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成矿带中段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秦锦华 王登红 +4 位作者 王岩 郭志强 刘善宝 黄凡 赵如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5-1122,共28页
【研究目的 】南岭中段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能源矿产、非金属和水气矿产资源基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类型丰富、成矿作用类型复杂,深入理解其成矿规律是开展区域成矿理论研究和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前人丰... 【研究目的 】南岭中段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能源矿产、非金属和水气矿产资源基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类型丰富、成矿作用类型复杂,深入理解其成矿规律是开展区域成矿理论研究和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前人丰硕的成果资料,对南岭成矿带中段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结果 】此次研究明确了南岭中段主要控矿地质条件,厘定了区域两种构造格架体系的控矿作用;依据矿产资源特征,总结了成矿特征、规律及其演化,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岩浆演化和成矿潜力;整理出了南岭成矿带中亚带目前发育的50个矿种、872处矿产地和15种矿床类型,并探讨了主成岩作用特征、演化及其成矿潜力。【结论 】南岭中段找矿的主攻方向为:寻找接触带附近的铀矿、煤矿的滑覆构造、受变质和硫铁矿区风化型铁矿、有色金属组合的综合预测和寻找缺位类型,寻找新类型稀有、稀散矿和独立金矿,保护和开发伴生宝石矿。围绕着骑田岭及周边、乐昌—韶关—翁源远景区,有望实现钨锡钼铋铜铅锌铀稀土等矿产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控矿条件 成矿潜力 找矿方向 矿产勘查工程 南岭中段
下载PDF
Neoarchean granite-greenstone belts and related ore mineraliz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An overview 被引量:13
2
作者 Li Tang M.Santosh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51-768,共18页
Tectonic processes involving amalgamations of microblocks along zones of ocean closure represented by granite-greenstone belts(GGB) were fundamental in building the Earth's early continents. The crustal growth and... Tectonic processes involving amalgamations of microblocks along zones of ocean closure represented by granite-greenstone belts(GGB) were fundamental in building the Earth's early continents. The crustal growth and cratoniz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are correlated to the amalgamation of microblocks welded by 2.75-2.6 Ga and ~2.5 Ga GGBs. The lithological assemblages in the GGBs are broadly represented by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s, subduction-collision related granitoids and bimodal volcanic rocks(basalt and dacite) interlayered with minor komatiites and calc-alkalic volcanic rocks(basalt, andesite and felsic rock).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meta-basalts in the major GGBs of the NCC display affinity with N-MORB, E-MORB, OIB and calc-alkaline basalt, suggesting that the microblocks were separated by oceanic realm. The granitoid rocks display arc signature with enrichment of LILE(K,Rb, Sr, Ba) and LREE, and depletion of HFSE(Nb, Ta, Th, U, Ti) and HREE, and fall in the VAG field. The major mineralization includes Neoarchean BIF-type iron and VMS-type Cu-Zb deposits and these,together with the associated supracrustal rocks possibly formed in back-arc basins or arc-related oceanic slab subduction setting with or without input from mantle plumes. The 2.75-2.60 Ga TTG rocks,komatiites, meta-basalt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Yanlingguan GGB are correlated to the upwelling mantle plume with eruption close to the continental margin within an ocean basin. The volcanosedimentary rocks and granitoid rocks in the late Neoarchean GGBs display formation ages of 2.60-2.48 Ga, followed by metamorphism at 2.52-2.47 Ga, corresponding to a typical modern-style subduction-collision system operating at the dawn of Proterozoic. The late Neoarchean komatiite(Dongwufenzi GGB), sanukitoid(Dongwufenzi GGB and Western Shandong GGB), BIF(Zunhua GGB) and VMS deposit(Hongtoushan-Qingyuan-Helong GGB) have closer connection to a combined process of oceanic slab subduction and mantle plume. The Neoarchean cratonization of the NCC appears to have involved two stages of tectonic process along the 2.75-2.6 Ga GGB and ~2.5 Ga GGBs, the former involve plume-arc interaction process, and the latter involving oceanic lithospheric subduction, with or without arcplume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ATON GRANITE GREENSTONE belt NEOARCHEAN Plate and plume TECTONICS METALLOGENY
