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新探 被引量:4
1
作者 唐世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7,共4页
青海省“三河”地区是古西羌的发祥地,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通过对青海省柳湾等地古西羌人的考古新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羌人在大迁徙中与土著“东女国”等母系文化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文章认为,摩梭女儿国母系氏族社会是在特... 青海省“三河”地区是古西羌的发祥地,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通过对青海省柳湾等地古西羌人的考古新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羌人在大迁徙中与土著“东女国”等母系文化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文章认为,摩梭女儿国母系氏族社会是在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之下,如同昙花再现,这种返祖现象的存在不过1500年左右,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已有本质的区别,是封建私有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西羌 母系氏族 “阿夏”婚
下载PDF
“羌”■:青藏高原的骨系血亲氏族——以语言学视角探古羌人渊源 被引量:3
2
作者 洲塔 樊秋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汉文史籍记载中的古羌人种属繁多,后人关于其起源的研究多以"西方牧羊人也"之表意为基调。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羌"记音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对比"羌"■在汉、藏文中的含义和变化,认为象形文字甲骨文... 汉文史籍记载中的古羌人种属繁多,后人关于其起源的研究多以"西方牧羊人也"之表意为基调。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羌"记音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对比"羌"■在汉、藏文中的含义和变化,认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之"羌"在与青藏高原南下族群接触后被用来记音,后世史家在研究过程中则忽略了这一可能性。而古藏文中的"羌"■即现代藏文的"仓"■,意为"骨系血亲氏族",不仅揭示了古羌人的渊源,还原了古羌人社会早期的发展状况,还在客观上解释了羌人何以种属繁多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 社会形态 氏族
下载PDF
吐谷浑亲族与部族的关系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薛生海 韩红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自吐谷浑建政以来,在其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吐谷浑亲族和羌人部族的两大势力集团,经过数十年的相互摩擦、碰撞、斗争,逐渐消除了吐谷浑亲族和部族间的矛盾冲突,开始相互认同、相互融合,这不仅加强了吐谷浑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而且其开... 自吐谷浑建政以来,在其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吐谷浑亲族和羌人部族的两大势力集团,经过数十年的相互摩擦、碰撞、斗争,逐渐消除了吐谷浑亲族和部族间的矛盾冲突,开始相互认同、相互融合,这不仅加强了吐谷浑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而且其开始走向对外发展;发展中不断吸纳新的部族,逐渐形成了吐谷浑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亲族 羌人部族 关系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论四川大禹故里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东晨 《阴山学刊》 2008年第2期60-65,75,共7页
中国历史以重庆(原四川)巫山猿人为开端,其中的炎帝神农时代(共八代)已形成庞大部落集团,分迁四方。西方的土著和炎帝裔氏族交错相处后,尊奉姜姓炎帝为祖先。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的黄帝氏族部落兴起后,逐渐形成以炎黄族为主体(吸收部分东... 中国历史以重庆(原四川)巫山猿人为开端,其中的炎帝神农时代(共八代)已形成庞大部落集团,分迁四方。西方的土著和炎帝裔氏族交错相处后,尊奉姜姓炎帝为祖先。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的黄帝氏族部落兴起后,逐渐形成以炎黄族为主体(吸收部分东方土著人)的华夏民族集团,定都于中原,称四边的土著族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民族集团。黄帝的五代孙鲧及其子禹生于石纽、兴盛于嵩山之说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商周时期氐、羌成为西戎民族集团的主要成分,氐族一直定居农耕,分布于今甘肃东部;羌族原为定居农耕部族,在商代由半耕半牧转为畜牧为生,分布于今甘肃洮河流域以西至青海省东部,后向西方及南方迁徙。至秦献公后,羌族的部分人又迁入今四川嘉陵江上游与岷江流域,秦汉形成白马羌等种落。羌民亦称黄帝后裔禹为祖先,羌族也成为汉朝的属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西戎 羌族 石纽 民族
