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under the Idea of "Party Building + County Sage or Worthy":A Case Study of Qianshan Village,Ganlu Town,Gongqingcheng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1
作者 Ying YU Simin XIONG +1 位作者 Jiangnan HUANG Zhiming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10期62-65,共4页
From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until now,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major and arduous task in China,and it striv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 From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until now,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major and arduous task in China,and it striv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by 2020.To firmly win the strong war of overcoming poverty and realize new leap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Qianshan Village,Ganlu Town,Gongqingcheng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establishes party building projects with rural characteristics by surrounding action of"overcoming poverty and attacking strong poverty"and taking"party building+county sage or worthy"as link.It uses county sage or worthy to dr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and establishes a complete poverty alleviation mechanism,thereby making poor households get rid of poverty,become rich,and embark on the road of well-off society.In this paper,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Qianshan Village are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Party building+county SAGE or worthy qianshan VILLAGE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Qianshan Scenic Spot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Theory
2
作者 Yang YU Liang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9期7-8,共2页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lo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and then analyzes the loc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Qianshan scenic area,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lo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and then analyzes the loc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Qianshan scenic area,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Qianshan scenic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tourism Local theory Liaoning qianshan
下载PDF
Taxonomic revision of lizards from the Paleocene deposits of the Qianshan Basin, Anhui,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DONG Li-Ping Susan E. EVANS WANG Yuan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268,共26页
下载PDF
A new oospecies of Shixingoolithus(Shixingoolithus qianshanensis oosp.nov.)from the Qianshan Basin,Anhui Province,East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Qing He Zhong-Liang Chen +2 位作者 Shu-Kang Zhang Ze-Wen Gui Ya-Ting Chen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629-639,共11页
Here we describe two newly discovered dinosaur egg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Chishan Formation in the Qianshan Basin,Anhui Province,East China.These dinosaur eggs can be assigned to a new oospecies of Stalicoolithida... Here we describe two newly discovered dinosaur egg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Chishan Formation in the Qianshan Basin,Anhui Province,East China.These dinosaur eggs can be assigned to a new oospecies of Stalicoolithidae,Shixingoolithus qianshanensis,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mbined features:the larger size of eggs,the uniform eggshell microstructure in the radial section,the smaller height and the larger density of radial microstructures at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ggshell.Radial sections of S.qianshanensis show closely arranged columnar eggshell units forming relatively uniform and dense microstructure;some secondary eggshell units and numerous sub-circular radial microstructures appear separately in the middle and inner parts of the tangential sections,respectively.The discovery of S.qianshanensis provides new fossil types of Stalicoolithidae and represents the first dinosaur relative record in the Qianshan Basin,which offer accurate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of Late Cretaceous-Early Paleocene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in the Qianshan Basin,Anhu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osaur eggs Stalicoolithidae Shixingoolithus qianshanensis Upper Cretaceous Chishan Formation qianshan Basin
