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ip Rate of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5
1
作者 LUO Hao HE Wengui +1 位作者 YUAN Daoyang SHAO Yanxi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61-574,共14页
The slip rate of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Qilian Mountains was determined by the dated offset of river risers or gulli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ft-lateral fault slip rate is 2.82... The slip rate of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Qilian Mountains was determined by the dated offset of river risers or gulli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ft-lateral fault slip rate is 2.82± 0.20 mm/a at Dazangdele site, 2.00 ± 0.24 mm/a at Shibandun site, and 0.50± 0.36 and 2.80±0.33 mm/a at two sites in Zhazihu. The ideal average slip rate of the whole fault is 2.81 ± 0.32 mm/a. The lower slip rate confirms part of the displacement of Altyn Tagh fault was transformed into an uplifting of the strap mountains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Qilian Mountains, whereas another part transformed into sinistral displacement of Haiyuan fault.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slip of large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plateau transforms into crust thickening at the tip of the fault without large-scale propagation to the outer parts of the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p rate strike-slip fault Yema River-Daxue mountain fault Altyn Tagh fault qilian ranges
下载PDF
Regional faul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before and after the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2
作者 Ning Li Lingyun Ji Shuangxu W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4期245-252,共8页
This study analyzes data regarding cross-fault deformations within the seismogenic zone of the 2016 Qinghai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ndency anomaly sites near th... This study analyzes data regarding cross-fault deformations within the seismogenic zone of the 2016 Qinghai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ndency anomaly sites near the epicenter had relatively long anomaly duration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while sudden-jumping anomaly sites started to increase in the middl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approximately a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migrate towards the vicinity of the epicenter two to six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tensive observations a few days after the earthquake indicated that abnormal returns and tur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were significant, but all had small amplitudes, and the coseismic effect was generally minor. In addition, the post-seismic tendency analysis of individual cross faults in the Qilian Mountain fault zone revealed an accelerating thrust tendency at all cross-fault sites in the middle Qilian Mountains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Wenchuan mega-earthquake exerted a great impact on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extrusion effect of the Indian plate on the middle Qilian Mountains, gener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Menyuan thrust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Cross-fault level Deformation anomaly Tendency anomaly qilian mountain fault zone
下载PDF
昌马盆地内发现活动正断层
3
作者 冯紫微 张波 +4 位作者 何文贵 王爱国 庞炜 姚赟胜 朱俊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3-531,共9页
昌马盆地为祁连山西端的山间盆地,前人一直关注其周边断裂(如昌马断裂)的构造变形,盆地内部变形则鲜有研究。基于遥感解译和野外考察、探槽开挖、差分GPS和放射性碳(14 C)测年等方法,发现昌马盆地西北部的一条活动断层。断层长约4 km,... 昌马盆地为祁连山西端的山间盆地,前人一直关注其周边断裂(如昌马断裂)的构造变形,盆地内部变形则鲜有研究。基于遥感解译和野外考察、探槽开挖、差分GPS和放射性碳(14 C)测年等方法,发现昌马盆地西北部的一条活动断层。断层长约4 km,总体走向NEE,倾向SE,倾角陡立,断层地貌表现为陡坎、复陡坎、断层沟槽等,陡坎高度0~5.6 m,由WS向NE逐渐增大。断层运动性质以正断为主,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并识别出2期古地震事件:6670~6885 a B.P.和26330~26915 a B.P.。研究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向NE方向挤压扩展的背景下,祁连山造山带发生NW-SE向伸展,导致其西端受到SE向拉张作用而形成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马盆地 正断层 古地震 祁连山 昌马断裂
下载PDF
Apatite Fission Track Constraints on the Pattern of Faulting in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清洋 潘保田 +3 位作者 胡小飞 胡振波 李富强 杨顺智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69-578,共10页
The Qilian (祁连) Mountain is an active orogenic belt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convergence between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 Qilian Mountain g... The Qilian (祁连) Mountain is an active orogenic belt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convergence between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 Qilian Mountain grow correspondingly by means of reaction of old faults and generation of new ones. Here we present apatite fission-track data along a river profile crossing three minor fault (the Minle (民乐)-Damaying (大马营) fault, the Huangcheng (皇城)-Taerzhuang (塔尔庄) fault and the Kangningqiao (唐宁桥) fault) which compose the North Qilian fault (NQF) to test the timing and pat- terns of the fault activities. Apatite fission-track (AF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minor faults expe- rienced two active phases in the Cretaceous and the Oligocene-Miocene. Further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tion timing of faulting became younger northward in both active periods and the later phase probably more active than the former phase. These tectonic activities might be highly related to the docking of the Lhasa Block to the south in the Cretaceous and uplift and expansion of the Tibetan Pla- teau in the Cen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qilian mountain AFT fault activity.
