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药效作用值的茵栀黄颗粒及口服液质量再评价研究
1
作者 吴磊 刘钱 +4 位作者 刘晓风 彭悠 王渝凯 李琪如 沈芃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37-343,共7页
以药效作用值为指标,对茵栀黄口服液和颗粒进行质量再评价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活性成分汉黄芩素、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来计算茵栀黄口服液及颗粒的药效作用值,并采用抗炎、镇痛和护肝药效模型对这... 以药效作用值为指标,对茵栀黄口服液和颗粒进行质量再评价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活性成分汉黄芩素、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来计算茵栀黄口服液及颗粒的药效作用值,并采用抗炎、镇痛和护肝药效模型对这2种制剂药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茵栀黄口服液和茵栀黄颗粒抗炎药效作用值分别为20.54和20.61 mg,镇痛药效作用值分别为14.37和13.66 mg,护肝药效作用值分别为28.54和24.07 mg.体内药效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护肝与镇痛作用强于茵栀黄颗粒,茵栀黄颗粒抗炎作用强于茵栀黄口服液,药效实验验证结果与其药效作用值预测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显示,药效作用值可作为茵栀黄系列制剂药效作用再评价研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系列制剂 药效作用值 抗炎 镇痛 护肝
下载PDF
利福昔明透皮剂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评价
2
作者 张剑旭 王禹霏 +7 位作者 徐诗瑶 张嘉斌 霍雨柔 赵琪 李波 杨玉洁 王凯 李乾学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 【目的】研制一种给药途径方便、皮肤透过效果较好的利福昔明透皮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治疗,并对其进行制剂学和药效学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利福昔明浓度,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透皮剂制备试验,通过离体猪皮考察制剂体外透皮能力,以12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为指标筛选处方组分,并测定制剂在40和60℃的存储稳定性。建立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模型,通过对比所制透皮剂与灌胃制剂对感染模型的小鼠存活率、脏器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对制剂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利福昔明透皮剂处方组成为:体系含利福昔明2%、氮酮4%、薄荷醇2%、丙酮缩甘油20%、二甲基亚砜30%、无水乙醇补至100%,该透皮剂配方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平均值在12 h达132.82μg/cm^(2)。制剂在60和40℃放置10 d后,药物含量分别为初始的89.78%和93.53%,较为稳定。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透皮治疗组和灌胃治疗组的各脏器载菌量均显著降低(P<0.05)。利福昔明透皮治疗组小鼠给药后3 d的存活率(91.67%)高于灌胃治疗组(83.33%)。治疗前后鼠盲肠病理切片变化明显,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2个治疗组的肠道黏膜下层水肿减轻,黏膜下层、肠隐窝及肠上皮层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肠上皮完整性恢复明显,病变减轻。【结论】利福昔明透皮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能透过皮肤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透皮剂 药效学评价
下载PDF
黄芪甲苷脂质体的制备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效评价
3
作者 杨露 李秋霞 +2 位作者 马理园 尹少平 罗开沛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33-839,共7页
目的优化黄芪甲苷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制剂学评价,并考察其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黄芪甲苷脂质体处方及工艺,并对黄芪甲苷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线栓法... 目的优化黄芪甲苷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制剂学评价,并考察其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黄芪甲苷脂质体处方及工艺,并对黄芪甲苷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手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脂质体组,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并检测脑组织梗死比率、病理变化等指标。结果最优处方及工艺为蛋黄卵磷脂8 mg·mL-1,膜材比10∶3,投药量1 mg,水化温度48℃,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8 min。制备的黄芪甲苷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85.97±2.55)nm,PDI为0.258±0.012,zeta电位为(-19.91±0.52)mV,包封率为94.58%±0.67%,4℃储存7 d粒径变化小于5 nm,4 h药物累积释放率为39%,表现出缓释效果。药效实验中,黄芪甲苷脂质体能明显降低大鼠神经行为缺陷评分及脑组织梗死比率,并减少病理变化。结论黄芪甲苷脂质体粒径较小,包封率高,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缓释特性,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脂质体 制备工艺 稳定性 体外释放 缺血性脑卒中 药效学
下载PDF
芪七连胶囊两种不同制备工艺对剂型成型的影响及药效评价研究
4
