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ry-Cold Climate of the Qijia Arche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ankou of the Loess Plateau along the Silk Road Since the Neolithic Period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Huirong DEMBELE Blaise +3 位作者 ZHANG Wanyi ZHANG Jingya MA Yuan ZHANG Cheng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466-2467,共2页
Objective Large numbers of archeological relics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ll tributari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arly humans tended to reside along the river valleys, and developed small b... Objective Large numbers of archeological relics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ll tributari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arly humans tended to reside along the river valleys, and developed small but characteristically decentralized ancient valley culture.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agri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mode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TOC The Dry-Cold Climate of the qijia Arche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ankou of the Loess Plateau along the Silk Road Since the Neolithic Period
下载PDF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diagenesis:its effect on pore evolution of the Fuyu oil reservoir in the north Qijia region 被引量:4
2
作者 HAO Guoli SHAN Xuanlong +1 位作者 LIU Wanzhu WANG Qingbi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5期770-777,共8页
From observing cores of 18 wells,identifying 175 ordinary thin sections and 61 thin casting sections,energy spectrum analyses of 37 sample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fluid inclusions of 11 samples,we d... From observing cores of 18 wells,identifying 175 ordinary thin sections and 61 thin casting sections,energy spectrum analyses of 37 sample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fluid inclusions of 11 samples,we determine the types of diagenesis and pores of the Fuyu oil reservoir in the north Qijia region.We classified the pores and measured their plane porosity using CIA 2000,the software of rock image analysis,calcul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diagenesis on porosity,studied the controlling actions of diagenesis to pore evolution quantitatively,combined with burial history,thermal history and their diagenetic environments.Our results show that 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carbonate cementation are the major destructive diagenesed,developed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stages.The reduction in porosity by 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carbonate cementation are about 25% and 8%,while the destructive intensity of siliceous cementation and clay mineral cementation is relatively much smaller,i.e.,the reduction of porosity is about 2% and 0.2% Dissolution is constructive diagenesis,the increment of porosity is about 6%.There are four diagenesis evolution stages,during which the porosity reduced from 30%~38% to 2%~20%.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early cementation are the main diageneses in the early diagenesis stages,when porosity was reduced to 2%~10%.Dissolution is the main diagenesis of an A I substage of the middle diagenesis stage,when porosity increased 1%~8%.The dissolution of the A Ⅱ substage of the middle diagenesis stage affected by late cementation,raised porosity 1%~5%.The porosity varied slightly during the middle stage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扶余油层 美国中央情报局 胶结作用 图像分析软件 早期阶段 温度测量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ventional tight oil reservoir (10^(9) t): A case study of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3
