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upling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Landscape Esthetics of Urban Tradi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A Case Study of Confucius Temple-Qinhuai River Scenic Area in Nanjing City
1
作者 ZHOU W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3期47-52,共6页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beauty and ecological beauty is an important scientifi c problem that refl ects the nature of man-land relation, and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es on this topic are most based...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beauty and ecological beauty is an important scientifi c problem that refl ects the nature of man-land relation, and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es on this topic are most based on a single perspective. Therefore, this paper took the Confucius Temple–Qinhuai River Scenic Area in Nanjing City as a typical case of urban tradi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adopte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and 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ecological beauty and landscape beauty, and analyzed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a) The overall landscape of the study area had higher fragmentation degree, but different landscape groups were infl uenced by different human interventions, landscape patches showed moderate diversity and heterogeneity, patch area,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ggregation degree showed structural differences.(b) The locals and visitors had aesthetic perception of the study area, but preferred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of the Qinhuai River,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that contain rich memories of the city.(c) Landscape pattern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showed coupled complementation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he Confucius Temple–Qinhuai River Scenic Area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it has witnessed gradual los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st "delocaliz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s an urban tradi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it carri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tecting city memories and inheriting regional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di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aesthetics COUPLING Confucius Temple–qinhuai river Scenic Belt
下载PDF
基于流域储水量精细化模拟的干旱指数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何海 白博宇 +4 位作者 刘杨合 李曈 徐健 李源 吴志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8,共10页
为构建一种客观反映河道槽蓄量、水库蓄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联合亏缺的干旱指数,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500 m×500 m分辨率的VIC-FLASH模型,通过精细化模拟流域河道、水库和土壤中存储水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标准化流域储水指数(SWS... 为构建一种客观反映河道槽蓄量、水库蓄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联合亏缺的干旱指数,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500 m×500 m分辨率的VIC-FLASH模型,通过精细化模拟流域河道、水库和土壤中存储水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标准化流域储水指数(SWSI),并应用SWSI对1980—2019年秦淮河流域历史干旱事件和干旱特征进行分析,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应用优势。结果表明:高分辨率VIC-FLASH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域储水量时空分布,流量过程模拟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0.6%,流域内6座水库实测与模拟蓄水量相关系数为0.53~0.86;SWSI可以准确识别干旱事件和反映区域干旱严重程度,干旱烈度与实际受旱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88;1980—2019年逐日SWSI与标准化径流指数和土壤含水量距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8;SWSI不仅可以定量反映流域储水量的亏缺状态,而且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旱情时空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河道槽蓄量 水库蓄水量 土壤含水量 VIC-FLASH模型 秦淮河流域
下载PDF
