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车王府藏曲本中的水浒戏研究
1
作者 王美雨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5,134,共7页
清代车王府收藏的曲本中,水浒故事主要分布于乱弹、昆曲、高腔及子弟书四部分,其中又以子弟书居多。它们多数属于经典的水浒故事,在内容、主旨、文化内涵等方面继承了水浒故事的核心要素,又具有清代独有的文化阐释与追求;情节的架构与... 清代车王府收藏的曲本中,水浒故事主要分布于乱弹、昆曲、高腔及子弟书四部分,其中又以子弟书居多。它们多数属于经典的水浒故事,在内容、主旨、文化内涵等方面继承了水浒故事的核心要素,又具有清代独有的文化阐释与追求;情节的架构与细节刻画等层面,体现了戏曲及曲艺的特质;语言层面,既有韵文的典雅,又有大量的口语句式与用语,其中还有很多清代的新词新语。以上诸种创新,都使清车王府藏曲本中的水浒戏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车王府藏曲本 水浒戏 文化内涵 语言文化价值
下载PDF
论《西洲曲》“莲子青如水”的入韵问题
2
作者 朱佩弦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西洲曲》全诗四句一换韵,规律明显且整饬,唯有“莲子青如水”一句,无法与该句所属韵律单元的首、二句韵脚“秋”“头”为韵。通过《西洲曲》本初文本的确定及其用韵分析、“水”“木”形近致讹辨析、西曲产生地语音实际考证,兹认为:... 《西洲曲》全诗四句一换韵,规律明显且整饬,唯有“莲子青如水”一句,无法与该句所属韵律单元的首、二句韵脚“秋”“头”为韵。通过《西洲曲》本初文本的确定及其用韵分析、“水”“木”形近致讹辨析、西曲产生地语音实际考证,兹认为:“水”字在现今确立的古音体系里仍存在问题;作“莲子青如木”不符合常理;《西洲曲》当属西曲,其语音实际为产生地鄂东南一带的方音,“水”的语音实际在中古音系中或正可与“秋”“头”为韵,与今“许”音通或音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洲曲》 “莲子青如水” 入韵 西曲
下载PDF
辑补楚石佚赋《和〈归去来兮辞〉》《和〈闲情赋〉》——兼论《西斋和陶集》
3
作者 齐胜利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2-36,共5页
根据明人叶盛《水东日记》与朱右《白云稿》的相关记载辑补、勘误《全元文》《全元诗》《楚石梵琦全集》中楚石梵琦的《和〈归去来兮辞〉》《和〈闲情赋〉》以及八首和陶诗与《西斋和陶诗序》。同时,借助前人记载窥探《西斋和陶集》的... 根据明人叶盛《水东日记》与朱右《白云稿》的相关记载辑补、勘误《全元文》《全元诗》《楚石梵琦全集》中楚石梵琦的《和〈归去来兮辞〉》《和〈闲情赋〉》以及八首和陶诗与《西斋和陶诗序》。同时,借助前人记载窥探《西斋和陶集》的原貌。从陶渊明及其诗文与佛教的因缘、僧人创作传统、陶渊明的文化意蕴、楚石与陶渊明的经历分析楚石《西斋和陶集》的创作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石梵琦 《和〈归去来兮辞〉》 《和〈闲情赋〉》 《西斋和陶集》
下载PDF
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晓蕴 张忠勇 +7 位作者 祁月英 李文东 苏秀海 王元松 田风胜 迟秀娥 宋慧丽 贾彩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3-45,55,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祛浊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二甲双胍肠溶片口服,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体质指数、肝酶、血糖、血脂、稳态模型胰岛... 目的:观察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祛浊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二甲双胍肠溶片口服,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体质指数、肝酶、血糖、血脂、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肝脏C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2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祛浊胶囊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湿热内蕴(夹瘀)证
下载PDF
论朱光潜对尼采的接受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19,共5页
朱光潜接受尼采的状态是较为复杂的,其中包括真诚的接受、无意的误读和自觉的转化,本文从悲剧论、诗论、美学观、人生观等几个层面较系统地探索他对于尼采的接受,辨析他与尼采的真正差别,并追溯其理论根源和文化根源,纠正学界对朱光潜... 朱光潜接受尼采的状态是较为复杂的,其中包括真诚的接受、无意的误读和自觉的转化,本文从悲剧论、诗论、美学观、人生观等几个层面较系统地探索他对于尼采的接受,辨析他与尼采的真正差别,并追溯其理论根源和文化根源,纠正学界对朱光潜的某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尼采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情趣 看戏
下载PDF
屈复《楚辞新注》中的“遗民情结” 被引量:4
6
作者 施仲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5,共7页
