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32
1
作者 耿师江 曾卫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桥口油田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 ,针对其地质特征及在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渗透率较低油层的开发特点 ,开展了稳油控水的前期研究 ,确定了“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治理思路 ,并采取了高含水油井挤灰... 桥口油田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 ,针对其地质特征及在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渗透率较低油层的开发特点 ,开展了稳油控水的前期研究 ,确定了“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治理思路 ,并采取了高含水油井挤灰堵水、注水井高压增注和高压分注为主的治理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有明显的稳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层间干扰 稳油控水措施 桥口油田 油藏潜力 剩余油
下载PDF
桥口油田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振华 龚宝强 +5 位作者 许振波 胡梅 杨方方 曾小军 白莲 袁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拟油藏相图,表明该油藏为不饱和油藏,在油藏压力下开采时油藏流体以单相渗流,油藏流体临界温度331.6℃,临界压力7.66 MPa。注入气为含甲烷89.3%的油藏深层天然气。用3种方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值均大于在CFS-200型混相驱实验装置上通过长1.22 m、内径6.35 mm、渗透率7.5μm2的填砂细管测得的MMP值(18 MPa),偏差在+22.2%^+77.8%。在细管驱替实验中,随注入压力增大(10.11~22.0 MPa),气体突破体积(0.79~0.86 PV)、突破时采出程度(49.8%~74.0%)、最终采出程度(59.0%~91.0%)均增大,即混相驱与非混相驱相比,见气晚而采出程度高;在混相驱中,注入压力的影响较小。图6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油藏流体 天然气驱 细管驱替实验 最低混相压力 注入压力 中原桥口油田 气体突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桥口油田注水压力升高原因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程宝生 高瑞民 刘淑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6,292,共5页
中原桥口油田注水压力高 ,30 %以上注水井欠注。基于该砂岩油藏特性及开发状况 ,通过储层岩心流动、污染和解堵实验 ,发现注水压力升高的原因 ,一是模拟地层温度下 (95℃ )地层水和注入水产生夹带CaCO3 的CaSO4垢 ,垢沉积堵塞注水井近... 中原桥口油田注水压力高 ,30 %以上注水井欠注。基于该砂岩油藏特性及开发状况 ,通过储层岩心流动、污染和解堵实验 ,发现注水压力升高的原因 ,一是模拟地层温度下 (95℃ )地层水和注入水产生夹带CaCO3 的CaSO4垢 ,垢沉积堵塞注水井近井地带 ,二是频繁的调剖、堵水作业封堵了高渗通道 ,油水井连通性变差 ,低渗透层也受到伤害 ,超细水泥 /膨润土污染后的低渗岩心伤害不易恢复 ;提出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①注水初期对注水井进行粘土稳定处理 ,地层伤害后可注活性水改善渗透率 ,严格控制注水水质 (提出了包括表面和界面张力在内的 6条水质水性标准 ) ;②注水方式合理化 ,注水井井距以 2 5 0~ 30 0m为宜 ,注水压力 <35MPa ,注水强度≤ 4 .80m3 /m·d ;③高效螯合有机复合缓速酸解除岩心伤害的效果最好 ,盐酸和胶束酸略有效果 ,土酸有反效果 ;④用柴油携带的超细纳米活性聚硅粉在 1口井试用 ,增注降压效果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口油田 注水压力 升高原因 治理措施 注水井 地层伤害 解堵剂 酸化液 中原桥口油田
下载PDF
桥口油田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太华 刘海涛 +3 位作者 冯士杰 辛松 李少兵 高万州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油藏,由于油藏平面及纵向上非均质严重,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油田因高速开发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水平变差,水驱采收率偏低。针对油田非均质严重,水驱采收率偏低的开发现状,研究应用了适...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油藏,由于油藏平面及纵向上非均质严重,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油田因高速开发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水平变差,水驱采收率偏低。针对油田非均质严重,水驱采收率偏低的开发现状,研究应用了适合油田特点提高采收率技术,平面上利用大位移定向井技术,部署调整井,降低油藏平面非均质性;纵向采取以堵水、储层压裂改造为主的产液结构调整及以分注、增注注水结构调整相结合,降低油藏纵向非均质性,实现层间转移。通过实施,使油藏平面、层间矛盾逐步缓解,油田采收率得到提高,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技术 桥口油田 复杂断块油田 水驱采收率 大位移定向井 平面非均质性 产液结构调整 注水结构调整 非均质油藏 中高含水期 油田采收率 东濮凹陷 开发水平 开发现状 压裂改造 层间矛盾 调整井 堵水 分注 增注
下载PDF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 油气运移模式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雷利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4,共6页
根据油气分异聚集原理,一般来说,在同一构造内是气在构造高部位,油在构造低部位富集。而桥口构造则与之相反,呈"上油下气,项油边气"的分布状态。为搞清该区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对泥岩欠压实作用、流体势分布特征、原油物性变化... 根据油气分异聚集原理,一般来说,在同一构造内是气在构造高部位,油在构造低部位富集。而桥口构造则与之相反,呈"上油下气,项油边气"的分布状态。为搞清该区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对泥岩欠压实作用、流体势分布特征、原油物性变化、原油与生油岩地化特征及油气与构造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油气运移模式,得出了如下主要认识:该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上段为主要生油层,东邻的葛岗集洼陷为主要生油气区;早期洼陷中生成的油气在泥岩欠压实作用产生的压差作用下,向构造高部位运移、聚集形成沙三段油气藏,后期由于断裂活动强烈,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形成沙一、沙二段主力次生油气藏;位于构造东翼的李屯断层形成较早,封堵性强,洼陷中的生油层随埋深增大,地温升高,后期以生气为主,生成的气在李屯断层的封堵下,在其东侧的深部形成断层一地层圈闭的沙三段气藏,从而使桥口地区的油气呈"上油下气、顶油边气"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油田 第三纪 油气分布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桥口油田注水难原因及增注措施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兴武 沈治凯 张学昌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2-35,39,共5页
针对油田油层本身的地质因素 ,如孔隙喉道小、地层温度高、黏土含量少以及注入水水质条件的限制 ,逐渐形成了注水井注水压力高 ,注水量小等弊病 ,分析了注入水的水质及在油层部位形成Ca CO3 与堵塞物的情况 .在 5 0 - 3井中采取高能气... 针对油田油层本身的地质因素 ,如孔隙喉道小、地层温度高、黏土含量少以及注入水水质条件的限制 ,逐渐形成了注水井注水压力高 ,注水量小等弊病 ,分析了注入水的水质及在油层部位形成Ca CO3 与堵塞物的情况 .在 5 0 - 3井中采取高能气体压裂与 PCT复合处理措施 ,总结了各种措施的效果 .结果表明 :采用高能气体在注水层部位形成多条径向裂孔等能更好地沟通水井与地层的联系 ,如 :PCT处理液把油层的黏土缩膨、扩大空隙度和渗透率 ,在生产中均为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口油田 中原油田 注水井 增注措施
下载PDF
利用RFT资料确定油藏弹性产率的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傅阳朝 成仲良 雷利安 《断块油气田》 CAS 1995年第3期39-41,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RFT资料计算油藏弹性产率的方法。根据RFT测得的压力剖面资料,找出由于周围油井生产所引起的地层压力下降点,计算出油井的地层压力,结合油井的生产资料求得弹性产率。
关键词 电缆式地层测试器 油藏 地层压力 压力系数 弹性驱动 产量 桥口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