原文传递
门源M_(s)6.9地震序列及祁连山地震带余震序列的统计特征研究
5
作者 张成军 严武建 康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 基于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余震序列数据和祁连山地震带24次5.0级以上地震余震序列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门源M_(s)6.9地震震源机制与余震序列类型,以及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性、余震序列类型及分布规律、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关系及余震序列类型与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门源M_(s)6.9地震为主余型类型地震;该地震带5.0级以上中强地震存在3个丛集活动阶段且持续时间约为4 a,门源M_(s)6.9地震的发生意味着祁连山地震带进入了中强地震活跃阶段;以主余型余震序列类型为主,震群型和孤立型余震序列为辅,具有显著的分区特性,且主余型序列类型主震震级与1 a内最大余震震级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余震序列主震与主震断层类型以主震破裂滑动型为主,占比达到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祁连山地震带 序列类型 最大余震震级 主震断层性质
下载PDF
用同位素方法研究额济纳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 被引量:42
6
作者 陈建生 汪集旸 +4 位作者 赵霞 盛雪芬 顾慰祖 陈亮 苏治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本文通过环境同位素、温度、电导率和人工示踪等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古日乃和额济纳盆地深部承压水的补给源 ,初步揭示了额济纳盆地承压水来自于祁连山的降水 ,是部分祁连山西端雪水直接渗入山前的深大断裂 ,在玉门宽滩山一带注入与之相... 本文通过环境同位素、温度、电导率和人工示踪等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古日乃和额济纳盆地深部承压水的补给源 ,初步揭示了额济纳盆地承压水来自于祁连山的降水 ,是部分祁连山西端雪水直接渗入山前的深大断裂 ,在玉门宽滩山一带注入与之相交的阿尔金断裂 ,然后继续向东补给至巴丹吉林沙漠 ,并顺着古日乃断层补给到额济纳盆地。通过蒸发量计算得到的补给量为 5× 10 8m3/a。黑河流域承压水中的 T(氚 )为 17.8~ 0 .1TU ,地下水的年龄与取样孔的位置有关 ,靠近强渗漏带附近的地下水的年龄只有 2 0~ 30 a。古日乃、拐子湖的湖泊、泉、沼泽等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5 0 a来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和下游抽水量增大的原因。该项研究对于重新认识额济纳盆地、古日乃、巴丹吉林沙漠的地下水补给与黑河下游水资源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盆地 补给 承压含水层 同位素 地下水 阿尔金断裂 巴丹吉林沙漠 祁连山 下游 雪水
下载PDF
祁连山活动断裂带中东段冷龙岭断裂滑动速率的精确厘定 被引量:65
7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1 位作者 葛伟鹏 罗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大比例尺航空照片处理确定断层的位置,利用断错地貌测图、热释光(TL)和碳十四(14C)测年方法,厘定了冷龙岭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冷龙岭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3±0.7)mm/a,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9±0.3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断裂带 冷龙岭断裂 滑动速率 活动断裂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玉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及古地震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安 王晓先 +4 位作者 张世民 陈志丹 刘睿 赵俊香 吕延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7-910,共14页
玉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造山带西段,与阿尔金断裂相邻,构造位置特殊,是青藏高原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活动证据。近20a越来越多的研究使得对其认识逐渐从弱活动向强活动转变。因此,玉门断裂作为1条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造山带中... 玉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造山带西段,与阿尔金断裂相邻,构造位置特殊,是青藏高原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活动证据。近20a越来越多的研究使得对其认识逐渐从弱活动向强活动转变。因此,玉门断裂作为1条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造山带中新生的活动断裂和褶皱带,确定它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玉门断裂山前冲积扇面和北大河阶地的影像解译与断层陡坎的测量,以及对2条不同断层陡坎的探槽开挖工作,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41~0.48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24~0.30mm/a。2)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共发生4次古地震事件,这4次古地震分别发生在6.12~10.53kaBP、3.6~5.38kaBP、1.64~1.93kaBP和0.63~1.64kaBP。总体上表现出复发间隔逐渐缩短,活动性增强的趋势,并且每次古地震都可能造成多支断层同时破裂,形成陡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玉门断裂 活动速率 古地震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玉门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文彬 刘百篪 +2 位作者 徐锡伟 戴华光 王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新的证据显示,位于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南部的玉门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并兼有一定的走滑分量.这一结果表明,酒西盆地块体周边断裂的活动具有同时性的特点,酒西盆地块体可能发生过顺时针旋转.
