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erce and Empire in the Borderlands: How do Merchants and Trade Fit into Qing Frontier History?
1
作者 C. Patterson Giersch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4年第3期361-383,共23页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Qing empire and its various borderlands has evolved, so too have we come to appreciate China's early modem commercial sophistication. In recent North American studies of the Qing, the link...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Qing empire and its various borderlands has evolved, so too have we come to appreciate China's early modem commercial sophistication. In recent North American studies of the Qing, the links between commerce and conquest have come under investigation, and we are increasingly urged to pay attention to merchants and merchant capital. But how should w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chants and the Qing empire in the borderlands? This article surveys selected work on the borderlands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imarily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The goal is to initiate a mor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how to understand the intersection of commerce and empire while also mak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ways that borderlands history might shape future work o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LANDS frontierS qing EMPIRE MERCHANTS COMMERCE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清朝“华夷观”的理论重构与实践演绎
2
作者 马亚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合现象,主要是清朝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视域做出的考量。总体来看,清朝对“华夷观”的重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上的一次理论设想与实践尝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清朝 华夷观 边疆治理
下载PDF
清中后期边疆地方志的土司书写与权力表达——以桂西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为例
3
作者 秦浩翔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是清中后期桂西地区编纂的两部特色鲜明的地方志,修志者均对本地世袭土司予以突出记载。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以及话语权归属的不同,两部志书的土司书写又存在明显差异。王氏土司掌握道光《白山司志》... 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是清中后期桂西地区编纂的两部特色鲜明的地方志,修志者均对本地世袭土司予以突出记载。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以及话语权归属的不同,两部志书的土司书写又存在明显差异。王氏土司掌握道光《白山司志》的编纂话语权,能够在志书中对其家族形象加以建构和美化,以此巩固其世袭地位;光绪《百色厅志》由流官主导编纂,尽管志书同样对土官家族的功绩加以肯定,但其评价则较为客观,同时对于土官的罪行亦予以强烈批判,体现出修志者宣扬朝廷威严、加强改流地区社会控制的深层目的。无论是土官家族,还是朝廷流官,均充分借助官方政治语言,在国家认同的语境下,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文本,地方志成为其表达话语权的文化资源,以及建构地方历史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边疆社会 方志编纂 桂西土司 权力表达
下载PDF
源流、内涵与互动——清代边疆民族弓箭制作技艺考
4
作者 任思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远程武器的杰出代表。在清代边疆民族地区,制造弓、箭的技艺与边疆民族文化相融合,被“因地制宜”与“敬天重土”自然社会双重法则打上深深的烙印。根据自然环境、制作方式与用途差异,可将清代边疆民族弓箭传统制作技...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远程武器的杰出代表。在清代边疆民族地区,制造弓、箭的技艺与边疆民族文化相融合,被“因地制宜”与“敬天重土”自然社会双重法则打上深深的烙印。根据自然环境、制作方式与用途差异,可将清代边疆民族弓箭传统制作技艺分为东北部游耕区、新疆与内蒙古游牧区、西南山区以对其内涵加以剖析。为维护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代边疆民族与清朝政府产生了复杂互动,边疆民族为中央军队提供制弓箭原材料,并通过进京采买与清朝政府配给方式得到武器装备驻守边疆。此外,在民族迁徙、政策干预与文化互动影响下,边疆各民族弓箭制作呈现工序精细化、样式多元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边疆民族 弓箭制作技艺 源流 内涵 互动
下载PDF
“法约问题”与清末广东矿权的挽回
5
作者 莫婉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广东矿务中的“法约问题”,是甲午战后英法竞争中国西南势力范围的延续。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获得开采广东矿山的优先权,并试图以此“独专”,阻止英国势力进入。《伦敦协定》签订后,英国在承认法国既得利益的前提下... 广东矿务中的“法约问题”,是甲午战后英法竞争中国西南势力范围的延续。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获得开采广东矿山的优先权,并试图以此“独专”,阻止英国势力进入。《伦敦协定》签订后,英国在承认法国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仍向中方要求利益“均沾”。此后德国、葡萄牙等亦乘机谋求开矿。由此,《附章》在执行中演变为法国“独专”与其它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清政府在条约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借助商力发展广东矿业、利用英法矛盾尽力挽回和保全广东矿权,抵制了列强通过矿山开采将势力伸入广东的企图,展示出清末条约制度困境下列强矛盾对立留给中方的转圜空间,以及近代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艰难曲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开矿权 西南边疆 “法约问题” 清末 条约执行
下载PDF
清代西北边疆屯田政策与经济开发 被引量:6
6
作者 牛海桢 李晓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13,16,共5页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为了给驻守官兵提供足够的兵粮兵饷,清王朝在该地区实行了兵屯、户屯、回屯、遣屯和旗屯等多种类型的屯田政策。这些屯田政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但是屯田政策实行过程中的重北轻南倾向...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为了给驻守官兵提供足够的兵粮兵饷,清王朝在该地区实行了兵屯、户屯、回屯、遣屯和旗屯等多种类型的屯田政策。这些屯田政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但是屯田政策实行过程中的重北轻南倾向,也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北边疆 屯田 经济开发