作者 Li-zhi Shi Zhuo-zhuo Wang +4 位作者 Zhan-tao Xing Shan Meng Shuai Guo Si-miao Wu Li-yan Luo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The Daqing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among which the total resources of tight oil alone exceed 109 t and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 The Daqing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among which the total resources of tight oil alone exceed 109 t and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base of Daqing oilfield.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in the Qijia area,Songliao Basin,NE China,tight oil has been found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To work out tight oil’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aking tight oil in Gaotaizi oil layer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ventional tight oil in Gao3 and Gao4 layers of the Qijia area,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well drilling journey,well logging,and test.It is that three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K2qn1,K2qn2+3,and K2n1)develop in the examined area,and exhibit excellent type I and II kerogens,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and moderate maturity.The reservoir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thin-bedded mudstone,siltstone,and sandstone,and presents poor porosity(average 8.5 vol.%)and air permeability(average 4 mD).The main reservoir space primarily includes intergranular pores,secondary soluble pores,and intergranular soluble pores.Three types of orifice throats were identified,namely fine throat,extra-fine throat,and micro-fine throat.The siltstone is generally oil-bearing,the reservoirs with slime and calcium become worse oil-bearing,and the mudstone has no obvious oil-bearing characteristics.The brittleness indices of the sandstone in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range from 40%to 60%,and those of the mudstone range from 40%to 45%,indicating a better brittlenes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Based on the study of typical core hole data,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tight oil and establishes a tight oil single well composite bar chart as well as the initial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core of properties in the tight oil reservoir.This study has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tight oil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Qijia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Tight oil Thin-bedded mudstone-siltstone-sandstone reservoir qijia area Qingshankou Formatio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ongliao Basin Daqing oilfield
下载PDF
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与嬗变——以青海宗日遗址为中心
4
作者 汤惠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8,共21页
青海省海南州宗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这几种考古学文化在宗日遗址上展示出演变、进化和嬗变三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模式,为我们了解考古学文化的进程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第... 青海省海南州宗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这几种考古学文化在宗日遗址上展示出演变、进化和嬗变三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模式,为我们了解考古学文化的进程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都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定居文化,所以呈现出碰撞、融汇和适应的包容关系;而卡约文化替续齐家文化时,由于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故显示出暴力的对抗和革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史前考古学文化 宗日文化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卡约文化 演变与嬗变 藏彝走廊
下载PDF
芪甲软肝丸治疗肝硬化代偿期疗效研究
5
作者 王子宜 许明岩 +1 位作者 王丽媛 孔庆辉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评价芪甲软肝丸治疗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芪甲软肝丸口服,对照组加用安络化纤丸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Fibro... 目的:评价芪甲软肝丸治疗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芪甲软肝丸口服,对照组加用安络化纤丸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Fibroscan弹性值、脾长度、脾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评价中医症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Fibroscan弹性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ST、TBIL、ALT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其中AST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脾超声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门静脉内径数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芪甲软肝丸能有效改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肝硬化进程,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代偿期 芪甲软肝丸 安络化纤丸 瞬时弹性检测 肝功能
下载PDF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18~2019年Ⅷ1区道路护坡区域发掘简报
6
作者 王倩倩 徐永江(绘图) +6 位作者 马骞 贾领 甄强 杜战伟 何克洲 范小慧 施兰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1,共19页
