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從安大楚簡《詩經》的“肅”“椒”説到楚國的“戚郢”
1
作者 黄錫全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25-38,共14页
安大簡《詩經》的■、■等,分别對應今本毛詩之“肅”和“椒”。這些寫法與以往所見有所不同,但都與楚國都邑名一般釋讀爲“戚郢”之“戚”爲同字異體或變體。此字可以重新劃分爲八式,可能來源於兩周金文如伯戚父簋、薛侯鼎、曾伯鉞等... 安大簡《詩經》的■、■等,分别對應今本毛詩之“肅”和“椒”。這些寫法與以往所見有所不同,但都與楚國都邑名一般釋讀爲“戚郢”之“戚”爲同字異體或變體。此字可以重新劃分爲八式,可能來源於兩周金文如伯戚父簋、薛侯鼎、曾伯鉞等有關字形,以及偏旁相當於形容鐘聲之字所從的“尗”,可以釋讀爲、戚或菽、椒,抑或秋。其與象形的“戚”及古文字“殺”有别。“■(戚、椒)郢”無論如何釋讀,其地應該就是今之湖北荆州城北的紀南城遺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簡 紀南城
下载PDF
戚姬簋的“戚”字研究兼说《说文》中的“戚”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莲池 徐善飞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7-21,共5页
戚姬簋的所谓"戚",原形字的构形有多种分析意见,本文通过字形比较,肯定了从戈从尗的构形分析,但不同意释为"戚"。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细致梳理了"戚"字源流,指出东汉以前只有源自甲骨文"戚"一系的"戚"字,《说文》小篆收... 戚姬簋的所谓"戚",原形字的构形有多种分析意见,本文通过字形比较,肯定了从戈从尗的构形分析,但不同意释为"戚"。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细致梳理了"戚"字源流,指出东汉以前只有源自甲骨文"戚"一系的"戚"字,《说文》小篆收录的从戉尗声的"戚"实际是据讹体经过形声化规范整理作篆而成,并非其前所实有,由于《说文》的巨大权威性,魏晋以后开始流行而取代了真正的"戚"。戚姬簋的所谓"戚"本从戈从尗,和"戚"在形体上并没有联系,辞例也不能提供释"戚"的证据,释"戚"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下载PDF
新出战国楚简《诗经》异文二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德宽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最新发现的先秦珍贵文献,其中《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战国抄本。与传世《毛诗》相比较,安大简本《诗经》异文提供了不少新的资料。这些新材料对《诗经》文本的理解、语言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根...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最新发现的先秦珍贵文献,其中《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战国抄本。与传世《毛诗》相比较,安大简本《诗经》异文提供了不少新的资料。这些新材料对《诗经》文本的理解、语言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初步整理研究情况,分析简本《诗经》两条异文材料,充分显示简本《诗经》异文对古文字考释和上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诗经》 异文 虚词“只”
下载PDF
利用安大简《诗经》补释《毛诗》字词二则
4
作者 姚道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安大简《诗经》作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经》文本,其中部分异文信息对解读《诗经》关键字词具有重要作用。将安大简《诗经》与《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召南·小星》相比较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对两首诗当中的“强”“... 安大简《诗经》作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经》文本,其中部分异文信息对解读《诗经》关键字词具有重要作用。将安大简《诗经》与《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召南·小星》相比较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对两首诗当中的“强”“肃”二字的解释仍有欠缺。根据简文信息可以知道,“强”应当读为“竞”,训为“逐”;“肃”应当改读为“蹙”,训为“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戚林八音》“遮同奇”初探
5
作者 陈泽平 秋谷裕幸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戚林八音》是一部代表约四百年前福州音的韵书。其中《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的三十六字母歌诀中既有“遮”韵目也有“奇”韵目,但说明中却说“遮同奇”。“奇”表示“不偶”,它的早期韵母读音当为;iai,在福州方言中;iai一般变为[ie]... 《戚林八音》是一部代表约四百年前福州音的韵书。其中《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的三十六字母歌诀中既有“遮”韵目也有“奇”韵目,但说明中却说“遮同奇”。“奇”表示“不偶”,它的早期韵母读音当为;iai,在福州方言中;iai一般变为[ie]。不过,还有一些字滞留在;iai的阶段或变为[ia]。《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编者的口音里“奇”字的读音也处于这种复杂的演变过程当中。“遮同奇”乃是以这种情况为背景所加的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八音》 遮同奇 福州方言 闽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