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Youkui Jia Wenxiong +4 位作者 Liu Chaohai Chen Wen Zhao Chengzhang Wang Qiyou Wang Jie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3期42-43,共2页
Based on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forest,and grassland data collected by location observation,remote sensing,field survey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during 1956 to 2009,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ern ... Based on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forest,and grassland data collected by location observation,remote sensing,field survey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during 1956 to 2009,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analyzed synthetically using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had an annual variation rate of 0.033 4℃·a<sup>-1</sup>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since 1960,and exhibited a raising trend,especially since 1987.The annual variation rat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0.570 2 mm·a<sup>-1</sup>,indicating that the precipitation tended to increase.The climate had changed from arid to humid in this region since 1976.From 1956 to 2006,the glacier area of six inland river basin(Shiyanghe river,Heihe river, Beidahe river,Shulehe river,Danghe river and Halternhe river) and Datong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decreased by 17.7%. Thickness of the glacier reduced about 5-20 m,and the snow line rose about 100-140 m.The Glacier ice reserves in inland river basin of Hexi decreased by 11.4%.From 1972 to 2007,27 glaciers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disappeared.From 1956 to 2009,the runoff chang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runoff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increased slightly in Heihe river basin,and increased obviously in Shulehe river basin.From 1958 to 1988, the area of deforestation and farming was more than 10.0 million ha,and the forest area was reduced 0.6 million ha.Since the Qilian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as established in 1989, the forest was restoring gradually because of continual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ng,and the forest area was increased 9.4 million ha from 1989 to 2008. 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especially over-grazing impact,the quality of the wood-land,shrub-land and grass-land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ere in a degraded condition,which resulted in serious harm of forest pests,decrease of shrubbery snow and water-retention capacity and exacerbation of soil erosion.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improved in certain regions,but deteriorated in overall region,and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ing TREND COUNTERMEASURE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以青海祁连山区为例
2
作者 杜乐山 刘海鸥 +2 位作者 马超 张颖 李俊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9-1268,共10页
祁连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开展该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对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指导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要素,根据“先实物量... 祁连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开展该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对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指导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要素,根据“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存量后流量、先分类后综合”的编制原则,构建“总表—分类表—扩展表—底表”的报表体系,对祁连山区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果显示:青海祁连山区自然资源资产自2011年以来稳中有增,2011年、2015年和2017年总资产分别为91 672.31亿、91 674.95亿、91 698.19亿元,其中,土地资源资产占99%以上,其次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林木资源价值最小。所构建的报表体系及核算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乃至青海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自然资源资产评估 报表体系 资产账户 实物量 价值量 绿色发展
下载PDF
酒西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闵伟 张培震 +3 位作者 何文贵 李传友 毛凤英 张淑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44,共10页