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8~201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遗址即将施工的道路护坡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时期遗存。这些发现丰富了喇家遗址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喇家遗址聚落变... 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8~201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遗址即将施工的道路护坡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时期遗存。这些发现丰富了喇家遗址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喇家遗址聚落变迁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县 喇家遗址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辛店文化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区带定量预测与评价
7
作者 国芳馨 张阳 +2 位作者 王晓欢 李国会 孙祖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后备接替储量的重要勘探目标之一,但其已有的油气成藏认识成果过于宏观,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精细勘探需求。为进一步优选勘探目标,以功能要素组合理论为依据,结合研究区的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综合分析断... 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后备接替储量的重要勘探目标之一,但其已有的油气成藏认识成果过于宏观,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精细勘探需求。为进一步优选勘探目标,以功能要素组合理论为依据,结合研究区的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综合分析断块类、岩性类油气藏的各项主控因素,选取烃源灶、沉积相、势能、区域盖层及断裂带5个因素作为成藏要素,并分别进行定量表征,计算综合控藏概率。结果表明:92%的油气藏分布在距离排烃中心小于30 km的范围内;5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油气藏均分布在势指数小于0.8的区域内;40%的油气藏分布在厚度为70~80 m的区域盖层之下;油气藏均分布在距断裂小于1.6 km的区域内;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存在3个Ⅰ类成藏区。统计表明,85%以上的已发现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在Ⅰ类成藏区。研究成果可为齐家-古龙凹陷的深化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性油气藏 主控因素 有利区预测 功能要素 齐家-古龙凹陷 松辽盆地 扶余油层
下载PDF
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8
作者 郭荣臻 肖永明 +4 位作者 靳桂云 梁官锦 卢悦 蔡林海 张占仓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沙隆卡遗址2016年度发掘的浮选结果表明,细石器时期居民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以野生物种为主;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在当时生业模式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齐家文化时期,作物种类有粟、黍、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等,农业生产呈现出以粟类作物为... 沙隆卡遗址2016年度发掘的浮选结果表明,细石器时期居民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以野生物种为主;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在当时生业模式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齐家文化时期,作物种类有粟、黍、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等,农业生产呈现出以粟类作物为主的多种旱地作物种植特点;卡约文化时期,作物仅见粟、黍、大麦,仍以粟作为主。粟、黍等本土作物,与小麦、大麦等西来作物在该聚落的交汇可能是史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隆卡遗址 炭化植物 齐家文化 生业模式
下载PDF
齐家文化祭祀遗存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甄强 钟毅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6,共11页
齐家文化发现的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存主要有祭坛、祭祀坑、石圆圈遗迹、居址内火烧、涂抹和摆置现象,还有卜骨、特殊场合使用的砾石等。通过对这些祭祀遗存的辨识与初步研究,我们认为齐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祭祀系统,注重对祖先神(人... 齐家文化发现的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存主要有祭坛、祭祀坑、石圆圈遗迹、居址内火烧、涂抹和摆置现象,还有卜骨、特殊场合使用的砾石等。通过对这些祭祀遗存的辨识与初步研究,我们认为齐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祭祀系统,注重对祖先神(人鬼神)的祭祀,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祭祀活动;动物在祭祀仪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砾石或为特定场合祭祀活动“通灵”的媒介。齐家文化既参与了以夏、商王朝为主的祭祀仪式和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影响了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以降氐羌族的宗教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祭祀遗存 特征 体系
下载PDF
齐家文化彩陶中体现的《尚书》设计思想
10
作者 张庆瑜 《陶瓷研究》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物质上的“器”与精神上的“道”结合在一起便是设计,本文将齐家彩陶的艺术特征与《尚书》设计思想相结合,分析了齐家文化的彩陶造物活动背后体现的以神为本、遵循内心、整体有序的设计思想,探索了齐家文化与《尚...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物质上的“器”与精神上的“道”结合在一起便是设计,本文将齐家彩陶的艺术特征与《尚书》设计思想相结合,分析了齐家文化的彩陶造物活动背后体现的以神为本、遵循内心、整体有序的设计思想,探索了齐家文化与《尚书》之间存在的时空与思想上的联系。通过研究齐家文化彩陶和《尚书》设计思想的共同点,为更深入的研究齐家文化彩陶的设计思想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为中国造物活动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搭建新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彩陶 《尚书》 设计思想
下载PDF
蝴蝶形几何纹双耳彩陶罐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
11
作者 褚静谊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3期165-167,共3页
齐家柳湾彩陶文化是彩陶历史发展中一颗耀眼明珠,蕴含了古人卓越造物智慧,齐家文化中柳湾彩陶纹样具有极强艺术性和丰富内涵,在彩陶文化历史长卷上描绘着神秘而又夺目光彩。本文以首饰产品为研究对象,以蝴蝶形几何纹视觉美学研究为切入... 齐家柳湾彩陶文化是彩陶历史发展中一颗耀眼明珠,蕴含了古人卓越造物智慧,齐家文化中柳湾彩陶纹样具有极强艺术性和丰富内涵,在彩陶文化历史长卷上描绘着神秘而又夺目光彩。本文以首饰产品为研究对象,以蝴蝶形几何纹视觉美学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蝴蝶形几何纹双耳彩陶罐资料整理,寻找传统装饰纹样在首饰设计中的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饰设计 蝴蝶形几何纹双耳彩陶罐 齐家文化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40
