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腔剧本英译的多模态协同与意义重构——以《满江红》为例
1
作者 李庆明 凌欢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秦腔,这种艺术形式源自古代陕西关中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融合了语言、唱腔、角色塑造、音乐表演、装扮以及服饰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的艺术形式。本文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4个层面探讨秦腔剧本《满... 秦腔,这种艺术形式源自古代陕西关中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融合了语言、唱腔、角色塑造、音乐表演、装扮以及服饰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的艺术形式。本文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4个层面探讨秦腔剧本《满江红》英译过程中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非互补关系与意义重构,据此提出相应的英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剧本《满江红》 多模态话语分析 协同 意义重构
下载PDF
西北空间视域下的秦腔北传考论
2
作者 徐海波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53-62,4,共11页
秦腔作为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其唱腔的主要特征为变化发展的一对上下句,其中上句尾部落音较宽,下句尾部落音较严,这由文体结构中奇数句尾韵较宽,偶数句尾韵相同所决定。文章认为,秦腔产生于今甘肃境内的可能性极小,产生于山陕境内的... 秦腔作为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其唱腔的主要特征为变化发展的一对上下句,其中上句尾部落音较宽,下句尾部落音较严,这由文体结构中奇数句尾韵较宽,偶数句尾韵相同所决定。文章认为,秦腔产生于今甘肃境内的可能性极小,产生于山陕境内的可能性最大。秦腔概念的内涵是变化的,早先指多种多类戏曲声腔,当下所指实为1912年西安易俗社改革后的西安秦腔,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传播至西北各地,由于传播时间短,各地秦腔唱词依旧使用关中方言,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未形成新的剧种。西北地区明清至民国以来的政区整合与陕甘移民促使西北各地汉族形成了相同的文化认同基础,这是秦腔等传统文艺能在西北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文化认同 移民 梆子腔
下载PDF
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会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基于对秦人和秦地的历史渊源、秦史的政治影响、秦腔的历史传播和社会影响的梳理,认为秦腔文化区是指秦腔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专业剧团和演出人数在当地戏曲活动中占到半数以上份量的省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 基于对秦人和秦地的历史渊源、秦史的政治影响、秦腔的历史传播和社会影响的梳理,认为秦腔文化区是指秦腔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专业剧团和演出人数在当地戏曲活动中占到半数以上份量的省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秦腔的生长、繁荣、发展、研究有赖于整个文化区内各种有利因素的推动,目前秦腔社会文化研究成果较少,在向研究者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秦腔 三秦文化 社会文化
下载PDF
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性审美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兰宇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性审美效果,结合秦腔戏曲演出剧目,从秦腔戏曲服装的图案装饰、造型装饰、刺绣装饰、工艺性装饰以及特殊装饰等5个方面对秦腔戏曲服装装饰的展现形式及审美效果进行逐层分析,探索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性... 为了进一步挖掘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性审美效果,结合秦腔戏曲演出剧目,从秦腔戏曲服装的图案装饰、造型装饰、刺绣装饰、工艺性装饰以及特殊装饰等5个方面对秦腔戏曲服装装饰的展现形式及审美效果进行逐层分析,探索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性审美表现效果.得出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不仅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其在艺术审美方面也体现得非常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戏曲艺术 戏曲服装 装饰性审美
下载PDF
《秦腔音乐》的产生和贡献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宗花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88-92,共5页
