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 Us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y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A Case Study of Rong County 被引量:6
1
作者 ZHOU Wei1,2,WANG Chen1,2,SONG Xing1,2,DENG Liang-ji1,2 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014,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Land Inform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Ya’an 625014,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Based on the data concerning detailed survey on land in the year 2009 and land change in the year 2010 in Rong County,a mountainous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by using quantitative geographical model,we conduct quanti... Based on the data concerning detailed survey on land in the year 2009 and land change in the year 2010 in Rong County,a mountainous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by using quantitative geographical model,we condu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land use in Rong County in terms of land use diversification,land use centralization,land use combination type,land use geographic significance and comprehensive use degree of land use.The results show some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Firstly,land use in study area displays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diversification;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mpleteness land use type;there is a great similarity among towns.Secondly,there is limited combination number of land use type;mostly the combination number of the towns is 2-3;the holistic function of regional land is fragile;the proportion of farmland areas is big,reaching 40.09%;the land use type of 21 towns is farmland.Thirdly,the towns with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diversification of land use in Rong County,have low degree of centralization of land use and relatively big combination number of land use type,and vice versa.Fourthly,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with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with nothing missing;it abounds in untapped land,but the overall index values of land use are all smaller than 300,with low overall use degree of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Quantity structure QUANTITATIVE analysis
下载PDF
Residents'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ervices in Mountainous Areas:An Empirical Study of Sou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SONG Xueqian DENG Wei +2 位作者 LIU Ying ZHAO Chen WAN Jiang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311-324,共14页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s is essential to resi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regions. Analysing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s is essential to resi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regions. Analysing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ervi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can help in evaluating outcomes of fiscal investment and identifying potential coping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public service efficiencies.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uch satisfaction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A study of 12 town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was performed using an entropy-weight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EWAHP),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 and Tobit regression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ervices is non-uniform,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var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services. 2)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ervices is influenced by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Population density, economic distance, social and cultural divisions and elevation are the major objective factors, whereas bounded rationality, the hierarchy of needs and service expectations are the main subjective factors.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ervices are likely to be clustering the population, choosing supply centres with different public services, regulating the cultural division in ethnic minority towns, selecting supply prior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residents' needs, implementing targeted intervention policies and establishing ‘bottom-up' and ‘top-down' integrated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山的区域 公共服务 居民满足 熵加权的分析层次过程(EWAHP ) 为由到理想的答案(TOPSIS ) 的类似的顺序偏爱的技术 Tobit 回归 西南的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山区农村散户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究——以宜宾市屏山县为例
3
作者 朱成旺 简磊 +2 位作者 罗斌 陈靖 何亮 《四川环境》 2023年第6期254-260,共7页
四川省山地及丘陵地区居多,农户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难度大,探究适合四川省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散户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宜宾市屏山县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充分结合当地自然及经济条件、污水产排特点、水质特征、出水要... 四川省山地及丘陵地区居多,农户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难度大,探究适合四川省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散户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宜宾市屏山县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充分结合当地自然及经济条件、污水产排特点、水质特征、出水要求、资源化利用需求等因素,探索提出了5类散户生活污水治理模式。2022年屏山县“千村示范工程”项目试点案例表明,该分类治理模式符合地方实际,实用性较高,可复制性强,可为四川省山区农村散户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散户生活污水 治理模式 山区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延超 何杰 +2 位作者 陈宁生 第宝峰 邓文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9,共6页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泥石流与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泥石流与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体上山洪灾害爆发频率越低,造成的威胁区内人员死亡概率和人均财产损失越大。各类山洪灾害的特征不同:溪河洪水爆发频率高,造成人员伤亡较小,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低,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泥石流+滑坡+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最低,威胁人口最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城镇 山洪灾害 特征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平衡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文典 李嘉 +2 位作者 李永 张陵蕾 冯镜洁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四川秦巴山区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掌握该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进行了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结合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利用现状,... 四川秦巴山区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掌握该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进行了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结合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四川秦巴山区的水资源量呈现分布不均匀的特性;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还较低,用水量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从总量上看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现状条件下,各分区供水量和用水量是平衡,但2020年,各市均存在月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情况,必须采取管理和工程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缓缺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分布 平衡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金燕 赵曦琳 +2 位作者 刘本洪 第宝锋 黄成敏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2期90-95,共6页