通过室内航片判读和野外调查 ,在酒西盆地发现 3条全新世活动逆掩断层 ,它们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都很接近 ,为 0 18~ 0 2 5mm/a。通过探槽揭露出的 3条断层全新世以来各发生两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揭露的古地震年代及断层活... 通过室内航片判读和野外调查 ,在酒西盆地发现 3条全新世活动逆掩断层 ,它们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都很接近 ,为 0 18~ 0 2 5mm/a。通过探槽揭露出的 3条断层全新世以来各发生两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揭露的古地震年代及断层活动所形成的微地貌特征分析 ,阴洼山断层是独立活动的 ;北大河断层和新民堡断层上的古地震事件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 ,具有丛集特征 ,或者是一次地震事件分别破裂这两条断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活动断层 滑动速率 古地震 祁连山 酒西盆地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及气候重建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亚军 陈发虎 +1 位作者 勾晓华 杜淑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研究了祁连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的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重建了祁连山中部 230 a以来春季3~5月的降水和 170 a以来夏季6~8月的气温序列。结果分析发现,不同高度的云杉树轮生长对春季降水极为敏感,呈现显著... 研究了祁连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的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重建了祁连山中部 230 a以来春季3~5月的降水和 170 a以来夏季6~8月的气温序列。结果分析发现,不同高度的云杉树轮生长对春季降水极为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对夏季气温的响应程度,各海拔高度却不相同,夏季气温对上、下限云杉生长有显著影响,但对于森林中部云杉作用并不明显,总体表现为负相关,夏季高温对树木生长不利。气候重建结果发现,祁连山中部的春季230 a以来经历了大幅度长阶段的干湿变化,存在明显的 69 a和 21a周期;170 a以来夏季气温变化频繁,存在明显的2~4a周期。目前,祁连山中部正处于相对干旱和温暖时期,呈现出向暖干方向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树木年轮年表 响应关系 气候重建 树轮宽度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黄德青 张耀生 +2 位作者 赵新全 宋磊 王启兰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11,共6页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典型草地类型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不同草地类型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时间分配的影响,...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典型草地类型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不同草地类型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可划分为消耗期、积累期、消退期和稳定期4个时段;5类草地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其剖面变化可分为活跃层、调节层和相对稳定层;土壤水分储量以山地草甸最高,其它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草地类型 土壤水分动态 降水量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植物总酚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廉美娜 朱玉环 +2 位作者 徐长林 尚占环 龙瑞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92-2497,共6页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铝盐显色法对祁连山东段12种高寒植物(灌木嫩枝和草本植物叶片)进行总酚、黄酮含量的测定,并用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1)金露梅、山生柳、高山绣线菊、西藏沙棘、珠芽蓼的总酚和总黄酮含...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铝盐显色法对祁连山东段12种高寒植物(灌木嫩枝和草本植物叶片)进行总酚、黄酮含量的测定,并用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1)金露梅、山生柳、高山绣线菊、西藏沙棘、珠芽蓼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且总抗氧化能力较强,其中山生柳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9.58%,高山绣线菊的黄酮含量最高为13.23%。(2)采用FRAP法测得西藏沙棘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为49.58mmol/L,而用ABTS法测得金露梅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为32.46mmol/L。(3)总酚、总黄酮与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1和0.915 7)。分析认为,12种高寒植物的植株体内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亚高山植物 总酚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草地蒸散量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双喜 张耀生 +2 位作者 赵新全 孙广春 冯承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研究祁连山北坡草地蒸散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牧区草场的科学经营、草地退化的防治以及区域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型自动气象站(HOBO Weather Station,U.S.A)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FAO Penm... 【目的】研究祁连山北坡草地蒸散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牧区草场的科学经营、草地退化的防治以及区域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型自动气象站(HOBO Weather Station,U.S.A)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了祁连山北坡草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结合FAO-56的推荐值,分析了草地实际蒸散量(ETc)的动态变化,同时模拟研究了相关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结果】夏季(7和8月)草地的实际蒸散量较大,冬季(12和1月)较小,在7月中旬达到年度最高值,平均为3.40mm/d;按相关系数的高低,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表现为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0~40cm)〉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水分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表现为土壤深度越大,土壤水分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越小;太阳辐射量与实际蒸散量呈线性关系。【结论】祁连山北坡草地实际蒸散量的年际变化符合当地环境的变化规律,环境因子对其不同程度的影响表明,在今后的草场管理、退化防止、生态建设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草地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O PENMAN-MONTEITH 祁连山 FAO-56 蒸散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与新构造演化 被引量:70
