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沫若与唱和传统的现代嬗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奎 《长江学术》 2017年第3期37-49,共13页
抗战时期,郭沫若深度参与了陪都重庆文士间的旧体诗词唱和,尤其是与他密切相关的"寿郭"唱和、"屈原"唱和与"沁园春"唱和,见证了战时郭沫若的文化实践与政治的复杂关联。通过"寿郭"唱和,他在左... 抗战时期,郭沫若深度参与了陪都重庆文士间的旧体诗词唱和,尤其是与他密切相关的"寿郭"唱和、"屈原"唱和与"沁园春"唱和,见证了战时郭沫若的文化实践与政治的复杂关联。通过"寿郭"唱和,他在左翼政治文化之外维护了一个私人化的交际圈;"屈原"唱和则表达了他被国民党疏离后的不满,不无讽谏之意;较之前两次唱和中他与政治间的模棱关系,"沁园春"唱和时他主动选择了政治阵营,诗词酬答因而不再仅仅是文学问题,而成为文学与政治间的交互往来,这促成了抗战时期诗教传统的功能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诗词唱和 寿郭活动 屈原 政治
下载PDF
新解偶得——读李白、屈原诗词有感
2
作者 冯纪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63,69,共4页
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系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一任院长,现旅居美国。此次回国与我校建筑系师生座谈,讲解有关建筑诗情,遂有本文,特刊登之,以飨读者。
关键词 李白 《菩萨蛮》 屈原 《九歌·山鬼》 诗歌
下载PDF
二美杂会还是洁秽相混?——屈赋“芳泽杂糅”诸句释意简析
3
作者 党万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对屈原《离骚》等作品中的"芳与泽其杂糅兮"诸句,古今学者的解释存在分歧和矛盾。本文支持王逸以来释"芳与泽"为芳香与润泽的观点,并分析了解"泽"作与"芳"相对的污秽、垢腻之类义项的释意的错... 对屈原《离骚》等作品中的"芳与泽其杂糅兮"诸句,古今学者的解释存在分歧和矛盾。本文支持王逸以来释"芳与泽"为芳香与润泽的观点,并分析了解"泽"作与"芳"相对的污秽、垢腻之类义项的释意的错误原因,指出其思路与前提本不确当,可以视为读懂古书、解决某些字句训释分歧时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赋 “芳与泽” “杂糅” 释意
下载PDF
论屈原诗歌的比体艺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43,共13页
传统诗学中的比不应被理解为通常的比喻,比是主体对象化的一个重要艺术途径,而屈子不少篇章实为比体艺术的标竿。就今存作品来看,屈作比体艺术肇始于《橘颂》,至《离骚》蔚为大观,至《招魂》、《九歌》登峰造极;起初主体对象化而生成的... 传统诗学中的比不应被理解为通常的比喻,比是主体对象化的一个重要艺术途径,而屈子不少篇章实为比体艺术的标竿。就今存作品来看,屈作比体艺术肇始于《橘颂》,至《离骚》蔚为大观,至《招魂》、《九歌》登峰造极;起初主体对象化而生成的能指缺乏独立性和整一性,其后能指独立性大大增强,最终可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展开,而不为主体拘囿,屈子的诗歌艺术也因此达到极高的境界。《诗经》兴多比少,屈作比多兴少,关键就在主体对象化的程度不同。屈子的比体艺术凸显了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营求,蕴含着独特的游戏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作 对象化 形式 游戏意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