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at Muyu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Lai Xiaoling Sun Y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2期66-70,共5页
Trapped waves in the Qingchuan fault zone were observed at Muyu near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fractured zone of the Wenchuan Ms8. 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indicate a fault-zone width of about 200 m and a great dif... Trapped waves in the Qingchuan fault zone were observed at Muyu near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fractured zone of the Wenchuan Ms8. 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indicate a fault-zone width of about 200 m and a great difference in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crus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fault. The inferred location of crustal changes is consistent with land-form boundary on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Longmenshan fault belt seismic records qingchuan fault
下载PDF
青川断裂及邻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微微 梁明剑 +2 位作者 龙锋 苏金蓉 陈学芬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203,共16页
近年来,青川断裂及邻区多次发生4.0级以上地震,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结合现场地震地质调查和无人机摄影方法测绘构造地貌,揭示青川断裂的构造变形信息;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5月17日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区32次M_(W)≥4.0地... 近年来,青川断裂及邻区多次发生4.0级以上地震,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结合现场地震地质调查和无人机摄影方法测绘构造地貌,揭示青川断裂的构造变形信息;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5月17日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区32次M_(W)≥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讨论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使用ω^(2)模型拟合震源谱方法获得研究区十年尺度的应力降动态演化,分析3次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调整过程;通过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探讨研究区深部孕震背景;最后综合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结果分析青川断裂及邻区的现今活动性。结果表明:①地震地质调查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均反映青川断裂的运动性质为走滑兼挤压。②2008年汶川8.0级和2013年芦山7.0级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升高-回落的调整过程。③体波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浅层高低速异常表现以龙门山断裂带为分界线的空间分布特征。④青川断裂具有潜在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能力,但目前该断裂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正处于强震序列衰减阶段,M 4.0以上地震活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高应力降地震事件明显减少,区域整体应力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断裂及邻区 汶川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降 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新近纪以来的右行走滑运动及其构造变换研究——以青川断裂为例 被引量:44
3
作者 樊春 王二七 +1 位作者 王刚 王世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7-433,共17页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构成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重要构造边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新生代晚期,除了存在逆冲推覆之外,龙门山的中段和南段还发生了明显的右行走滑活动。对龙门山北段的青川断裂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断裂具有...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构成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重要构造边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新生代晚期,除了存在逆冲推覆之外,龙门山的中段和南段还发生了明显的右行走滑活动。对龙门山北段的青川断裂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断裂具有明显的右行走滑特征,沿断裂发育大量不同规模的水系位错,其中嘉陵江水系位错规模最大,据此可确定青川断裂的最大位移量为17km。进一步的野外工作证实断裂的走滑位移在尾端发生构造变换,位于断裂南西端的轿子顶穹隆是叠加构造,吸收了青川断裂的部分位移量;位于断裂北东端的汉中盆地则是处于伸展应力环境下的断陷盆地,吸收了其大部分位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断裂 右行走滑 构造变换 晚新近纪 四川龙门山
下载PDF
青川地区青川断裂带的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条件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全伟 梁斌 +1 位作者 谢启兴 何文劲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7-90,共4页
青川断裂带是一条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与摩天岭构造带之间的重要构造边界。通过对其宏观变形及其显微构造的详细研究 ,本文探讨了断裂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古应力值。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青川断裂带 显微构造
下载PDF