从历史角度来看,屈复并没有经历明清易代的过程,彻彻底底是一个"清朝人"。然而,在屈复的著作中,却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明朝"遗臣行人"的感伤情志和心理特征,即"遗民情结"。屈复在其晚年所作《楚辞... 从历史角度来看,屈复并没有经历明清易代的过程,彻彻底底是一个"清朝人"。然而,在屈复的著作中,却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明朝"遗臣行人"的感伤情志和心理特征,即"遗民情结"。屈复在其晚年所作《楚辞新注》中流露出强烈的"遗民情结"。他自发把注疏《楚辞》,作为一种纾解自我"遗民情结"的途径与方式,并当作寄托个人"遗民情志"的特殊载具。文中字里行间常常流露出一种与屈原异代同心、感同身受的"黍离之悲",这是屈复"遗民心境"的写照与感触;而屈复所高度肯定、钦慕推崇的忠君忧国的"屈原之志",更是"精神遗民"屈复自我激励、砥砺志节的信念和精神支柱。《楚辞新注》中强烈浓厚的"遗民情结",使它染有屈复独立特行的个人色彩,在清代众多楚辞注疏中显得含蓄深沉、情志高远、极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屈复 楚辞新注 遗民情结
下载PDF
从俗曲到北管——明清俗曲与泉州北管关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丽霞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4期65-74,共10页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细曲、曲仔,是流传于泉州地区的一种地方音乐,与台湾北管一脉相承;通常被认为是江淮一带的民歌,通过多种渠道流传到泉州后,受闽南与莆仙交汇区语言声腔的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新乐种。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北管唱曲的风...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细曲、曲仔,是流传于泉州地区的一种地方音乐,与台湾北管一脉相承;通常被认为是江淮一带的民歌,通过多种渠道流传到泉州后,受闽南与莆仙交汇区语言声腔的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新乐种。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北管唱曲的风格与形式并不同于一般的民歌,无论从音乐形态或是构词格律上看,都与明清俗曲有着一定的渊源。文章试从曲牌名、曲词、曲调、音乐表现形态等几个方面对北管与明清俗曲的关联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泉州北管在传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新的见解与探讨,希望为追溯北管的源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北管 明清俗曲 北管 曲牌
下载PDF
元代文人与歌妓交往述论——以夏庭芝《青楼集》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琳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3,共14页
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元代文人与歌妓的大量交往事迹,为探讨元代文人与歌妓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青楼集》可知,在元代,无论名公显宦还是浪子文人,都与歌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既带动了元曲多样化艺术风... 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元代文人与歌妓的大量交往事迹,为探讨元代文人与歌妓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青楼集》可知,在元代,无论名公显宦还是浪子文人,都与歌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既带动了元曲多样化艺术风貌的形成,又促进了歌妓表演艺术与文学修养的精进,对元曲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与此同时,《青楼集》独特的书写姿态,折射了以夏庭芝为代表的元代文人在思想观念、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新转向,呈示出元曲在元代文人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楼集》 元曲 歌妓 元代文人
下载PDF
楚文化视域下屈原辞骚对《芙蓉女儿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昌林 于文静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1-95,共5页
《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中一篇缠绵绮丽的祭悼文辞,为晴雯寿夭后宝玉哀伤感怀所撰。整篇诔文仿写屈原楚辞,且受楚文化影响而作,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师楚"的典型代表。文中关于对芙蓉花神祭祀、引魂和送神方式的描写,... 《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中一篇缠绵绮丽的祭悼文辞,为晴雯寿夭后宝玉哀伤感怀所撰。整篇诔文仿写屈原楚辞,且受楚文化影响而作,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师楚"的典型代表。文中关于对芙蓉花神祭祀、引魂和送神方式的描写,以及渗透出的植物崇拜的宗教文化心理和"以悲为美"的情感审美观,都明显受屈原的辞骚艺术和楚文化艺术的影响,这也造就了屈原、楚文化和《芙蓉女儿诔》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女儿诔》 晴雯 屈原 楚文化
下载PDF
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清明 姜宇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2-165,共4页