关键词 第四纪 祁连山 玉门断裂 块体 断裂活动
下载PDF
基于小震定位与震源机制解信息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构造转换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亢 李海兵 +4 位作者 王长在 张辉 肖根如 李红光 张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59-4474,共16页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获取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整理筛选前人震源机制解36个,并采用P/S波振幅比方法计算获得221个以及CAP方...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获取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整理筛选前人震源机制解36个,并采用P/S波振幅比方法计算获得221个以及CAP方法获得25个震源机制解信息.选择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作为研究区构造转换研究的突破口,综合小震定位数据与震源机制解信息,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验证,清晰刻画出该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以及现今的运动特征:由阿尔金断裂带向祁连山方向过渡,断层产状由近直立逐渐转变为倾向南,倾角变缓,震源机制解由走滑性质为主转变为逆冲性质为主,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为研究区的构造转换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祁连山断裂带 小震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解 构造转换
下载PDF
区域挤压体制下盆-山耦合关系探讨——以河西走廊和北祁连山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奋其 王成善 +1 位作者 朱利东 向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7-25,共9页
笔者在盆 山构造及构造地貌发育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和沉积记录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新生代以来河西走廊与北祁连山的耦合关系。区内盆地和山脉是于38Ma前在准平原基础上发育起来的;38~17Ma,研究区处于挤压凹陷状态,随着Ⅰ级夷平面... 笔者在盆 山构造及构造地貌发育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和沉积记录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新生代以来河西走廊与北祁连山的耦合关系。区内盆地和山脉是于38Ma前在准平原基础上发育起来的;38~17Ma,研究区处于挤压凹陷状态,随着Ⅰ级夷平面解体而盆地范围扩大;17Ma以来,盆地南缘不断抬升,沉积中心向北迁移,于4.96~3.66Ma、0.93~0.84Ma和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形成向北推进的Ⅱ级、Ⅲ级、Ⅳ级夷平面。盆山构造的运动方式有前展式、掀斜式和对冲式3种。前展式是盆山演化的主要方式且发生时代相对较早,后两者明显活动于0.93~0.84Ma,其中掀斜式运动是盆地内横向隆起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对冲式运动的标志是盆地北缘龙首山、合黎山的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祁连山 盆地 断裂 区域挤压体制 盆-山耦合关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深浅部构造综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亢 李海兵 +4 位作者 王长在 姚生海 龚正 肖根如 张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3-1847,共15页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通过多条小震深度剖面清晰刻画出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综合石油地震剖面、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人工地震深反射剖面,充分利用小震精确定位信息以及浅表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断裂系统的深浅部构造模型。研究区莫霍面由北往南逐渐加深,存在三处断错,呈阶梯状展布,地壳内存在一条厚约10km的低速层,在该层以上为地震多发区,断裂系统总体呈'Y'字型,上部为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裂,造成祁连山的隆升,向下并入一条主干断层。最后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亚洲板块俯冲至祁连山前,上地壳以逆冲推覆构造模式造成上地壳增厚现象,而中下地壳主要为亚洲岩石圈地幔下插,上地幔的拖曳作用下发生流动引起地壳增厚,上下地壳整体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祁连山断裂带 小震精确定位 深浅部构造 地壳增厚
下载PDF
祁连山昌马断裂晚更新世滑动速率 被引量:20
13
作者 罗浩 何文贵 +2 位作者 王定伟 袁道阳 邵延秀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5-777,共13页
