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错误信道下的多元LDPC码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博 林伟 +1 位作者 刘春元 白宝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4,共7页
分析比较了结构化非规则多元重复累计码、Turbo码和二元LDPC码在单突发删除信道和高斯突发深衰落信道上的纠错性能,同时提出了QLDPC在突发信道下的两条设计准则。针对突发信道设计了一类扩展型S-QIRA码—S-eQIRA,并在单突发删除信道和... 分析比较了结构化非规则多元重复累计码、Turbo码和二元LDPC码在单突发删除信道和高斯突发深衰落信道上的纠错性能,同时提出了QLDPC在突发信道下的两条设计准则。针对突发信道设计了一类扩展型S-QIRA码—S-eQIRA,并在单突发删除信道和高斯突发深衰落信道上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码字具有较强的纠突发错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LDPC 突发信道 S-qira S-eqira
下载PDF
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策勒黑羊体重与体尺的相关关系分析
2
作者 佘高庆 韩普乐 +8 位作者 古丽格娜 曹金溪 王渊锋 朱简 卡那提·沙力克 艾买提·买买提 麦麦提敏·麦提铁木尔 杨会国 张云生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2期44-47,共4页
为研究策勒黑羊公、母羊体重与体尺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SPSS 26.0软件对50只策勒黑羊公羊和50只策勒黑羊母羊的体重数据做t检验分析,并对3月龄策勒黑羊体重与体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示,3月龄策勒黑羊公羊最优回归方程为y_(策勒黑... 为研究策勒黑羊公、母羊体重与体尺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SPSS 26.0软件对50只策勒黑羊公羊和50只策勒黑羊母羊的体重数据做t检验分析,并对3月龄策勒黑羊体重与体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示,3月龄策勒黑羊公羊最优回归方程为y_(策勒黑公羊)=0.395x_(2)+0.461x_(3)+0.85x_(6)-46.607;3月龄策勒黑母羊胸围、胸深对体重影响极显著(P<0.01),最优回归方程为y策勒黑母羊=0.402x_(3)+1.012x_(6)-24.801。体长、胸围、胸深可作为3月龄策勒黑羊公羊选育的重要指标;胸深、胸围是3月龄策勒黑羊母羊选育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黑羊 体重 体尺 分析
下载PDF
TBC1D5与策勒黑羊多胎性状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王洪祺 孔令锋 +3 位作者 郑浪漫 杨建礼 段新华 刘书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2期66-69,共4页
为研究TBC1D5基因对策勒黑羊多胎的影响,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扫描基因TBC1D5的SNP,分析了其多态位点与策勒黑羊多胎特性的相关性,得出结果为改善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性状和推动其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相关分析表明,g.328889 G>... 为研究TBC1D5基因对策勒黑羊多胎的影响,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扫描基因TBC1D5的SNP,分析了其多态位点与策勒黑羊多胎特性的相关性,得出结果为改善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性状和推动其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相关分析表明,g.328889 G>C与产仔数(P=0.03)显著相关。GG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仔数比GC型个体多0.33只。这一结果验证了TBC1D5基因g.328889 G>C在策勒黑羊中的多态性,对于分子标记选择和策勒黑羊的育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黑羊 基因 多胎性状 PCR
下载PDF
策勒黑羊X染色体多胎性状的关联分析
4
作者 彭玉薇 王尚龙 +5 位作者 王渊锋 王权锋 杨建礼 马正委 佐建明 刘书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促进多胎性状策勒黑羊品种的培育,以策勒黑羊多胎性状和X染色体分子标记为对象,探究策勒黑羊多胎性状在X染色体上的遗传解析。选择100只策勒黑羊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LINKv1.90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对X染色体上的SNP位点和策勒黑羊的多胎... 为促进多胎性状策勒黑羊品种的培育,以策勒黑羊多胎性状和X染色体分子标记为对象,探究策勒黑羊多胎性状在X染色体上的遗传解析。选择100只策勒黑羊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LINKv1.90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对X染色体上的SNP位点和策勒黑羊的多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选取P<0.01的SNP位点进行标记,将筛选出的SNP位点附近的基因进行注释和分析,获得X染色体多胎性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有14个SNPs与策勒黑羊X染色体多胎性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相关。共筛选出20个候选基因,对20个候选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多胎性状相关联的候选基因6个,其中,FTH1基因已有文献报道是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黑羊 多胎性状 X染色体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策勒河出山径流特征及其趋势 被引量:8
5
作者 代述勇 雷加强 +3 位作者 赵景峰 曾凡江 李生宇 范冬冬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4-210,共7页
根据策勒河近50年水文及气象资料,利用经验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策勒河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策勒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夏、秋季偏丰,5~9月径流量占全年88.70%;冬... 根据策勒河近50年水文及气象资料,利用经验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策勒河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策勒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夏、秋季偏丰,5~9月径流量占全年88.70%;冬、春季偏枯,10月到次年4月径流量占全年11.30%,策勒河变差系数为0.21,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53,河流年际变化相对稳定;Mann-Kendall检验得出近十年出山径流量有减少的趋势;月平均流量与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蒸发量和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回归模型模拟的月平均流量与实测值对比,确定系数为0.73,模拟效果较好,月平均蒸发量与月平均流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河 出山径流 径流特征 趋势分析
