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天干方组方思路及应用
1
作者 张悦 吴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57-62,共6页
天干方是陈无择所创,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以运气理论为指导,以五行亢害承制规律为依照,运用药物四气、五味来治疗和预防岁运太过或不及而导致的人体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证的10首方剂。其制方参照气味相和、阴阳动态平衡、五... 天干方是陈无择所创,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以运气理论为指导,以五行亢害承制规律为依照,运用药物四气、五味来治疗和预防岁运太过或不及而导致的人体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证的10首方剂。其制方参照气味相和、阴阳动态平衡、五脏苦欲补泻、五行制化原则,针对岁运太过或不及,各有制方法度。治疗目的在于以偏纠偏,恢复人体气化的动态平衡。在应用时要注意识运气、观体质、辨病证,应用范畴涵盖岁运太过或不及致病和治未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天干方 岁运 四气五味
下载PDF
基于脏气法时论辨治大脑默认网络功能损害
2
作者 李贞国 研智 +1 位作者 陈潇予 高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59-462,共4页
通过探讨大脑默认网络功能损害的病理机制与脏藏精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揭示脏藏精功能受损是原发性失眠的病机核心,并基于《素问·脏气法时论》“病-脏-药”三位一体的“气味合和”理论,以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衡为内核,探究大脑默认... 通过探讨大脑默认网络功能损害的病理机制与脏藏精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揭示脏藏精功能受损是原发性失眠的病机核心,并基于《素问·脏气法时论》“病-脏-药”三位一体的“气味合和”理论,以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衡为内核,探究大脑默认网络功能损害的中医证治,以期为临床防治原发性失眠大脑默认网络功能损害探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气法时论 大脑默认网络功能损害 原发性失眠 病-脏-药
下载PDF
从气化理论探讨唐容川《血证论》咯血诊治特色
3
作者 张家伟 张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62-65,共4页
气化理论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唐容川传承并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疾病。文章基于气化理论,从气化的物质基础、气化的对象、气化的路径,探讨唐容川《血证论》中咯血的诊治特色。咯血症见痰中带血丝,本质是水病兼有血病,病位在肺、肾、心、肝,... 气化理论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唐容川传承并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疾病。文章基于气化理论,从气化的物质基础、气化的对象、气化的路径,探讨唐容川《血证论》中咯血的诊治特色。咯血症见痰中带血丝,本质是水病兼有血病,病位在肺、肾、心、肝,与肺、肾密切相关。咯血当治水,滋肾阴是其根治之法,清理肺中痰则是治疗此病最快速的方法。通过气化理论认识咯血,有助于整体考虑、综合施治,从而诊疗诸多慢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容川 气化理论 血证论 咯血
下载PDF
《伤寒论》少阳与脾胃关系之探析
4
作者 张子恒 冯珂 纪立金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2期51-54,共4页
少阳与脾胃关系密切。少阳相火温煦推动全身脏腑和精气血津液的运行,脾胃为“本”与“枢”,脾提取饮食中的津液精华不断补充人体精气,脾升胃降既推动了脏腑气机运动,又能制约脏气太过。脾胃气化和枢转过程对少阳相火的生发与不耗散、敷... 少阳与脾胃关系密切。少阳相火温煦推动全身脏腑和精气血津液的运行,脾胃为“本”与“枢”,脾提取饮食中的津液精华不断补充人体精气,脾升胃降既推动了脏腑气机运动,又能制约脏气太过。脾胃气化和枢转过程对少阳相火的生发与不耗散、敷布畅达等运行有重要影响,而同时少阳相火对脾胃的阳气起到了支持作用,推动了脾胃中枢的枢转运行。脾胃化生的营卫充斥于表里之间,流布于三焦上下,而少阳又是营卫出入的枢纽。在发病机制上,脾胃虚弱容易引起少阳病,脾胃的状态能决定少阳病的传变和预后。少阳病变也会影响脾胃状态,若少阳邪结,邪气郁在表里之间不能透达而成压力,这种压力容易内迫阳明造成喜呕,甚至干呕不能食。脾胃不健则少阳病更甚,少阳郁结又反过来影响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还发现《伤寒论》观察到的少阳病与脾胃病的病愈时辰在六气上相关。研究通过梳理中医经典《伤寒论·少阳病篇》,探究少阳与脾胃在发病机制上的相关性,提示临床在治疗少阳病的同时不能忽视脾胃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阳 脾胃 气化 相火
下载PDF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的成书、版本及东传日本考述
5
