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AMIODARONE AND SOME CLASS ⅠAGENTS ON QT DISPERSION
1
作者 周礼明 赵佩琪 +1 位作者 朱文敏 徐济民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9年第2期87-89,94,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fects of some class Ⅰ antiarrhythmic agents on QT dispersion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miodarone. Methods Group I was composed of 30 cases, they were all treated with class Ⅰ agent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fects of some class Ⅰ antiarrhythmic agents on QT dispersion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miodarone. Methods Group I was composed of 30 cases, they were all treated with class Ⅰ agents. The drugs used include: mexiletine (8 cases), moricizine (9), propafenone (12) and apridine (1). GrouP Ⅱ was composed of other 30 patients, and were all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The ddlerences of QT intervals between ECG leads (QTd and QTcd) were measured belore and aler medication. Results Before medication, the QTmax and QTcmax in group Ⅱ were signil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of group Ⅰ, resulting in greater QTd and QTcd in grouP Ⅱ (QTd:66± 14ms vs 31± 16ms, P<0.01; QTcd:71±36ms vs 44± 18ms, P<0.01). Alter medication, QTmax and QTcmax of group Ⅰ were prolonged, leading to the lengthening of QTd (from 31±16ms to 45±17ms, P<0.01) and QTcd (from 44± 18 ms to 58± 21ms, P<0.05), indicating the increase of inhomogeneity of myocardial repolariza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lass Ⅰ agents. Alter amiodarone treatment, QTmin and QTmax in grouP Ⅱ were both prolonged, with a greater amplitude of QTmin prolongation, resulting in decreased QTd and QTcd in group Ⅱ (QTd /rom 66± 14ms to 36±22ms, P<0.01, QTcd from 71±36ms to 45±27ms, P<0.01). The signifcant dofference of QTd and QTcd between two groups disappeared aler medicatio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may relect the opposite effects of amiodarone and these class Ⅰ agents on myocardial re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 interval qt dispersion ARRHYTHMIA ANTIARRHYTHMIC AGENTS AMIODARONE
下载PDF
Tp-Te间期和QTd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萍 邹长林 黄伟剑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评价Tp-Te间期、QTd、QTcd及其组合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入选15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全部予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 目的评价Tp-Te间期、QTd、QTcd及其组合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入选15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全部予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p-Te、QTd、QTcd值,计算它们及其组合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敏感度、特异性等指标。结果病例组Tp-Te、QTd、QTcd均大于对照组(P<0.01)。Tp-Te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最高,其次为QTcd,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vs 84.62%、92.5%vs 77.5%、92.0%vs 78.6%、89.2%vs 83.8%。Tp-Te与QTcd并、串联未能提高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论 与QTd、QTcd相比,Tp-Te是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强有力的指标,尤其当Tp-Te间期>148ms时应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Te间期 qtd恶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 12导联心电图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效果及对血清FGF-21、NF-proBNP和QTd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阳慧 苏雨江 +1 位作者 钟江华 马添翼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9-22,26,共5页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高血压性...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功能及FGF-21、NT-proBNP、QTd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vs. 79.00%,χ~2/P=6.816/0.009)。治疗后,2组LVEF、CO水平均升高,LVESD、LVESV、FGF-21、NT-proBNP、QTd水(t/P_(对照组)=8. 893/0. 000、8. 566/0. 000、6. 631/0. 000、6. 903/0. 000、7. 292/0. 000、9. 393/0. 000、2. 318/0.021; t/P_(观察组)=18. 272/0. 000、14. 074/0. 000、14. 711/0. 000、16. 910/0. 000、13. 087/0. 000、15. 597/0. 000、6. 849/0.000),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t/P=9. 645/0. 000、4. 430/0. 000、7. 972/0. 000、11. 599/0. 000、5. 760/0.000、12.974/0.000、5. 304/0.000);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χ~2/P=0. 000/1.000)。