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Qinghai Province 被引量:53
1
作者 LIU Jiyuan XU Xinliang SHAO Quanq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59-273,共15页
Supported by MSS images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TM images in the early 1990s and TM/ETM images in 2004,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Three-River Headwaters"region (TRH region)was interpreted through analysis on R... Supported by MSS images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TM images in the early 1990s and TM/ETM images in 2004,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Three-River Headwaters"region (TRH region)was interpreted through analysis on RS images in two time series,the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RH region were analyzed since the 1970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RH region was a continuous change process which had large affected area and long time scale,and rapidly strengthen phenomenon did not exist in the 1990s as a whole.Grassland degradation pattern in the TRH region took shape initially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Since the 1970s,this degradation process has taken place continuously,obviously characterizing 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regions.In humid and semi-humid meadow region,grassland firstly fragmentized, then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continuously,and finally"black-soil-patch"degraded grassland was formed.But in semi-arid and arid steppe region,the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continuously,and finally desertification was formed.Because grassland degradation had obvious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TRH region,it could be regionalized into 7 zones, and each zone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ype,grade,scale and time proces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qinghai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mote sensing spatial pattern temporal process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环境变化及黄河出现冬季断流的原因 被引量:17
2
作者 万力 曹文炳 +3 位作者 周训 胡伏生 李志明 许伟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1-526,共6页
自1954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黄河曾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发生过3次断流。本文在分析黄河源区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鄂陵湖、扎陵湖的环湖融区调节能力低,当遇到连续干旱、冬季其调节水量不足以维系黄河径流时便会... 自1954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黄河曾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发生过3次断流。本文在分析黄河源区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鄂陵湖、扎陵湖的环湖融区调节能力低,当遇到连续干旱、冬季其调节水量不足以维系黄河径流时便会发生断流,这是断流的主因。湖水位降低、开采沙金、过度放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也会对黄河发生断流产生影响。鄂陵湖口附近黄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开始蓄水,提高了两湖及环湖融区的调节能力,今后黄河冬季出现断流的可能性将大为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黄河断流 黄河源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成因与恢复 被引量:102
3
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对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和生态建设进行评述,认为“黑土型”退化草地是草原退化生态学行为在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的特有体现形式,由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过度放牧、鼠害等综合因子共同导致。生态恢复不仅要从草地建设入手,还... 对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和生态建设进行评述,认为“黑土型”退化草地是草原退化生态学行为在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的特有体现形式,由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过度放牧、鼠害等综合因子共同导致。生态恢复不仅要从草地建设入手,还要对草地资源进行合理管理与规划。加强牧区文化教育投资、实行草地长期承包、加强《草原法》建设等措施是我国高寒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有的“惰性”特征可能是导致其草地生态系统自我更新能力差、系统结构脆弱、生态恢复困难的重要原因,应深入开展该方面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江河源区 “黑土型”退化草地 惰性生态系统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 被引量:6
4
作者 石丽娜 赵旭东 +4 位作者 倪天茹 杨永顺 窦筱艳 韩德辉 白志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0-223,共4页
为了解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于2005-2009年在黄河源设7~13个断面,对黄河源地表水中1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略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超... 为了解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于2005-2009年在黄河源设7~13个断面,对黄河源地表水中1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略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超标主要是由黄河源特殊的自然条件引起,不属于外源人为污染;5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氟化物、铜、锌、六价铬、镉、汞、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浓度限值。总体而言,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良好,未受到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黄河源 地表水质 青海
下载PDF
寒区汇流数学模型在描述环境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文炳 胡伏生 +3 位作者 万力 周训 陈劲松 余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源区干旱化趋势加剧,出现大量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沼泽湿地失水严重,饱冰冻土向少冰冻土退化趋势明显,一些外流湖变为内陆湖等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本文采用寒区汇流...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源区干旱化趋势加剧,出现大量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沼泽湿地失水严重,饱冰冻土向少冰冻土退化趋势明显,一些外流湖变为内陆湖等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本文采用寒区汇流数学模型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给系数(A1)、(A2)、(A3)和地下径流储蓄系数k2、k3的变化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可用于定量描述黄河源区水环境恶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汇流数学模型 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干旱化 黄河源区 荒漠化 湿地 水资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公路网规划生态冲突与协调研究--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朱高儒 赵科 +7 位作者 刘杰 杨帆 高玉健 林晶 韩东 徐洪磊 姜昀 孙海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7-63,共7页
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与协调既是学术研究热点,又是青藏高原三江源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规划新改建公路中有39条(共计3 151.6 km)穿越自然保护区,有9条(共计1 157.0 km)穿越国家公园,可能对生态环... 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与协调既是学术研究热点,又是青藏高原三江源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规划新改建公路中有39条(共计3 151.6 km)穿越自然保护区,有9条(共计1 157.0 km)穿越国家公园,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协调矛盾冲突.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9个指标定量研究公路生态友好性,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用其反映不同公路穿越区域、建设状态和道路技术等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摆动避绕、调整项目时序和"无害化"穿(跨)越自然保护地等公路建设方案,并借鉴国内外生态敏感区域公路建设情况与相关政策,提出了公路"无害化穿(跨)越"解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网规划 生态冲突与协调 公路生态友好性 自然保护地 “无害化穿(跨)越”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试验区NPP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馨 陈克龙 +1 位作者 王锋 吴成永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1-26,33,共7页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建立的第1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江源试验区的MODIS遥感影像等数据及其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CAS...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建立的第1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江源试验区的MODIS遥感影像等数据及其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CASA模型,对三江源试验区2010~2013年的NPP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试验区2010年的NPP平均值最大,2010~2013年NPP呈波动变化趋势,先减少后增加;年均NPP总量为68.46TgC/a(1Tg=10^12g),年均NPP为144.29gC/m^2,NPP的季节变化明显,7、8月的月NPP值最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侧出现最高值,其值为418.94gC/(m^2·a);NPP值高低分布情况与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CASA模型 青海三江源 国家综合试验区
下载PDF
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区降水同位素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刚 曹生奎 +1 位作者 曹广超 侯瑶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3,共11页
河源地区的水源储蓄和涵养能力,深刻影响河流的水资源补给与供续,研究河源地区降水同位素的二次蒸发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河源区降水循环过程。选取2020年5~9月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的逐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利用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tewart雨... 河源地区的水源储蓄和涵养能力,深刻影响河流的水资源补给与供续,研究河源地区降水同位素的二次蒸发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河源区降水循环过程。选取2020年5~9月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的逐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利用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tewart雨滴蒸发模型,计算了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雨滴蒸发剩余比(f),以及蒸发分馏的氢氧同位素组分(Δδ^(18)O、ΔδD和Δd),探讨了研究期内Δδ^(18)O、ΔδD、Δd和f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区5~9月地面降水同位素δD_(p)、δ^(18)O_(p)和d-excess_(p)平均值分别为-30.93‰、-6.67‰和22.42‰;云下降水同位素δD_(c)、δ^(18)O_(c)和d-excess_(c)平均值分别为-49.57‰、-11.16‰和39.70‰。云下二次蒸发效应使降水d-excess值发生贫化。(2)沙柳河河源区5~7月f和Δd均值分别呈上升趋势,7~9月呈下降趋势,云下二次蒸发效应5月最大,7月最小。(3)沙柳河河源区5~9月f与Δd线性斜率为0.63‰/%,当雨滴蒸发剩余比在90%以上时,线性斜率为0.97‰/%。(4)沙柳河河源区云下二次蒸发效应主要受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VPD和雨滴直径影响,其中雨滴直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沙柳河河源区水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沙柳河 河源区 降水同位素 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