作者 曹富宁 岳进 +1 位作者 罗远 岳桂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改进芪七连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并进行药效学评价。方法:以粒度分布、休止角、吸湿率、胶囊的装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种制备工艺(乙醇回流提取法和水煎法)对芪七连胶囊成型的影响,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对所... 目的:改进芪七连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并进行药效学评价。方法:以粒度分布、休止角、吸湿率、胶囊的装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种制备工艺(乙醇回流提取法和水煎法)对芪七连胶囊成型的影响,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对所得的芪七连胶囊成品的降压和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以10倍量、8倍量的50%乙醇回流提取方中黄芪、黄连、黄柏、蒲黄、杜仲、钩藤药材2次,第1次2 h,第2次1 h,减压干燥后加入三七细粉,制粒后填充胶囊。其粒度分布、休止角、吸湿率、胶囊的装量差异均优于原工艺(水煎法)。药效学实验表明,新工艺所制芪七连胶囊成品,给与临床使用量,可明显降低SHR大鼠的血压,且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其药效优于原工艺成品(P<0.05或P<0.01)。结论:新工艺的制备工艺可行、稳定,所制得成品具有明显的降压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七连胶囊 制备工艺 中药制剂 药效评价 乙醇回流提取法 水煎法 大鼠
下载PDF
丙氨瑞林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注射剂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瞿文 陈庆华 +2 位作者 赵瑞钦 李宁 周美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8,共5页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乙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缓释丙氨瑞林微球注射剂,包封率为99.5%,平均体积径为91.36μm,收率大于95%。在37°C、pH7.0的生理等渗缓冲液中,微球首日释药14.3%,后以平均2.2%/d的速度释药...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乙酸为载体,采用改良的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缓释丙氨瑞林微球注射剂,包封率为99.5%,平均体积径为91.36μm,收率大于95%。在37°C、pH7.0的生理等渗缓冲液中,微球首日释药14.3%,后以平均2.2%/d的速度释药5周,符合零级模式(r=0.994)。大鼠皮下注射微球后,首日释药15.1%,后以平均2.3%/d的速度释药5周,体内释药与体外释放间相关性良好(r=0.979)。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与子宫内膜异位模型试验表明,单剂量注射微球(释药速度为100μg·kg-1·d-1)后的疗效与每天给予同等剂量的常规溶液剂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瑞林 缓释微球 注射剂 生物可降解性
下载PDF
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冯岚 郭健新 +2 位作者 平其能 卢晶 周静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0-683,共4页
目的 :制备收率及包封率高、可持续释药 3mo的亮丙瑞林微球。方法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 (PLA)为载体 ,采用W /O/W复乳 液中干燥法制备缓释亮丙瑞林微球 ,以包封率及收率为指标 ,用正交设计对微球处方工艺进行优化 ,并考察微球的... 目的 :制备收率及包封率高、可持续释药 3mo的亮丙瑞林微球。方法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 (PLA)为载体 ,采用W /O/W复乳 液中干燥法制备缓释亮丙瑞林微球 ,以包封率及收率为指标 ,用正交设计对微球处方工艺进行优化 ,并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及体内药效。结果 :经优化得到的亮丙瑞林微球收率及包封率分别为 6 8%和 6 5 %。在选择的释放条件下 ,至 10 5d时 ,累积释放 88%。给予成熟雄性大鼠 10 0 μg·kg- 1·d- 1单剂量皮下注射 ,12h内出现睾酮迅速升高 ,3d内降至 0 .1μg·L- 1以下 ,并维持低睾酮水平 10 5d。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丙瑞林 微球体 缓释制剂 药效学
下载PDF
解热复方YL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赵玉男 邢东明 +4 位作者 丁怡 潘卫松 王伟 程杰 杜力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方法 以本研究室研制的解热新药YL2 0 0 0为研究对象 ,使用高效液相技术检测了该药中黄芩苷和小檗碱在发热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同时以解热为指标 ,研究该药的效应动力学。然后 ,采用医学...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方法 以本研究室研制的解热新药YL2 0 0 0为研究对象 ,使用高效液相技术检测了该药中黄芩苷和小檗碱在发热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同时以解热为指标 ,研究该药的效应动力学。然后 ,采用医学统计学原理对黄芩苷和小檗碱的时量曲线及解热作用的时效曲线作相关分析。结果 YL2 0 0 0解热作用的时效曲线和黄芩苷在发热大鼠体内的时量曲线之间呈负相关 (r =- 0 8312 ,P <0 0 5 ) ,而与小檗碱无关 (r =0 0 136 8,P >0 5 )。结论 黄芩苷可以作为YL2 0 0 0解热作用的指示性成分 ;如果将YL2 0 0 0用于解热 ,可以选择黄芩苷的药动学表示YL2 0 0 0的药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黄芩苷 小檗碱 发热
下载PDF
复方水蛭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纯 左晖 +1 位作者 林厚文 王安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4-96,共3页
以复方水蛭口服液中的水蛭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含氮物质的提取率和药效学试验数据为指标,比较了醇提、水提以及先醇提再水提3种制备工艺的提取效果,并制订了水蛭制剂新的制备工艺。