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降低FGF-21、NT-proBNP、QTd水平,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性心脏病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N末端脑钠肽前体 q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AMI患者QTd、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艳芳 陈素 《新医学》 201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方法 AMI患者(AMI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100名,AMI患者又分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2例),对比分析AMI组和对照组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 目的探讨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方法 AMI患者(AMI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100名,AMI患者又分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2例),对比分析AMI组和对照组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Tp-e和Tp-e/QT。结果 AMI组的Tp-e、Tp-e/Q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Tp-e、Tp-e/QT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Tp-e、Tp-e/QT比健康对照组延长,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TP-E间期 Tp-e qt比值
下载PDF
潘生丁负荷试验中QTd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空 李春生 +1 位作者 岳全廷 魏远亮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潘生丁试验 (DP- ECG)及潘生丁食管心房调搏复合试验 (TRAS- DP- ECG)前、后心电图 ST段、校正 QT间期 (QTc)及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以评价 TRAS- DP- ECG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 (CHD)患者...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潘生丁试验 (DP- ECG)及潘生丁食管心房调搏复合试验 (TRAS- DP- ECG)前、后心电图 ST段、校正 QT间期 (QTc)及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以评价 TRAS- DP- ECG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30例正常者 (对照组 )进行 DP- ECG和 TRAS- DP- ECG,记录试验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其 ST段 ,QTc及 QTd。根据分布曲线求出 QTc及 QTd的截断点。分别计算两种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如以 QTd≥ 40 m s为截断点 ,以 DP-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76 % ,93% ,82 % ;以 TRAS- DP-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2 % ,93% ,92 %。结论 :TRAS- DP- ECG时 ,如以 QTd≥ 40 m s为截断点 ,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而不影响其特异度。 QTd≥40 m s可作为 TRAS- DP- ECG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生丁食管心房调博复合试验 冠状动脉疾病 qt间期离散度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心得安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中QTd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6
作者 王明空 李春生 +1 位作者 魏运亮 宗书峰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 :观察患者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ECG)及心得安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Prop- ECG )前后心电图校正 QT间期 (QTc)及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以评价 TRAS- Prop- ECG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 (CHD)患... 目的 :观察患者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ECG)及心得安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TRAS- Prop- ECG )前后心电图校正 QT间期 (QTc)及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以评价 TRAS- Prop- ECG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30例正常者 (对照组 )进行 TRAS- ECG和 TRAS- Prop- ECG试验 ,记录试验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其 QTc及 QTd,根据分布曲线求出 QTc及 QTd的截断点。分别计算两种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如以 QTd≥ 4 0 ms为截断点 ,以 TRAS-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76 %、6 7%、73% ;以 TRAS- Prop- ECG诊断 CHD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92 %、93%、93%。结论 :TRAS- Prop- ECG时 ,如以 QTd≥ 4 0 ms为截断点 ,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QTd≥ 4 0 ms可作为 TRAS- Prop- ECG诊断 CHD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得安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冠状动脉疾病 qt间期离散度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QTd改变及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懿 徐勇 +1 位作者 赵力田 钟海花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QTd、QT间期改变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测定 4 7例糖尿病患者的QTd、QTc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cmax,同时用Holter监测其心率变异性 (HRV)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并与 37例非糖尿... 目的 :探讨糖尿病QTd、QT间期改变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测定 4 7例糖尿病患者的QTd、QTc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cmax,同时用Holter监测其心率变异性 (HRV)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并与 37例非糖尿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QTd、QTcma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增加 (P<0 .0 5 ) ;②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SDNN -inde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组QTd与SDANN、SDNN -index及QTcmax与SDNN、SDANN、SDNN -index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非糖尿病组QTd及QTcmax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无明确相关性。③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而非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组QTd、QTcmax较非糖尿病组延长 ,且QTd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QTd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qt间期离散度 qtd 心率变异性 HRV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下载PDF