数字孪生秦淮河流域防洪四预平台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叶瑞禄 左翔 刘修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实现秦淮河流域水灾害防御精准化预报预警和智能化调度决策,在梳理秦淮河流域防洪现状的基础上,对照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建设要求,利用空天地立体监测、数据规律挖掘与知识发现、水利动态知识图谱、水文-水动力多要素过程互馈... 为实现秦淮河流域水灾害防御精准化预报预警和智能化调度决策,在梳理秦淮河流域防洪现状的基础上,对照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建设要求,利用空天地立体监测、数据规律挖掘与知识发现、水利动态知识图谱、水文-水动力多要素过程互馈机制与模型耦合、模型参数优选与动态校正、多目标动态决策与方案智能生成、洪水风险分析评估等关键技术,将防洪四预过程贯穿于业务流程中,建立了面向流域防洪减灾的四预平台,并利用流域历史洪涝场景及防汛演练过程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结果表明:防洪四预平台能够实现对秦淮河流域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优化调度,达到风险提前发现、预警提前发布、方案提前制定、措施提前实施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数字孪生流域防洪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流域 防洪减灾 四预平台 秦淮河
下载PDF
基于通用模型平台的秦淮河流域水文预报技术探讨
4
作者 冯俊 黎东洲 +4 位作者 马剑波 范子武 吴皓明 刘国庆 梁云辉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9期15-20,共6页
秦淮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其上游为山区、中游为平原、下游为感潮河网,流域内干支水系叶脉相连,水库、圩区、闸坝等水利工程众多,快速在线滚动洪水预报富有挑战。基于江苏省防汛抗旱预警调度智慧决策系统平台,研究了降雨径流、河段洪水... 秦淮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其上游为山区、中游为平原、下游为感潮河网,流域内干支水系叶脉相连,水库、圩区、闸坝等水利工程众多,快速在线滚动洪水预报富有挑战。基于江苏省防汛抗旱预警调度智慧决策系统平台,研究了降雨径流、河段洪水演进、水库调洪等各类通用模型及其算法,考虑流域上游大中型水库及其调度影响,划分了适用于秦淮河水系特点的分布式预报单元,构建了秦淮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以2024年7月暴雨洪水前垾村控制断面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在线通用模型算法能够实现快速洪水预报方案构建及其模拟计算,并且具备较好的准确度,可为秦淮河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秦淮河流域 通用模型平台 多模型耦合
下载PDF
秦淮河流域典型排涝泵站前池水质与降雨特征响应关系
5
作者 徐荣 邓雅静 +6 位作者 李一平 潘泓哲 刘军 柏松 商鹤琴 周玉璇 郑婉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28,共11页
为分析排涝泵站前池水质与降雨特征的响应关系,对南京市城区秦淮河沿线2个排涝泵站前池水质以及降水量开展高频在线自动监测,结合回归树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前期干旱时间条件下排涝泵站前池水质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排涝泵站前... 为分析排涝泵站前池水质与降雨特征的响应关系,对南京市城区秦淮河沿线2个排涝泵站前池水质以及降水量开展高频在线自动监测,结合回归树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前期干旱时间条件下排涝泵站前池水质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排涝泵站前池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晴雨天均有生活污水汇入的A泵站前池氨氮质量浓度在大雨强下降低,中雨强下先升高后降低,小雨强下平缓上升,A泵站前池污染物质量浓度主要受降雨强度和次降水量影响;主要接收降雨径流,雨量大时有生活污水溢流汇入的B泵站,前池污染物质量浓度在大雨强下先升高后逐渐降低,中雨强下降低,小雨强下变化不大,B泵站前池水质主要受次降水量、前期干旱时间和降雨强度影响;2个泵站前池COD_(Mn)质量浓度变化与降雨的响应规律相似,但更多受到与前期干旱时间关联的地表径流冲刷作用影响;连续降雨均导致泵站前池氨氮质量浓度和COD_(Mn)质量浓度波动变化较大,而前期干旱时间越长,降雨发生后泵站前池水质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泵站 降雨特征 泵站前池水质 响应关系 回归树分析方法 南京秦淮河
下载PDF
暴雨期间秦淮河水质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6
作者 金辉 梁文伯 +3 位作者 陈鸣 吕婷 金哲 杨小丽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为深入探究暴雨前后秦淮河的水质变化,对造成河道污染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对秦淮河5个监测断面在无雨期和暴雨期的水质进行统计分析。文章利用箱线图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时期秦淮河水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APCS-MLR和PMF模型对不同... 为深入探究暴雨前后秦淮河的水质变化,对造成河道污染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对秦淮河5个监测断面在无雨期和暴雨期的水质进行统计分析。文章利用箱线图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时期秦淮河水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APCS-MLR和PMF模型对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暴雨期,秦淮河的CODMn、NH_(4)^(+)-N和TN的浓度高于无雨期,其中NH_(4)^(+)-N的变化率最大,DO低于无雨期;相比无雨期,暴雨期下DO与CODMn、NH_(4)^(+)-N和TN的负相关性增加。APCS-MLR结果显示,暴雨期时,河道内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点源污染及未识别污染对秦淮河水质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1.239%、27.287%、7.739%及3.735%;PMF模型结果显示,暴雨期时,河道内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及点源污染对秦淮河水质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2.934%、23.489%及13.577%。2种模型的结果相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结果可为秦淮河暴雨期污染控制提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秦淮河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污染源
下载PDF
秦淮河江宁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7
作者 代培 陈晓俊 +3 位作者 姚健 黄鸿兵 尹思慧 俞雅文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1期41-45,共5页