下载PDF
清末民国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会学校述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永志 《民族教育研究》 2001年第2期56-61,共6页
清末民国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会学校兴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教会影响 ,但它在客观上也传播了近现代西方文化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现代教育的兴起。由于文化形态、宗教信仰不同等因素 ,其影响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彰显出边疆少数民... 清末民国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会学校兴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教会影响 ,但它在客观上也传播了近现代西方文化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现代教育的兴起。由于文化形态、宗教信仰不同等因素 ,其影响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彰显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边疆 教会学校 宗教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 中国
下载PDF
论清末川边垦殖 被引量:5
8
作者 邓前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62,69,共9页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川边 垦殖
下载PDF
清代台湾义冢的破坏与维护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枫 孙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义冢不仅体现了清代台湾的传统中国色彩,且可以作为今人探讨台湾社会特质的凭借。清代台湾义冢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侵垦与盗墓、勒索等方面。针对义冢的破坏,官方制定相关法规、坚持"息讼"原则、采用示...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义冢不仅体现了清代台湾的传统中国色彩,且可以作为今人探讨台湾社会特质的凭借。清代台湾义冢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侵垦与盗墓、勒索等方面。针对义冢的破坏,官方制定相关法规、坚持"息讼"原则、采用示禁的方法,民间则自行发展出一套约定俗成的处罚措施。然而,围绕义冢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并非台湾所独有,这体现出清代台湾与大陆(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较多的相似性。这些社会问题既反映出台湾作为边疆社会的色彩,也印证了其作为移民社会的移植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台湾 义冢 边疆社会 移民社会
下载PDF
清朝云南文化治边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亚辉 田景春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9-55,共7页
清朝的文化观为历代王朝文化观与文化治国观的一脉相承,是清朝在云南实施文化治边思想的理论基础,而清初云南的社会现实是清朝实施文化治边思想的客观条件,二者共同促成清朝文化治边思想的出现。清初云南籍官吏与云南督抚亲历战乱后云... 清朝的文化观为历代王朝文化观与文化治国观的一脉相承,是清朝在云南实施文化治边思想的理论基础,而清初云南的社会现实是清朝实施文化治边思想的客观条件,二者共同促成清朝文化治边思想的出现。清初云南籍官吏与云南督抚亲历战乱后云南社会的凋敝,先后提出文化治边的思想,并于康熙时期广泛实行,一是重建云南社会秩序,二是治理叛服无常之土司。通过在云南修建学宫、学校、书院兴贤育才,推行科举,广施优惠等一系列文教政策,传播儒家文化与封建礼仪。清朝的文化治边思想在云南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清末民初的西南边疆危机中,各民族表现出浓厚的国家认同,共同捍卫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云南 文化治边 边疆治理 土司
下载PDF
清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儒家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汉民 郎玉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4,共8页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上地回应与向化,并在与中央王朝的博弈与互动中形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的认同。研究旨在接续我国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镜鉴和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 儒家文化 认同
下载PDF
经略边疆:清代治边之法的得失 被引量:2
12
作者 焦利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清代积累了不少治边经验,如以开放的心态治理边疆,改进和完善边疆行政管理体制,因俗而治、因地立法,从治国需要出发制定对待各种宗教的方针政策等等,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清代闭关锁国、排斥对外交往、海权意识淡薄等僵化... 清代积累了不少治边经验,如以开放的心态治理边疆,改进和完善边疆行政管理体制,因俗而治、因地立法,从治国需要出发制定对待各种宗教的方针政策等等,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清代闭关锁国、排斥对外交往、海权意识淡薄等僵化的治边思想,也留下不少失败的教训,值得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边疆治理 法律
下载PDF
边疆危机与行政应对——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的西南治边策略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维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2,共8页
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边疆面临深刻的危机,清政府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积极调整,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 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边疆面临深刻的危机,清政府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积极调整,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提高了边道应对边疆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广西迁移省会的失败反映了清政府治边行政对策上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反映了边疆重臣试图通过改变行政中心以强化边防的努力,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西南地区 边疆危机 行政应对
下载PDF
吴三桂与五世达赖喇嘛——清初西南边疆多元关系之一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9,共9页
