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齐物论》篇题英译看其多重意蕴
1
作者 于雪棠 《国际汉学》 2023年第4期23-28,154,共7页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意蕴,将“齐物论”译为一种观物方式、思考方式或认知方式。译者的哲学思考、哲学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齐物 齐论 齐同 观物方式 平等
下载PDF
论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渊源——《齐物论释》与佛学的关联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6-80,共5页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 ,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 ,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 ,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 ,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 ,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 ,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 ,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 ,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 ,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 ,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 ,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 (史学 )转向 ,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随顺成俗 时间 子学 史学
下载PDF
《齐物论》与竹林玄学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少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7,共8页
《庄子》作为“三玄”之一,在魏晋玄学中大行其道。阮籍和嵇康是两位在任自然的旗帜下发挥庄子思想的名士。分析发现,阮籍对庄子的理解,大致来自《齐物论》。然《齐物论》对他的意义是双重的:既排遣其对现实的不满,又给因对现实的无能... 《庄子》作为“三玄”之一,在魏晋玄学中大行其道。阮籍和嵇康是两位在任自然的旗帜下发挥庄子思想的名士。分析发现,阮籍对庄子的理解,大致来自《齐物论》。然《齐物论》对他的意义是双重的:既排遣其对现实的不满,又给因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而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提供掩饰。嵇康学理上的表现在于,其“声无哀乐”的见解,以乐论的形式,对《齐物论》中齐是非的观点作独特的补充,同时,却又在讨论人格的公(诚)私(伪)之分时,把它同是非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显露自己无法掩饰的价值立场。阮、嵇无论是言还是行的矛盾,都与庄子齐是非的悖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魏晋玄学 《声无哀乐论》 是非
下载PDF
“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展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52,共12页
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 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以分析章太炎的“齐物哲学”与华严宗的离合关系,凸显章太炎思想与华严宗之间的张力。在性寂说与性觉说、妄心系与真心系的佛学判摄框架中摸索章太炎佛学所处的位置,亦可为进一步探讨其“齐物哲学”的特质提供思想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佛学 《齐物论释》 齐物哲学 法藏 华严宗
下载PDF
《齐物论》和平等——以章太炎《齐物论释》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晓番 《甘肃理论学刊》 2007年第1期58-61,共4页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方,同时也开了一个先河,即以现代思想去解读古代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章太炎 《齐物论》 《齐物论释》 平等
下载PDF
小议“虚不受补”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波 王洪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3-1484,共2页
受《内经》所论"传化之府受五脏之浊气"的启发,对临床"虚不受补"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临床虚不受补可能是由于脏腑功能虚弱导致五脏浊气久留体内、因虚致实,补益药不能与正气相接反助邪生患。强调临床治疗需明辨虚实,... 受《内经》所论"传化之府受五脏之浊气"的启发,对临床"虚不受补"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临床虚不受补可能是由于脏腑功能虚弱导致五脏浊气久留体内、因虚致实,补益药不能与正气相接反助邪生患。强调临床治疗需明辨虚实,以免出现虚虚实实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五藏别论 浊气 虚不受补