青川断裂带中段断层泥中石英颗粒表面微形貌特征及其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建 张岳桥 +3 位作者 吴泰然 李海龙 熊金红 李建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断层泥作为断裂脆性剪切变形的产物,记录了断层滑动方式和活动时间等信息,尤其是断层泥中石英颗粒表面微形貌特征的识别和统计,可以为估算断层活动相对时间提供证据。青川断裂作为秦岭构造带的南界,晚新生代以来发生右旋走滑运动,沿断... 断层泥作为断裂脆性剪切变形的产物,记录了断层滑动方式和活动时间等信息,尤其是断层泥中石英颗粒表面微形貌特征的识别和统计,可以为估算断层活动相对时间提供证据。青川断裂作为秦岭构造带的南界,晚新生代以来发生右旋走滑运动,沿断裂带出露完整的断层破碎带,断层泥非常发育。本文以该断裂带中段:木鱼—大安段发育的青灰色和紫红色断层泥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断层泥中石英颗粒表面的微形貌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两类(Ⅱ和Ⅲ类)中-深度溶蚀石英形貌和一类(Ia类)弱溶蚀石英形貌,未见Io类破裂微形貌。石英微形貌类型的统计结果指示青川断裂中段最新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全新世没有明显活动,与断裂带全新世河流阶地未发生构造扰动的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断裂带 断层泥 石英微形貌 断层滑动方式 活动时间
下载PDF
龙门山北端青川断层附近应力测量与断层稳定性 被引量:37
6
作者 彭华 马秀敏 姜景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114-130,共17页
汶川8.0级地震后,余震是否沿青川断裂向汉中方向发展,是否还会发生强烈余震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查明汶川8.0级地震后青川断层库仑应力的变化,判明余震的发展趋势,2008年6月2日~28日我们在青川断裂中段阳平关一带开展了断层... 汶川8.0级地震后,余震是否沿青川断裂向汉中方向发展,是否还会发生强烈余震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查明汶川8.0级地震后青川断层库仑应力的变化,判明余震的发展趋势,2008年6月2日~28日我们在青川断裂中段阳平关一带开展了断层附近原地应力测量研究,在3个钻孔中分别用水压致裂法和解除法得到了断层上下盘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特征。根据实测的地应力资料,断层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SN-NNE向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些差异,说明受断层活动影响,断层附近的应力状态与区域应力场已经发生了改变。青川断层是一条逆冲兼右行走滑的活动断裂,在汶川大地震中虽未见其活动,但其阻隔了余震向北发展,表明该断层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层,既是区域构造分区的界线,也是区域应力场的分区标志线。利用地应力实测资料研究了断层的活动性,在测量深度域内水平和铅直应力的关系为σH〉σh〉σv,该应力状态有利于逆断层活动,与地质资料反映的以逆断层活动及近期在断层附近发生的地质异常现象一致。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摩擦强度取0.6-1.0进行分析,断层附近的现今地应力状态接近产生逆断层摩擦滑动的临界值,其中断裂东段发生逆断层活动的可能性较小,相比而言,青川断裂带西段危险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震 青川断层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垂直应力解除 库仑摩擦 滑动准则
下载PDF
秦岭南缘青川断裂新生代变形特征及其走滑运动学转换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建 张岳桥 +2 位作者 熊金红 吴泰然 李海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青川断裂作为秦岭构造带南部边界断层,新生代以来受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远场效应,发生了强烈的走滑复活,调节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向东扩展。本文基于错断地貌测量与断裂带脆性变形的野外调查,建立了该断裂新生代2期走滑运动历史,并... 青川断裂作为秦岭构造带南部边界断层,新生代以来受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远场效应,发生了强烈的走滑复活,调节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向东扩展。本文基于错断地貌测量与断裂带脆性变形的野外调查,建立了该断裂新生代2期走滑运动历史,并讨论了走滑运动学转换的大地构造意义。沿断裂带河流水系偏移地貌分析发现,主要河流的Ⅳ级支流沿断裂发生一致的右旋偏移,指示断裂右旋位错量在200~800 m;河流阶地的右旋位错量在49~62 m。野外调查发现,青川断裂发育5~100 m宽的断裂破裂带,主要由断层泥、磨砾岩、断层透镜体等组成,S-C组构发育,磨砾石旋转定向排列。断裂破碎带运动学指向记录了青川断裂2期脆性走滑变形:早期为左旋走滑活动、晚期为右旋走滑活动。结合断裂带东端汉中盆地地层时代和秦岭山地隆升时代,我们推断晚期右旋走滑运动主要发生在上新世以来,调节了碧口地块的向东挤出;而早期左旋走滑运动则很可能是对古近纪晚期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断裂 水系偏移 阶地位错 断裂破碎带 脆性变形 运动学转换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青川县城区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大虎 何强 +3 位作者 邵昌盛 石金虎 刘保金 顾勤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672,共7页
针对通过青川县城区的隐伏活动断层问题,采用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了平武-青川断裂隐伏段在城区内的展布情况,经探槽开挖验证所确定的主干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通过位置和相关参数均真实可靠。青川县城区有3条隐伏断裂通过,最北的... 针对通过青川县城区的隐伏活动断层问题,采用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了平武-青川断裂隐伏段在城区内的展布情况,经探槽开挖验证所确定的主干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通过位置和相关参数均真实可靠。青川县城区有3条隐伏断裂通过,最北的一支为平武-青川断裂的主干断层,总体走向NEE;中支和南支为平武-青川断裂的次级分支断层,走向都是NE向。3条隐伏断裂中的北支和中支断裂错到浅地表2m以下的卵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隐伏断裂 青川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杜建军 马寅生 +1 位作者 尹成明 龚明权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0-533,2,共14页
龙门山北部3条不同走向的断裂带所围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陕甘川交界地区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区内秦岭南缘断裂、平武—青川断裂、岷江断裂及虎牙断裂活动特征研究和活动时代分析认为:秦岭南缘断裂,包括迭部—舟曲断裂、武都—... 龙门山北部3条不同走向的断裂带所围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陕甘川交界地区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区内秦岭南缘断裂、平武—青川断裂、岷江断裂及虎牙断裂活动特征研究和活动时代分析认为:秦岭南缘断裂,包括迭部—舟曲断裂、武都—康县—略阳断裂及茶店—勉县断裂在晚更新世曾有过活动,在全新世活动不明显;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平武—青川断裂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表现为右旋走滑的逆断裂,全新世活动不明显;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不但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而且在全新世继续活动;龙门山北部这个三角地区依然是未来地震活动关注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北部 地震活动 秦岭南缘断裂带 平武-青川断裂
下载PDF
