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徐蕾 陈月月 +4 位作者 徐长松 郭亮 徐媚媚 黄克斯 胡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口服,加用塞来昔布口服;治疗组30例口服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加用七味通痹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8周...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口服,加用塞来昔布口服;治疗组30例口服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加用七味通痹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P>0.05。治疗组在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G、关节疼痛积分、关节红肿积分、活动障碍、VAS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痹病 肝肾不足证 风湿阻络证 七味通痹口服液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孝法 曹光环 +1 位作者 王正宽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2期304-306,共3页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液中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对胶体磨应用于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进行研究。结果:优选得最佳工艺: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液中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对胶体磨应用于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进行研究。结果:优选得最佳工艺: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6(mL:g),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min。结论:优选的工艺包合率高、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工艺
下载PDF
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若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溶血素实验、碳粒廓清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纽扣肉芽肿实验观察其对炎症增殖相的影响;通过去肾上腺大鼠足趾肿胀... 目的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溶血素实验、碳粒廓清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纽扣肉芽肿实验观察其对炎症增殖相的影响;通过去肾上腺大鼠足趾肿胀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是否和垂体—肾上腺轴有关。结果血清溶血素实验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可降低免疫正常小鼠的血清抗体积数,其中七味通痹口服液中、高剂量组血清抗体积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对免疫低下小鼠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碳粒廓清实验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对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DTH实验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在致敏后给药对DTH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是在激发后给药无抑制作用;纽扣肉芽肿实验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可以抑制肉芽组织的湿质量和干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去肾上腺大鼠足趾肿胀实验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的抗炎作用和垂体—肾上腺轴有关,但并不完全依赖于垂体—肾上腺轴。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其对炎症增殖相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其抗炎作用和垂体—肾上腺轴有关,但不完全依赖于垂体—肾上腺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血清溶血素 碳粒廓清 迟发型超敏 肉芽肿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柯志鹏 张新庄 +5 位作者 耿婷 鲁明明 曹泽彧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489-4497,共9页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七味通痹口服液成分作用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本挖掘、数据库联用检索出与RA相关的靶蛋白,将其投射到KEG...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七味通痹口服液成分作用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本挖掘、数据库联用检索出与RA相关的靶蛋白,将其投射到KEGG数据库阐释七味通痹口服液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中107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与RA相关的116个靶点和237条通路。进一步的网络特征分析发现高网络度和介数的分子主要为三萜类、黄酮类、甾醇类和生物碱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在实验中对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靶蛋白和通路主要发挥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和破骨细胞分化、迁移、骨吸收等药理作用。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的活性成分通过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调控多条生物通路,起到减轻关节炎症和肿痛、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促进已破坏的关节和骨修复的作用,为七味通痹口服液药效成分分析和作用机制探索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网络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常春藤皂苷元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七味通痹口服液中青藤碱的含量
5
作者 王正宽 徐连明 +3 位作者 秦建平 徐玉玲 王振中 萧伟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目的 建立七味通痹口服液中青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青藤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RP18(250×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三乙胺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262 nm.... 目的 建立七味通痹口服液中青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青藤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RP18(250×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三乙胺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262 nm. 结果 青藤碱在0.248~2.48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2%,RSD为0.13%.结论 HPLC法可用于七味通痹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青藤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七味通痹口服液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唐明 高霞 +5 位作者 耿婷 王佳佳 陈夏霖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26-2236,共11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MS)对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表征。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MS)对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表征。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指认出七味通痹口服液制剂中72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氨基酸类、酚酸类及苯丙素类等,其中18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结论该研究为七味通痹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HPLC-Q-TOF-MS/MS 化学成分谱 生物碱类 黄酮类 酚酸类
原文传递
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许日明 周理 +3 位作者 徐明奎 罗原泰 张熙辉 伦巍巍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七味通痹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同时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血浆P物质(SP)、白细胞介素-17(IL17)、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GE_(2)、SP、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GE_(2)、SP、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SO、RF、CRP、ESR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SO、RF、CRP、ES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甲氨蝶呤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降低患者血清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的水平,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体征,具有一定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疼痛介质 炎症因子 临床症状体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