下载PDF
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水分关系的特征及灌溉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THOMAS F.M. FOETZKI 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好。环境气候变化对渗透势等水分参数的影响不及植物水分恢复状况对它们的影响。除了个别数据 ,多枝柽柳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很小 ,更像是生长过程的结果 ,植物水分胁迫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比水分生理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渗透势的迅速降低和质外体水含量的增加 ,膨压消失点相对含水量(RWCp)和渗透势差值 (ΔΠ)等参数显示的生理特征表明 ,植物更加依靠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生长环境中极端的高水压差和与此相应的高大气蒸发要求。与此适应 ,植物和地下水发生了联系 ,并且一次性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恢复基本没有帮助 ,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根系的可吸收范围内成为保护绿洲前沿多枝柽柳长期存在的关键。多枝柽柳的水分特征属于中生植物的范畴 ,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属于躲避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灌溉 地下水 水分关系 绿洲前沿地区 多枝柽柳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塔南策勒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被引量:59
7
作者 王兮之 HelgeBruelheide +1 位作者 MichaelRunge 王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91-1499,T001,共10页
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的策勒绿洲为例 ,利用 SOPT 4卫星遥感数据 ,借助 ERDAS image和 Arc/ View软件 ,对其荒漠 -绿洲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形成研究区栅格景观分类图 ,一共分为 1 4类景观类型。在栅格分类图的基础上生成矢量化... 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的策勒绿洲为例 ,利用 SOPT 4卫星遥感数据 ,借助 ERDAS image和 Arc/ View软件 ,对其荒漠 -绿洲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形成研究区栅格景观分类图 ,一共分为 1 4类景观类型。在栅格分类图的基础上生成矢量化的分类图 ,进而使用 ARC/ INFO与 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计算 9种类型的景观参数 ,并从斑块、类型和景观 3个水平上详细列出近 70几种相应的参数和景观指数 ,定量化地揭示了策勒绿洲的景观分布格局与类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策勒荒漠-绿洲 景观格局 定量分析 景观分类 景观指数
下载PDF
近40年来新疆策勒绿洲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满苏尔·沙比提 米娜瓦尔·斯拉吉丁 吐尼沙古丽·牙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96,共5页
利用策勒县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策勒绿洲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近40年来策勒绿洲年均气温总体呈增... 利用策勒县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策勒绿洲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近40年来策勒绿洲年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27℃/10a。从20世纪60年代,气温在平均值附近波动降低,自70年代以来波动较大,并明显升高,气温波动基本上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夏、秋和冬三个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的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冬、秋两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2)近40年来策勒绿洲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均降水量线性倾向率约为-0.63mm/10a,结果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趋势相反。20世纪60年代年降水在多年平均值附近波动,增减不明显,自70至80年代波动较大,先减后增,到90年代低水平波动,变干趋势明显。年内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除了夏季外,春、秋、冬三个季节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和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变化特征 分析 新疆策勒绿洲
下载PDF
策勒黑羊FecB 突变与卵泡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7
9
作者 史洪才 冯利君 +3 位作者 白杰 牛志刚 米热尼沙 杨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7-811,共5页
选择策勒黑羊BMPR-1B基因FecB突变的15只母羊,含3种基因型(基因型BB 6只,Bb 4只,bb 5只),摘取诱导发情24 h后的卵巢,提取总mRNA,采用Real-time PCR分析与卵泡发育相关的LHR、FSHR、PTGS2、GDF9、GDF5、BMP4和BMP15基因mRNA在3种基因型... 选择策勒黑羊BMPR-1B基因FecB突变的15只母羊,含3种基因型(基因型BB 6只,Bb 4只,bb 5只),摘取诱导发情24 h后的卵巢,提取总mRNA,采用Real-time PCR分析与卵泡发育相关的LHR、FSHR、PTGS2、GDF9、GDF5、BMP4和BMP15基因mRNA在3种基因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以揭示策勒黑羊发生FecB突变后内在的分子作用机制。BMP4、BMP15、FSHR、LHR和PTGS2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FecB突变3种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GDF9基因mRNA在FecB突变纯合子与杂合子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GDF5基因mRNA在FecB突变纯合子与野生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突变杂合子与野生型之间表达差异不显著,但3种基因型bb、Bb、BB个体的GDF5基因mRNA表达量呈依次下降趋势。以上结论说明,BMPR-1B基因突变后,GDF5基因的mRNA表达量下降,使得GDF5蛋白对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颗粒细胞分化和成熟比正常条件下要早,导致大量的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表现为BMPR-1B基因FecB突变个体产羔数比野生型个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黑羊 FecB突变 卵泡发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40多年来塔南策勒绿洲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兮之 葛剑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9-375,共7页