12
作者 施立志 王卓卓 +2 位作者 张革 张永生 邢恩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50,共7页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试油、钻井、测井等相关资料,对松辽盆地齐家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高三、高四油层组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区致密油形成主要具备良好的烃源岩、储集层、源储配置及地层压力条件4个...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试油、钻井、测井等相关资料,对松辽盆地齐家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高三、高四油层组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区致密油形成主要具备良好的烃源岩、储集层、源储配置及地层压力条件4个有利条件: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组二+三段、嫩江组一段3套优质烃源岩为本区致密油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储集层条件较好,砂体类型多,主要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各类砂体累计厚度大,在平面上分布范围较广,连续性好,为致密油的形成提供了聚集空间;三角洲前缘相储集岩体直接与烃源岩接触或者呈指状尖灭于湖相烃源岩之中或者与烃源岩互层,提供了良好的源储配置条件;致密油储集层存在异常超压,压力系数分布在1.20~1.50,为致密油提供了成藏充注动力。研究表明本区高三、高四油层组致密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心部位与凹陷周边的斜坡、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齐家地区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82
13
作者 朱筱敏 赵东娜 +4 位作者 曾洪流 孙玉 朱如凯 黄薇 朱世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成,发育反映较强水流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以及间断正韵律,分支河道砂体发育,累计砂体厚度达数十米,分布范围广,向湖盆中央方向延伸数十公里。三角洲前缘可细分为內前缘和外前缘。三角洲內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好、延伸远;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差,被改造后形成前缘席状砂。基于浅水三角洲发育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干旱和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刻画了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枝状形态和大面积分布特征,指出近油源和临近断层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有利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 白垩系青山口组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2
14
作者 林铁锋 张庆石 +3 位作者 张金友 李国会 白忠峰 白云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3,共8页
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烃源岩条件好、分布范围广,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砂岩普遍含油,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高.致密砂岩储层发育于青山口组二段成熟烃源岩范围内,砂岩与烃源岩呈互层分布,优越的源储配置关系是致密油... 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烃源岩条件好、分布范围广,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砂岩普遍含油,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高.致密砂岩储层发育于青山口组二段成熟烃源岩范围内,砂岩与烃源岩呈互层分布,优越的源储配置关系是致密油形成的关键因素.致密油分布受沉积相及物性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是勘探的主要目标.初步估算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砂岩油具有亿吨级资源潜力,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地区 高台子油层 致密砂岩 油藏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集空间多尺度表征——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易霖 张云峰 +3 位作者 尹淑丽 丛琳 闫明 田肖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5-922,共8页
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三、四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与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MAPS图像拼接技术以及环境扫描电镜(ESEM)等非常规测试新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储层空间... 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三、四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与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MAPS图像拼接技术以及环境扫描电镜(ESEM)等非常规测试新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储层空间进行表征。研究表明:①宏观尺度下,储层岩性主要以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为主;层理构造多样,以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为主;砂泥间互特征明显,层理构造的多样性增强了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块状层理最有利于致密油富集。②微观尺度下,孔隙具有微米-纳米连续分布的特征,微米孔隙峰值主要集中在2—3μm,纳米孔主体孔喉分布在200~300nm。不同三维建模区域孔喉空间分布及连通性特征具有明显的微观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度高值区对应有机酸高值区,存在较明显的耦合关系,受溶蚀作用控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喉 微米孔喉 微观非均质性 致密砂岩 齐家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倾油性有机质生成轻质油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卢双舫 李冬 +3 位作者 王跃文 冯子辉 李吉君 申家年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6,71,共5页
