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tures of Gardens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of China
1
作者 贾玲利 邱健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Yangzi Mountain Terrace, the paper has proposed that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can trace back to gardens in the period of Duyu K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are dominated by imperial gardens, emperors' or aristocratic cemeteries, among which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Yangzi Mountain Garden, Nanzhong Garden and Wudan Mountain Cemetery have been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have been concluded, and the grand manner manifested through "Great Stone Worship" in ancient Shu Kingdom has been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qin PERIOD Shu kingdom GARDEN ORIGIN
下载PDF
东周时期陕北族群与文化变迁探研
2
作者 常雅楠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东周时期陕北曾存在有白狄、戎人和林胡,他们在人种、分布地域和文化特点上均有不同。春秋以后晋、魏、赵、秦和义渠开始活跃于陕北地区,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和对抗,一定程度推动了陕北族群和文化的融合。战国后期,秦占有陕北并修筑了长... 东周时期陕北曾存在有白狄、戎人和林胡,他们在人种、分布地域和文化特点上均有不同。春秋以后晋、魏、赵、秦和义渠开始活跃于陕北地区,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和对抗,一定程度推动了陕北族群和文化的融合。战国后期,秦占有陕北并修筑了长城,陕北不同的族群和文化,从此完全融入秦帝国,今陕北大部至此也正式融入华夏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白狄 秦国 林胡 戎人
下载PDF
由外而内:秦汉、孙吴时期新安江流域的政区演变与地域开发
3
作者 卢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2-83,共12页
中国东南地区虽多为山地、丘陵地形,但气候条件、生物资源较好,很早便出现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秦汉至三国时期,中央王朝的政区设置既是推动其地域开发的重要初始力量,也是衡量其开发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山地广布的新安江流域,... 中国东南地区虽多为山地、丘陵地形,但气候条件、生物资源较好,很早便出现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秦汉至三国时期,中央王朝的政区设置既是推动其地域开发的重要初始力量,也是衡量其开发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山地广布的新安江流域,秦至东汉中后期是其地域开发逐步开展的初始阶段,东汉末年至孙吴时期是其政区体系基本完善、社会经济发展颇具规模的阶段。秦汉及孙吴政权的行政区划设置以及演变、山越势力的兴衰则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表征和表现,也展现了王朝疆域“由外而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秦汉三国时期 地域开发 政区演变
下载PDF
先秦蓖纹锯齿镰研究
4
作者 李春蕾 刘兴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国晚期迎来了两次地域间交流的兴盛期。在地域交流过程中,蓖纹锯齿镰完成了形制及用途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蓖纹锯齿镰 吴越 荆楚
下载PDF
秦汉三国时期盐业官印辑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宇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11,共9页
古玺印是古代昭示信用的凭证,在古代文明史、社会制度史以及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盐业官印是各朝代盐业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业官署机构以及官员的权力象征,在盐业史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文章共收... 古玺印是古代昭示信用的凭证,在古代文明史、社会制度史以及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盐业官印是各朝代盐业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业官署机构以及官员的权力象征,在盐业史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文章共收集16种秦、汉至三国时期与盐业相关的古官印(含封泥、戳印陶文),加以说明与考释,并结合这些官印材料进一步探讨各朝代相关的食盐生产与盐业制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印 盐业 秦汉三国
下载PDF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被引量:8
6
作者 庞慧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0,共5页
在今天许多学者笔下,《吕氏春秋》的思想就是吕不韦的思想似乎已成了不证自明的前提,并由此前提出发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个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宋代以来读书界普遍存在的因人废书倾向,但能否说就没有受到其他成见的荫蔽呢?从《史... 在今天许多学者笔下,《吕氏春秋》的思想就是吕不韦的思想似乎已成了不证自明的前提,并由此前提出发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个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宋代以来读书界普遍存在的因人废书倾向,但能否说就没有受到其他成见的荫蔽呢?从《史记》等现有材料来看,《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授意编撰的,他个人的一些想法、主张,也应在书中有所反映,但具体的编撰工作,则由其门下积学之士担任。吕不韦对《吕氏春秋》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吕氏春秋》绝非其为政指南。就《史记》、《战国策》等对吕不韦生平行事及其当政期间秦国国政的记述来看,吕不韦是一个精于权谋的“闻者”,而非励精图志的改革家。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政见或有冲突,但吕不韦与秦王政之间的矛盾,应主要还是雄心勃勃的君主与把持朝政的权相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吕不韦 “闻者”
下载PDF