利用策勒绿洲 195 6、1990和 1998年 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 (航片、TM和SPOT)进行配准、解译与分类处理 ,比较分析绿洲 4 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 ,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绿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从 195 6年到 1998年策勒绿洲... 利用策勒绿洲 195 6、1990和 1998年 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 (航片、TM和SPOT)进行配准、解译与分类处理 ,比较分析绿洲 4 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 ,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绿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从 195 6年到 1998年策勒绿洲西北部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绿洲面积增加了近 2 0 % ;林地的分布明显改变 ;河道发生显著位移 ,据实地调查大约向北移动 4 0 0m。对 1990年TM与 1998年SPOT分类数据 ,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比较分析 ,发现研究区的绿洲、绿洲 荒漠交错带、荒漠和沙丘 4种景观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绿洲面积增加而斑块数减少了近一半 ;交错带面积减少而斑块数增加了 35 % ;荒漠面积减少而斑块数增加了 6 0 % ;沙丘面积基本没有变化但斑块数减少了 2 0 %。绿洲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人工绿洲的面积增大而绿洲 荒漠交错带的面积明显减少 ,同时整个绿洲的破碎度增加而连通性降低 ,绿洲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的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遥感数据 景观指数 动态变化 生态学
下载PDF
SPOT4遥感数据在荒漠-绿洲景观分类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兮之 王刚 +1 位作者 Helge Bruelheide Michael Rung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13-1116,共4页
应用SPOT 4多光谱遥感数据 ,结合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所测定的地面控制点和地面景观类型调查数据 ,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荒漠 绿洲景观分类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利用ERDAS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 ,对SPO... 应用SPOT 4多光谱遥感数据 ,结合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所测定的地面控制点和地面景观类型调查数据 ,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荒漠 绿洲景观分类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利用ERDAS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 ,对SPOT 4卫片进行几何纠正、投影转换和监督分类 ,形成研究区的景观分类图 ,对策勒绿洲的景观分布格局进行了定性的描述 ,并进一步探讨了SPOT及其它遥感数据在荒漠 绿洲景观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4遥感数据 荒漠-绿洲 景观分类 应用
下载PDF
策勒河流域荒漠类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吉龙 杨发相 +1 位作者 周杰 张志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3-811,共9页
策勒河流域荒漠类型多样,在干旱区具有典型代表性。基于Landsat5的TM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粒度、有机质、盐分分析,对策勒河流域荒漠类型分类,并编制荒漠类型分布图。据地... 策勒河流域荒漠类型多样,在干旱区具有典型代表性。基于Landsat5的TM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粒度、有机质、盐分分析,对策勒河流域荒漠类型分类,并编制荒漠类型分布图。据地貌类型、物质组成、植被盖度等指标将流域内荒漠分为2个一级类,7个二级类,14个三级类,建立策勒河流域荒漠类型分类系统。流域荒漠自下游向上游具有依次是沙漠、砾漠、岩漠、土漠和寒漠空间分布的规律;荒漠总面积2 416.7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0.45%,砾漠占荒漠总面积的45.52%,为最大一类,泥漠所占比重最小。可为流域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提供依据,为其他干旱区荒漠类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类型 分类系统 特征 遥感数据 策勒河流域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策勒绿洲地下水空间变异性与土地覆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述勇 雷加强 +3 位作者 赵景峰 范敬龙 范冬冬 杨光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109,共9页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的观测资料,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和地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和pH值服从正态分布,矿化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地下水埋...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的观测资料,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和地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和pH值服从正态分布,矿化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步长为8km范围之内,地下水特征的空间变异是各向同性的,当步长>8km时,四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发生了不同的变化;3)受盆地地形影响,地下水埋深从南到北变浅,东部区域埋深最浅,最小为1.56m;矿化度分布趋势则是从南到北逐渐增大;pH值高值区发生在绿洲东南部和中北部,pH值高的区域矿化度较低,而pH值低的区域矿化度较高;4)绿洲耕地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埋深为5~25m,且矿化度<2.0g·L-1的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布于绿洲边缘区,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浅,平均水位<10m,而地下水矿化度较高,>2.0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矿化度和pH值 空间变异性 土地覆盖 塔里木南缘策勒绿洲