8
作者 杨景春 谭利华 +1 位作者 李有利 段烽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9-237,共9页
对祁连山北麓十几条河流的阶地进行野外调查和测量,获得大量河流阶地的分布特征、高度、结构、发育程度和形成年龄等资料和数据,分析河流阶地的发育和变形特征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划分几种挤压构造区阶地的变形模式及其所反映的... 对祁连山北麓十几条河流的阶地进行野外调查和测量,获得大量河流阶地的分布特征、高度、结构、发育程度和形成年龄等资料和数据,分析河流阶地的发育和变形特征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划分几种挤压构造区阶地的变形模式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演化特征。从阶地发育的年龄序列划分本区自中更新世中期以来,约0.45—0.15MaB.P.和约0.15MaB.P.至今的两次强烈构造活动阶段,以及它们分别具有的约0.100和约30000a的间歇性构造波动。对东西部不同地段阶地发育与变形特征对比研究表明,祁连山北麓西部新构造活动比东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麓 河流阶地 新构造演化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被引量:47
9
作者 陈杰 卢演俦 丁国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3-271,共9页
通过沉积地层、地貌、构造形变等的综合研究,对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期次和阶段进行了划分。上新世晚期以来,这一地区至少经历过6次显著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事件,其中以玉门、酒泉和白杨河运动最为强烈。针对上述构... 通过沉积地层、地貌、构造形变等的综合研究,对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期次和阶段进行了划分。上新世晚期以来,这一地区至少经历过6次显著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事件,其中以玉门、酒泉和白杨河运动最为强烈。针对上述构造事件进行了古地磁、孢粉、红外释光和热释光等方法的综合研究和年龄测定,论述了各阶段构造运动的方式、性质和其它有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第四纪 年龄测定 酒西盆地 构造运动
下载PDF
树木年轮记录的祁连山东段公元1895年来的气温变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亚军 马玉贞 +4 位作者 鲁瑞洁 桑艳礼 蒙红卫 华发春 满自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5-912,共8页
利用祁连山东段吐鲁沟的油松树轮宽度序列,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重建了公元1895年来1-8月平均气温,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52.6%(R^2adj=48.7%,F=13.589,P〈0.001)。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20年来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 利用祁连山东段吐鲁沟的油松树轮宽度序列,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重建了公元1895年来1-8月平均气温,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52.6%(R^2adj=48.7%,F=13.589,P〈0.001)。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20年来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20世纪40-70年代3个明显的升降温过程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升温过程。重建序列与研究区以西的祁连山中段、天山西段、阿尔泰山中段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重建序列显示的1923-1929年的高温时段与中国20世纪20年代大范围的干旱事件一致,而且与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的变化遥相呼应,说明祁连山东段的树轮资料不仪记录了区域气候变化信号,而且对于全球变化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树木年轮 1-8月气温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的多年冻土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静 盛煜 +4 位作者 吴吉春 张波 王杰 张秀敏 叶柏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3,共7页
以位于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内不同地点的钻孔及地温测量数据为基础、借助于地温曲线图分析了各钻孔点不同深度处的地温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是影响疏勒河上游流域多年冻土地温的中观尺度因素,植被... 以位于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内不同地点的钻孔及地温测量数据为基础、借助于地温曲线图分析了各钻孔点不同深度处的地温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是影响疏勒河上游流域多年冻土地温的中观尺度因素,植被、砂层等地表覆盖条件和季节性河流等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地温影响复杂,使得局地尺度上的多年冻土地温分布特征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特征 多年冻土 影响因素 疏勒河上游流域 祁连山
下载PDF
摆浪河流域的ESR年代学与祁连山第四纪冰期新认识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井东 周尚哲 +3 位作者 崔建新 潘小多 许刘兵 张小伟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481-488,共8页
摆浪河发源于走廊南山北坡 ,是黑河的一条支流。在河源区保存有六套完整的冰碛和较为完整的阶地序列。应用ESR技术对采自该处较老的第三、第五、第六套冰碛和冰水成因的主阶地上的砾石层与上覆黄土进行了测年研究 ,测试结果分别为 13.4k... 摆浪河发源于走廊南山北坡 ,是黑河的一条支流。在河源区保存有六套完整的冰碛和较为完整的阶地序列。应用ESR技术对采自该处较老的第三、第五、第六套冰碛和冰水成因的主阶地上的砾石层与上覆黄土进行了测年研究 ,测试结果分别为 13.4ka、135 .3ka、46 2 .9ka、130 .1ka、130 .2ka。根据测试的结果并结合地貌地层学得出 :380 0m以上“U”型谷中的第一、第二套冰碛为全新世中小冰期、新冰期沉积的冰碛 ;第三套冰碛物是末次冰期晚期沉积的 ,与深海氧同位素 2阶段相对应 ;第五套冰碛物是与深海氧同位素 6阶段相对应的冰期沉积的 ;第六套冰碛物是与深海氧同位素 12阶段相对应冰期沉积的 ;由此推断介于第三套与第五套冰碛之间的第四套冰碛是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 ,即可与深海氧同位素 4阶段相对应。主阶地与第五套冰碛是同一时期形成的 ,这也与地貌地层学的推断相一致。从此处完整的冰川沉积序列还可以得出 :在更新世中 ,祁连山地区至少存在三次冰期 ,经历四次冰川作用。祁连山部分地段或是整体至少在 46 3ka前就已经抬升到与当时冰期气候相耦合的高度。ESR可以用于河流、冰川沉积物的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冰碛物 祁连山 摆浪河流域 第四纪 冰期气候 氧同位素