关键词 中药 水蛭 口服液 药效学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龙脑制备方法及其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范晓丹 丘泰球 苏健裕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介绍了龙脑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水蒸气蒸馏法、化学合成法及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等龙脑制备方法,综述了龙脑的中枢神经作用、循环系统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药理药效研究成果,以及天然龙脑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其... 介绍了龙脑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水蒸气蒸馏法、化学合成法及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等龙脑制备方法,综述了龙脑的中枢神经作用、循环系统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药理药效研究成果,以及天然龙脑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与中医归经特征的关系,并对龙脑在医药和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 制备方法 药理药效
下载PDF
黄体酮凝胶剂的制备及药效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梅 常占瑛 +1 位作者 侯艳霞 高晓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制备黄体酮凝胶剂,并初步考察黄体酮凝胶剂的药效。方法:进行黄体酮凝胶剂的处方优化,选用卡波姆-940为凝胶剂的基质,通过正交试验,以黏度、屈服值和触变性为指标,筛选天然黄体酮凝胶剂的最佳处方。在此基础上,采用兔子宫内膜转化... 目的:制备黄体酮凝胶剂,并初步考察黄体酮凝胶剂的药效。方法:进行黄体酮凝胶剂的处方优化,选用卡波姆-940为凝胶剂的基质,通过正交试验,以黏度、屈服值和触变性为指标,筛选天然黄体酮凝胶剂的最佳处方。在此基础上,采用兔子宫内膜转化实验考察兔子宫分级指数、子宫增重指数和子宫腺体数,以考察黄体酮凝胶剂的药效。结果:通过处方优化制备的黄体酮凝胶剂外观乳白色,粒径分布均匀,黏度适中。药效学结果表明,经过23 d给药,空白基质组,低、中、高剂量组兔体质量均有明显增加,子宫指数逐渐升高,子宫分级结果空白基质组,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30±0.46)、(3.20±0.27)、(1.00±0.61)、(1.80±0.50)、(2.30±0.50),低、中、高剂量组较空白基质组子宫腺体数目增加,但增加不及阳性对照组显著。结论:黄体酮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可行,给药后黄体酮凝胶剂具有一定的孕激素活性,能促进兔子宫内膜发育,表明该剂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凝胶剂 制备 药效
下载PDF
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甲磺酸帕珠沙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明亮 郭慧元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64-1168,共5页
甲磺酸帕珠沙星是与左氧氟沙星(LVFX)同一母环系的10-(1-氨基环丙基)喹诺酮类药物。本品对葡萄球菌属的MIC_(90)为3.13~25mg·L^(-1),其活性相当于或优于LVFX 和环丙沙星(CPFX);对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的MIC_(90)为3.13~6.25mg·... 甲磺酸帕珠沙星是与左氧氟沙星(LVFX)同一母环系的10-(1-氨基环丙基)喹诺酮类药物。本品对葡萄球菌属的MIC_(90)为3.13~25mg·L^(-1),其活性相当于或优于LVFX 和环丙沙星(CPFX);对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的MIC_(90)为3.13~6.25mg·L^(-1),其活性除了对屎肠球菌优于LVFX 外,其余均逊于LVFX 和CPFX;对绝大多数G^-菌的MIC_(90)为0.013~6.25mg·L^(-1),其活性大体上与LVFX 和CPFX 相当。日本的临床研究表明,静注本品对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为75.1%(181/241);对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总有效率为78.7%(118/150);对外科感染的总有效率为81.8%(63/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3/532),主要是轻或中度的头疼、头晕、药疹、腹泻、胃部不适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帕珠沙星 制备方法 药效学 毒理学 药物动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逍遥散口服液的质量控制与药效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陶建生 徐莲英 +2 位作者 金若敏 刘重芳 黄红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17,共2页
介绍了逍遥散口服液的质量控制与药效研究。实验结果提示,用呈色反应,薄层确认和薄层扫描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口服液的内在质量,而且操作简单,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药效研究也表明,口服液具有增加小鼠胃肠蠕动,增加耗食量与体重的作用,与逍... 介绍了逍遥散口服液的质量控制与药效研究。实验结果提示,用呈色反应,薄层确认和薄层扫描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口服液的内在质量,而且操作简单,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药效研究也表明,口服液具有增加小鼠胃肠蠕动,增加耗食量与体重的作用,与逍遥散原方的主功效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口服液 质量控制 薄层色谱
下载PDF