作者 高寰宇 宋咏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研究运气学说的入门之作,由刘温舒撰著,成书于北宋元符年间,元、明、清及民国均有多个刻本、抄本或影印本,元代古林书堂曾将其与《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合刊。室町时代末至江户时代初,该书东渐日本,受到幕府和...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研究运气学说的入门之作,由刘温舒撰著,成书于北宋元符年间,元、明、清及民国均有多个刻本、抄本或影印本,元代古林书堂曾将其与《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合刊。室町时代末至江户时代初,该书东渐日本,受到幕府和医家的重视,庆长、元和、宽永、正保、宽文等年间均有和刻本刊行。日本学者依据该书创作了诸多相关书籍,促进了原著的传播与传承,反映出这一时期日本学界研究运气学说的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刘温舒 版本 医书流布 日本
下载PDF
论庄子“环中”思维的两重意蕴——以《庄子·齐物论》为中心
6
作者 刘哲 易冬冬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4-89,共6页
针对百家偏执于各自的“物论”而引发的是非纷争,庄子以“环中”的思维方式进行消解。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不沉溺于对待的一端,意识到对待的双方相互转化,复通为一;另一方面,“环中”思维的主体又能以立于“道枢”的超越性视域应物无穷... 针对百家偏执于各自的“物论”而引发的是非纷争,庄子以“环中”的思维方式进行消解。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不沉溺于对待的一端,意识到对待的双方相互转化,复通为一;另一方面,“环中”思维的主体又能以立于“道枢”的超越性视域应物无穷。这种思维方式在《庄子·齐物论》“万物之齐”和“‘物论’之齐”两个维度得到了集中呈现,表现为既内在又超越,既包容又分别的两重特征,展现出“环中”思维不落两边、因变随化的究极意蕴。在此思维下的庄子哲学呈现出一种“芴漠无形,变化无常”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环中 道枢 《齐物论》
下载PDF
以气论重审“建安七子”及其文学创作
7
作者 刘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3,99,共7页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特色的理论,它源自古老的气学思辨传统和知识谱系,脱胎于先秦两汉气论哲学范畴,而其中承担关键作用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及其“文气说”的提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高度概括的笔...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特色的理论,它源自古老的气学思辨传统和知识谱系,脱胎于先秦两汉气论哲学范畴,而其中承担关键作用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及其“文气说”的提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高度概括的笔法言说了“七子”的各自文学特色,其中以气而论的评价尤为值得注意。以《典论·论文》为根源,结合历家评论以及“七子”创作实际,重审七人的文章之气除了轩轾有别,还各显异彩,呈现出不同的“作者之气”与“文本之气”,这与其家世背景、学术渊源、个性气质等息息相关。此外,因受政治格局、时代风气和个人际遇的影响,“七子”之气又都具有共同特征——饱含慷慨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建安七子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结合《余注伤寒论翼》探讨余听鸿对六气理论的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冰俊 陶国水 +3 位作者 陆曙 彭健 孔令豪 过祯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141-143,195,共4页
余听鸿推崇柯韵伯学术思想,在注解柯韵伯《伤寒论翼》时,融入个人通悟,结合临诊之经验,侧重从六气认识伤寒理论,以气化开阖枢分析三阴三阳,认为此为六经之大纲领。由伤寒而及温病、疫病,将温病统合于六气之中,结合各年气化不同辨治不同... 余听鸿推崇柯韵伯学术思想,在注解柯韵伯《伤寒论翼》时,融入个人通悟,结合临诊之经验,侧重从六气认识伤寒理论,以气化开阖枢分析三阴三阳,认为此为六经之大纲领。由伤寒而及温病、疫病,将温病统合于六气之中,结合各年气化不同辨治不同瘟疫,将寒温疫联系到一起;将六气理论推广至杂症调理,从气化生克辨治肝病肿胀,从燥湿相对角度理解痉症、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气 六经 余听鸿 《余注伤寒论翼》
下载PDF
从《齐物论》篇题英译看其多重意蕴
9
作者 于雪棠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4期23-28,154,共7页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意蕴,将“齐物论”译为一种观物方式、思考方式或认知方式。译者的哲学思考、哲学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齐物 齐论 齐同 观物方式 平等
下载PDF
《燥气总论》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探析
10
作者 张一鸣 王永宏 +1 位作者 周河燃 蒋树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0-1993,共4页
《燥气总论》由晚清医家陈葆善撰写,是一部系统论述外感燥邪证治的专著。该书认为燥邪兼具寒、火、湿三邪致病特点,在发病方式上有直中、伏气之别。外感传变遵循先肺后胃、先气后血再伤络脉的规律,重视运用辛散法治燥邪,尊《伤寒论》之... 《燥气总论》由晚清医家陈葆善撰写,是一部系统论述外感燥邪证治的专著。该书认为燥邪兼具寒、火、湿三邪致病特点,在发病方式上有直中、伏气之别。外感传变遵循先肺后胃、先气后血再伤络脉的规律,重视运用辛散法治燥邪,尊《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为治燥祖方。书后附有《燥气验案》阐述《燥气总论》未尽细节,为后学提供参考印证。《燥气总论》对外感燥证之理法方药分析论述精辟独到,或能为放射性损伤、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气总论》 陈葆善 燥邪 放射性损伤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容平”词义考