秦国婚姻制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5,共6页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嫡庶妻等级婚制 一夫一妻婚制
下载PDF
周秦时期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健身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长稳 于奎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挈合点:遵循良好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挈合点:遵循良好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平衡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等健身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 养生 和谐
下载PDF
从《秦誓》所见秦穆公人才思想看秦国兴盛之因——兼论《书·秦誓》的成文年代及主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2,共8页
《书·秦誓》并非学术界一般所说的是秦穆公的“悔过书”或“罪己诏”,它反映的是秦穆公尊贤使能的用人思想。《秦誓》作于秦三帅在崤战败后被遣归来的秦穆公三十三年。此时秦军将士喧哗滋事,其真正原因应是秦国将士借秦三帅失败之... 《书·秦誓》并非学术界一般所说的是秦穆公的“悔过书”或“罪己诏”,它反映的是秦穆公尊贤使能的用人思想。《秦誓》作于秦三帅在崤战败后被遣归来的秦穆公三十三年。此时秦军将士喧哗滋事,其真正原因应是秦国将士借秦三帅失败之机掀起了反对外来将帅及其卿大夫的事件。秦穆公便借机宣讲了他的人才思想。秦穆公的人才思想在春秋中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它为秦穆公称霸诸侯、战国时秦国能彻底变法而迅速强大以及最后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政治 《秦誓》 秦穆公 人才思想 宗法制
下载PDF
先秦时期赵国农业发展政策与魏国、秦国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书增 吕庙军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先秦时期赵、魏、秦等国统治者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农业发展政策。赵国实行农商并重的经济发展政策,而魏、秦等国则采用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种不同的农业政策的施行,使魏、赵、秦分别成为战国早、中、晚期强大的国家。虽然这三... 先秦时期赵、魏、秦等国统治者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农业发展政策。赵国实行农商并重的经济发展政策,而魏、秦等国则采用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种不同的农业政策的施行,使魏、赵、秦分别成为战国早、中、晚期强大的国家。虽然这三个国家都认识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因各国重视农业的力度、着眼点以及目的性的不同,导致这些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结局。不同的农业发展政策对国家的民情民俗和社会风尚的改变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魏、赵、秦国家势力的不断消长反映了农业政策的潜在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农业政策 赵国 魏国 秦国
下载PDF
秦统一进程中的分封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建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6,共8页
分封制是秦人立国的制度基础,对秦国的政制发展有制约作用。商鞅变法时的秦爵制并未突破"天子—诸侯"的基本政治框架,是其制约作用的重要体现。随着秦惠文君称"王",秦国开始效仿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模式,陆续在本国内... 分封制是秦人立国的制度基础,对秦国的政制发展有制约作用。商鞅变法时的秦爵制并未突破"天子—诸侯"的基本政治框架,是其制约作用的重要体现。随着秦惠文君称"王",秦国开始效仿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模式,陆续在本国内分封大量君、侯。伴随着秦国君主集权的发展,君、侯的受封对象大体呈现宗室、外戚、异姓功臣迭兴的态势。而每一类分封对象在其初期皆对君主集权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分封甚至可以视为对秦统一路径的探索。秦始皇将侯爵析为两等,分封彻底名号化,后来他力排众议,不行封建,应当与抑制封建的一贯思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统一 分封制
下载PDF
秦国乡官里吏民籍管理职能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信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6-44,共9页
西周已形成较完善的户籍制,有权威资料可以考证的户籍制产生于战国。秦国的新型户籍制由商鞅创制,基层乡、里两级政权的乡官里吏是贯彻落实民籍的一线管理者。民籍包括五种籍簿,籍簿的初步填写由里吏负责,上报乡部;正式户籍由县乡职能... 西周已形成较完善的户籍制,有权威资料可以考证的户籍制产生于战国。秦国的新型户籍制由商鞅创制,基层乡、里两级政权的乡官里吏是贯彻落实民籍的一线管理者。民籍包括五种籍簿,籍簿的初步填写由里吏负责,上报乡部;正式户籍由县乡职能官吏书写。民籍的管理,以乡部吏为主,里吏为辅。里吏配合乡部吏组织民众参加年度案比,配合乡部吏办理拆籍、迁籍、更籍、入籍手续。民籍管理出现失误,里吏负连带责任,乡部吏负主体责任。秦国的乡官里吏实践并发展着比较完备的民籍管理模式,由乡官里吏参与管理的民籍制度基本精神,为其后我国历代王朝继承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民籍 乡官 里吏
下载PDF
战国后期秦国统治蜀之政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绍华 赵建忠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战国后期 ,秦国抓住有利时机吞并了蜀、巴 ,图谋与楚对抗 ,以求统一天下。为了实现蜀地的直接统治 ,秦在统一蜀地之初 ,在蜀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封蜀侯 ,置蜀守、蜀相 ;移民、筑城 ;开发蜀土地、山林资源。秦国在蜀地的统治政策可... 战国后期 ,秦国抓住有利时机吞并了蜀、巴 ,图谋与楚对抗 ,以求统一天下。为了实现蜀地的直接统治 ,秦在统一蜀地之初 ,在蜀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封蜀侯 ,置蜀守、蜀相 ;移民、筑城 ;开发蜀土地、山林资源。秦国在蜀地的统治政策可以说是后代羁縻政策乃至土司制度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蜀地 统一 民族政策 渊源
下载PDF
秦国客卿制度漫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德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2-123,共2页
争霸称雄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西部开发极具典型意义。秦国之所以成功地开发西部,并最终统一中国,客卿制度的实施,无疑是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秦国 客卿 制度