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共同控制着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及其变形模式。昌马断裂为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中一条活动强烈的走滑断裂带,其连接着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基于昌马断裂的活动特征和几何分布将其分为4段,并... 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共同控制着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及其变形模式。昌马断裂为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中一条活动强烈的走滑断裂带,其连接着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基于昌马断裂的活动特征和几何分布将其分为4段,并获取了其中3段的左旋滑动速率,分别为西段(1.33±0.39)mm/a、中西段(3.11±0.31)mm/a、中东段(3.68±0.41)mm/a,以及西段的缩短速率(0.70±0.20)mm/a。结果显示,昌马断裂的左旋滑动速率由西向东具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昌马断裂的活动调节了阿尔金断裂约30%滑动速率减小量。研究证实了昌马断裂与祁连山西段其他次级断裂的左旋滑动、地壳缩短和盆地内部变形共同承担着阿尔金断裂东段多数的左旋位移,这种构造转换模式支持青藏高原东北缘是具有侧向挤出的地壳持续增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活动性 滑动速率 昌马断裂 阿尔金断裂 祁连山西段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研究南北地震带北段近期地壳水平形变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楠 许文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73,共12页
采用中国地震局"陆态网络"GPS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数据,利用MIT的开源软件GAMIT/GLOBK解算南北地震带北段(33°~42°N,97°~110°E),特别是六盘山地区、祁连地块、银川地堑1999年以来在欧亚框架下、以鄂尔多... 采用中国地震局"陆态网络"GPS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数据,利用MIT的开源软件GAMIT/GLOBK解算南北地震带北段(33°~42°N,97°~110°E),特别是六盘山地区、祁连地块、银川地堑1999年以来在欧亚框架下、以鄂尔多斯块体作为参考的GPS速度场。计算南北地震带北段5条断裂两侧50~350km范围内各站垂直/平行于断裂走向的速度投影,以及14个基准站18条基线2010年以来的长度时间序列,试图进一步估计关心区域的应力积累情况,探索断层闭锁段。结合地震活动性,认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未来50年有发生M8地震的可能性;该段1900年以来的第4个M6、M7地震活跃期可能已经拉开序幕,未来2年有发生M7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祁连断裂带、海原断裂、西秦岭北缘地震带具备发生M6和M7地震的优先条件,尤其是海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北段 GPS 速度场 速度剖面 基线 祁连断裂 海原断裂 六盘山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
下载PDF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庞守吉 苏新 +5 位作者 何浩 赵倩 祝有海 王平康 李永红 李清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239,共17页
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DK-2至DK-6钻孔地层、岩心粒度、断层破碎带以及冻土层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储存首要控制因素是可为深部气源提供流体通道的区域主断层,其他小断层和破碎带可为水合物提供部分流... 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DK-2至DK-6钻孔地层、岩心粒度、断层破碎带以及冻土层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储存首要控制因素是可为深部气源提供流体通道的区域主断层,其他小断层和破碎带可为水合物提供部分流体来源及储存空间,气体来源以深部热解气为主;不同沉积环境地层中水合物赋存层段的粒级组分含量不同,局部粗碎屑沉积亦可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有利储存空间;而水合物的储存不仅受冻土层厚度控制,还可能与冻土层岩性有很大关系,有利的"盖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可能更利于水合物的赋存。此外,江仓组地层也可能对天然气水合物有一定的岩相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储层 粒度 断层 冻土 中侏罗统 祁连山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黑大坂一带几个花岗闪长岩体的侵入时代讨论—─兼论古阿尔金断裂活动时间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忠宝 任有祥 +1 位作者 李智佩 杨建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 黑大坂一带分布一套花岗闪长岩 ,前人未做同位素年龄测定 ,根据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为华力西晚期 ;笔者根据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测定确定了这套岩石的侵入年龄为 4 81.6± 3.3Ma,为加里东晚期。应属早中奥陶...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 黑大坂一带分布一套花岗闪长岩 ,前人未做同位素年龄测定 ,根据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为华力西晚期 ;笔者根据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测定确定了这套岩石的侵入年龄为 4 81.6± 3.3Ma,为加里东晚期。应属早中奥陶世 ,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进而指出阿尔金断裂的形成时代可能大于 4 81.6± 3.3Ma,且进行了论证。其地质意义有两点 :①阿尔金断裂带可能穿入敦煌地块 北山杂岩中 ,但为后期近Ew向推覆构造所“掩盖” ,侵入活动是一重要证据 ;②区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应为一期重要的岩浆 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花岗闪长岩 成岩时代 阿尔金断裂 活动时间