为了解“长江禁捕”后秦淮河江宁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3年5、10和12月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淮河江宁段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35属54种,其中原生动物8属9种,轮虫16属27种,桡足类6属8种,枝角类5属10种。... 为了解“长江禁捕”后秦淮河江宁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3年5、10和12月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淮河江宁段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35属54种,其中原生动物8属9种,轮虫16属27种,桡足类6属8种,枝角类5属10种。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34.19 ind./L,其中轮虫密度最高为102.31 ind./L;生物量均值为2.62 mg/L,生物量主体为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两者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25和1.29 mg/L。秦淮河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和现存量存在一定的时间特征,5和10月份浮游动物物种数较多,且优势种均以轮虫为主,12月份物种数明显减少,优势种则以枝角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在10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河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下载PDF
秦淮河江宁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8
作者 李云 金伟 +3 位作者 鲍婷 王文秀 黄鸿兵 代培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了解长江禁捕后秦淮河江宁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3年5、10和12月,对秦淮河6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61属105种,其中绿藻门物种数最多(48种),硅藻门次之(32种)。秦淮河江宁段浮游植物... 为了解长江禁捕后秦淮河江宁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3年5、10和12月,对秦淮河6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61属105种,其中绿藻门物种数最多(48种),硅藻门次之(32种)。秦淮河江宁段浮游植物优势种共12种,其中硅藻门物种数最多,为5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79×106 ind./L,密度主体为隐藻门,平均生物量为3.78 mg/L,生物量主体为硅藻门;不同调查时间秦淮河江宁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物种组成上,5和10月较为相似,均以绿藻门为主体,12月份则以硅藻门为主体。密度贡献率上,5月份绿藻门和硅藻门相对较高,10月份隐藻门最高,12月份硅藻门最高。生物量贡献率上,5和12月份均以硅藻门最高,10月份则以甲藻门最高。指出,秦淮河江宁段水质为轻型至中度污染,整体上,秦淮河水质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秦淮河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下载PDF
秦淮河流域降水汛期分配不均匀性分析
9
作者 刘美丽 王颖 刘月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为探究秦淮河流域汛期降水不均匀性,本文以秦淮河流域内16个气象站点1978—2019年汛期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气候倾向率、SPSS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秦淮河流域汛期降水集中度P_(CD)和集中期P_(C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8—2019... 为探究秦淮河流域汛期降水不均匀性,本文以秦淮河流域内16个气象站点1978—2019年汛期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气候倾向率、SPSS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秦淮河流域汛期降水集中度P_(CD)和集中期P_(C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8—2019年,秦淮河流域汛期P_(CD)为0.09~0.57,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总的分布特征是中游高上下游低;P_(CP)波动范围为18.5~21.5旬,呈不显著延迟趋势,地域差异较小;汛期降水量与P_(CD)在流域内表现出一致正相关,而与P_(CP)基本呈负相关。多水年和少水年P_(CD)和P_(CP)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秦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河流域 降水集中度(P_(CD)) 降水集中期(P_(CP))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MIKE 11的秦淮河流域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模拟
10
作者 柏松 赵明明 +2 位作者 宋为威 刘军 刘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选取外秦淮河控制断面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秦淮河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MIKE 11),模拟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多种引水工况和污染削减方案对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游来水为Ⅲ类水时,汛期污染量削减≥50%,非汛期污染量削减≥50%或秦淮新... 选取外秦淮河控制断面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秦淮河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MIKE 11),模拟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多种引水工况和污染削减方案对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游来水为Ⅲ类水时,汛期污染量削减≥50%,非汛期污染量削减≥50%或秦淮新河调水量≥15 m^(3)/s可保证断面水质达标;在90%降雨保证率情景下,区域污染量削减≥50%或秦淮新河引水≥30 m^(3)/s,以及引水量≥15 m3/s和污染量削减≥25%的组合方案可保证断面水质达标。当上游来水维持现状时,非汛期需要增加区域污染削减率或秦淮新河引水量来保证断面水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 污染控制 水质达标 秦淮河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小流域水质综合评价研究
11
作者 姚志建 顾凯丽 +3 位作者 李寅晨 陈琦琦 耿旭 焦伟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6期10-16,共7页