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隋唐时期达到空前的辉煌。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其形式之复杂,其涉及到的地域风格之多样,是从古至今不可多见的。追溯其产生的源头,观察其后世之演变,能够直接地我们研究传... 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隋唐时期达到空前的辉煌。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其形式之复杂,其涉及到的地域风格之多样,是从古至今不可多见的。追溯其产生的源头,观察其后世之演变,能够直接地我们研究传统音乐的流变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燕乐 多部乐 二部伎 相和歌 相和大曲 清商乐 胡乐
下载PDF
略论毛庆先生对当代屈原研究之贡献——以《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之前二章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力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7-105,共9页
毛庆对当代屈原(屈骚)研究之贡献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言,则主要有二:一,是对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之新探索;二,是对屈骚艺术所作的系统而深入之研究。这分别集中地体现在其本世纪初出版的《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屈... 毛庆对当代屈原(屈骚)研究之贡献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言,则主要有二:一,是对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之新探索;二,是对屈骚艺术所作的系统而深入之研究。这分别集中地体现在其本世纪初出版的《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屈骚艺术研究》两部厚实的著作中。毛庆这两方面的重要贡献不仅见之其成果本身,就研究方法层面言,亦大有启迪吾人之智者在。可以说,其研究标志着"屈学"在新世纪向纵深发展与研究方向的某种意义上之转变。毛庆的屈原(屈骚)研究之成功经验,甚值得我们好好地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庆 当代屈原研究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从才女到道德偶像——试论明清文人对冯小青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澜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4-59,78,共7页
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在文人的笔下逐渐寄托了众多的意象。其中之一就是: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解读的时候,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文人的阅读视野最... 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在文人的笔下逐渐寄托了众多的意象。其中之一就是: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解读的时候,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文人的阅读视野最终实现了突破,对于"冯小青事"的接受效果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传统道德 道德偶像 屈原
下载PDF
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仲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在清诗话中,有着数量惊人的楚辞评论。然而,学术界至今还没有论及清诗话究竟是如何评论楚辞的。清诗话在楚辞文体之归属、楚辞内容之评析、楚辞艺术之探研、楚辞范式之确立、楚辞影响之追踪等方面均有大量可资借鉴的见解。可以说,清诗... 在清诗话中,有着数量惊人的楚辞评论。然而,学术界至今还没有论及清诗话究竟是如何评论楚辞的。清诗话在楚辞文体之归属、楚辞内容之评析、楚辞艺术之探研、楚辞范式之确立、楚辞影响之追踪等方面均有大量可资借鉴的见解。可以说,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在楚辞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话 楚辞 屈原
下载PDF
论屈大均“逃禅” 被引量:1
14
作者 卜庆安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 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 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 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 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生怕死,可以说,他从来就没 有真正地潜心研佛,而是借“逃禅”为名行抗清复明之实。后来复明渺茫,屈大均仍未泯灭 心中的祁愿。在某种意义上说,屈大均的“逃禅”暗寓他具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但与其强烈 的爱国精神相比,则显然为小巫大巫之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屈大均 逃禅 民族意识