《秦腔音乐》是我国首部地方戏曲音乐研究专著。安波响应《讲话》号召,在民众剧团拜民间艺人为师,对秦腔音乐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与系统研究,而且积累了异常宝贵的田野作业经验,并进行了理论总结;同时,在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方面也做出积... 《秦腔音乐》是我国首部地方戏曲音乐研究专著。安波响应《讲话》号召,在民众剧团拜民间艺人为师,对秦腔音乐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与系统研究,而且积累了异常宝贵的田野作业经验,并进行了理论总结;同时,在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方面也做出积极探索,发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立系统及真实价值等。这些都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波 《秦腔音乐》 地方戏曲音乐 音乐民族化 民族音乐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买玉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秦腔是在新疆流行历史较久的剧种之一,解放前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自传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秦腔即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获得了巨大发展。民国时期秦腔艺术在迪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三合班"成立后秦腔... 秦腔是在新疆流行历史较久的剧种之一,解放前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自传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秦腔即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获得了巨大发展。民国时期秦腔艺术在迪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三合班"成立后秦腔艺术在乌鲁木齐取得发展;新中舞台成立后秦腔艺术在乌鲁木齐的发展出现繁荣景象;抗战胜利后秦腔艺术在乌鲁木齐发展至鼎盛并逐渐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乌鲁木齐 秦腔艺术 发展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中原戏剧的西向传播——以秦腔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兰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以传播理论为基础,论述丝绸之路背景下戏剧传播的情况,并以人类文化学的视点,分析中原戏剧和对西域戏剧及西亚欧洲戏剧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秦腔在西北地区及吉尔吉斯斯坦的传播与影响,这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戏剧 秦腔 传播与影响
下载PDF
中国秦腔经典戏剧《三滴血》剧本英译中“陌生化”的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尹丕安 刘娓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秦腔是陕西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秦腔戏剧翻译对于促进中国西部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作用。“陌生化”现象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作品中的“陌生化”现象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秦腔剧本在... 秦腔是陕西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秦腔戏剧翻译对于促进中国西部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作用。“陌生化”现象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作品中的“陌生化”现象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秦腔剧本在外译过程中的“陌生化”现象具有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基于秦腔经典戏剧《三滴血》剧本英译实践,从题材、文化负载词、典故引用以及叙事方法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秦腔剧本中存在的“陌生化”问题,探究了秦腔剧本“陌生化”翻译的策略与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陌生化 三滴血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秦腔》的意象层次及其意义局限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德香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2-26,共5页
选择从《秦腔》中呈现的意象世界的层次入手,分析其审美内蕴及其意义局限。小说对自然生态意象群、生活常态意象群、土地意象群、文化象征意象群的描写,提醒我们关注今日传统农耕文明日渐式微过程中沉默者的生活现场,关注他们艰苦生活... 选择从《秦腔》中呈现的意象世界的层次入手,分析其审美内蕴及其意义局限。小说对自然生态意象群、生活常态意象群、土地意象群、文化象征意象群的描写,提醒我们关注今日传统农耕文明日渐式微过程中沉默者的生活现场,关注他们艰苦生活背后的精神困顿。但由于作者没能以现代视界反观其先在的传统文化观念与道德价值立场,使作者面对当下农村生活现场只能徒自“迷惘和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意象层次 意义局限
下载PDF
清代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买玉华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15,共6页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同时秦腔也是在新疆流行历史最久的剧种之一,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自清代传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秦腔剧团(班社)数量众多、观众基础雄厚...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同时秦腔也是在新疆流行历史最久的剧种之一,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自清代传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秦腔剧团(班社)数量众多、观众基础雄厚,受到社会各族各界人士的喜爱。本文对清代秦腔艺术在迪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希望能够使读者对当时秦腔艺术在迪化的发展及相关的社会背景有一个了解,以进一步推动和丰富清代新疆社会文化生活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乌鲁木齐秦腔艺术发展