下载PDF
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子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4,共8页
秦始皇时代实现统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后人称之为"六王毕,四海一"",六王失国四海归"。其实,秦始皇实现的统一,并不仅仅限于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控制,亦包括向北河的军事拓进以及征服岭南之后南海等郡的设... 秦始皇时代实现统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后人称之为"六王毕,四海一"",六王失国四海归"。其实,秦始皇实现的统一,并不仅仅限于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控制,亦包括向北河的军事拓进以及征服岭南之后南海等郡的设置。而秦帝国版图的规模,于是也远远超越了秦本土与"六王"故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西北斥逐匈奴"与"略取陸梁地"事,系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然而据《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及《秦始皇本纪》在二十六年(前221)记述中已言"南至北向户",二十八年(前219)琅邪刻石有"皇帝之土,……南尽北户"语,可知这两个方向的拓进在兼并六国后随即开始。秦始皇的政治志向和秦人的进取精神,因此可以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后人对于秦统一后未能及时进行政策转变导致灭亡的批评,也可以在这一认识的基点上作新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北河 南海
下载PDF
关于秦汉、三国武术概念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方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29,共3页
中国古代武术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武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或同一时期出现多种称谓,因此我们很难给古代武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为了便于对我国秦汉、三国时期武术历史文化进行研究,以现代武术概念为基础,结合古代武术的特点,运... 中国古代武术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武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或同一时期出现多种称谓,因此我们很难给古代武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为了便于对我国秦汉、三国时期武术历史文化进行研究,以现代武术概念为基础,结合古代武术的特点,运用逻辑学方法,对该时期的武术概念进行界定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三国 武术 概念
下载PDF
先秦燕、赵学术思想的差异与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林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4,共4页
先秦时期的燕、赵两国,因地域相接,两国在文化类型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但燕文化与赵文化毕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不同质的地域文化实体。本文以两国的学术思想特征为视角进行比较,以论证二者的差异性更大于其相似性。
关键词 先秦 燕国 赵国 学术思想 比较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的祠行信仰——以出土简牍《日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亚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101,共9页
行神为古代"五祀"之一。在春秋以降"礼乐崩坏"的社会大背景下,"五祀"的等级差别和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行神成为普通民众奉祀的重要神灵。从出土简牍《日书》文献来看,在择吉之风盛行的战国秦汉时期,祠&qu... 行神为古代"五祀"之一。在春秋以降"礼乐崩坏"的社会大背景下,"五祀"的等级差别和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行神成为普通民众奉祀的重要神灵。从出土简牍《日书》文献来看,在择吉之风盛行的战国秦汉时期,祠"行"的时日、地点、用牲的选择已深受五行学说的影响。而随着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下对各地神灵谱系的系统化整合,行神的形象也由抽象化的神主而逐渐人形化,反映出这一时期神灵形象由抽象化的神本位向具体化的人本位转变的演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史 《日书》 行神 祭祀 信仰
下载PDF
河西之争与秦都栎阳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正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4,共6页
河西之地从春秋到战国,秦与晋、秦与魏间的争夺战十分激烈,且绵延了数百年之久。秦穆公拥有河西而成霸业,魏名将吴起经略河西建树颇多,而秦献公新政,迁都地处河西之地的栎阳,以此为契机,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夺回河西之地,成为秦国由... 河西之地从春秋到战国,秦与晋、秦与魏间的争夺战十分激烈,且绵延了数百年之久。秦穆公拥有河西而成霸业,魏名将吴起经略河西建树颇多,而秦献公新政,迁都地处河西之地的栎阳,以此为契机,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夺回河西之地,成为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秦都栎阳在秦国历史上存在了34年,在秦国发展史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之争 秦都栎阳 商鞅变法
下载PDF
战国秦长城的地理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0-63,共4页
战国秦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反映了秦国军事家深谋远虑的军事思想,折射出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区别和联系,对民族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战国秦长城也是一条自然地理环境分界线,农业和牧业在这一地带交错发展,互相促进... 战国秦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反映了秦国军事家深谋远虑的军事思想,折射出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区别和联系,对民族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战国秦长城也是一条自然地理环境分界线,农业和牧业在这一地带交错发展,互相促进,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长城 军事地理 文化地理 经济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