下载PDF
明清戏曲批评视野中的“趣”
15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43-46,共4页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体现在戏曲批评中,它在明代始得到引入和阐说,曲论家们主要从戏剧语言运用、技巧表现等角度论及到“趣”,“趣”首次被标树为了戏曲审美的本质所在;延展到清代,“趣”在戏曲批评中运用更为广...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体现在戏曲批评中,它在明代始得到引入和阐说,曲论家们主要从戏剧语言运用、技巧表现等角度论及到“趣”,“趣”首次被标树为了戏曲审美的本质所在;延展到清代,“趣”在戏曲批评中运用更为广泛,曲趣论得到进一步拓展,曲论家们对“趣”作为戏曲审美的本质、曲趣的表现范围、生成、特征等进行了更为切中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 曲趣论 美学
下载PDF
屈复《楚辞新注》注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仲贞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0-75,共6页
屈复《楚辞新注》以其鲜明的注疏特色,在清代诸家楚辞注本中显得不落窠臼而独树一帜。《楚辞新注》有着"知人论世"的注疏特色,在正文注疏楚辞之前,编选有关屈原生平际遇和思想的三段文献材料,还原再现屈原的创作视域和原意,... 屈复《楚辞新注》以其鲜明的注疏特色,在清代诸家楚辞注本中显得不落窠臼而独树一帜。《楚辞新注》有着"知人论世"的注疏特色,在正文注疏楚辞之前,编选有关屈原生平际遇和思想的三段文献材料,还原再现屈原的创作视域和原意,使得读者在初读《楚辞》之前,对于屈原和他创作的社会历史环境,都有所了解和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批评导向和情感基调。同时,《楚辞新注》又有着"去繁就简"的注疏特色,它对于楚辞字词、名物等的注解,往往简明概要,并不深究、不做繁复枯燥的整理工作,更不以此为注疏的重点;对于文句的注解,往往能贯穿上下文,将文本浓缩、拈定至几个词甚至是一个字,如线贯穿,以此诠释和探析《楚辞》篇章结构之精妙、立意之精深,做到提纲挈领、微旨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屈复 楚辞新注 知人论世 去繁就简
下载PDF
论清代常熟屈氏家族女性的文学活动与传播
17
作者 梅新林 娄欣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7,192,共8页
常熟屈氏家族兴业,发展到清代,出现了以屈秉筠、季兰韵为代表,包括屈静堃、钱珍、叶婉仪、屈凝、屈敏等七人在内的家族女性文人群体,形成了一门风雅、群体唱和的新局面。在家内联吟的基础之上,屈氏女性文人由闺内走向闺外,建立起了广泛... 常熟屈氏家族兴业,发展到清代,出现了以屈秉筠、季兰韵为代表,包括屈静堃、钱珍、叶婉仪、屈凝、屈敏等七人在内的家族女性文人群体,形成了一门风雅、群体唱和的新局面。在家内联吟的基础之上,屈氏女性文人由闺内走向闺外,建立起了广泛的文学交游网络。其文学活动涉及多种题材的创作,尤其在咏史怀古、纪事感怀以及悼念亲友等方面展现了屈氏女性细腻的情感体验与独特的审美视角。在家族内外文人的帮助与提拔之下,屈氏女性文学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诸多文学作品选集,诗话、词话以及地方志等典籍中都可以看到屈氏家族女性文学的记录与评价,可谓是家族女性文学发展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屈氏女性 文学交游 主题聚焦 传播效应
下载PDF
河南安阳新出隋代麹庆及夫人墓志考释兼论其意义
18
作者 张富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麹庆墓志谓其北平人当为西平人之误,可为麹嘉西平人增一力证,榆中说、西平说实可并行;其祖父持节云州诸军事、云州刺史、金城郡开国公,可为麹嘉封衔又增一说;其父入仕元魏、高齐,官终从三品的散骑常侍,麹嘉又一子情况因此而为人知。麹... 麹庆墓志谓其北平人当为西平人之误,可为麹嘉西平人增一力证,榆中说、西平说实可并行;其祖父持节云州诸军事、云州刺史、金城郡开国公,可为麹嘉封衔又增一说;其父入仕元魏、高齐,官终从三品的散骑常侍,麹嘉又一子情况因此而为人知。麹庆娶妻昌黎韩氏,仕于北齐,终老于隋,葬于相州相县,为官洒脱如谢弈、王徽之,勤勉如董和、徐庶,见出身为高昌嫡系王族成员的麹庆已与中原士族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 麹庆 韩氏 高昌 中原
下载PDF
从明清小说的“V+取”式结构看“取”字的语法化问题
19
作者 褚福侠 《枣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V+取"式双音词在十部明清小说中共见114个,附加式占多数,"取"字语法化为词缀为近代汉语的双音化做出了贡献.因为语言精确表义和简练原则的制约,"取"在现代汉语时期失去构词能力。"取"自唐而... "V+取"式双音词在十部明清小说中共见114个,附加式占多数,"取"字语法化为词缀为近代汉语的双音化做出了贡献.因为语言精确表义和简练原则的制约,"取"在现代汉语时期失去构词能力。"取"自唐而来的语法化历程适应了汉语不同时期对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后缀 语法化
下载PDF
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瘀热型崩漏56例
20
作者 张彦 惠雪莲 +1 位作者 刘蓉 张晓峰 《现代中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祛瘀止血药组方治疗血热夹瘀型崩漏的疗效。方法运用导师自拟清热凉血祛瘀方水煎服,1剂/d。结果共观察56例,总有效率94.64%。结论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血热夹瘀型崩漏疗效显著。
关键词 崩漏 清热凉血药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