下载PDF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 and metallogeny of the Circum-Junggar areas and termina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被引量:21
3
作者 Wenjiao Xiao Min Sun M.Santosh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s in Central Asia are represented by orogenesis along some large orogenic belts in the Altaid collage (Fig. 1 ) or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which separate the East European and...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s in Central Asia are represented by orogenesis along some large orogenic belts in the Altaid collage (Fig. 1 ) or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which separate the East European and Siberian cratons to the north from the Tarim and North China cratons to the south ($eng0r et al,, 1993; Jahn et al., 2004; Windley et al., 2007; Qu et al., 2008; Xiao et al., 2010; Xiao and Santosh, 2014). The Altaid Collage wa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long tectonic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from at least ca. 1.0 Ga to late Paleozoic-early Mesozoic with considerable continental growth (Khain et al., 2002; Jahn et al., 2004; Xiao et al., 2009, 2014; KrOner et al., 2014), followed by 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evolution related to far-field effect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In- dian Plate to the Eurasian Accompanying with these complex world-class ore deposits developed 2001; Goldfarb et al., 2003, 2014). Plate (Cunningham, 2005). geodynamic evolutions, many (Qin, 2000; Yakubchuk et al,2001; Goldfarb et al., 2003,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 and metallogeny of the Circum-Junggar areas and termina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蒙古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典型矿床、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4
作者 苗来成 罗晔 +5 位作者 DORJGOCHOO Sanchir 刘建明 邹滔 路增龙 秦克章 BAATAR Munkhtseng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29-3262,共34页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矽卡岩型、玄武岩型及砂岩型等6种类型,但最重要的具工业意义的铜矿床是斑岩型及VMS型。蒙古国铜矿床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埃迪卡拉纪)、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三叠纪-早侏罗世等4个时期。空间上,蒙古铜矿床可大体分为南、北2条成矿带,分别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演化有关。南Cu矿带自北而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3个成矿亚带,分别是泥盆纪VMS型Cu-Zn及多金属、晚石炭世斑岩型Cu-Au和晚泥盆世斑岩型Cu-Au-Mo等成矿亚带;而北Cu矿带则可分为南、北2个亚带,且其铜矿化时代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蒙古斑岩铜矿床均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属“俯冲型”斑岩铜矿,其中与古亚洲洋有关的南Cu矿带主要形成于俯冲带上方的洋内弧及弧后盆地环境,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有关的北Cu矿带则形成于陆缘弧环境。蒙古北Cu矿带受蒙古山弯构造的影响,向西不能延出国境,而其北、南亚带向东则分别延入俄罗斯外贝加尔和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对南Cu矿带而言,除了其北亚带(VMS型铜矿带)向西-西北延入我国阿尔山泰南部是可以确定外,其他2个亚带向两侧的延伸情况均不明朗,因此要理清它们的延伸,尤其是产有欧玉陶勒盖晚泥盆世超大型Cu-Au-Mo矿床的南亚带的区域延伸情况,尚需要系统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矿床等对比研究工作。蒙古其他类型的铜矿,如矽卡岩型、与侵入岩有关热液型、玄武岩型、砂岩型及镁铁质层状杂岩型等矿床(点),目前均仅发现小型矿床或矿(化)点,其成矿及找矿潜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规律 成矿构造背景 南戈壁斑岩成矿带 蒙古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58
5
作者 肖文交 舒良树 +5 位作者 高俊 熊小林 王京彬 郭召杰 李锦轶 孙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8,共5页
中亚成矿域是我国资源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陆壳增生显著、壳幔作用强烈、陆内改造复杂、成矿类型多样4大特征.中亚成矿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亚造山带增生改造过程中的壳幔作用与大规模成矿机理.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大陆动力学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中亚地区南天山大型金矿带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型和勘查准则 被引量:49