11
作者 王赛 王鹏 周亚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7-1590,共4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发陈”“蕃秀”“容平”“闭藏”作为“四气”与“调神”的论述过渡,对于深入理解经义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容平”之义在历代一直存在模糊和争议。本文在整理历代注家观点的基础上,尝试从文本语境、语...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发陈”“蕃秀”“容平”“闭藏”作为“四气”与“调神”的论述过渡,对于深入理解经义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容平”之义在历代一直存在模糊和争议。本文在整理历代注家观点的基础上,尝试从文本语境、语词结构、文化背景和词义分析四个角度考求“容平”之义。得出结论:首先“容平”为联合式结构,即“容而平”;其次“容”“平”分别对应于秋时抽象的气象和具象的物象,即秋气“容”而物象“平”;最后“容”为“容受”义,“平”为“平定”义,“容平”的具体文义为“秋气容受而物象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调神大论 容平 词义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论治室性早搏
12
作者 曹海明 李文杰 《山西中医》 2023年第10期1-3,共3页
“虚气留滞”首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认为,室性早搏基本病机为“虚气留滞”。“虚气”指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之本;“留滞”指因虚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而出现瘀血、痰饮水湿、气滞等邪气留滞,为发病之标。临床基... “虚气留滞”首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认为,室性早搏基本病机为“虚气留滞”。“虚气”指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之本;“留滞”指因虚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而出现瘀血、痰饮水湿、气滞等邪气留滞,为发病之标。临床基于“补虚”、“通滞”两大基本法则,运用益气养阴、温补阳气之法补其虚,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疏肝理气之法通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虚气留滞 伤寒明理论 病机 治法
下载PDF
《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汤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晗睿 谢婷 +1 位作者 崔健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3-5,共3页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温病条辨》12个承气汤方为代表的温病承气下法继承了《伤寒论》的理论精神,并在扶正祛邪、固护津液等方面有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充分体现了《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下法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伤寒论》 承气汤 发挥
下载PDF
《伤寒论》中喘治辨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冀 卞亚男 +3 位作者 高彦宇 朴圣爱 付强 胡晓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82-85,共4页
本文从《伤寒论》六经中研究喘,力求探索出各喘之病机,以更好的辨识喘之本。引用医家的注解,结合原文背景,针对喘,横纵上下对比,阐述喘之病机。认为喘多与膀胱、小肠、大肠、胃有关。其以"气不降"为要。
关键词 伤寒论 气不降
下载PDF
神会“上古天真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匡调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00-2004,共5页
《黄帝内经》大约出版于2500年前。什么是《内经》最重要的学术观点?应是"上古天真论"提出的,论述生命科学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12个字。在此12个字中,精气神是一体的,其中尤以"神"为核心。&qu... 《黄帝内经》大约出版于2500年前。什么是《内经》最重要的学术观点?应是"上古天真论"提出的,论述生命科学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12个字。在此12个字中,精气神是一体的,其中尤以"神"为核心。"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当从这形而上处着眼。这正是几千年来许多著名注释《内经》者从形而下处强调不到的地方,因此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回升到《内经》的宗旨上,以真正弘扬中医学之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天真论