选取秦淮新河和板桥河作为长江中下游南京段典型支流,以2023年1—12月沿河11个泵站的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水环境质量及主要污染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秦... 选取秦淮新河和板桥河作为长江中下游南京段典型支流,以2023年1—12月沿河11个泵站的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水环境质量及主要污染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秦淮新河整体水质情况优于板桥河,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秦淮新河地表水Ⅳ类达标率较高,综合污染指数趋于减小,各水质指标间相关性良好。板桥河流域除王家山泵站、B地块泵站和古雄泵站外,其余泵站水质大部分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高,主成分分析法得分均大于6,主要受溶解氧、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影响,各指标间相关性弱。基于评价结果,可对相关水质进行预警预测和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继而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新河 板桥河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外秦淮河疏浚后底泥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汤莉莉 牛生杰 +3 位作者 徐建强 谢学俭 杨雪贞 晏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30,共7页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秦淮河其他市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疏浚后外秦淮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对有效磷与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相关分析,其中有效磷和全量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0.963 5,说明磷与铅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河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疏浚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城市化对水系结构及其连通性的影响——以秦淮河中、下游为例 被引量:27
13
作者 韩龙飞 许有鹏 +1 位作者 邵玉龙 石怡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针对当前城市化所引起水系衰减、河流连通受阻以及由此所引起洪涝与水环境的问题,以秦淮河中、下游为例,选取1979和2006年两期流域遥感影像,分析了城市化影响下的下垫面变化特征;选取1980s和2009年的地形图对河流水系进行提取,借鉴景观... 针对当前城市化所引起水系衰减、河流连通受阻以及由此所引起洪涝与水环境的问题,以秦淮河中、下游为例,选取1979和2006年两期流域遥感影像,分析了城市化影响下的下垫面变化特征;选取1980s和2009年的地形图对河流水系进行提取,借鉴景观生态学中河流廊道空间结构分析方法,通过不同时期水系分级,探讨了城市化对水系结构及其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使得2006年城镇用地面积相比1979年增加84.54 km2,增加了9倍多,大量林草地、耕地以及水域转变成城镇用地;(2)河流长度在过去的30年里减少了41%,河道主干化趋势明显;河流发育呈现由多元到单一、由复杂到简单的趋势;(3)连通性参数连接率、实际结合度分别由原来的1.28、0.43下降到0.79、0.26,河流的连通性呈下降趋势.该研究将为城市化地区河流水系保护提供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结构 连通性 城市化 秦淮河
下载PDF
南京市外秦淮河水质模拟及引调水效果 被引量:27
14
作者 童朝锋 岳亮亮 +3 位作者 郝嘉凌 邵宇阳 严以新 刘丰阳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研究南京市外秦淮河不同引调水方式对秦淮河水质变化的影响并评估调水效果,建立了外秦淮河一维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不同时期不同水源补给,包括从秦淮新河闸抽引长江水和石臼湖引水,以及在不同闸控系统运行调控方式下,外秦淮河... 为研究南京市外秦淮河不同引调水方式对秦淮河水质变化的影响并评估调水效果,建立了外秦淮河一维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不同时期不同水源补给,包括从秦淮新河闸抽引长江水和石臼湖引水,以及在不同闸控系统运行调控方式下,外秦淮河水质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调水方案条件下,只要满足引水水量,可以显著提高外秦淮河的水质,部分河段水质甚至可以提高1~2个等级。枯季从秦淮新河闸引水工况为50 m3/s时,外秦淮河水质COD可达Ⅳ类水,NH3-N达到Ⅴ类水;汛期从石臼湖引水工况为60 m3/s时,外秦淮河水质COD可达Ⅲ类,NH3-N达到Ⅴ类水标准。研究结论可为南京市外秦淮河环境整治调水调度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 水质模型 调水方案 外秦淮河 南京市
下载PDF
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评价环境综合质量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燕 邓西海 +2 位作者 高翔 窦贻俭 彭补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评价环境综合质量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加权平均的综合指数,其中权重的确定又多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计算两个参数yi1和yi2,并据此对各因子进行分类并排序,由此可定性确定各因子对环境总体污染的相对重要性,并判识... 评价环境综合质量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加权平均的综合指数,其中权重的确定又多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计算两个参数yi1和yi2,并据此对各因子进行分类并排序,由此可定性确定各因子对环境总体污染的相对重要性,并判识环境污染中的关键因子、预警因子、趋好转的因子及可不必特别关注的因子;为定量确定各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再依排序位次对其赋值,然后利用所赋之值进行因子间的两两比较以克服AHP法一般应用中因各人掌握标准有异而造成比较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权重确定完全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客观基础上。此外,因环境污染状况随时空改变,若需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给各因子赋予不变的权重显然不妥,而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可依据实测值的差别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评价因子进行有根据的差异排序,然后再用AHP法定权,这就使不同时空环境质量的比较更为客观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序 权重 环境综合评价 秦淮河
下载PDF