6
作者 毛景文 韩春明 +2 位作者 王义天 杨建民 王志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58-868,共11页
概要介绍了中亚南天山大型金矿带的构造环境、地质特征和分布特点。中亚南天山是世界重要的金成矿带,其中发育有一系列世界级矿床。在该带中,除了剪切带型(造山型)金矿外,还有夕卡岩型、细网脉型以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围岩是前寒武纪... 概要介绍了中亚南天山大型金矿带的构造环境、地质特征和分布特点。中亚南天山是世界重要的金成矿带,其中发育有一系列世界级矿床。在该带中,除了剪切带型(造山型)金矿外,还有夕卡岩型、细网脉型以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围岩是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浅变质岩系,成矿与二叠纪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富CO2为特征,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强烈发育,通常以Au,Ag,Sb,Te,As,W和Bi元素组合为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大型金矿带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东部绿岩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48
7
作者 崔小军 王建光 +2 位作者 彭俊 司建涛 李水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9-794,共6页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金成矿区,目前已发现数个世界级的金矿床。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典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维多利亚湖东部绿岩带金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体赋存在受EW向、NW向和NE向三组剪切破碎带控制...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金成矿区,目前已发现数个世界级的金矿床。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典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维多利亚湖东部绿岩带金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体赋存在受EW向、NW向和NE向三组剪切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同时,将这些矿床与中国胶东绿岩带的"焦家式"金矿床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成矿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维多利亚湖绿岩带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下载PDF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54
8
作者 黄凡 王登红 +3 位作者 王成辉 陈郑辉 袁忠信 刘新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96-2314,共19页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之一.近年来钼矿找矿成果突出,钼矿在我国遍地开花,呈现出“面型”分布的特征.从地理分布上看,总体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其中河南省钼储量居首;从矿床规模看,查明的超大型钼矿床约占全国钼资源量的53%...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之一.近年来钼矿找矿成果突出,钼矿在我国遍地开花,呈现出“面型”分布的特征.从地理分布上看,总体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其中河南省钼储量居首;从矿床规模看,查明的超大型钼矿床约占全国钼资源量的53%,大型钼矿床约占30%,中型钼矿床约占14%,小型钼矿床和钼矿(化)点仅占约3%;从矿床类型来看,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沉积(变质)型,分别占钼总资源量的85.75%,8.83%,2.79%,2.63%.根据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将中国钼成矿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前寒武纪(>800Ma)、寒武纪—志留纪(540~415Ma,加里东期)、泥盆纪—二叠纪(400~290Ma,海西期)、三叠纪(260~200Ma、印支期)、侏罗纪—白垩纪(195~70Ma、燕山期)和古近纪—新近纪(65~10Ma、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是最主要的成矿期,形成了约76.69%钼资源,其次为喜马拉雅期.本文初步总结了中国钼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将全国钼矿划分为41个Ⅲ级成钼带,13个Ⅱ级成钼省,4个Ⅰ级成钼域,建立了中国钼矿成矿谱系,探讨了不同类型钼矿的时空演化、钼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的关系,并认为钼是反映中国地壳演化的有效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矿床类型 成钼带 成矿规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东南亚大地构造特征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书生 杨永飞 +3 位作者 郭林楠 聂飞 彭智敏 潘桂堂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89,共27页
东南亚地区位于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的交汇地带。构造演化独特,先后经历了原—古—中—新特提斯增生造山、印度—欧亚陆陆碰撞造山、太平洋俯冲等多期次构造-岩浆事件,形成了多条火山弧带、蛇绿混... 东南亚地区位于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的交汇地带。构造演化独特,先后经历了原—古—中—新特提斯增生造山、印度—欧亚陆陆碰撞造山、太平洋俯冲等多期次构造-岩浆事件,形成了多条火山弧带、蛇绿混杂带以及同碰撞和后碰撞岩浆岩带。本文在总结前人大地构造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东南亚地区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3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57个三级构造单元。伴随着原—古—中—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太平洋俯冲等多期次构造域事件,以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将东南亚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成矿域,6个二级成矿省,21个三级成矿带,并结合构造演化初步探讨了主要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构造单元划分 成矿带划分 成矿作用 特提斯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东乌旗剖面壳幔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新学 李俊健 +4 位作者 刘俊昌 辛建伟 代涛 牛永强 张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1309,共9页