下载PDF
1960-2014年祁连山南坡及其附近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付建新 曹广超 +7 位作者 李玲琴 曹生奎 唐仲霞 杨晓敏 蒋刚 虞敏 袁杰 刁二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161,共10页
祁连山区的生态是国家当前与今后重点保护的对象,该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好坏,所以在新形势下,研究祁连山地区降水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1960—2014年祁... 祁连山区的生态是国家当前与今后重点保护的对象,该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好坏,所以在新形势下,研究祁连山地区降水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1960—2014年祁连山南坡及其附近19个气象站的降水日数与降水强度数据,使用线性趋势法、相关分析法、多项式趋势法、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ArcGIS方法对其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多年降水日数与降水强度整体上表现为缓慢波动增长趋势,增长率分别为0.030d/a与0.009mm/a;除了冬季降水日数为增加趋势,其余季节均变化不大,夏季降水强度对全年贡献最大;20世纪90年代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为负增长(-0.326d/a),降水强度增长最大(0.381mm/10a),年代际变化波动较大。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由于受东南季风与地形影响,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南坡降水明显多于北坡的特点;降水日数与降水强度正负增长站点比例分别为:10∶9与17∶2;四季降水强度正增长所占比例比降水日数正增长所占比例大,除了秋季突变不明显,春、夏、冬均发生了突变;各站点年代际变化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时空分布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壳速度结构及速度与电性的联合解释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清河 张元生 +1 位作者 涂毅敏 范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联合利用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对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反演,获得了该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给出了按5km间隔的中、上地壳速度切面和地壳速度结构与莫霍界面等深线图.综合大地热流实测结果和深部岩石物... 联合利用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对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反演,获得了该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给出了按5km间隔的中、上地壳速度切面和地壳速度结构与莫霍界面等深线图.综合大地热流实测结果和深部岩石物性等,建立了下地壳部分熔融的韧性模型.给出了计算地震波速度和电阻率的方法与公式,进行了部分熔融状态下深部电性与地震波速度的联合数值模拟和联合解释,其结果与实测的基本一致.分析了各构造单元之间下地壳电阻率、速度与热流的关系,对下地壳部分熔融程度进行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河西走廊地区 地壳速度结构 电性 聚合解
下载PDF
近30年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虞敏 曹广超 +2 位作者 曹生奎 张航 袁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祁连山南坡地区作为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而降水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祁连山南坡水源涵养量的变化,甚至可以改变祁连山南坡的生态环境。因此,研究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科学意义。利用1986—2... 祁连山南坡地区作为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而降水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祁连山南坡水源涵养量的变化,甚至可以改变祁连山南坡的生态环境。因此,研究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科学意义。利用1986—2015年祁连山南坡祁连、野牛沟、托勒和门源4个气象台站逐月降水量数据,通过降水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特征、汛期降水量特征和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4个方面,对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站近30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422.7 mm,434.3 mm,312.7 mm和524.1 mm,祁连气象站、野牛沟气象站和托勒气象站均在1998年出现降水量极大值,与全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一致,各站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为0.14~0.18;研究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偏少,5—9月降水量较多;汛期降水量与全年降水量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和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研究区内各站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祁连、野牛沟和托勒气象站降水量为增加趋势,门源气象站降水量为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降水量 变化特征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区阶地构造变形的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陈杰 卢演俦 丁国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8-36,共9页