下载PDF
法相庄严齐物论——章太炎对《齐物论》的唯识学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焕忠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5-20,108,共7页
章太炎的《齐物论释》是以佛学特别是法相唯识宗的思想义理诠释《齐物论》的名篇。他在解读和疏释中运用了法相唯识宗的“四寻思”义、阿赖耶义和“三自性”义,同时也运用了佛教般若学和华严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的诠释使道家和... 章太炎的《齐物论释》是以佛学特别是法相唯识宗的思想义理诠释《齐物论》的名篇。他在解读和疏释中运用了法相唯识宗的“四寻思”义、阿赖耶义和“三自性”义,同时也运用了佛教般若学和华严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的诠释使道家和佛教的平等思想在共鸣中共同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对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必然会起到推动作用,也反映出他从中国固有观念中寻求革命理据的苦心孤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庄子 《齐物论》 法相唯识宗
下载PDF
《齐物论》篇名解题探微
8
作者 王英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齐物论》的思想深度不仅体现在文本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在篇目本身的命题中。历代学者对篇名解题虽见仁见智,但均未离"齐—物论"之认识方法与"齐物—论"之本然境界两大层次分析。在"物论"中实现"齐&... 《齐物论》的思想深度不仅体现在文本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在篇目本身的命题中。历代学者对篇名解题虽见仁见智,但均未离"齐—物论"之认识方法与"齐物—论"之本然境界两大层次分析。在"物论"中实现"齐"的方法是去"成心",对事物终本认识的阐释是"齐物—论",从"齐—物论"到"齐物—论"完成的是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解题
下载PDF
章太炎《齐物论释》的政治旨趣
9
作者 余艳红 《政治思想史》 2015年第1期23-37,197-198,共15页
章太炎的《齐物论释》通过以佛证庄的方式,为我们重构了一个平等的新世界,一个彻底消灭了文野之偏、是非之见、物我之殊、有无之分、善恶之异的世界,这是章太炎的乌托邦,一个反抗西方现代性,并试图与之进行对话,一争高下的新乌托邦。它... 章太炎的《齐物论释》通过以佛证庄的方式,为我们重构了一个平等的新世界,一个彻底消灭了文野之偏、是非之见、物我之殊、有无之分、善恶之异的世界,这是章太炎的乌托邦,一个反抗西方现代性,并试图与之进行对话,一争高下的新乌托邦。它具有前现代的思想资源,因解构现代性而兴起,却又因现代性的强势而流露出后现代性的虚无与无奈。诠释这部"可谓一字千金"、"千六百年来未有等匹"的经典,对于理解章太炎以及清季民初中国的思想世界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深刻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乌托邦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对“分”的拒斥
10
作者 王园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齐物论》提出了《庄子》全书的理论宗旨,即万物虽然作为个体各有特殊性,但在道的高度上他们没有轻重、先后、优劣之分,并在道中相统一。与"齐物"相反的状态就是"分",在现实中表现为是非之辨与善恶之别。庄子认为&... 《齐物论》提出了《庄子》全书的理论宗旨,即万物虽然作为个体各有特殊性,但在道的高度上他们没有轻重、先后、优劣之分,并在道中相统一。与"齐物"相反的状态就是"分",在现实中表现为是非之辨与善恶之别。庄子认为"分"是世间一切混乱的根源,因为"分"意味着局限性、确定性,而这种暂时的以不确定的标准确立的分别,是违背最终的道的。这种拒斥"分"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下载PDF
《齐物论》英译之“名”与“实”——兼谈典籍英译中译者的任务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庄子在西方被冠以神秘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等称号。我们在考察译本的过程中发现,英译者对《齐物论》一篇的曲解难辞其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重的:有译者被先人注释所误导;有译者对《齐物论》理解断章取义或割裂了《齐物论... 庄子在西方被冠以神秘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等称号。我们在考察译本的过程中发现,英译者对《齐物论》一篇的曲解难辞其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重的:有译者被先人注释所误导;有译者对《齐物论》理解断章取义或割裂了《齐物论》一篇与其他内篇的关系;还有译者受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英译文之"名"与原文的哲学含义之"实"不符。典籍英译的译者应从中获得启示:要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义旨,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做到"辨名析理",在英译的过程中做到"正名达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英译 哲学含义 整体观 辨名析理 正名