原文传递
安徽省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研究
5
作者 汪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130-132,146,共4页
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民宿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发展民宿经济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 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民宿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发展民宿经济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民宿 民宿经济 潜山市
下载PDF
安徽省潜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卢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在全面分析产业融合、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潜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成效进行梳理总结,针对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1)乡村振兴背景下潜山市打造的多条风景道和... 在全面分析产业融合、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潜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成效进行梳理总结,针对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1)乡村振兴背景下潜山市打造的多条风景道和旅游精品线路有效激发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布局等发展潜力;(2)受自然地理和旅游资源的分布差异,天柱山镇等周边区域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走出“旅游+”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3)持续推进生态振兴,提升地域文化内涵,打通融合发展通道等举措是做优做强潜山市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潜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潜山市 大别山
下载PDF
区域协同下的传统村落振兴研究——以铅山县为例
7
作者 周志仪 王鹏飞 马凯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现阶段传统村落的发展正面临多元困境,处在扩张与收缩并存的阶段。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情况下,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改变传统村落单一、薄弱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铅山县为例,以县域范... 现阶段传统村落的发展正面临多元困境,处在扩张与收缩并存的阶段。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情况下,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改变传统村落单一、薄弱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铅山县为例,以县域范围内的各传统村落协同发展为基准,对当地传统村落的区域交通、文旅资源、区域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比,并进行片区式差异化协同发展调整,探索乡村振兴中更为有迹可循、有序可依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铅山县 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江西吉安钱山地区地热资源特征及热源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垚垚 刘凯 +5 位作者 童珏 何庆成 贺晓龙 贾伍慧 张浩然 王书训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位于罗霄山脉北支武功山西南地区的钱山地热田是研究武功山地热资源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研究区地质特征、热物性参数、水化学特征、锆石同位素等方法,重点分析了钱山地区的地热系统特征,深入研究了钱山地热的构造背景和热源... 位于罗霄山脉北支武功山西南地区的钱山地热田是研究武功山地热资源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研究区地质特征、热物性参数、水化学特征、锆石同位素等方法,重点分析了钱山地区的地热系统特征,深入研究了钱山地热的构造背景和热源机制。研究表明:(1)NE–SW向的和平—三江断裂是钱山地热重要的导热和控热构造;(2)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指示钱山地区的地热水和冷水均为大气降水补给;(3)早志留世黑云二长花岗岩热导率特征表明花岗岩具有很好的导热效果和聚热能力;(4)黑云二长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较低且时代久远,揭示放射性元素生热和岩浆岩余热对热源做出的贡献非常小,钱山地热的热源主要来自壳源深部地热。本研究可为武功山地区地热资源成因及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山地热 热物性参数 水化学特征 热源机制 武功山
下载PDF
权势新变与士绅党化:中共安徽潜山革命研究
9
作者 笈梦洁 黄文治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
潜山革命缘起于错综复杂的地方权势格局,演进过程中存在士绅党化的转型趋向,并不断改造地方政治环境。五四之际,潜山地方权势互动聚焦于教育场域,政绅矛盾、代际转型等博弈多番扰动地方权势格局。伴随知识分子返乡播火,政党嵌入与士绅... 潜山革命缘起于错综复杂的地方权势格局,演进过程中存在士绅党化的转型趋向,并不断改造地方政治环境。五四之际,潜山地方权势互动聚焦于教育场域,政绅矛盾、代际转型等博弈多番扰动地方权势格局。伴随知识分子返乡播火,政党嵌入与士绅党化致使地方权势格局嬗变。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调整革命战略,政策因应与地方自主存在偏差,知识分子干群化饱受指责。梅城暴动的失败致使中共潜山革命重心转向山区乡村,革命精英在乡间进行革命动员时,多方势力为利益诉求而博弈,武装力量的介入致使斗争激化,在武装游击的带动下暴动迭起。纵观潜山革命,士绅党化与地方权势嬗变如经纬交织,对中共革命的缘起与演进存有双面助推作用,这是工农革命政权自主探索的必经过程,革命道路的曲折复杂尽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权势格局 士绅党化 权势互动 武装游击 潜山革命
下载PDF
千山祖越寺明清碑刻考
10
作者 梁骥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千山有明清时期祖越寺碑刻三甬:明代《创建观音洞碑》、乾隆六十年(1795)《敕建祖越寺重修碑记》和道光四年(1824)《重修祖越寺碑记序》。通过《创建观音洞碑》僧众题名,结合千山其他寺庙碑刻,大致可定其立于明万历后期。同时,对观音洞... 千山有明清时期祖越寺碑刻三甬:明代《创建观音洞碑》、乾隆六十年(1795)《敕建祖越寺重修碑记》和道光四年(1824)《重修祖越寺碑记序》。通过《创建观音洞碑》僧众题名,结合千山其他寺庙碑刻,大致可定其立于明万历后期。同时,对观音洞“无梁”衍为“无梁观”说进行考证,确认“无梁观”得名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间。从三甬碑刻僧人题名,能够了解金顶毗卢派僧众在祖越寺的修行情况。由碑志中善信捐助寺庙的修缮题名情况,可知当时千山商铺经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山 祖越寺 金顶毗卢派 商铺
下载PDF