在吴三桂入滇署理云贵军政事务之际,蒙藏联合势力的触角也伸向滇西北藏区,双方关系微妙。吴三桂出于战略考虑,对罕都所代表的蒙藏势力入滇采取认可态度,并主动与西藏达赖喇嘛结纳关系,书信礼物往来。罕都叛教问题的发生及其处理,暴露了... 在吴三桂入滇署理云贵军政事务之际,蒙藏联合势力的触角也伸向滇西北藏区,双方关系微妙。吴三桂出于战略考虑,对罕都所代表的蒙藏势力入滇采取认可态度,并主动与西藏达赖喇嘛结纳关系,书信礼物往来。罕都叛教问题的发生及其处理,暴露了蒙藏联合政权内部已经出现裂痕,必须予以妥善解决。吴三桂反清叛乱以及康熙皇帝要求五世达赖喇嘛派蒙藏军队协助剿吴,使西南地区多种势力之间及它们与清朝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微妙。在吴三桂与五世达赖喇嘛(格鲁派寺院集团)、蒙与藏、吴三桂与清廷、蒙藏联合政权与清廷等多重力量关系的博弈中,清朝的力量及其权威逐步得以在青藏高原地区稳固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三桂 五世达赖喇嘛 和硕特蒙古 清朝 西南边疆
下载PDF
桂家事迹新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煜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98,共5页
桂家的族属及其事迹是一个牵涉到西南边疆史、华侨史和中缅关系史的重大问题。作者通过对涉及桂家的中文史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分析,认为清代系统而详实的实录、档案等大量的史料,都说明桂家是“夷人”,并非华人移民集团。从史料中对大... 桂家的族属及其事迹是一个牵涉到西南边疆史、华侨史和中缅关系史的重大问题。作者通过对涉及桂家的中文史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分析,认为清代系统而详实的实录、档案等大量的史料,都说明桂家是“夷人”,并非华人移民集团。从史料中对大山银厂的记载来看,桂家也没有据银厂采银。桂家最后归附中国,被安置到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和云南楚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家 清朝 缅甸 边疆 华人
下载PDF
论清初西北边疆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海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9,共6页
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出于稳定边疆形势、维护领土完整的施政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其中,大一统观念是清朝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极力淡化华夷观念是清朝民族政策的指导方针,"德足绥怀,威足... 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出于稳定边疆形势、维护领土完整的施政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其中,大一统观念是清朝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极力淡化华夷观念是清朝民族政策的指导方针,"德足绥怀,威足临治"是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方针,因俗而治是清朝制定和实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北边疆 民族政策 大一统 华夷 因俗而治
下载PDF
边疆治理视角下清代乌里雅苏台地区的内地商民贸易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岳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清代内地商民前往乌里雅苏台地区,乃随军贸易产物。他们将内地百货贩往漠北地区,同时又将该地区所产牲畜毛皮等贩回内地,并形成了以乌里雅苏台为中心,联络内地与北疆、中国与外部的贸易“丝路”。内地商民的前往满足了清廷对漠北新疆地... 清代内地商民前往乌里雅苏台地区,乃随军贸易产物。他们将内地百货贩往漠北地区,同时又将该地区所产牲畜毛皮等贩回内地,并形成了以乌里雅苏台为中心,联络内地与北疆、中国与外部的贸易“丝路”。内地商民的前往满足了清廷对漠北新疆地区征战设治的需要,活跃了各族经济。内地商民与乌里雅苏台地方衙门间存在既冲突又合作的关系。清代乌里雅苏台地区内地商民之商业经历了一个从兴到衰,并被彻底逐离的过程,其衰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内地商民的存在对清代中国北疆治理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商民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清廷管理的不足反过来又影响到这一边疆地区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商民 乌里雅苏台 清代 北疆治理
下载PDF
东北边疆满文档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春娟 刘淑珍 《满语研究》 2008年第2期79-83,共5页
清代在东北边疆地区设立驻防八旗管理机构,派驻八旗官兵,发展农业生产,招抚当地各少数民族部落,区域性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机构、官员在办理公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保存至今的东北边疆满文档案数量大,内容丰富,是东北... 清代在东北边疆地区设立驻防八旗管理机构,派驻八旗官兵,发展农业生产,招抚当地各少数民族部落,区域性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机构、官员在办理公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保存至今的东北边疆满文档案数量大,内容丰富,是东北史、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同时也是满—通古斯诸族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档案 东北边疆 清代
下载PDF
试论宋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的治边方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永福 段金生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3-38,共6页
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其传统夷狄观念甚为强烈。元朝尤其是前期秉承草原游... 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其传统夷狄观念甚为强烈。元朝尤其是前期秉承草原游牧民族的习性,对开疆拓土十分积极,同时,元朝对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较为淡薄,但其民族政策开明与落后并存。明朝治边方略核心是"守在四夷",其重点是防范北部边疆的蒙古势力,在南方地区,其策略则是守境安民,达到稳定的目的。清代前期的治边方略仍是"守中治边",但对边疆地区持有积极态度,后期治边思想与方略的局限性逐步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清时期 封建王朝 治边方略 北部边疆
下载PDF
“熬茶”:构建清王朝治理边疆的权力文化网络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国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熬茶是清朝统治时期,发生于西藏地方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宗教、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清王朝利用熬茶维持和巩固对西藏地方和蒙古诸部等边疆区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四个维度的权力文化网络中。184... 熬茶是清朝统治时期,发生于西藏地方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宗教、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清王朝利用熬茶维持和巩固对西藏地方和蒙古诸部等边疆区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四个维度的权力文化网络中。1840年后,尤其进入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晚清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熬茶形成的权力文化网络无法避免传统的边疆治理方式而走向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熬茶 清朝 西藏 边疆治理 权力的文化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