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辨治阴虚湿阻证
7
作者 黄梦文 高昭 +4 位作者 吕品 王稼心 曾静 李修洋 提桂香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1375-1379,共5页
阴虚湿阻证是病性虚实夹杂的一类证型,在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临床辨证中均为多见。临床上阴虚与湿邪停滞的矛盾病理状态容易并存,又因湿邪缠绵难除,阴虚正亏难复,辨证、治疗皆属不易。从《黄帝内经》“... 阴虚湿阻证是病性虚实夹杂的一类证型,在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临床辨证中均为多见。临床上阴虚与湿邪停滞的矛盾病理状态容易并存,又因湿邪缠绵难除,阴虚正亏难复,辨证、治疗皆属不易。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角度分析,阴血津液亏虚、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阴虚湿阻证形成的关键,本着“治病必求于本”,辨治时当虚实兼顾、邪正并调,助阳化湿不伤阴、滋阴养形不助湿,使阴津复、气得化、湿浊除,方可达到《伤寒论》“津液自和”的思想。该文着眼于阴虚湿阻证这一津液类病证,对其因、机、症、治展开探讨,以期启发临床实践,并为从“津液自和”论治感染新冠后疲劳综合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湿阻证 津液自和 阳化气 阴成形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杨震从肝经郁热论治郁病经验拾萃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小平 赵晶 郝建梅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4期433-437,共5页
介绍杨震教授从肝经郁热论治郁病经验。杨教授认为郁病是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临床常见情志病。主张以肝经郁热理论为指导,依据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病机特点,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热、郁热伤津、阴虚阳亢4个阶段,其中阴... 介绍杨震教授从肝经郁热论治郁病经验。杨教授认为郁病是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临床常见情志病。主张以肝经郁热理论为指导,依据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病机特点,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热、郁热伤津、阴虚阳亢4个阶段,其中阴虚阳亢阶段又可根据不同表现特点分为肝阳上亢、阳亢动风和肝阴亏虚。并强调临床要注重身心同治,据此遣方选药,每获良效。附病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病 肝经郁热 杨震 肝气郁结 气郁化热 郁热伤津 阴虚阳亢
下载PDF
温阳固本,化气生津议——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 被引量:2
9
作者 缪曦迪 秦雍 吴荣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8-51,共4页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近年来多从津液亏损、气血虚少、阴虚致燥、瘀血致燥、燥毒内盛、肝肾阴虚、津枯液涸入手,辨证分型不离阴亏虚,燥邪盛,津不足等,从肝肾、从脾胃、从瘀、从内燥等范畴治疗多有疗效,但有疗效不显者,凡阳气虚衰气化不...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近年来多从津液亏损、气血虚少、阴虚致燥、瘀血致燥、燥毒内盛、肝肾阴虚、津枯液涸入手,辨证分型不离阴亏虚,燥邪盛,津不足等,从肝肾、从脾胃、从瘀、从内燥等范畴治疗多有疗效,但有疗效不显者,凡阳气虚衰气化不利气不布津或阴寒阻滞气机失畅或水液不行津不上承或中焦脾土阳虚不伏火或元阳不足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外或水火不济,火不归元或命门虚损,相火不潜,日久煎熬阴津致龙雷之火上燔而出现阴燥证,宜温阳固本,化气生津让机体阴阳和合,恢复平衡,取得疗效,为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固本 化气生津
下载PDF
《伤寒论》脐旁动气的证治思路
10
作者 罗婧涵 袁慧敏 +1 位作者 李奥柔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动气”指以肚脐周围跳动为特征的病证,首见于《难经》。《伤寒论》中的“脐上筑”“脐下悸”“心下悸”皆属动气范畴。通过整理《伤寒论》对脐上悸、脐下悸的治疗思路,总结出动气的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气化不利,而致水饮内... “动气”指以肚脐周围跳动为特征的病证,首见于《难经》。《伤寒论》中的“脐上筑”“脐下悸”“心下悸”皆属动气范畴。通过整理《伤寒论》对脐上悸、脐下悸的治疗思路,总结出动气的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气化不利,而致水饮内停。水饮是造成动气的关键因素。动气为病,即使有表证,亦不可发汗、攻下,若误治则会虚其阳、竭其阴、动其水,以致变证丛生;扶其阳气,利其水邪方为正治之法。茯苓、桂枝是张仲景治疗脐上动气和脐下动气的常用药对,体现了健脾通阳、化气行水的治疗方法。元代医家张璧师法张仲景,以崇土利水法治疗动气,补脾并兼顾肝、心、肺、肾四脏的气机升降出入,创保命四气散(枳壳散、茯苓散、防葵散、前胡散),分别主治动气在脐之上、下、左、右,对临床治疗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旁动气 伤寒论 保命四气散 温阳化气行水 气机升降
原文传递
五苓散医案两则
11
作者 高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5期186-187,共2页
五苓散是利水渗湿剂的代表方,掌握了五苓散之病机为“气不化水”,在临床上便可灵活运用,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关键词 五苓散 气不化水 医案
原文传递
基于“气化理论”论治间歇期痛风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洋 官鑫 +9 位作者 汤小虎 曲鹏达 杜时雨 李思泽 冯亚琼 吴青璘 王为 王仕奇 彭昭蓉 胡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816-5818,共3页
间歇期痛风存在正邪交争的病理过程,正胜邪退则病情缓解,若病邪久恋,则正气暗耗,阳气不足,三焦功能失常。保证水谷津液代谢中气化功能的正常,对于避免病情缠绵反复非常重要。“肾-三焦-营卫”三者关系密切,共同构成气化系统,与全身津液... 间歇期痛风存在正邪交争的病理过程,正胜邪退则病情缓解,若病邪久恋,则正气暗耗,阳气不足,三焦功能失常。保证水谷津液代谢中气化功能的正常,对于避免病情缠绵反复非常重要。“肾-三焦-营卫”三者关系密切,共同构成气化系统,与全身津液代谢及痛风发病相关。肾主气化,在津液的生成和代谢中起主导作用,三焦是津液代谢的枢纽,为肾气化运行津液的通道,又能促进营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营卫失和则三焦功能失调,营卫失调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笔者认为调节“肾-三焦-营卫”气化系统促进津液正常代谢,对避免痛风病迁延十分关键,并创制清明汤应用于间歇期痛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间歇期 津液 气化 清明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