对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晚第四纪阶地的研究表明,该区早第四纪以挤压褶皱、逆冲为特征的构造变形在晚更新世期间乃至全新世仍继承性地进行着,表现为横穿褶皱和逆断裂带的河流及冲沟阶地面的形成、阶地类型的转变、阶地级数的增多和阶地... 对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晚第四纪阶地的研究表明,该区早第四纪以挤压褶皱、逆冲为特征的构造变形在晚更新世期间乃至全新世仍继承性地进行着,表现为横穿褶皱和逆断裂带的河流及冲沟阶地面的形成、阶地类型的转变、阶地级数的增多和阶地面被断错或发生拱曲变形.其中祁连山北缘大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92~2.00mm/a.老君庙背斜逆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初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15~2.56mm/a.白杨河背斜逆断裂带晚更新世初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0.32~0.58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构造盆地 新构造运动 酒西盆地 阶地变形
下载PDF
1982-2014年祁连山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5
17
作者 贾文雄 陈京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河西绿洲的水源涵养地,全面了解植被的生长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气候变化对策。利用1982—1999年的GIMMS NDVI数据和2000—2014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斜率法、相关分析法等... 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河西绿洲的水源涵养地,全面了解植被的生长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气候变化对策。利用1982—1999年的GIMMS NDVI数据和2000—2014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斜率法、相关分析法等,对祁连山近35年生长季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982—2014年,祁连山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近35年,祁连山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呈降低趋势的面积大,表明植被覆盖状况有所改善,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集中于中西部,而植被NDVI降低的区域集中于东部;气候的年际变化对祁连山植被NDVI有一定的影响,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有助于祁连山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生长季 植被覆盖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草地潜在蒸散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耀生 黄德青 +1 位作者 赵新全 赵双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403-8405,8435,共4页
采用FAO推荐的标准化、统一化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植物生长季节祁连山北坡5种主要类型草地的潜在蒸散量,通过揭示植物生长季蒸散量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不同类型草地的蒸散特征以及蒸散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FAO彭曼公式 蒸散 祁连山 草地类型 盖度
下载PDF
祁连山东部春季云参数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小勇 张婕 +2 位作者 武岩 李伟栋 刘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885-20887,共3页
利用2005~2007年春季的降水和MODIS云资料,探讨了祁连山东部降雨(雪)与云量、云(冰)水路径、云层厚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雪量与低云量、低云冰水路径、低云云顶-云底气压差呈明显的正相关,低云量多、低云冰水路径值大、气压差大... 利用2005~2007年春季的降水和MODIS云资料,探讨了祁连山东部降雨(雪)与云量、云(冰)水路径、云层厚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雪量与低云量、低云冰水路径、低云云顶-云底气压差呈明显的正相关,低云量多、低云冰水路径值大、气压差大,有利于降雪的产生;降雨量与低云云顶-云底气压差也呈明显的正相关,低云云层越厚,降雨量越大。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云参量与地面实测降水资料进行对应,可以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参考,还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云参数特征 关系研究 春季 祁连山东部
下载PDF
基于GIS的祁连山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强 冯悦 +1 位作者 魏伟 高天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6-1064,共9页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研究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主要生态问题,并结合客观条件及评价因子的选取需具有代表性、可计量性的原则,选取气候舒适度指数、土地沙化指数、土地盐碱化指数、水土流失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共5项评价因子对祁...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研究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主要生态问题,并结合客观条件及评价因子的选取需具有代表性、可计量性的原则,选取气候舒适度指数、土地沙化指数、土地盐碱化指数、水土流失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共5项评价因子对祁连山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运用GIS技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再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和重分类工具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划分5类生态敏感等级,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中等敏感性、较低敏感性和低敏感性。结果表明,祁连山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明显,高敏感性地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西部地区,低敏感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总体都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上,其中,中等以下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7 8%,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占研究区的30.2 2%,表明对于祁连山的生态保护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一些地区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生态敏感性偏高。因此,未来对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对于高敏感性区域的西部地区应该进行严格保护和生态治理,对于低敏感性区域的东部地区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生态敏感性 祁连山 综合评价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