四川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高耸的地形在四川盆地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该区自然资源禀赋充足,有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资源,盛产银耳、木耳、核桃、杜仲、油橄榄、猕猴桃、苍溪雪梨、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等天然有机或... 四川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高耸的地形在四川盆地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该区自然资源禀赋充足,有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资源,盛产银耳、木耳、核桃、杜仲、油橄榄、猕猴桃、苍溪雪梨、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等天然有机或绿色食品,并蕴藏丰富的药材资源。对该区域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该区生物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区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潜力;提出了在该区发展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资源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组织协调领导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资源 可持续发展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基于USLE模型的大小凉山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云华 刘斌涛 +1 位作者 宋春风 贺秀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四川省凉山地区土壤水力侵蚀状况进行定量研究,为该区水土流失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于对USLE模型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凉山彝族自治州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207.67t/(km2... [目的]对四川省凉山地区土壤水力侵蚀状况进行定量研究,为该区水土流失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于对USLE模型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凉山彝族自治州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207.67t/(km2·a),土壤侵蚀面积为15 221k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25.19%。从空间分布上看其中金沙江沿岸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其次是安宁河流域和黑水河流域。[结论]凉山州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凉山地区 USLE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丹妮 郭家秀 +1 位作者 陈艳秋 尹华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7-12,共6页
四川秦巴山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近几年得到了一定发展。简述了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方式粗放、质量安全隐患高等问题,这些因素成为特色农产... 四川秦巴山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近几年得到了一定发展。简述了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方式粗放、质量安全隐患高等问题,这些因素成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提出了以集群模式来规划发展产业,增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并从企业发展、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综合开发利用 示范区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秦巴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健兵 吴平 +1 位作者 郭华 朱泓宇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70-76,共7页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在绿色循环发展的导向下,重点就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药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策略、复合产业结构优化方法、产业空...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在绿色循环发展的导向下,重点就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药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策略、复合产业结构优化方法、产业空间布局方案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针对秦巴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最终有助于新型城镇化下秦巴山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顺利转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民生、体现绿色低碳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畜药 产业融合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水权交易对贫困山区影响——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强 赵巍 +3 位作者 阿周源源 刘影 刘心瑶 李梦月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64-69,共6页
水权交易是环境和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中国水权交易正在加速展开,2014年我国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许多贫困山区是传统上的缺水地区或者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权交易是否会加重这些贫困山区的缺水问题是一个... 水权交易是环境和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中国水权交易正在加速展开,2014年我国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许多贫困山区是传统上的缺水地区或者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权交易是否会加重这些贫困山区的缺水问题是一个尚未探讨的问题。对水权交易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总结,从4个方面:初级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制度设计、水权交易模型和市场主导者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贫困山区的在水权交易中的困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交易 水资源 分布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盆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其芳 邓良基 黄贤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78,共11页
 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引入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强度值指标.通过运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区域土地利...  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引入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强度值指标.通过运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中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发展、退耕还林政策是影响雅安市耕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退耕还林政策和粮食产量是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是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最后,总结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并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科学地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合理地调整农业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推进农地流转与集中等方面,就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尤其是如何有效协调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经济关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周山区 雅安市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退耕还林政策
下载PDF