QT间期离散度(QTd)对心脏同步化治疗评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锋 马兰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接受CRT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升高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提高≥10%,分为反应组(n=34)和无反应组(n=34)。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接受CRT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升高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提高≥10%,分为反应组(n=34)和无反应组(n=34)。比较两组患者CRT植入后不同时期QRS间期、QT间期复极离散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反应组患者术后1年QRS间期和QTd间期较术前和术后<24 h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反应组各时期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中,CRT术后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QTd间期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在对CRT治疗患者术后的有效性是很好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q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文文 王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6期2361-2364,2368,共5页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比较两组疗效,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并计算校正QTd(QTc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A)、E/A、E峰减速度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心悸、面色青白、唇舌紫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QTc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QTd、QTc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E/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A、DT、IVR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E、E/A明显高于对照组,A、DT、IVR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QTd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血府逐瘀汤 qt间期离散度 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d、T_(p)-T_(e)间期、T_(p)-T_(e)/QT比值、HRV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10
作者 杨菲 李汉丽 李易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2726-2729,共4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T_(p)-T_(e))间期、T_(p)-T_(e)/QT比值、心率变异性(HRV)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CHD心绞痛患者作为...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T_(p)-T_(e))间期、T_(p)-T_(e)/QT比值、心率变异性(HRV)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CHD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4例,选择同期来我院检查的非CHD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CHD心绞痛患者均经PCI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PCI手术前后的QTd、T_(p)-T_(e)间期、T_(p)-T_(e)/QT比值、HRV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电指标与术前心肌酶谱指标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的cTnI、CK-MB、QTd、T_(p)-T_(e)间期以及T_(p)-T_(e)/QT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的cTnI、CK-MB、QTd、T_(p)-T_(e)间期以及T_(p)-T_(e)/QT比值虽然明显低于其术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的HRV各参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患者的HRV各参数水平虽然明显高于其术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QTd、T_(p)-T_(e)间期、T_(p)-T_(e)/QT比值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HRV各参数水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QTd、T_(p)-T_(e)间期、T_(p)-T_(e)/QT比值与cTnI、CK-MB水平、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HRV各参数与cTnI、CK-MB水平、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CHD心绞痛患者的心肌酶谱、QTd、T_(p)-T_(e)间期、T_(p)-T_(e)/QT比值及HRV各参数水平均出现异常,CHD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各心电指标与患者术前心肌损伤、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心电图指标 qt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T_(p)-T_(e)/qt比值 心率变异性 冠脉病变程度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3 位作者 李雯 曹闽京 李茗香 林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照 (对照组 )。于BHUTT前一天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 12ECG 3个心动周期 ,测量心率 (HR)、QTd 与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减慢 (P <0 0 1) ,QTmax、QTmin、QTd 延长 (P <0 0 1) ,QTcmax、QTcd增大 (P <0 0 1或P <0 0 5 ) ;Pcmax、Pcmin缩短 (P <0 0 1) ,Pd 及Pcd稍延长 (P >0 0 5 )。