下载PDF
利用Solexa测序技术鉴定策勒黑羊microRNA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献存 贾斌 +3 位作者 史洪才 申红 张永生 陈韩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4-209,共6页
试验旨在挖掘、分析策勒黑羊卵巢组织microRNA(miRNA),为进一步研究特定miRNA参与策勒黑羊卵泡发育及激素分泌等相关生殖活动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从策勒黑羊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分离、构建小片段RNA文库,进行Solexa测序和生物信息... 试验旨在挖掘、分析策勒黑羊卵巢组织microRNA(miRNA),为进一步研究特定miRNA参与策勒黑羊卵泡发育及激素分泌等相关生殖活动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从策勒黑羊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分离、构建小片段RNA文库,进行Solex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9 527 311条干净序列读数,小RNA序列长度主要分布在21~23nt;共鉴定出434个策勒黑羊卵巢组织表达的保守miRNA,其中表达量在100以上有167个;鉴定出57个候选miRNA,其中表达量在100以上有8个。测序成功获取了策勒黑羊卵巢组织miRNA序列及表达谱,卵巢组织miRNA表达丰富且表达量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Solexa 卵巢 策勒黑羊
下载PDF
策勒黑羊的品种特性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祁成年 谢安新 +3 位作者 胡文兵 米日尼沙汗 艾合买江 买热木尼沙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32-33,63,共3页
本文对策勒黑羊的品种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保护利用策略,以求提高策勒黑羊的品质和保护利用该品种。
关键词 策勒黑羊 品种特性 保护利用
下载PDF
策勒县农业用水的水利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燕 瓦哈甫.哈力克 +2 位作者 张春轶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王治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1期56-60,共5页
水资源的短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策勒县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但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多。通过分析农业用水的水利效益和灌溉情况,指出策勒县农业增收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为耕地提供... 水资源的短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策勒县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但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多。通过分析农业用水的水利效益和灌溉情况,指出策勒县农业增收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为耕地提供灌溉保证的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出该地区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图2,表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 水资源 水利 效益
下载PDF
策勒黑羊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与产羔数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成年 雷红 潘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8-100,共3页
利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策勒黑羊(单羔、多羔成年母羊各60只)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多态性。测定发现,血清淀粉酶均表现为单态,LDH同工酶出现多态性。LDH同工酶共有5种基因型,经过生物图像处理系统扫描定量分析,得... 利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策勒黑羊(单羔、多羔成年母羊各60只)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多态性。测定发现,血清淀粉酶均表现为单态,LDH同工酶出现多态性。LDH同工酶共有5种基因型,经过生物图像处理系统扫描定量分析,得出其基因频率和杂合度,其百分含量的排列顺序为:LDH1>LDH3>LDH2>LDH5>LDH4;多羔成年母羊组与单羔成年母羊组2种LDH的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富含有LDH4和LDHy基因型的策勒黑成年母羊具有较高的多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黑羊 产羔数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下载PDF
绿洲外围植被防风生态效益的紊流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振武 夏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2-398,共7页
风沙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处于茫茫沙漠中的绿洲,绿洲外围植被则是防御风沙危害的绿色屏障。我们选择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受风沙危害极其严重的策勒绿洲外围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k-ε紊流数学模型,对三种典型植被覆盖度:... 风沙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处于茫茫沙漠中的绿洲,绿洲外围植被则是防御风沙危害的绿色屏障。我们选择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受风沙危害极其严重的策勒绿洲外围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k-ε紊流数学模型,对三种典型植被覆盖度:18.75%、37.5%、56.3%,七种风速:4、5、6、7、8、9、10m/s共21种处理的流场细节进行了模拟。每一处理中以4320个数据模拟了i=1,2,…,108,j=1,2,…,20,共2160个点位在u方向和v方向的速度,由此,找出风沙流通过植被区,在顺流方向随植被盖度变化的递变规律,并定量的反映了绿洲外围植被降低风速、降低进入绿洲沙流量的生态效益。试验表明:顺流方向2km厚的植被,盖度由0增至15%~20%,可降低风速37%~40%;增至35%~40%,可降低48%左右;增至55%,可降低54%左右。植被盖度由0增至15%,35%,50%,在地面以上0~20cm的高度内,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沙流量5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植被 生态效益 紊流模型 风沙 防治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response to groundwater of a typical oasis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被引量:3
