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
1
作者 Chen Guod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6年第1期3-6,共4页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Xizang(Tibet) Plateau happened indifferent crustal movements and different time from those of the collision of Asia continent with the allochthonous India crustobody, and the uplift occurred v...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Xizang(Tibet) Plateau happened indifferent crustal movements and different time from those of the collision of Asia continent with the allochthonous India crustobody, and the uplift occurred very long after the finish of the collision. According to its temporal evolution, the uplift happened in another active stage of the mantle creep flow after the active stage resulting in the collision and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140Ma′s quiet stage. On the basis of the dynamic analysis, the uplift resulted from the multiple compressing stresses in the reactivation stage after weakening of the colliding stress and the following compressing stress, and after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stable stage dominating the vertical movements and represented by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al QinghaiXizang(Tibet) ancient platform. It was the production of another stress field existing in another crustobody evolution stage and growth age. In the light of the nature of the orogeny, the uplift was caused by the intracontinental Diwa (geodepression)type orogeny after converging connection of the Central Asia Crustobody and the India crustbody which immediately became a part of the Asia continent, and hence after the substitution for the colliding stress and the following compressing stress by the platformtype crustal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sm of uplift crustobody Diwa(geodepression) OROGENY 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同兴 董瀚 +5 位作者 李才 冯心涛 李宗亮 于远山 金灿海 周帮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23,共6页
北羌塘盆地地处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和双湖构造混杂岩带之间,自北向南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以砂泥质复理石-洋岛、岛弧型火山岩-大理岩岩石组合沉积为特征的若拉岗日群,以深水复理石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组,以深水暗... 北羌塘盆地地处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和双湖构造混杂岩带之间,自北向南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以砂泥质复理石-洋岛、岛弧型火山岩-大理岩岩石组合沉积为特征的若拉岗日群,以深水复理石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组,以深水暗色细碎屑岩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结扎群,以开阔台地相/缓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的菊花山组,以三角洲相含煤碎屑岩系沉积为特征的土门格拉群。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显示为南缓北陡的箕状沉积格局,盆地内充填物为南薄北厚的楔形沉积体,且双物源、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表明其具有前陆盆地的一系列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盆地 晚三叠世 地层 沉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3.8Ma:青藏高原年轻碱性玄武岩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测定 被引量:25
3
作者 万渝生 罗照华 李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离子探针(SHRIMP)是一种主要用于锆石U-Pb年龄测定的仪器,已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年龄数据,但十分年轻地质体锆石年龄测定方面的报道还不多见。报道了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应用SHRIMP技术测定青藏高原晚第三纪3.8Ma碱性玄武岩的年龄结果,同时... 离子探针(SHRIMP)是一种主要用于锆石U-Pb年龄测定的仪器,已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年龄数据,但十分年轻地质体锆石年龄测定方面的报道还不多见。报道了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应用SHRIMP技术测定青藏高原晚第三纪3.8Ma碱性玄武岩的年龄结果,同时讨论了获得十分年轻地质体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探针 玄武岩 锆石 U-Pb定年 晚第三纪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及地球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7 位作者 徐冰 张国伟 李世杰 彭渤 王伟铭 陈诗越 徐士进 田新洪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5期33-44,共12页
利用遥感数据对观测对象的可逆及追踪的记录特性,对青藏高原腹地苟鲁措湖泊进行了20余年(1985—2005年)的连续监测,建立了长时相观测记录及连续变化序列,破译了湖水自然演化过程的自组织耗散结构及运动现象,采用系统吸引子及分形分维演... 利用遥感数据对观测对象的可逆及追踪的记录特性,对青藏高原腹地苟鲁措湖泊进行了20余年(1985—2005年)的连续监测,建立了长时相观测记录及连续变化序列,破译了湖水自然演化过程的自组织耗散结构及运动现象,采用系统吸引子及分形分维演绎刻划了湖泊随机演化过程及运动轨迹,从而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运动过程,为科学认识大陆湖泊记录的气候环境响应事件及全球变化分析提供客观自然的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遥感监测 湖泊自然随机演化过程 系统耗散结构及吸引子分形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揭示古风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建力 方小敏 +1 位作者 张宇田 曹继秀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5-159,共5页
利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地研究了黄土沉积时的近地面风向。根据兰州、临夏、武都三个典型剖面共计140个风成黄土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各时代黄土沉积的近地面风向是各不相同的,自早更新世中期到中更... 利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地研究了黄土沉积时的近地面风向。根据兰州、临夏、武都三个典型剖面共计140个风成黄土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各时代黄土沉积的近地面风向是各不相同的,自早更新世中期到中更新世直至晚更新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风向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逆时针方向的改变。究其原因,这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局地特殊的地形效应以及环流形式的调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各向异性 风向 青藏高原 古风向
全文增补中
西藏松多地区蛇纹岩成因及其对松多古特提斯洋俯冲的约束
6
作者 王斌 解超明 +3 位作者 董永胜 段梦龙 宋宇航 郝宇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7-849,共13页
蛇纹岩中的锆石不仅可以提供年代学信息,还可以约束蛇纹岩的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本文以唐加-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龙崖松多蛇纹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龙崖松多蛇纹岩... 蛇纹岩中的锆石不仅可以提供年代学信息,还可以约束蛇纹岩的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本文以唐加-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龙崖松多蛇纹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龙崖松多蛇纹岩具较高的MgO和TFeO含量、高Mg#值以及较低的Al_(2)O_(3)和TiO_(2)含量.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较为宽缓的“U”型.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富集U、Ta,亏损Th、Nb、Zr和Hf.龙崖松多蛇纹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30.3±2.3)Ma,εHf(t)值在+13.4到+16.0之间.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龙崖松多蛇纹岩的原岩为地幔楔内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后的残留体.龙崖松多蛇纹岩受到松多古特提斯洋板片俯冲产生的超临界流体的交代形成了交代锆石,可能还受到富水流体的交代,导致流体活动性元素的富集.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松多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可能尚处于北向俯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松多古特提斯洋 蛇纹岩 交代锆石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山区河流的溶解性碳输出特征及控制因素
7
作者 赵鲁松 孙自永 +4 位作者 马瑞 胡雅璐 常启昕 潘艳喜 潘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7-1188,共12页
高寒山区土壤碳是全球冻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溶解相从陆地侧向输出到河流是该地区土壤碳输出的重要途径,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年冻土区,对季节冻土区关注较少.为探讨季节冻土区河流溶解性碳的输出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 高寒山区土壤碳是全球冻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溶解相从陆地侧向输出到河流是该地区土壤碳输出的重要途径,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年冻土区,对季节冻土区关注较少.为探讨季节冻土区河流溶解性碳的输出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位于青藏高原祁连山北麓黑河上游的季节冻土山区——红泥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与通量的连续观测,结合河水中稳定同位素丰度及流域内气象、水文、地温等观测数据,发现在冻土消融前期(春末),流域出口河水中DOC和DIC浓度较高但通量较低;在冻土消融后期(夏季),河水中DOC和DIC浓度较低但通量较高;河水中DOC和DIC浓度在消融后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低流量期的浓度比高流量期略有上升.研究表明:对以红泥沟小流域为代表的季节冻土山区,消融前期溶解性碳输出的主控因素仍是冻土特征及动态,但在消融后期则变为水文输入特征主控,以细粒残坡积物为主的薄层含水层和广泛发育的冻融扰动地貌也对其有重要影响,导致河流中DOC浓度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报道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山区 青藏高原 黑河上游 季节冻土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无机碳 侧向输出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