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 >0 0 5 )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 及Pd 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 及QTcd增大 ,Pd 及Pcd延长不明显 ,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卧位、立位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薛小红 王成 +5 位作者 曹闽京 郑慧芬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匹配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选择窦性心律波形清晰的12ECG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按Bazete公式校正心率后得出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结果 1.对照组卧位较立位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P波时间(Pmax)均明显延长(Pα〈0.01),最小P波时间(Pmin)缩短(P〈0.05),Pd延长(P〈0.05),QTd、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未见明显变化(Pα〉0.05)。2.研究组卧位较立位QTmax、QTmin、QTd、QTcd、Pmax、Pd、Pcd明显延长(Pα〈0.01),Pcmax延长(P〈0.05),Pcmin明显缩短(P〈0.01),QTcmax、QTcmin、Pmin未见明显变化(Pα〉0.05)。3.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QTmax、QTcmax、Pcd延长(Pα〈0.05),QTd、QTcd、Pmax、Pcmax延长(Pα〈0.01);立位Pcd延长(Pα〈0.05),Pmax、Pcmax延长(Pα〈0.01)。4.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时HR稍降低(P〉0.05),立位时HR明显增加(P〈0.01),HR增加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分别增加15.29次/min vs 12.57次/min,P〉0.05)。5.VVS患儿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时卧、立位的QTd及Pd未见差异(Pα〉0.05)。6.VVS患儿在卧位、立位时QTd及Pd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α〉0.05)。结论 VVS患儿卧位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当体位改变时QTd、Pd明显受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表明该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超声心动图对阿霉素心肌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英 李青山 +3 位作者 刘兰芳 吕喜英 高东奇 白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预测阿霉素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至2013-12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有明确病理分型的44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表阿霉素应用剂量为75mg/m^2,进行1~5个化疗...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预测阿霉素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至2013-12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有明确病理分型的44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表阿霉素应用剂量为75mg/m^2,进行1~5个化疗周期,随着化疗进程,体内阿霉素累积剂量不同,动态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每个疗程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分别为40.00(40.00,50.00)ms、42.50(30.75,60.00)ms、45.00(35.00,50.00)ms、40.00(35.00,55.00)ms、45.00(30.00,70.00)ms,较应用表阿霉素前基线水平32.50(25.00,40.00)ms均明显延长(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个疗程化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应用表阿霉素前基线水平呈轻度增大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呈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用于评价阿霉素心肌病较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更为敏感。通过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从而能及早在心肌损伤亚临床阶段发现其心脏毒性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超声心动图 阿霉素心肌病 早期心肌损伤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寰 张玉顺 +1 位作者 胡涛 贾国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 ,分析溶栓前及溶栓后 12~ 2 4h,2~ 4d和 5~ 7d的 ECG,测算 QT,QTd,QTc和 QTcd.结果 溶栓治疗前、后 ...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 ,分析溶栓前及溶栓后 12~ 2 4h,2~ 4d和 5~ 7d的 ECG,测算 QT,QTd,QTc和 QTcd.结果 溶栓治疗前、后 ,再通组和未通组之间 QT和 QTc差异均无显著性 ;溶栓再通组 ,溶栓治疗 12 h以后 QTd和QTcd均较溶栓前明显减小 ;溶栓未通组 ,溶栓后 5~ 7d QTd和 QTcd才明显减小 ;溶栓后的 1wk时间内 ,再通组 QTd和QTcd均较未通组明显减小 .结论 成功的溶栓能减小急性心肌梗死的 QTd,缩短 QTd减小所需的时间 .溶栓后 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晕厥心肌的“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qt间期 qt离散度
下载PDF
465名正常成人QT peak离散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慕璇 蔡晓英 +2 位作者 朱维琪 李丽 周晓澜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及不同测量者之间的测量误差。方法:对465名正常成人以25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及QTd并比较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的测量误差。结果:最小QTpeak79%出现于V2导联,最大QT...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及不同测量者之间的测量误差。方法:对465名正常成人以25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及QTd并比较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的测量误差。结果:最小QTpeak79%出现于V2导联,最大QTpeak43%出现于V6导联、37%出现于aVF导联。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不同测量者之间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QTpd与QTd结果的相关性好。结论: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具有简单、准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锚记术 Q-T间期 qtPEAK间期 qtPEAK离散度 qt离散度
下载PDF