蒙药利咽消颗粒煎煮工艺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巴图德力根 韩志强 +1 位作者 高玉峰 韩青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优选利咽消颗粒煎煮工艺条件。方法:实验以甘草苷含量和冻干颗粒收率为指标,选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为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试验,选出煎煮最佳工艺。进一步对最佳工艺样品的止咳、抗炎、镇痛作用... 目的:优选利咽消颗粒煎煮工艺条件。方法:实验以甘草苷含量和冻干颗粒收率为指标,选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为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试验,选出煎煮最佳工艺。进一步对最佳工艺样品的止咳、抗炎、镇痛作用进行观察,验证和优选煎煮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利咽消煎煮工艺3个因素中煎煮次数对甘草苷含量和冻干颗粒收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影响次序为C>B>A。最佳条件可定为A3B2C2或A1B2C2。A1B2C2和A3B2C2工艺所得甘草苷含量平均值和冻干颗粒收率平均值非常接近,RSD值均小于5%,表明工艺条件稳定。药效实验结果表明A3B2C2和A1B2C2样品均有止咳、抗炎、镇痛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测定甘草苷含量的方法可以作为利咽消质量标准检测的常规方法,将ABC定为优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咽消颗粒 正交试验 工艺 药效
下载PDF
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秀青 魏萍 +1 位作者 孙燕 李丽华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制疤痕止痒凝胶,并对其药效学进行动物观察。方法采用苦参碱、辣椒碱配制复方凝胶剂,分别以豚鼠、大鼠、小鼠试验,观察对致痒阈、P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及抗炎作用。结果本剂型制备工艺可行,剂型稳定、外观细腻、质量可控。局部应用,... 目的研制疤痕止痒凝胶,并对其药效学进行动物观察。方法采用苦参碱、辣椒碱配制复方凝胶剂,分别以豚鼠、大鼠、小鼠试验,观察对致痒阈、P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及抗炎作用。结果本剂型制备工艺可行,剂型稳定、外观细腻、质量可控。局部应用,具有提高动物的致痒阈、抑制致炎动物的肿胀度、降低皮肤P物质含量作用。结论本品使用方便,具有抗炎、止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止痒凝胶 配制 药效学 抗炎止痒
下载PDF
缓释盐酸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延强 张国庆 +4 位作者 王彬 龚纯贵 鲁莹 高申 陈琰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制备缓释盐酸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bupivacaine human serum albumin microspheres,Bupi-HSA-MS),并对其理化特性、体外释放、体内药动学、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压电场法制备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以高效毛细管电... 目的:制备缓释盐酸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bupivacaine human serum albumin microspheres,Bupi-HSA-MS),并对其理化特性、体外释放、体内药动学、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压电场法制备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度。采用改良的RP-HPLC法测定体内布比卡因血药浓度,以家兔为实验对象,以针刺疼痛反应圈半径大小评价其麻醉效果。结果:微球的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为(108.9±2.6)μm,药物含量为31.56%,包封率为91.6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upi-HSA-MS具有明显缓释作用。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注射剂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浓度高,药物驻留时间短。微球组峰浓度显著低于注射剂组并长时间维持低浓度。微球组的平均保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微球组皮下给药最大麻醉圈直径显著小于注射剂对照组(P<0.01),而微球组局麻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高压电场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白蛋白微球制备新方法。Bupi-HSA-MS兔皮下给药,药物扩散少,局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长,是一种安全、长效的局部麻醉止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白蛋白微球 迟效制剂 高压电场法 药动学 药效学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那氟沙星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连顺 刘明亮 郭慧元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9年第2期68-75,共8页
那氟沙星是日本大冢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本品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和耐药菌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目前在临床上是以1%的软膏用于治疗痤疮等皮肤感染。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那氟沙星的制备... 那氟沙星是日本大冢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本品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和耐药菌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目前在临床上是以1%的软膏用于治疗痤疮等皮肤感染。