下载PDF
从章太炎《齐物论释》看现代中国平等观念之转向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丁徐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9,共6页
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平等观念的嬗变表现出实践性和辩证性的统一。从康有为到刘师培,现代中国早期平等观念的基本规定是以无差别为中心的抽象同一观念。章太炎《齐物论释》是超越这一观念的重要尝试,即从价值平等转向事实平等,从主体... 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平等观念的嬗变表现出实践性和辩证性的统一。从康有为到刘师培,现代中国早期平等观念的基本规定是以无差别为中心的抽象同一观念。章太炎《齐物论释》是超越这一观念的重要尝试,即从价值平等转向事实平等,从主体差别转向本体差别,从抽象同一转向具体同一。章太炎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转变,首先是由于深深卷入革命党难以调和的内部矛盾,实践经验把价值理念转换为理论认识;其次是基于对唯识学的独特理解,得以在本体层面重构平等观念;最后是对清代古音学传统的继承为突破早期平等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章太炎《齐物论释》把差别提升到本体层面,形成了以差别为中心的新平等观,体现出平等观念发展的实践性和辩证性的统一。但他否定了平等观念的客观性和历史性,这也成为现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深刻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平等 抽象同一 本体差别
下载PDF
试析庄子“齐物论”之本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四鸰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总结了历年注《庄》者对《齐物论》的题解 ,按照注者理解的角度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种六小类 ,然后分别分析“论”、“物”、“齐”三个字 ,认为庄子“齐物论”之本义应为 :以“道”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解释
下载PDF
极小至极大,一种存在意识的泛化解说——从诗歌《孤独的麻雀》到北冥之鲲的嬗变
14
作者 贾晶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论文从赏析诗歌“孤独的麻雀”入手,评析小鸟独吟楼台与诗人独立寒秋、恻然吟哦之间的类比关系,由此引申出因雀起兴,抒发愁心的人生话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共性现象:从楚诗人屈原至历代的文人……而天地之大,我之极小,茕茕孑立的麻雀走不... 论文从赏析诗歌“孤独的麻雀”入手,评析小鸟独吟楼台与诗人独立寒秋、恻然吟哦之间的类比关系,由此引申出因雀起兴,抒发愁心的人生话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共性现象:从楚诗人屈原至历代的文人……而天地之大,我之极小,茕茕孑立的麻雀走不出困惑的境地,只缘沦于狭隘的独我悲观世界。而存在的意识宛如浩然虚空,杳无所际,如古之《淮南子》所揭示的那样,清虚宁寂,缈然无可测。意大利诗人笔下的孤雀,帐无所依,茫然于生命的小我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的麻雀” 齐物论 鲲鹏之变 存在意识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思想研究
15
作者 李婧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2期68-70,98,共4页
通过对庄子的"齐物论"含义争论的分析,指出庄子的用意在于"使万物齐"而不是"齐各家之言论",认为《齐物论》中所指的世俗世界是"有分别"的世界,而庄子则致力于破除这种分别;在庄子的视野中,&qu... 通过对庄子的"齐物论"含义争论的分析,指出庄子的用意在于"使万物齐"而不是"齐各家之言论",认为《齐物论》中所指的世俗世界是"有分别"的世界,而庄子则致力于破除这种分别;在庄子的视野中,"物化"的境界是介于"有分别"的凡俗世界和"道通为一"的境界之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分别心 齐物 物化
下载PDF
章太炎《齐物论释》之经典解释学-释义学初探
16
作者 李智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4,共12页