浅议前山河(珠海段)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及处置
11
作者 李晏婷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158-159,140,共3页
通过对前山河(珠海段)及主要支流底泥中镉、汞、砷、铅、铬、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确定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情况,提出底泥治理和利用的建议。评估结果表明,前山河(珠海段)及主要支流重金属污染... 通过对前山河(珠海段)及主要支流底泥中镉、汞、砷、铅、铬、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确定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情况,提出底泥治理和利用的建议。评估结果表明,前山河(珠海段)及主要支流重金属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采集分析的个别样品中,总镉、总汞的单一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估为中风险或较高风险,若进行清淤处置,河流底泥或淤土不适用于回填农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山河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类型划分及发展策略——以潜山市为例
12
作者 储金龙 李明清 李久林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村庄分类作为乡村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引导村庄发展精准施策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潜山市1638个自然村为研究区,对全部自然村进行初步特征筛选得到易识别类型村庄及未识别类型村庄,再通过村庄综合实力评价... 村庄分类作为乡村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引导村庄发展精准施策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潜山市1638个自然村为研究区,对全部自然村进行初步特征筛选得到易识别类型村庄及未识别类型村庄,再通过村庄综合实力评价对未识别类型的村庄进行打分,最终确定村庄类型为搬迁撤并型、特色保护型、城郊融合型、重点提升型、基本稳定型、整治收缩型等6类,并为不同类型的村庄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乡村振兴 潜山市
下载PDF
江淮丘陵区排涝计算分析——以安徽省潜山市为例
13
作者 黄天元 何威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2期60-64,共5页
安徽省潜山市属于典型的江淮丘陵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一直以来是洪涝灾害频发地。为分析该区域的排涝流量,基于潜山市地形特点、排涝现状及存在问题,分别采用平均排除法和最大24 h雨型洪水流量时程分配法计算各圩区和中心城区... 安徽省潜山市属于典型的江淮丘陵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一直以来是洪涝灾害频发地。为分析该区域的排涝流量,基于潜山市地形特点、排涝现状及存在问题,分别采用平均排除法和最大24 h雨型洪水流量时程分配法计算各圩区和中心城区排涝模数。结果表明:潜山市中心城区,即中心城区片、规划河西新区片和黄铺工业新区片排涝模数分别为11.2,9.1,9.5 m^(3)/(s·km^(2));各圩口设计自排排涝模数为1.29~1.64 m^(3)/(s·km^(2)),抽排排涝模数为0.69~0.80 m^(3)/(s·km^(2))。研究成果可为潜山市排涝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模数 平均排除法 潜山市 江淮丘陵区
下载PDF
千山油松年轮宽度年表的建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振举 孙雨 +5 位作者 何兴元 陈玮 邵雪梅 张华宇 王忠钰 刘筱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91-2201,共11页
以千山油松为样本,建立了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年表.结果表明,油松年轮宽度与5—7和9—11月温度指标的相关性较高,且与低温呈正相关,其中与7月的极端最低温、9月的平均最低温显著相关.3种年表与上年12月和当年1月的极... 以千山油松为样本,建立了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年表.结果表明,油松年轮宽度与5—7和9—11月温度指标的相关性较高,且与低温呈正相关,其中与7月的极端最低温、9月的平均最低温显著相关.3种年表与上年12月和当年1月的极端最低温、1月的平均最低温呈显著相关,且其与全年、上年12月、当年5月的降水量显著相关,与4月的降水量极显著相关.油松与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月和年指标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蒸发的年指标和绝大部分月指标对油松生长具有负效应,其中4—7月最明显.油松年表的窄化突变佐证了1800年以来的30次主要的旱灾年历史记录.千山油松的生长受全球或半球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年表与太阳活动存在显著的11、23和50年左右的公共周期,与地磁指标在10、20和45年左右存在共同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山 油松 年轮宽度年表 气候
下载PDF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千山刺五加叶和果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兰杰 辛广 +1 位作者 陈华 周晓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3-395,共3页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千山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的含量,消除了由于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光谱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结果表明:回归方程ΔA=88.795C-0.2060;相...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千山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的含量,消除了由于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光谱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结果表明:回归方程ΔA=88.795C-0.2060;相关系数r=0.9994;黄酮浓度在0~40.6μg/ml范围内,分别在波长λ1=463nm、λ2=417nm、λ3=382nm测吸光度时,则Δ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本法的回收率为96.86%~102.46%;变异系数小于0.136%。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千山刺五加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油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层次优势植被根区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阮晓东 张惠文 +2 位作者 孙冬雪 蔡颖慧 李新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0,共3页