下载PDF
三代宗法文化向西北少数民族传播论
5
作者 廖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9-74,共6页
夏商周时期,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和戎族,他们的社会分化与中原王朝通过征伐战争等措施推进其强势宗法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有关。在中原王朝强势文化的作用下,包括羌族和戎族在内的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接受华化(或汉化)已成为其社会... 夏商周时期,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和戎族,他们的社会分化与中原王朝通过征伐战争等措施推进其强势宗法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有关。在中原王朝强势文化的作用下,包括羌族和戎族在内的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接受华化(或汉化)已成为其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时期 西北少数民族 羌族 戎族 宗法文化
下载PDF
古羌宗法文化论
6
作者 廖杨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本文认为 ,羌族宗法文化的存续与中原王朝宗法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有关 ,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宗法统治 ,在古代羌族阶级社会亦有所表现。
关键词 羌族 游牧民族 宗法文化
下载PDF
卢氏县名探源——兼论上古卢人的族群族属问题
7
作者 李小刚 雷旭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0-45,共6页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探源卢氏县名,对探索上古氏族部落的迁徙、相互间关系及图腾崇拜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卢"字的形声、"卢国"的虎崇拜、古代彝族人称黑虎为"卢"等现象以及"陆吾"为虎图...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探源卢氏县名,对探索上古氏族部落的迁徙、相互间关系及图腾崇拜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卢"字的形声、"卢国"的虎崇拜、古代彝族人称黑虎为"卢"等现象以及"陆吾"为虎图腾,"陆吾"可急读为"卢"等事实,得出"卢"源于上古羌人(也就是伏羲氏)图腾"陆吾","卢氏"即"陆吾氏族"。传说及史籍中的尊卢氏、卢氏、卢戎、卢羌是不同时期、不同族群对"陆吾氏族"的不同称谓,可统称其"上古卢人"。据相关史籍和研究成果,上古卢人应属于神话传说中伏羲氏部落及史籍中的古羌人,这也为一些学者提出的伏羲氏为古羌人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氏县名 陆吾 上古卢人 伏羲氏 古羌人
下载PDF
浅析西汉治羌方略
8
作者 李万军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99-100,共2页
秦统一前后,羌人分布在陇西塞外的黄河与湟水流域,世代生息。西汉建国初,羌人各部相继臣服于匈奴。文景之世,军事战略以防御匈奴为主,对于羌人各部,无暇顾及。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西汉势力进入羌区。西汉王朝对羌人的管理实行郡县属国与... 秦统一前后,羌人分布在陇西塞外的黄河与湟水流域,世代生息。西汉建国初,羌人各部相继臣服于匈奴。文景之世,军事战略以防御匈奴为主,对于羌人各部,无暇顾及。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西汉势力进入羌区。西汉王朝对羌人的管理实行郡县属国与护羌校尉并行的双轨制。郡县属国与护羌校尉的设置,是西汉中央政权对河湟羌人行使有效管辖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治羌 方略
下载PDF
论墙盘铭文中的微氏家族 被引量:6
9
作者 高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61,1,共8页
铍与矛都是装有木柲的长兵器,但因形状似剑而常被误作为短剑。实际上铍就是装有长柲的短剑,或者说是形似短剑的长矛。吴越系的双耳铍和双耳短剑是最早的铍与剑,双耳剑后来被空茎剑和双箍剑取代,而双耳铍则演变为有銎铍。在秦汉时代各种... 铍与矛都是装有木柲的长兵器,但因形状似剑而常被误作为短剑。实际上铍就是装有长柲的短剑,或者说是形似短剑的长矛。吴越系的双耳铍和双耳短剑是最早的铍与剑,双耳剑后来被空茎剑和双箍剑取代,而双耳铍则演变为有銎铍。在秦汉时代各种形制的铍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盘 微氏家族 微子启
原文传递
说甲骨卜辞中的“伯■”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进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多数专家都将商末小臣墙刻辞中的"白■"理解为"白麟"。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先秦古文字的特点,是有问题的。其实,小臣墙刻辞中的"白■"就是伯■,是■族之伯。其得名与■地有关。
关键词 小臣墙刻辞 [鹿文]伯 [鹿文]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