下载PDF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中传统戏曲因素研究——兼论“戏曲音乐交响化”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檀革胜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王西麟近作《钢琴协奏曲》的主体语言来源于中国地方戏曲——秦腔、山西梆子和京剧等。这些地方戏曲语言经过交响化处理之后,彰显出新的面貌,反映新的创作美学。本文将集中探讨该作品中的地方戏曲语言运用技术,总结其规律以推动创作。
关键词 王西麟 《钢琴协奏曲》 秦腔 京剧 骨干音 交响化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视域的秦腔服饰艺术内涵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存杰 徐利兰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03-408,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秦腔服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表现内涵,以地域文化为视角,针对秦腔服装的穿戴规制、款式造型、颜色搭配、装饰元素等,从陕西关学思想、历史文化符号及民间艺术等方面逐层分析秦腔服饰所受的地域文化影响.研究表明,秦腔服饰... 为了进一步探讨秦腔服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表现内涵,以地域文化为视角,针对秦腔服装的穿戴规制、款式造型、颜色搭配、装饰元素等,从陕西关学思想、历史文化符号及民间艺术等方面逐层分析秦腔服饰所受的地域文化影响.研究表明,秦腔服饰艺术在思想观念上富含崇礼尚节的关学气质;在艺术造型上注重写意渲染,恣意张扬秦地民间艺术的绚丽;在创新运用上擅用历史文化元素,激活艺术想象,彰显厚重、深沉、质朴、务实的陕西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服饰 艺术内涵 穿戴规制 地域文化
下载PDF
秦腔剧《窦娥冤》中的“清官”情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4期92-96,98,共6页
元杂剧《窦娥冤》作为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享誉中外,后经地方戏借鉴改编更是活跃于各大舞台。著名编剧马健翎先生于1958年将元杂剧《窦娥冤》改编成为秦腔名剧,其保留了悲剧性的"三桩誓愿",并且将张驴儿父子改为母子,将窦... 元杂剧《窦娥冤》作为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享誉中外,后经地方戏借鉴改编更是活跃于各大舞台。著名编剧马健翎先生于1958年将元杂剧《窦娥冤》改编成为秦腔名剧,其保留了悲剧性的"三桩誓愿",并且将张驴儿父子改为母子,将窦娥的冤魂向父亲托梦寻求昭雪的情节改成了窦天章访查大旱原因进而使得窦娥洗刷冤屈。同时,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加入了【乞讨】【要账】【调戏】【买药】【受贿】【审问】【降雪】等片段,使得窦娥斗争的矛头直指流氓无赖和贪官污吏,表达了剧作家的"清官"情结。然而在现代社会,"清官"情结却需要辩证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剧 《窦娥冤》 清官 反思
下载PDF
被高估的革命性与被低估的商业性——对民国陕西易俗社的重新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正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80-87,共8页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戏剧的实用功能和政教作用得到重视和强调,其娱乐功能和商业属性则长期被忽视和压制。出于对民初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片面理解和简单比附,陕西易俗社在剧目创作标准的厘定和组织形式的建构等方面,在“革命性”与“商业性...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戏剧的实用功能和政教作用得到重视和强调,其娱乐功能和商业属性则长期被忽视和压制。出于对民初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片面理解和简单比附,陕西易俗社在剧目创作标准的厘定和组织形式的建构等方面,在“革命性”与“商业性”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背离“移风易俗”的改良使命而日益职业化与商业化;在此过程中,易俗社日益完善和丰富了秦腔艺术的传承方式和整体美学风貌,并奠定了现代秦腔艺术的商业剧场演出模式的基础。在近现代的改良语境下,“易俗反被俗易”隐含的是中国传统戏剧并不成熟的“革命性”理想与现实的“商业性”经营在娱乐性市场指向下的矛盾和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易俗社 改良理想 新传统 商业化经营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戏曲叙事的互文性
15
作者 何玉立 黄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6-100,共5页
贾平凹在作为陕西作家的基底上,将陕西秦腔融入小说创作中,《秦腔》中大量的戏曲形式为我们了解秦腔这一陕西地区独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戏曲文本和小说文本构成了互文,即戏曲故事对小说叙事中的人物心理、情节预设、故事氛围产... 贾平凹在作为陕西作家的基底上,将陕西秦腔融入小说创作中,《秦腔》中大量的戏曲形式为我们了解秦腔这一陕西地区独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戏曲文本和小说文本构成了互文,即戏曲故事对小说叙事中的人物心理、情节预设、故事氛围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从互文性的角度看待戏曲在小说中的叙事,有助于发现文本多重意蕴和作家的创新思维,且以戏入文的创作方式既是对传统戏曲的传扬,亦是贾平凹作为当代作家责任感的极大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戏曲 互文性