基于精准扶贫和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人才模式——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钱晓烨 蒋强 +3 位作者 刘海月 王琳晴 钱泓宇 彭肖正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人才工作是扶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式下,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扶贫人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总结,从3个方面:扶贫人才意义、扶贫人才理论、扶贫人才... 人才工作是扶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式下,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扶贫人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总结,从3个方面:扶贫人才意义、扶贫人才理论、扶贫人才引进模式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精准扶贫和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人才模式,该人才模式适用于普遍的精准扶贫人才要求。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的人才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模式 精准扶贫 扶贫工作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农村聚落布局TR-SE模式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伟 高雪松 +3 位作者 凌静 贾凡凡 蒋远胜 邓良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6期86-93,共8页
四川秦巴山区恶劣的生存条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滞后的交通条件和严重的贫困程度已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因素出发,研究适宜于四川秦巴山区农村聚落布局的TR-SE模式,并依靠ARCGIS平台应用该模式对平昌县玉鹿村农村... 四川秦巴山区恶劣的生存条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滞后的交通条件和严重的贫困程度已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因素出发,研究适宜于四川秦巴山区农村聚落布局的TR-SE模式,并依靠ARCGIS平台应用该模式对平昌县玉鹿村农村聚落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布局后居民点总占地面积可减小62.02%。如果将节余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或退建还林,可增加9.20%的农田面积和1.02%的林地面积,从理论上可以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社会生产力,降低今后产业发展的难度,为该区域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聚落布局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扶贫信息流的双向机制: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蕾 余波 +3 位作者 易淑琼 张妍妍 温亮明 段小虎(主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文章基于四川秦巴山区X贫困县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实践,归纳扶贫双向信息流的实践现状;结合调研数据,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角度探讨扶贫信息流双向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信息扶贫实践现状不理想的主要责任在于被帮扶者... 文章基于四川秦巴山区X贫困县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实践,归纳扶贫双向信息流的实践现状;结合调研数据,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角度探讨扶贫信息流双向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信息扶贫实践现状不理想的主要责任在于被帮扶者,主要原因是被帮扶者的信息素养等级与帮扶者的信息服务水平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信息扶贫 信息流 双向机制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野生板栗的改造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余凌帆 罗成荣 +2 位作者 龚固堂 吴万波 侯泽勇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四川秦巴山区天然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板栗林,为了改善野生板粟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针对野生板栗具有嫁接亲和力好、成活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野生板栗高接换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和时间、接后管理以及水... 四川秦巴山区天然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板栗林,为了改善野生板粟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针对野生板栗具有嫁接亲和力好、成活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野生板栗高接换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和时间、接后管理以及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秦巴山区 野生板栗 改造技术
下载PDF
基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四川秦巴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艳秋 郭家秀 +1 位作者 杨丹妮 尹华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程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四川秦巴山区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需求。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特有的条件,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连片开发、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走工业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两化融合 跨越式发展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运用RAPD对我国川西高原及秦巴山区核桃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郑 胡庭兴 +1 位作者 张帆 李国和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9-13,共5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原产于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区的74个核桃样本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30条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32个用于进一步分析,共得到324条DNA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0.1条带;其中279条...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原产于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区的74个核桃样本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30条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32个用于进一步分析,共得到324条DNA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0.1条带;其中279条带表现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6.1%。试验研究表明川西高原核桃由于地理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藏着宝贵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同生态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RAPD 亲缘关系 川西高原 秦巴山区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与多维贫困耦合协调差异: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潘翔 吴娜 +3 位作者 徐中民 邓晓红 宋晓谕 石培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9-889,共11页
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综合评估以水源供给、土壤保持、水质净化... 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综合评估以水源供给、土壤保持、水质净化和固碳释氧为主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基于农户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核算多维贫困指数。在综合测度两者耦合协调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其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分类指导策略。结果表明:(1)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25个特困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 525.05亿元,其中,固碳价值最高。在各地类中,园地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耕地最小;(2)在25个特困片区的多维贫困中,基本物质需求相对充裕,健康状况贫困、文化教育贫困和社会关系贫困次之,经济收入贫困最严重;(3)由耦合差异分析可知,车拉、藏族等9个片区为生计资本落后型,经济收入、社会关系和文化教育是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化的主要因素。南阳、崖城等12个片区为生态资产落后型,林地、园地等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类缺乏制约了多维贫困的持续改善。临江、新寨和大桥3个片区为协调发展型,仅理川片区为衰退失调型;(4)依据不同耦合差异类型及制约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类指导策略,为精准扶贫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多维贫困 耦合协调差异 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
下载PDF
基于AHP的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成受明 王若冰 陈春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4期77-87,共11页
四川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运用AHP层次... 四川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居住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提出了26个单项指标,在区县层面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居住建设和社会经济因素得分较低,生态环境因素得分较高。评价结论可以为四川秦巴山区后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人居环境 评价体系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川西南山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生产潜力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建国 赵顺权 +2 位作者 邓良基 吴玺 谭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分析川西南山地区土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生产实际 ,指出了当前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并对耕地、林地、草地进行了生产潜力评价 。
关键词 川西南山地区 土地资源 生产潜力 评价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