将有机质成烃的过程分解为有机质生成C14^+油、C6-C13轻质油及C5^-天然气3组平行过程,进行了求取各组成烃反应化学动力学参数所需的模拟实验,建立并标定了3组化学动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评价了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3类油气组分的生成... 将有机质成烃的过程分解为有机质生成C14^+油、C6-C13轻质油及C5^-天然气3组平行过程,进行了求取各组成烃反应化学动力学参数所需的模拟实验,建立并标定了3组化学动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评价了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3类油气组分的生成量、排出量及凝析油气的资源量。结果表明,区内凝析油的资源量约为(150-870)×10^4m^3,对应的凝析气的量为(750-4350)×10^7m^3,总体资源潜力不大,但轻质油的总资源量可高达22.3×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凝析气 轻质油 化学动力学参数 模拟实验 齐家-古龙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哲 付广 +3 位作者 孙永河 孙同文 周君 张东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4-1404,共11页
通过拟合控圈断层泥岩断层泥比率(SGR)值与其所封闭油柱高度数据,建立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包络线的函数式,讨论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并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对其侧向封闭... 通过拟合控圈断层泥岩断层泥比率(SGR)值与其所封闭油柱高度数据,建立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包络线的函数式,讨论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并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对其侧向封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控圈断裂SGR与其所能封闭的油柱高度具有指数函数关系,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是断裂侧向封闭能力重要影响因素。当控圈断裂成藏后期活动速率大于2 m/Ma时,将破坏已形成的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断裂侧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表现在断裂侧向封闭能力影响着圈闭中油气的充满程度,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影响着圈闭中已聚集油气的保存与散失。研究区上台阶的沙二段及沙三段中上部断层侧向封闭能力最强,是下一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鸳鸯沟地区 断层 侧向封闭性 SGR 油气成藏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断裂控藏作用定量评价及有利区预测——以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同文 吕延防 +3 位作者 刘哲 付广 孙永河 张东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0-796,共7页
为搞清断裂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的控制规律,在断裂系统详细划分的基础上厘定了油源断裂,并分别应用SGR方法和断裂活动速率对断层圈闭侧向封闭能力和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 为搞清断裂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的控制规律,在断裂系统详细划分的基础上厘定了油源断裂,并分别应用SGR方法和断裂活动速率对断层圈闭侧向封闭能力和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油源断裂控制油气的聚集部位;②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控制了断层圈闭油气充满程度;③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控制先期聚集油气的保存程度。综合以上研究,建立了有利目标优选标准,认为在油源充足、储层物性较好的情况下,两条以上油源断裂控圈,圈闭充满程度大于50%,并且成藏期后活动速率小于2m/Ma的断层圈闭为Ⅰ类圈闭,钻探风险最小;次之为Ⅱ类和Ⅲ类圈闭。最终预测出2个Ⅰ类圈闭和1个Ⅱ类圈闭,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下一步钻探预测新增含油面积5.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封闭能力 断裂活动强度 油源断裂 有利区域 沙三上亚段 齐家-鸳鸯沟地区 辽河坳陷
下载PDF
燕山中部大地热流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以承德市七家-茅荆坝地热田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峰 王贵玲 +4 位作者 张薇 岳晨 陆川 黄起伟 欧小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50-1959,共10页
燕山中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地质条件较好,但该地区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较少,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尚未开展,制约了该地区的地热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本文以该地区的七家-茅荆坝地热田为典型区,结合地温测井、取样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 燕山中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地质条件较好,但该地区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较少,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尚未开展,制约了该地区的地热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本文以该地区的七家-茅荆坝地热田为典型区,结合地温测井、取样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初步查明燕山中部大地热流特征及浅部-深部岩层热物性特征,填补了大地热流值测量空白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热结构概念模型,估算其深部地温分布。研究得出燕山中部大地热流值变化较大,平均约57 mW/m^2,与周边温泉水温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七家-茅荆坝地热田大地热流值较高,为74.9 mW/m^2。通过深部地温分布计算得出七家—茅荆坝地区居里面埋深为21.5~22.8 km,莫霍面温度约815℃,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本文所建立岩石圈热结构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七家-茅荆坝地热田 大地热流 岩石圈热结构 居里面
下载PDF
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的收获与意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耀鹏 周静 +1 位作者 毛瑞林 谢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0,共6页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遗址东北部的齐家文化墓地保存基本完整,且规模较大。发掘结果显示:墓葬结构及埋葬过程十分复杂,埋葬方式多样,并存在殉人现象,尤其首次确认了合葬墓所具备的多人多次合葬特点。对...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遗址东北部的齐家文化墓地保存基本完整,且规模较大。发掘结果显示:墓葬结构及埋葬过程十分复杂,埋葬方式多样,并存在殉人现象,尤其首次确认了合葬墓所具备的多人多次合葬特点。对于研究齐家文化的埋葬制度、婚姻家庭形态等学术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 磨沟遗址 合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