章太炎《齐物论释》是一部以解经为形式而进行哲学创构的经典解释典范,他通过佛学与庄学的合参互济而构建起一套“内圣外王”哲学体系。如何在经典解释与哲学创构之间维持一种自洽和融贯,必然会有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经典解释学-释义学(... 章太炎《齐物论释》是一部以解经为形式而进行哲学创构的经典解释典范,他通过佛学与庄学的合参互济而构建起一套“内圣外王”哲学体系。如何在经典解释与哲学创构之间维持一种自洽和融贯,必然会有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经典解释学-释义学(方法论解释学、解释技艺)。章太炎《齐物论释》之解释学-释义学主要有:其一,庄学与佛学的深度格义,以法相学之概念与《齐物论》之概念一一相印证,字字皆有来历;其二,名相分析,章太炎深谙“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这种唯识学方法论,而庄子的“道-言悖论”“齐-言悖论”正与之类似,故他以此方法来解释《齐物论》,其中包括以语义学分析重要名相和以近代自然科学分析庄学相关概念,分析是为排遣,以排遣而遮拨实相,显发本体;其三,以意逆志,与古人神交,对经典进行素心体贴,从而理解古人著述的苦心孤诣。正是他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些解释方式使得这部“注”能将“经”的本意向纵深推进,以达到钩深致远、返本开新的诠释效果。《齐物论释》是一种深度诠释,将经典之隐题转化为显题,以古代经典来观照现代社会。精湛的释义学使得解释者在进行哲学“创构”的同时,既能保证“解释”与“经典”之间的融贯,也能保证“解释”与“解释”的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庄子 齐物论 内圣外王 解释学
下载PDF
“齐之以无”与“无心之心”——庄子《齐物论》旨趣的阐释
17
作者 姚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庄子《齐物论》要实现"三齐","齐"面对的是"不齐","不齐"的原因在于"有"之所"成"的现成性导致的"分""对立"和"是非"等,那么,"齐"... 庄子《齐物论》要实现"三齐","齐"面对的是"不齐","不齐"的原因在于"有"之所"成"的现成性导致的"分""对立"和"是非"等,那么,"齐"之实现的就在于通过"吾丧我"中"我"之"成心"的"丧"来进至"无心之心"实现"齐之以无"与"同道无化",如此才能达至"三齐"的道之"无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无心之心 以无为齐
下载PDF
“齐物”与“逍遥”:庄子对隐士的突破创新
18
作者 康健 王璐瑶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8-73,共6页
隐士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隐士文化遭受到新的冲击,隐士群体的生存与价值都面临着接续与架构的危机。庄子作为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本身也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同其他隐士一道,面对生存困局,庄... 隐士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隐士文化遭受到新的冲击,隐士群体的生存与价值都面临着接续与架构的危机。庄子作为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本身也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同其他隐士一道,面对生存困局,庄子由《齐物论》入手,通过万物、是非、生死三个方面的齐同,摆脱了隐士群体所面对的物质、思想以及个体形式的存在困局,实现“道通为一”。最终将隐士文化发展到一种以内在精神为主导的“逍遥游”,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隐士——陆沉之士。庄子所创造的这种全新隐士文化,是对原来儒家以道德价值为主导的隐士文化的突破与创新,对后世两千多年的隐士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隐士 《齐物论》 《逍遥游》
下载PDF
道不可言与以言传道——以《庄子·齐物论》为核心展开的分析
19
作者 周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7-91,共5页
以《庄子·齐物论》为核心进行分析,认为庄子在认为道不可言的同时,也看到精妙的语言仍是人超越自我的利器,所以《庄子》全书进行了巧妙而精心的哲学修辞。隐喻的真和形而上学性让读者从现实世界跨越到另一种在逻辑上可能的世界,正... 以《庄子·齐物论》为核心进行分析,认为庄子在认为道不可言的同时,也看到精妙的语言仍是人超越自我的利器,所以《庄子》全书进行了巧妙而精心的哲学修辞。隐喻的真和形而上学性让读者从现实世界跨越到另一种在逻辑上可能的世界,正是在这种隐喻中,形而上学意义的道慢慢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道言悖论 认知隐喻
下载PDF
从《温疫论》探讨吴又可治疗疫病的临床思维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家驹 《中医学报》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吴又可借助于膜原提出温疫初起,不同于伤寒表证,提出治法为达原饮促邪溃败。邪客膜原(达原饮证)本质是中焦的湿遏热伏重症,舌诊可见舌质暗红或舌质紫绛,以舌上苔白厚腻如积粉为标志性症状。吴又可治疗疫病,第一步是用辛温燥烈的达原饮... 吴又可借助于膜原提出温疫初起,不同于伤寒表证,提出治法为达原饮促邪溃败。邪客膜原(达原饮证)本质是中焦的湿遏热伏重症,舌诊可见舌质暗红或舌质紫绛,以舌上苔白厚腻如积粉为标志性症状。吴又可治疗疫病,第一步是用辛温燥烈的达原饮、三消饮疏利气机,促邪溃败,将湿遏热伏传变为单纯的热证,目的只是治疗疫病初起的邪客膜原证,并非治疗疫病的主方。三消饮较达原饮,更能体现吴又可的临床思维。第二步是依据邪气溃败后的传变选择相应的治法,里传入胃用大承气汤攻下,表传用白虎汤清解里热,才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吴又可认为治法全在后段功夫,始终着眼于促邪溃败和逐邪外出。吴又可治疗疫病的临床思维对治疗中焦湿遏热伏证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邪客膜原证 中焦湿遏热伏证 达原饮 三消饮 大承气汤 白虎汤 吴又可 《温疫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