单次血液透析中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良 刘必成 +3 位作者 马坤岭 王艳丽 张新民 杨金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以及透析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49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静卧 15min及透析后立即记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d值 ,同时采取外周血测定生化指标 ,记录超滤脱水量、...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以及透析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49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静卧 15min及透析后立即记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d值 ,同时采取外周血测定生化指标 ,记录超滤脱水量、超滤率及血压等生理指标。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QT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透析后QTd进一步增高 (P <0 .0 0 1) ;回归分析表明 ,透析后QTd增幅与透后HCO3 -的增高及透析脱水量呈正相关 (分别为r =0 .5 3 ,P <0 .0 0 1;r =0 .5 6,P <0 .0 0 1) ;合并高血压及心室肥厚组QTd分别显著高于非高血压及非心室肥厚组 (分别为P <0 .0 5、P <0 .0 1)。结论 :MHD患者QTd增高 ,透析使QTd进一步增高 ,其发生机制与透析脱水及快速纠正酸中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透析前 qt间期离散度 增高 MHD 血液透析 心室肥厚 结论 变化 纠正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凤和 刘金 +2 位作者 高燕 张彤 李明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将11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死亡4组。测量其心电图的QT间期、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结果:轻、中、重型及死亡组随着损伤程度加重,Q... 将11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死亡4组。测量其心电图的QT间期、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结果:轻、中、重型及死亡组随着损伤程度加重,QTd、QTcd及JTd逐渐增大。中、重型及死亡组与轻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qt间期离散度 JT间期离散度 心电图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区域性QT间期差比较及临床意义探讨(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国刚 张赛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1期30-3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区域性QT间期差值 (QTrd)能否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ST -T改变的一项指标。方法 将 6 4例因体表心电图出现ST段异常改变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 目的 探讨区域性QT间期差值 (QTrd)能否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ST -T改变的一项指标。方法 将 6 4例因体表心电图出现ST段异常改变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 ,把体表心电十二导联的心电图分为Ⅰ、AVL ,Ⅱ、Ⅲ、AVF ,V2~ 4,V5~ 6四个区域测量QTrd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Ⅰ、AVL区域 ,各组都有部份QTrd≥ 4 0ms;Ⅱ、Ⅲ、AVF ,V2~ 4,V5~ 6三个区域 ,有一个区域的QTrd≥ 4 0ms的百分比 ,在扩张型心肌病组为81% ,缺血性心肌病组无一例大于 4 0ms。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时 ,如心电图出现ST异常改变 ,在Ⅱ、Ⅲ、AVF ,V2~ 4,V5~ 6这三个区域中 ,有一区域的QTrd >4 0ms ,则心肌扩张引起缺血的可能性大 ,如这三个区域中的QTrd都小于 4 0ms ,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qt间期 qt离散度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义 郭南山 +2 位作者 李广镰 曾冲 潘宜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为阐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我们分析48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塞34例)CA术前后1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QTd、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心绞痛C... 为阐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我们分析48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塞34例)CA术前后1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QTd、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心绞痛CA成功组、心肌梗塞CA成功组和CA失败组,分别对3组的4项指标作术前与术后比较。结论:前两组本前与本后QT和QTc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减小(分别为38±13vs65±15ms,1.2±0.5vs2.4±0.8;38±16vs66±25ms,1.3±0.6vs2.1±0.9,P均<0.001)。CA失败组术前后4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CA能显著减小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的QTd,提示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尚有存活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qt离散度 qt间期
下载PDF
正常成人QT_(max)、QT_(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平彬 胡义民 +3 位作者 蔡文阳 林建华 林婵兰 罗爱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找出正常成人最大QT间期 (QTmax)和最小QT间期 (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 ,提高QT离散度的敏感性。方法 对 5 82例正常成人进行十二导心电图同步记录检查 ,找出QTmax和QTmin在各导联的数量和在十二导心电图中的分布规律 ... 目的 找出正常成人最大QT间期 (QTmax)和最小QT间期 (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 ,提高QT离散度的敏感性。方法 对 5 82例正常成人进行十二导心电图同步记录检查 ,找出QTmax和QTmin在各导联的数量和在十二导心电图中的分布规律 ,统计各导联缺失和不同导联组合缺失时的QT离散度均值 ,观察其对QTd的影响。结果  5 82例心电图平均QTd 35 3± 9 5ms,各导联QT间期均值avL最小 ,V2 、V3 导联最大。aVL导联中 92 %为QTmin,无一例为QTmax,V2 、V3 两个导联中QTmax占 97% ,QTmin大部分分布在Ⅰ、aVL、V1导联 ,以单一或同时在两个导联中存在为主 ,4 0 %单一存在aVL导联中。QTmax大多分布在V2~ 5的胸导联中 ,同时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导联中存在为主。缺乏相应导联时对QTd的影响由大到小为 :Ⅰ、aVL、V1→avL、V1→V2 、V3 、V4→Ⅰ、aVL→V2 、V3 →aVL→Ⅰ、V1。Ⅱ、Ⅲ、avF和V4~ 6导联缺失时 ,对QTd的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如果十二导心电图中只有aVL或Ⅰ、aVL导联为QTmax或V2 、V3 导联都为QTmin,即使QTd只有 2 0~ 30ms也可以视为异常。不同导联及其组合的缺失 ,对QTd的影响不同。测量QTd时以不能少于八个或八个以上导联作为条件并不够 ,应加上不要缺乏aVL导联 ,Ⅰ、V1和V2 、V3 导联不能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t间期 qt离散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