为研究二连一东乌旗贺根山一带成矿构造环境,提供矿产资源勘查、预测、评价的地质背景依据,跨贺根山和锡林浩特板块缝合带一线布设了26个超宽频带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点距3~6 km,剖面长度100 km,在对获取的资料采用Robust变换、互参... 为研究二连一东乌旗贺根山一带成矿构造环境,提供矿产资源勘查、预测、评价的地质背景依据,跨贺根山和锡林浩特板块缝合带一线布设了26个超宽频带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点距3~6 km,剖面长度100 km,在对获取的资料采用Robust变换、互参考处理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电性主轴,并采用二维共轭梯度反演技术,解剖了沿剖面120 km深度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反演结果表明,沿剖面以贺根山和锡林浩特缝合带为界分为壳幔结构差异较大的四大构造单元:锡林浩特缝合带南壳内高导层埋深约在25km,存在深达90 km的高阻块体;贺根山缝合带北壳内高导层埋深约15 km,莫霍面埋深约在50 km;两缝合带之间没发现壳内高导层,地壳表现为相对完整的高阻体;贺根山缝合带为两条岩石圈断裂控制,宽度约1 5 km,分布有串珠状局部南倾的高导体和上地幔局部隆起,下地壳底界约在25 km,上地幔高导层深度约在55 km,古亚洲洋壳向南俯冲迹象明显;锡林浩特缝合带盖层下宽度约6 km,与壳内高导层连通.缝合带位置均具备壳、幔源物质向上运移的通道,其控制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具备成矿流体聚集、运移、沉淀成矿的有利条件,具备良好的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 锡林浩特东乌旗 缝合带 反演建模 成矿预测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多金属成矿带的成矿规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叶庆同 傅旭杰 王保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9-357,共9页
泥盆纪时,在阿尔泰山南缘拉张背景下,北西向区域性断裂和北北东向同生断裂的发育和复合,为火山喷发、潜火山岩分布和裂谷海水下渗循环创造了条件。伴随构造演化形成了两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其中,一个成矿带是以与流纹-英安质火山活动... 泥盆纪时,在阿尔泰山南缘拉张背景下,北西向区域性断裂和北北东向同生断裂的发育和复合,为火山喷发、潜火山岩分布和裂谷海水下渗循环创造了条件。伴随构造演化形成了两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其中,一个成矿带是以与流纹-英安质火山活动有关的沉积岩型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可可塔勒式)为特征,另一个成矿带是以与细碧-角斑质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岩型铜锌矿床(阿舍勒式)为特征。火山盆地、同生断裂和潜火山岩体顶部裂隙带控制了不同形式矿化。从裂谷边缘向中心,具有Fe→Pb-Zn,(Fe)-Cu-Pb-Zn→Cu-Zn矿化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成矿规律 阿尔泰山 多金属矿床 成矿带
下载PDF
安徽繁昌地区桃冲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广利 王核 +3 位作者 刘建平 王彪 吴玉峰 黄朝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95,共14页
安徽繁昌地区作为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发育一系列以桃冲铁矿为代表的磁铁矿型铁矿床。对桃冲矿区分布的岩浆岩、围岩与赋矿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三者稀土含量及其配分模式存在差异,桃冲铁矿夕... 安徽繁昌地区作为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发育一系列以桃冲铁矿为代表的磁铁矿型铁矿床。对桃冲矿区分布的岩浆岩、围岩与赋矿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三者稀土含量及其配分模式存在差异,桃冲铁矿夕卡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呈右倾过渡型配分模式,具明显Eu正异常。通过对桃冲铁矿床内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探针分析,桃冲铁矿体中发育有熔融包裹体、气液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4种类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高盐度、富水特征,富含Na+、Ca2+、Mg2+、K+、Cl-、SO24-离子。结合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探讨成矿流体及演化,认为形成铁矿床的物质来源为深部富铁夕卡岩矿浆,侵位过程中受构造环境影响,因温压条件的迅速改变含矿流体与夕卡岩浆发生解耦作用,于构造薄弱部位贯入形成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 矿床成因 透岩浆作用 桃冲铁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滇东南与滇西锡成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对比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曹华文 张寿庭 +3 位作者 林进展 郑硌 张云辉 梁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滇东南锡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滇西锡成矿带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相连,两成矿带锡矿资源潜力大,对比滇东南、滇西区域地质背景和锡成矿作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两成矿带锡矿的找矿方向。对比分析表明,两成矿带在成矿地质... 滇东南锡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滇西锡成矿带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相连,两成矿带锡矿资源潜力大,对比滇东南、滇西区域地质背景和锡成矿作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两成矿带锡矿的找矿方向。对比分析表明,两成矿带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特征方面具有共同的成矿有利条件:如大地构造同属板块边缘、地体锡的初始富集、花岗岩浆高分异演化、长时间跨度的岩浆热液活动等,使得两成矿带大量富集锡。但是两成矿带的差异性:如幔源成分的加入、多金属元素的富集矿化、多期次地质作用的叠加、围岩性质的差异、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又使得两成矿带具鲜明的矿化差异特征。据此指出,在滇东南应寻找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矿及其他多金属矿;在滇西地区除注重云英岩型锡矿床的勘探外,也要重视对中小矽卡岩型锡矿床深部矿体的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成矿带 区域地质背景 成矿特征 滇东南 滇西
