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青泥岭文学景观
- 1
-
-
作者
王啟泽
-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西安市未央区半朵文化馆文艺创作研究室
-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4-71,共8页
-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J031)。
-
文摘
从文学地理学视域考察青泥岭这一兼具自然属性和文学属性的地理景观,其显著的文学景观特征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有关青泥岭的文学书写有着可观的数量,同时展现了丰富的主题和深刻的内涵。诸多作家作品对青泥岭的文学书写,后世学者对青泥岭的研究与世居青泥岭一带民众对青泥岭的记忆与传诵一起,使青泥岭成为值得关注的文学景观,也以此为媒介实现了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良性互动。
-
关键词
青泥岭
文学景观
蜀道
文学属性
文学功能
-
Keywords
qingni Ling
literary landscape
The Sichuan road
literary attributes
literary functions
-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唐宋时期青泥路的高精度复原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苏海洋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8-25,共8页
-
文摘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地名资料,运用谷歌地球标尺功能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上模拟测量,可以高精度复原唐宋时期河池县至长举县之间的青泥路与白水路线路走向及其演变过程:唐代穿越青泥岭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长八十里半,为常道;一条长六十里,为捷道。唐末五代时,长举县治由今略阳长峰县村南移至江镇村,青泥驿以南路线也随之西移。开宝五年(972),河池县治由今银杏镇南移至徽县城内。景德元年(1004)和嘉祐二年(1057)两次开通白水路,该道绕开青泥驿,由河池县经白水(今洛河)河谷至长举县,全长五十一里半,比青泥旧路减少三十三里。白水路开通后,秦蜀大道由褒城凤州散关道改为凤州兴州道,在北宋川茶北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
关键词
交通史
唐宋时期
青泥路
白水路
捷道
常道
川茶北运
-
Keywords
history of transportation
Tang & Song Dynasties
qingni road
Baishui road
shortcut
regular road
transporting of Sichuan tea to the north of China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陇蜀古道研究述评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苏海洋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4-19,共6页
-
文摘
陇蜀古道指古代从陇右地区穿越今西秦岭山地和岷迭山区沟通蜀地的道路,由青泥道、祁山道、阴平道和岷山道组成。对该道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90年代,在青泥道与白水路、阴平道和岷山道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并在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但关于祁山道的研究,鲜有人涉足。2009年以来,甘肃学者掀起了一股研究祁山古道的热潮,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出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复原线路走向的新尝试。陇蜀古道研究需要在研究思路、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上继续取得突破。
-
关键词
陇蜀古道
青泥道
祁山道
阴平道
岷山道
-
Keywords
Longshu Ancient road
qingni road
Lushan road
Yinping road
-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