下载PDF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5.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何文贵 郑文俊 +2 位作者 赵广堃 马尔曼 董治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8-697,共10页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5.9级地震,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仪器震中为39.8°N,973°E;宏观震中为397°N,973°E。震中区烈度为Ⅷ度,极震区呈长椭圆形,长轴走向N6...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5.9级地震,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仪器震中为39.8°N,973°E;宏观震中为397°N,973°E。震中区烈度为Ⅷ度,极震区呈长椭圆形,长轴走向N65°W,长度为15km;短轴走向N25°E,长度为12km。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祁连山北缘断裂内的次级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地震为该断裂最新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5.9级地震 发震构造 祁连山北缘断裂 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两次门源M_S6.4地震前垂直形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四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3-567,613,共6页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大幅上升,区域压应力呈增强状态;2016年门源地震前...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大幅上升,区域压应力呈增强状态;201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上升不明显,区域压应力相对松弛。2)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表现形式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加速上升,201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上升和下降相间的不稳定变化。3)两次门源地震前在发震断裂附近都观测到地表隆起区,与地震孕育的膨胀模式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门源6.4级地震 跨断裂水准 垂直形变 祁连山北缘断裂 冷龙岭断裂
下载PDF
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重力场特征及其构造变形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海军 李绪善 李百祥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19,共7页
根据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新近完成的6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在区内划分出4处不同重力场特征和构造变形。北东东向密集重力梯级带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为左行走滑兼有逆冲,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夹持重力高和重力低,反映了其为隆起与... 根据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新近完成的6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在区内划分出4处不同重力场特征和构造变形。北东东向密集重力梯级带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为左行走滑兼有逆冲,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夹持重力高和重力低,反映了其为隆起与坳陷组成的断裂构造带。扭、压、张3种构造变形应力场效应共存,以扭应力为主,在不同地段兼有压、张性。祁连山造山带西段呈北西西向弧形重力高、重力低相间分布,反映了挤压推覆、逆冲叠置、盆山耦合的构造格局,反映出祁连造山带内挤压型盆山偶合的对应关系。据估算,香毛山、大雪山两重力梯级带侏罗纪至今,最小位移量为分别为140km、120km。敦煌盆地、苏海盆地重力场疏缓开阔,具有变形相对较弱的稳定地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特征 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 构造变形 左行走滑断裂 挤压逆冲推覆构造
下载PDF
基于河流地貌对祁连山北缘西段地壳活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丹 刘睿 +2 位作者 张世民 李安 Koronovskii NV 《华南地震》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祁连山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它既吸收了青藏高原东北方向的地壳挤压缩短,也协调了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分量。祁连山北缘西段的河流地貌特征显示,晚更新世以来北祁连山的隆升作用较为强烈。基于对活动断裂带附近阶地面的高程测量和... 祁连山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它既吸收了青藏高原东北方向的地壳挤压缩短,也协调了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分量。祁连山北缘西段的河流地貌特征显示,晚更新世以来北祁连山的隆升作用较为强烈。基于对活动断裂带附近阶地面的高程测量和年代测定,估算了北祁连山山前的玉门断裂64 ka以来的垂直滑移速率为0.33±0.02 mm/a,水平缩短速率为0.53±0.03 mm/a。结合前人数据并对比发现,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的活动区域正逐渐向北扩展,且其主要活动范围已由原来的主边界断裂带转移到山前的新生断裂及其相关褶皱带中。在祁连山北缘西段,祁连山北缘断裂带所承担的地壳缩短要大于祁连山内部的昌马断裂,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晚更新世以来北祁连山的地壳挤压活动强度要大于中祁连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缘 河流阶地 构造变形 活动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