隐伏活断层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以青川县城区活断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大虎 何强 +1 位作者 石金虎 刘保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青川县城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出现了条带状破坏增高异常现象,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隐伏断裂、山体变形、强烈的余震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通过城区的隐伏活断层,开展地球物理定位工作,查明其展布的位置势...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青川县城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出现了条带状破坏增高异常现象,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隐伏断裂、山体变形、强烈的余震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通过城区的隐伏活断层,开展地球物理定位工作,查明其展布的位置势在必行。在此次青川县城区活断层定位过程中采用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了北东向的平武-青川断裂隐伏段城区内的展布情况,并根据其解译成果进行了探槽的开挖验证,确定了主干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具体通过位置,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特大地震 活断层 青川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四川青川县乔庄镇城区活动断裂探测与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小刚 周荣军 +3 位作者 刘保金 石金虎 叶友清 梁明剑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青川县乔庄镇主城区坐落于乔庄河Ⅰ级河流阶地面上,平武-青川断裂分为3支呈隐伏状穿过主城区,地表未见明显的断裂新活动形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级地震,对青川县乔庄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沿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 青川县乔庄镇主城区坐落于乔庄河Ⅰ级河流阶地面上,平武-青川断裂分为3支呈隐伏状穿过主城区,地表未见明显的断裂新活动形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级地震,对青川县乔庄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沿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位置震害显著加重的条带状异常现象,但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本文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开挖验证结果的基础上,对平武-青川断裂在乔庄镇主城区的通过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地表调查发现的零星地表破裂和探槽下部砂砾石层出现的小尺度变形及位错现象分析,乔庄镇条带状震害加重异常现象应是平武-青川断裂在汶川地震时发生的近地表错动所致。由此联系到汶川地震的余震条带与平武-青川断裂乔庄以东段基本重合的事实,平武-青川断裂的活动性应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 汶川地震 平武-青川断裂 青川县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中央断裂东北端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艳芬 韩竹军 +1 位作者 董绍鹏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共15页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在东北端从石坎子乡到窝前的运动性质存着从走滑分量略高于倾滑分量到完全为右旋走滑运动的变化过程,倾滑分量在石坎子—平溪段具有逆断性质,在矿坪子及其以北为正断性质,未见挤压变形,窝前完全为右旋走滑运动,地表变...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在东北端从石坎子乡到窝前的运动性质存着从走滑分量略高于倾滑分量到完全为右旋走滑运动的变化过程,倾滑分量在石坎子—平溪段具有逆断性质,在矿坪子及其以北为正断性质,未见挤压变形,窝前完全为右旋走滑运动,地表变形带宽度集中在10m以内;在董家村,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表现为张性裂缝及地堑式负地形,是地震破裂在尾端应力作用下,应变不均一性调节的产物,地表变形带宽度约10~12m;在东河口以北未见地表破裂的证据,推测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没有穿过流经青川县东河口、关庄、凉水井一带的清水河,东河口一带的构造地貌现象反映了垂直差异性运动,不存在右旋走滑运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在中央断裂东北端断层一侧隆升和另一侧拉张的典型四象限格局成为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端部表现特征。中央断裂上的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为240km左右。在汶川地震过程中,沿着中央断裂在地表产生的构造变形在中央断裂的范围内就已经得到了调整,并没有越过中央断裂的范围而传递到以外的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表破裂 中央断裂 端部破裂(变形)特征 青川
下载PDF
综合地质学和地震学信息分析青川断裂的现今活动性
13
作者 吴微微 梁明剑 +1 位作者 龙锋 苏金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6-17,共2页
1研究背景青川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北西侧的分支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左阶排列。早期研究认为,青川断裂作为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后缘断裂,未来地震活动性不强。然而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后,在该断裂上发生了汶川地震的最大余震--2008年... 1研究背景青川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北西侧的分支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左阶排列。早期研究认为,青川断裂作为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后缘断裂,未来地震活动性不强。然而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后,在该断裂上发生了汶川地震的最大余震--2008年5月25日青川M_(S) 6.4地震,2013年芦山M_(S) 7.0地震后也在该断裂多次发生4.0级及以上地震。由此青川断裂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目前,针对青川断裂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对其断裂活动性参数、地震学参数尚存疑问,对其现今活动性的认识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断裂 汶川余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降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川甘陕交汇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戚帮申 张鹏 +7 位作者 丰成君 辛鹏 孟静 谭成轩 吴树仁 杨肖肖 陈群策 胡道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14-1827,共14页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甘陕交汇地区 西秦岭北缘断裂 青川断裂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