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那氟沙星的制备方法、药效学、毒理学、药动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氟沙星 制备方法 药效学 毒理学 药动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复方芪竭膏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德才 艾儒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Compound-QiJie Cream,CQJC)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取SD大鼠72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共3组,每组24只。A组为模型组,B组为京万红对照组,C组为复方芪竭膏组。分别于伤后3、...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Compound-QiJie Cream,CQJC)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取SD大鼠72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共3组,每组24只。A组为模型组,B组为京万红对照组,C组为复方芪竭膏组。分别于伤后3、7、10、14天时间点观测创面愈合率。按照SP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溶菌酶;采用TUNEL法作创面肉芽组织细胞原位凋亡检测。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x-±s表示,所有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C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优于A组;C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较B组优(p<0.01);复方芪竭膏组创面溶菌酶含量优于其他各组。在换药的第3、7天使用复方芪竭膏时,创面凋亡细胞明显增加,此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机制是复方芪竭膏提高创面吞噬细胞溶菌酶含量、诱导细胞的主动凋亡有利于创伤早期创面的清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竭膏 创面 修复 溶菌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甘石软膏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璐 俞为荣 +3 位作者 华拯敏 潘沛 原永芳 方勇 《中医药导报》 2012年第1期55-56,59,共3页
目的:确定甘石软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优选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中药组分,以油脂性辅料为基质制备甘石软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以创面愈合百分率、结... 目的:确定甘石软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优选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中药组分,以油脂性辅料为基质制备甘石软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以创面愈合百分率、结痂及脱痂天数为指标,观察其对烧烫伤的疗效。结果:甘石软膏外观细腻,质地均匀,质量稳定,且能加快伤口的脱痂速度,促进伤口愈合,消除创面组织肿胀。结论:甘石软膏对于治疗烧烫伤具有较高的医学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石软膏 制备 质量控制 药效学
下载PDF
金莲花植物成分及其药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利霞 黄金祥 崔同 《河北林果研究》 200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综述了金莲花的植物学及植物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制剂等方面的研究 状况,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金莲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制剂
下载PDF
治疗失眠中药小复方提取工艺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琳媛 张宏 +5 位作者 王光函 邹桂欣 杨文奇 甘雨 乔敏 李显华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通过采用特异的药效学跟踪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对小白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的实验及对小白鼠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实验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安眠制剂4组对小白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实验表明,该药... 目的通过采用特异的药效学跟踪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对小白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的实验及对小白鼠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实验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安眠制剂4组对小白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实验表明,该药能使小鼠入睡鼠数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小白鼠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药使小鼠入睡潜伏期缩短,并能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2个实验的观测,安眠制剂4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即按照将其中1味中药先提取挥发油后,残渣同其余2味中药加水回流提取,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约200mL,再加入已提取的挥发油的工艺研制的制剂能使小鼠入睡鼠数增加,使小鼠入睡潜伏期缩短,并能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提示此工艺为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眠制剂 工艺筛选 药效学跟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