采用真菌的28SrDNA的特异性引物对千山油松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植被根区土壤中提取的真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并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针叶树(油松、红松)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低,草本层植... 采用真菌的28SrDNA的特异性引物对千山油松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植被根区土壤中提取的真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并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针叶树(油松、红松)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低,草本层植被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高。乔木层阔叶树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灌木层相似,草本层与二者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山 针阔混交林 植被根区 真菌 群落结构 PCR—DGGE
下载PDF
安徽潜山盆地古新世地层和脊椎动物概述(英文)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元青 李传夔 +1 位作者 李茜 李丁生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120,共32页
潜山盆地中、新生代红层由一套单斜的碎屑岩组成,划分为上白垩统高河埠组、古新统望虎墩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和痘姆组(分上、下两段)。1970年以来,在潜山盆地的持续调查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迄今为止,潜山盆地古新统共报道了45... 潜山盆地中、新生代红层由一套单斜的碎屑岩组成,划分为上白垩统高河埠组、古新统望虎墩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和痘姆组(分上、下两段)。1970年以来,在潜山盆地的持续调查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迄今为止,潜山盆地古新统共报道了45属61种(含9个未命名的种)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动物最为丰富,共有33属46种(含7个未命名种),分属10个目16个科。根据化石产出的层位,可以在潜山古新统中识别出7个化石层位。基于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学证据,望虎墩组下段至上段下部可以大致与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和江西池江盆地狮子口组对比,对应于亚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上湖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和痘姆组可以与南雄盆地浓山组以及池江盆地的池江组对比,与浓山期相对应。综合我国几个古新世盆地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上湖期可以大致与北美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Puercan和Torreionian对比,浓山期则与Tiffanian早中期(Ti1-Ti4a)相当。上湖期和浓山期还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丹尼期(Danian)和塞兰特期(Selandian)对比。因此,潜山盆地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代属于早、中古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潜山 古新世 脊椎动物 地层 对比
下载PDF
安徽潜山中古新世一新的模鼠兔类(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传夔 王元青 +2 位作者 张兆群 毛方园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36,共16页
命名了中古新世的一个啮型类新属种——胡氏敏兽(Mina hu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正型标本为可能属于同一个体的前颌骨和上颌骨,采自安徽省潜山县古井乡傅家山嘴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属名来源于周明镇先生的曾用名周敏,以纪... 命名了中古新世的一个啮型类新属种——胡氏敏兽(Mina hu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正型标本为可能属于同一个体的前颌骨和上颌骨,采自安徽省潜山县古井乡傅家山嘴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属名来源于周明镇先生的曾用名周敏,以纪念他对我国古新世生物地层和哺乳动物研究的杰出贡献;种名源自胡耀明博士,他为潜山哺乳动物的采集和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胡氏敏兽的特征如下:中等大小的模鼠兔类,上齿列齿式2·0·3·3;第一对门齿(d12)增大,无齿根、终生生长,釉质层双层,仅限于唇侧,表面无纵向浅沟;上颊齿列外缘显著凸出;颧弓前根后缘位于M1—M2之间,眶下孔位置低。以传统的模鼠兔目(Mimotonida)而论,它包括两个科:单型科模鼠兔科(Mimotonidae)只有模鼠兔(Mimotona)一属;模兔科(Mimolagidae)则包括模兔(Mimolagus),Gomphos,Anatolimys,敏兽和可能的Amar。在已知模鼠兔类中,模鼠兔很可能代表原始的兔形类祖先的"形态型",而模兔科则代表向兔形类进化的分支上分化出来的旁枝。晓鼠(Heomys)、模鼠兔和敏兽的共存说明啮形类在中古新世时已经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潜山 古新世 原始啮型类 模鼠兔科 模兔科
下载PDF
胡氏敏兽门齿釉质微观结构及其对基干啮形类的分类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方园 李传夔 +2 位作者 王元青 李茜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55,共19页
从晶体类型到釉质结构4个不同的微观结构等级详细描述了安徽潜山中古新世胡氏敏兽的门齿釉质微观结构。样品取自胡氏敏兽正型标本的上门齿后端。该门齿最外层为一极薄的无釉柱层,外层为放射状釉柱层,内层为具多层的施氏明暗带。施氏明... 从晶体类型到釉质结构4个不同的微观结构等级详细描述了安徽潜山中古新世胡氏敏兽的门齿釉质微观结构。样品取自胡氏敏兽正型标本的上门齿后端。该门齿最外层为一极薄的无釉柱层,外层为放射状釉柱层,内层为具多层的施氏明暗带。施氏明暗带的单带厚度变化较大,倾斜度相对较小,带间无明显的过渡带,釉柱的横切面为不规则圆形,釉柱间质较厚,外层间质晶体平行于釉柱长轴。这些特征与啮齿类中的散系施氏明暗带极为相似。同时还发现有缎状的釉柱中缝和聚敛型的晶体间断分布在釉质的不同部位,而这些特征一般被认为是啮形类,甚至是哺乳动物的较为原始特征。与其他已报道的基干啮型类对比,胡氏敏兽的门齿釉质代表了啮形类中已知最早的双层似散系釉质类型,具有更多的较原始特征,为啮形类门齿釉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形态学信息,并显示啮形类的演化可能远比现在认知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潜山 古新世 模兔类 釉柱 中缝 施氏明暗带
下载PDF
中国浙江地区出土东周时期原始瓷的器质界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隽 张茂林 +3 位作者 吴军明 李其江 李家治 邓泽群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9-663,共5页
近年来在中国浙江地区所出土的部分东周时期陶瓷标本,无论是在成型还是烧制技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已体现出较高的工艺制作水平,由此引发了其是否改变了中国陶瓷史,成为远早于东汉时期的中国最早瓷器的广泛争议.采用多种测试技术,研究了有... 近年来在中国浙江地区所出土的部分东周时期陶瓷标本,无论是在成型还是烧制技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已体现出较高的工艺制作水平,由此引发了其是否改变了中国陶瓷史,成为远早于东汉时期的中国最早瓷器的广泛争议.采用多种测试技术,研究了有代表性的浙江东周时期各类陶瓷标本,并通过与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出土的越窑青瓷的比较,对这批备受关注的精美陶瓷标本的工艺特点、性能指标和器质界定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家山窑 亭子桥窑 前山窑 瓷器起源 原始瓷 青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