下载PDF
小议“虚不受补”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波 王洪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3-1484,共2页
受《内经》所论"传化之府受五脏之浊气"的启发,对临床"虚不受补"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临床虚不受补可能是由于脏腑功能虚弱导致五脏浊气久留体内、因虚致实,补益药不能与正气相接反助邪生患。强调临床治疗需明辨虚实,... 受《内经》所论"传化之府受五脏之浊气"的启发,对临床"虚不受补"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临床虚不受补可能是由于脏腑功能虚弱导致五脏浊气久留体内、因虚致实,补益药不能与正气相接反助邪生患。强调临床治疗需明辨虚实,以免出现虚虚实实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五藏别论 浊气 虚不受补
下载PDF
论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渊源——《齐物论释》与佛学的关联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6-80,共5页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 ,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 ,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 ,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 ,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 ,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 ,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 ,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 ,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 ,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 ,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 ,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 (史学 )转向 ,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随顺成俗 时间 子学 史学
下载PDF
《伤寒论》从脏腑阳气虚论治抑郁症思想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邹锦 杨学琴 +3 位作者 张小勇 王瑞婷 任丽顺 陶晓华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0期52-54,共3页
对《伤寒论》中抑郁相关论述进行归纳总结,认为《伤寒论》中有许多条文描述的症状与抑郁症的表现十分契合。抑郁症与阳气虚关系密切,仲景治疗此类疾病时,在辨证基础上擅用温阳法,具体脏腑涉及心、肾、脾、肝等脏。
关键词 《伤寒论》 抑郁症 阳气虚
下载PDF
刘温舒与《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颖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2-14,73,共4页
刘温舒,北宋哲宗文官朝散郎,任大医学司业。于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该书阐述五运六气之理,解惑分图,推究五运六气的本源,是五运六气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传承五运六气之学、运用图表概释运气规律... 刘温舒,北宋哲宗文官朝散郎,任大医学司业。于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该书阐述五运六气之理,解惑分图,推究五运六气的本源,是五运六气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传承五运六气之学、运用图表概释运气规律、引经据典阐述天地造化之理等3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中医运气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对于研究天地阴阳变化之理,探索自然规律的恒动性与规律性,解释五运六气经典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还有很多重要的观点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温舒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五运六气
下载PDF
“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展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52,共12页
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 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以分析章太炎的“齐物哲学”与华严宗的离合关系,凸显章太炎思想与华严宗之间的张力。在性寂说与性觉说、妄心系与真心系的佛学判摄框架中摸索章太炎佛学所处的位置,亦可为进一步探讨其“齐物哲学”的特质提供思想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佛学 《齐物论释》 齐物哲学 法藏 华严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