秦淮河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冬林 韩丽 +1 位作者 阮宏华 张纪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南京秦淮河为例分析了河岸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河岸带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体积密度、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因取样地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就秦淮河而言,上游土壤呈酸性,中游、下游土壤呈中性到弱碱性;土壤有机质... 以南京秦淮河为例分析了河岸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河岸带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体积密度、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因取样地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就秦淮河而言,上游土壤呈酸性,中游、下游土壤呈中性到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显著,主要积聚在地表,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含磷量呈显著正相关;上游河岸土壤含磷量低于下游河岸全磷量,但土壤不同层次磷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河 河岸带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改进图论与水文模拟方法的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玉琴 汤宇强 +3 位作者 肖璇 陈鸿玉 刘云萍 周桐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7,共5页
为弥补图论法无法考虑水量动态传输能力的缺陷,在运用图论连通度理论评价河网水系连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HEC_HMS水文模型模拟河道流量,构造表征河网水量交换能力的连通因子,构建了基于改进图论与水文模拟方法的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 为弥补图论法无法考虑水量动态传输能力的缺陷,在运用图论连通度理论评价河网水系连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HEC_HMS水文模型模拟河道流量,构造表征河网水量交换能力的连通因子,构建了基于改进图论与水文模拟方法的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模型。秦淮河流域河网水系连通状况实例评价结果表明,秦淮河流域水系连通度由2000年的0.0044下降至2010年的0. 0029,且2010年水系连通度水平不高,符合实际情况,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水系连通陛 改进图论 水文模拟 评价模型 秦淮河流域
下载PDF
外秦淮河表层底泥中Pb,Cu和Zn与PAHs的复合污染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雪贞 樊曙先 +3 位作者 汤莉莉 黄红丽 谢学俭 李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2,共3页
分析了外秦淮河丰水期表层底泥中Pb,Cu,Zn及PAHs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草场门河段底泥中Pb,Cu,Zn和PAHs的含量都达到了最大值,污染最为严重.Pb和Cu显著相关,具有相似的化学行为.三汊河口至集庆门河段的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和化石燃料的不... 分析了外秦淮河丰水期表层底泥中Pb,Cu,Zn及PAHs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草场门河段底泥中Pb,Cu,Zn和PAHs的含量都达到了最大值,污染最为严重.Pb和Cu显著相关,具有相似的化学行为.三汊河口至集庆门河段的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低温、中温)或天然成岩过程,而凤台桥至秦虹大桥河段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与裂解.外秦淮河表层底泥中Pb与二环和五环PAHs的相关性显著,易发生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PAHS 底泥 外秦淮河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秦淮河流域水系分维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倩 邹欣庆 朱大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1-756,共6页
流域水系是一种自然分形,基于GIS技术在MapInfo和MapBasic平台下,采用编程手段,通过改变粗视化程度求维数的数盒子法求取了秦淮河流域水系的盒维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系分维的意义。指出水系的分维不仅反映了该流域水系的发育程度,... 流域水系是一种自然分形,基于GIS技术在MapInfo和MapBasic平台下,采用编程手段,通过改变粗视化程度求维数的数盒子法求取了秦淮河流域水系的盒维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系分维的意义。指出水系的分维不仅反映了该流域水系的发育程度,而且和流域的地貌系统、土地利用以及道路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秦淮河流域 水系分维
下载PDF
秦淮河河岸带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冬林 金雅琴 +1 位作者 张纪林 阮宏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对南京秦淮河河岸带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镉、铬、铅、铜、锌等5种土壤重金属分布在水平和垂直层次上均表现出一定异质性。近水区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普遍高于远水区;表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高于下层。不同区域土壤重... 对南京秦淮河河岸带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镉、铬、铅、铜、锌等5种土壤重金属分布在水平和垂直层次上均表现出一定异质性。近水区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普遍高于远水区;表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高于下层。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有较大差异。上游河岸几乎未受人为干扰,5种重金属离子质量分数均明显小于中下游。中游的殷巷土壤中镉和铬质量分数明显超标,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3.0,为重度污染。下游的岔路口表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2.0,为中度污染。大校场表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1.0,为轻度污染。5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排序为镉>锌>铜>铬>铅。重金属元素铜与镉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锌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铅与镉、铜、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H值与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学 秦淮河 河岸带 重金属 污染分析与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