下载PDF
甘肃秦腔艺术寻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正强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11,F0002,共11页
传衍旷久的甘肃秦腔,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演艺团体恢复上演过一些甘肃传统剧目,挖掘抢救了一批独有剧本和特技表演绝活,成效显著,传承有绪。惟学术领域少有参与,演出实践与理论... 传衍旷久的甘肃秦腔,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演艺团体恢复上演过一些甘肃传统剧目,挖掘抢救了一批独有剧本和特技表演绝活,成效显著,传承有绪。惟学术领域少有参与,演出实践与理论研究未能协调互补,从而导致对甘肃秦腔的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缺乏准确启认,以致将陕西秦腔和甘肃秦腔并为一谈,对甘肃秦腔的如何传承又为何传承的认识不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精准保护、传承和发展。对甘肃秦腔的历史传承和艺术特点进行溯源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甘肃秦腔的再度认知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秦腔 历史传承 艺术表现
下载PDF
论《秦腔》中“疯子”形象的塑造及其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江灿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8-32,共5页
"疯子"张引生是贾平凹《秦腔》中的叙事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典型的非常态人物形象。作者通过陌生化、心理描写和聚焦视角转化等手法,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疯子"形象。同时,"疯子"张引... "疯子"张引生是贾平凹《秦腔》中的叙事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典型的非常态人物形象。作者通过陌生化、心理描写和聚焦视角转化等手法,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疯子"形象。同时,"疯子"张引生还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思意蕴。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淳朴乡情的追忆,亦倾注着作者对故乡在变革中迷失的无奈之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疯子 非常态人物形象 陌生化 心理描写 聚焦视角转化
下载PDF
基于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秦腔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瑶琳 郭笑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第11期7-10,共4页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作为计算机信息科技技术发展下的优秀新兴产物,该技术能够与各学科、各领域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在电影领域,已经将该技术应用于影片制作过程之中,形成一系列形式独特、风格独特的影片,这对于秦腔这一古老戏曲的传承发...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作为计算机信息科技技术发展下的优秀新兴产物,该技术能够与各学科、各领域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在电影领域,已经将该技术应用于影片制作过程之中,形成一系列形式独特、风格独特的影片,这对于秦腔这一古老戏曲的传承发展具有相当好的借鉴作用。为了更好的传播秦腔艺术,本文以数字媒体交互技术为基础,以秦腔这一古老戏曲形式为依托,对具体的文化与技术融合实现进行探索与研究,希望为秦腔等传统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创新发展和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交互技术 秦腔 传播策略
下载PDF
解放前乌鲁木齐秦腔艺术发展原因探析
19
作者 买玉华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4-40,共7页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在新疆流行历史最久的剧种之一,解放前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获得了显著发展。但是目前,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现实状态却不容乐观,其发展和传承存在诸多困难因素。
关键词 解放前 乌鲁木齐 秦腔 发展原因
下载PDF
历史缝隙中的现代精神光芒——评新编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
20
作者 张青飞 《民族艺林》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在史实大框架下,新编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将主旨聚焦于关学文脉的存续与保全,洋溢着宏大悠远的文化意蕴,呈现出了独树一帜的精神亮度。剧作家剖析历史载录的缝隙,完成了大历史背景下洞烛幽微的人物心灵透视,呈现了冰冷历史中人性的... 在史实大框架下,新编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将主旨聚焦于关学文脉的存续与保全,洋溢着宏大悠远的文化意蕴,呈现出了独树一帜的精神亮度。剧作家剖析历史载录的缝隙,完成了大历史背景下洞烛幽微的人物心灵透视,呈现了冰冷历史中人性的温柔光泽。其表演与舞台设置既遵循了传统戏曲的写意美学原则,又凸现了现代观念下传统戏曲艺术的新突破,充满了醇厚且新鲜的戏曲韵味,是一部传统韵味浓郁且散发着现代精神光芒的难得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晓月》 秦腔 历史剧 现代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