下载PDF
扬子地块北缘大型钡成矿带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家军 吴胜华 +2 位作者 柳振江 杨艳 石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钡以BaSO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以BaCO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一带的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 钡以BaSO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以BaCO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一带的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大型钡成矿带。本文研究了钡成矿带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特点,结果显示,在以毒重石矿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样品的δ^34S值相对较低,变化范围较小(22.1‰~37.0‰),平均27.3‰(n=11),基本上与寒武纪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δ^34S=27~32‰)接近或略低。反映了形成重晶石的硫来自海水,并有可能经历了热化学的硫酸盐还原作用;与毒重石共生的重晶石形成与热液流体有密切关系。在以重晶石为主的成矿亚带中,重晶石样品的δ^34S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较宽(33.4‰~57.6‰),平均43.5‰(n=31)。与寒武纪海水硫酸盐δ^34S值相比发生了大的改变,反映了与同期海水硫酸盐相关的重硫的强烈富集。这种高正值特点超过了地史中海水硫酸盐的最高值,说明重晶石的形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强烈的重硫富集,归因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重石矿床 重晶石矿床 大型钡成矿带 硫同位素组成 扬子地块北缘
下载PDF
广西横县马山晚侏罗世钾玄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兼论钦杭成矿带西南段燕山期构造背景 被引量:10
15
作者 劳妙姬 邹和平 +1 位作者 杜晓东 丁汝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7,共13页
广西横县马山杂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出露于防城—灵山断裂带的西侧,为一套包括辉长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普通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在内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岩岩系。文中对其中的中性浅... 广西横县马山杂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出露于防城—灵山断裂带的西侧,为一套包括辉长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普通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在内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岩岩系。文中对其中的中性浅成侵入岩进行研究,获得二长闪长玢岩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153.8±0.6)Ma,表明岩石形成于晚侏罗世。所研究的岩石样品富K、富碱、w(K2O+Na2O)=5.73%~8.54%、K2O/Na2O=0.87~1.7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无明显的Nb-Ta-Ti负异常,为典型板内钾玄质岩石。其(87Sr/86Sr)i变化范围在0.705 11~0.705 47,εNd(t)变化范围在0.6~1.4,206Pb/204Pb为19.019~19.228,207Pb/204Pb为15.720~15.737,208Pb/204Pb为39.372~39.518,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地幔(EMⅡ)两个端员的混合。结合前人对南岭西部侏罗纪岩浆岩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山杂岩体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桂东南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是钦杭带西南段燕山期花岗岩和相关矿床形成的重要的地质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杂岩体 钾玄质岩石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地球化学 钦杭成矿带
下载PDF
哈图金矿带成矿流体组分、硫同位素分析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晶 许英霞 +4 位作者 申萍 潘鸿迪 钟世华 李昌昊 郭勃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哈图金矿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新疆北部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哈图金矿带内依次分布有哈图(齐Ⅰ)、齐Ⅱ、齐Ⅲ、齐Ⅳ以及齐Ⅴ五个金矿床(点),其成矿作用和地质特征相似。本文重点对哈图、齐Ⅱ和齐Ⅴ金矿石英脉样品中的石英进行了... 哈图金矿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新疆北部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哈图金矿带内依次分布有哈图(齐Ⅰ)、齐Ⅱ、齐Ⅲ、齐Ⅳ以及齐Ⅴ五个金矿床(点),其成矿作用和地质特征相似。本文重点对哈图、齐Ⅱ和齐Ⅴ金矿石英脉样品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三者流体包裹体具类似成分特征。气相成分均以H_2O为主,其次是CO_2和CH_4,液相成分为Cl^-+SO_4^(2-)+Na^++K^+组合。按成矿作用从早至晚,流体中H_2O的含量增加,而CO_2含量和Cl^-+SO_4^(2-)+Na^++K^+含量均显著降低。对三个金矿床的矿石样品中的黄铁矿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δ^(34)S值为-2.0~3.7‰,集中于±0‰附近,表明三者具相同的硫同位素来源,其可能来源于岩浆流体或容矿岩石-玄武岩。哈图金矿带矿床的赋矿围岩、控矿构造、矿石类型和热液蚀变、成矿流体等方面与造山型金矿床相应特征相符,因此认为哈图金矿带中,哈图(齐Ⅰ)、齐Ⅱ和齐Ⅴ金矿均属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成分 硫同位素 造山型金矿 哈图金矿带 新疆
下载PDF