19
作者 SUN Lingxiao YU Yang +7 位作者 GAO Yuting ZHANG Haiyan YU Xiang HE Jing WANG Dagang Ireneusz MALIK Malgorzata WISTUBA YU Ruide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11期1142-1154,共13页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an oasis can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a plant community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wing to the extreme ari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scarce 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an oasis can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a plant community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wing to the extreme ari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scarce precipitation in the arid oasis regions, groundwater plays a key role i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tion. The Qira Oasis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Tarim Basin, China) that i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regions regarding vegetation growth and water scarcity in the worl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Qira Oasis and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measured by the ground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2006-2019,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NPP in the oasis as well as its rel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depth using a modified 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 (CASA) model. At the spatial scale, NPP of the vegetation decreased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Qira Oasis to the margin;at the temporal scale,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oasis 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ranging from 29.80 to 50.07 g C/(m2•month)) but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average increase rate of 0.07 g C/(m2•month). The regions with decreasing NPP occupied 64%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oasi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NPP of both farmland and grassl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at of forest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was deep in the south of the oasis and shallow in the north, showing a gradual increasing trend from south to north. Groundwater, 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surface change and evolution of the arid oasis, determines the succession direction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Qira Oasi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depth, grassland coverage and vegetation NPP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2008-2015, with the recovery of groundwater level, NPP values of all types of vegetation with different coverages increased.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 groundwater depth land use NDVI qira Oasis
下载PDF
经济作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帝文 瓦哈甫.哈力克 杨晋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1981~2004年的和田统计年鉴,对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农民人均收入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的正负和大小来表达经济作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以及对各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单位产值的比较,分... 采用1981~2004年的和田统计年鉴,对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农民人均收入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的正负和大小来表达经济作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以及对各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单位产值的比较,分析各种农作物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①策勒地区的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呈总体增加趋势。②策勒地区经济作物所占比例与农民收入正相关且相关显著。虽然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农民收入正相关且相关显著,但为保证粮食能够自给,粮食播种面积仍然占到策勒总播种面积的50%,种植粮食所得收入仍然是策勒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各种经济作物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图2,表1,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 经济作物 影响力 农民收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