北祁连托莱山超基性岩带玉石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童海奎 张顺桂 芦文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通过采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选择24个元素对祁连山玉石沟超基性岩带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归纳前人相关资料,以区域化探异常为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建立区内区域地球化学模式,对区内... 通过采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选择24个元素对祁连山玉石沟超基性岩带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归纳前人相关资料,以区域化探异常为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建立区内区域地球化学模式,对区内乃至祁连山区的区域化探异常筛选和评价及其地质找矿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岩带 区域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模式 成矿规律 玉石沟
下载PDF
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炳蔚 陈廷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5-876,共12页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块,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 基本特征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宁镇地区燕山期侵入岩锆石U-Pb定年:长江中下游新一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小龙 曾键年 +3 位作者 马昌前 李小芬 吴亚飞 陆顺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9-301,共13页
对宁镇地区3个典型燕山期岩体(安基山-伏牛山岩体、下蜀-高资岩体和石马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给出(109.1±1.9)^(101.6±1.1)Ma的年龄值,代表了这些侵入岩体的形成年代,为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 对宁镇地区3个典型燕山期岩体(安基山-伏牛山岩体、下蜀-高资岩体和石马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给出(109.1±1.9)^(101.6±1.1)Ma的年龄值,代表了这些侵入岩体的形成年代,为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的约束。宁镇地区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100~110Ma左右的中酸性钙碱性岩浆活动相关联,区内成岩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宁镇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而长江中下游九瑞等地区的同类型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二者相差约25~35Ma;结合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特征对中国东部陆区成岩成矿的制约,这些年代学数据揭示出宁镇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成矿响应是中生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大规模岩浆-成矿活动的新一期成岩成矿事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拆沉-减薄事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岩石圈减薄从135Ma左右开始,可能持续到10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地区 燕山期侵入岩 锆石U-PB定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成岩成矿作用
下载PDF
甘肃红石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重建与蛇绿混杂岩深部结构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方维萱 郑小明 +3 位作者 方同辉 倪杰才 郭玉乾 李建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9-673,共25页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古地理单元恢复、AMT、地面高精度磁法等综合方法,对甘肃红石山和邻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进行重建,对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进行构造岩相学解剖和深部探测。划分出5个构造层,前华里西期、华里西期、印支期、燕山...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古地理单元恢复、AMT、地面高精度磁法等综合方法,对甘肃红石山和邻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进行重建,对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进行构造岩相学解剖和深部探测。划分出5个构造层,前华里西期、华里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北部构造带为四顶黑山-雀儿山晚古生代岩浆弧相,中部构造带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恢复为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相+洋壳残片相,南部构造带为白山-狼娃山晚古生代岛弧相。蛇绿岩套从下到上的垂向单元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变质超镁铁杂岩→堆晶超镁铁-镁铁岩→均质辉长岩和少量的辉绿岩墙→早石炭世扫子山期深水相硅质岩和含炭硅质细碎屑岩(有限洋盆相)。陆缘海相岛弧地体南北两侧为早石炭世扫子山期和白山期浅海相火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南向俯冲碰撞在敦煌地块北缘增生楔构造背景下,形成SSZ型蛇绿岩套。红石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与周缘地质体具有不同的构造岩相学边界,从北向南具有明显的4个构造岩相学水平分带,中心部位为超基性岩构造岩块单元,以糜棱岩相辉长岩和蛇纹石片岩为包络面的构造岩片(基质单元),蛇绿混杂岩带总体为无根状大型透镜体。红石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将两侧地质体卷入混杂岩带内,这种复杂镶嵌结构的构造岩相体有利于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金铜钼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石炭纪有限洋盆 SSZ型蛇绿岩套 糜棱岩相辉长岩 岛弧造山带 区域成矿学 红石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