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aints on the Genesis of the Qixiashan Pb-Zn Deposit, Nanjing: Evidence from Sulfide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被引量:1
1
作者 Xuejuan Sun Pei Ni +2 位作者 Yulong Yang Zhe Chi Shan Ji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87-297,共11页
The large-scale Qixiashan Pb-Zn Deposit in the eastern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is hosted in carbonate rocks.Based on a detailed mineral paragenesis study,in-situ LA-ICP-MS(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 The large-scale Qixiashan Pb-Zn Deposit in the eastern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is hosted in carbonate rocks.Based on a detailed mineral paragenesis study,in-situ LA-ICP-MS(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data for pyrite and sphalerite from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Qixiashan Deposit are reported,the Pb-Zn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are reconstructed,and a genetic model is constructed.Four paragenetic stages of Pb-Zn ore deposition are identified:the biogenic pyrite mineralization stage(Stage 1),the early stage of hydrothermal Pb-Zn mineralization(Stage 2),the late stage of hydrothermal Pb-Zn mineralization(Stage 3),and the carbonate stage(Stage 4).Stages 2 and 3 are the main ore stages.The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lfide in stages 2 and 3,such as the higher Co/Ni and lower trace element contents of the pyrite and the Fe,Mn,and Ge contents of the sphalerite,indicate that they were generated by magmatic-hydrothermal processes.Furthermore,the lower Cu,Ag,Sb,and Pb contents of the pyrite and sphalerite of Stage 3 compared to Stage 2 suggest an increase in magmatic-hydrothermal activity from Stage 2 to Stage 3.The hydrothermal fluids leached trace elements(e.g.,Cu,Ag,Sb,and Pb)from the previously deposited primary pyrite and sphalerite,which were precipitated in the later hydrothermal stage Cu,Au,Ag,Sb,and Pb bearing minerals and secondary pyrite and sphalerite with lower trace element contents(e.g.,Cu,Au,Ag,Sb,and Pb).Compared with the pyrite from stages 2 and 3,the Stage 1 pyrite has relatively higher trace elements contents(Sb,Cu,Zn,Au,Ag,Pb,As,and Ni).However,their lower Co/Ni ratio suggests a syngenetic sedimentary origin.Based on the petrographic features and trace element data,a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model is proposed.The Stage 1 biogenic pyrite formed stratiform pyrite layers,which provided reducing conditions and a base for the subsequent Pb-Zn mineralization.During Stage 2,subsequent hydrothermal fluid interacted with the stratiform pyrite layers,which resulted in sulfide precip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tratiform Pb-Zn orebodies.In Stage 3,the hydrothermal fluid replaced the limestone along the fractures,which triggered the formation of Pb-Zn vein ore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ides trace elements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 qixiashan PB-ZN DEPOSIT
原文传递
Highly Zn,Mn-rich calcite in calcareous tufa from the Qixiashan Pb-Zn Mine,Nanjing:a possible candidate for Zn-Mn removal from mining impacted waters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Ting WANG RuCheng LU XianCai LI Juan HU H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8期1376-1383,共8页
The exploitation of metallic mines may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removal of the heavy metals from the contaminated mining environments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In this paper,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 The exploitation of metallic mines may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removal of the heavy metals from the contaminated mining environments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In this paper,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calcareous tufa collected from the mining laneway of the Qixiashan Pb-Zn Mine in Nanj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ultiple mineralogical techniques.Examination by X-ray diffraction spectrum(XRD) shows that calcite i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calcareous tufa.Several heavy metals such as Mn,Zn,Mg,Fe and Pb are detected in calcite by means of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Although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hostrock and the formation water are significantly low,the contents of Mn,Zn,Mg,Fe and Pb in the tufa calcite are as high as 23.65 wt%,9.6 wt%,0.76 wt%,4.44 wt% and 0.66 wt%,respectively.The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 shows complex compositional zoning texture in the tufa,which is linked directly to varia-tions in heavy metals,particularly in Mn and Zn.In addition,we also observed floccule and helical precipitations,which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metabolism of the microbe.It is deduced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ufa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activities of microbes.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suggest that calcite will be an important candidate for the remediation of t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min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影响 方解石 铅锌矿 栖霞山 候选人 土法 高锌 南京
原文传递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铅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1
3
作者 储彬彬 罗立强 +2 位作者 王晓芳 刘颖 伯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5,共7页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已开采50余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了解污染来源和污染传播方式,采集了该地水、土、植物、大气沉降、燃油灰尘、矿石、人血和生物等多种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且...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已开采50余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了解污染来源和污染传播方式,采集了该地水、土、植物、大气沉降、燃油灰尘、矿石、人血和生物等多种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且污染随着靠近矿区而逐渐加重,重金属元素Pb、As、Cd、Cu、Zn之间相关性明显,初步反映了污染与矿山有关;同位素分析显示,矿区大气沉降样品、大部分植物样品、部分土壤和部分生物样品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证实了污染源为矿山。另外,大气沉降与植物样品铅含量高且它们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反映了大气沉降是污染传播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栖霞山 铅锌矿 铅同位素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晓燕 袁仁茂 陈锁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39-844,共6页
近年来 ,南京栖霞山地区岩溶地面塌陷频繁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 ,除了地质地貌基础外 ,更主要原因在于矿山开采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地应力场及岩 (土 )体结构 ,尤其是矿坑疏干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南京栖霞山 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 矿山开采 水动力条件 地应力场 岩体结构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40
5
作者 储彬彬 罗立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13,共5页
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用不同的采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露天采矿区、菜地和风景区栖霞寺。露天采矿区和菜地土壤采用梅花布点采样方式,栖霞寺... 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用不同的采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露天采矿区、菜地和风景区栖霞寺。露天采矿区和菜地土壤采用梅花布点采样方式,栖霞寺由于属于山地,采用随机布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矿区和栖霞寺林区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对菜地土壤采用二级标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菜园和栖霞寺土壤中铅、砷、镉和锌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其部分土壤中存在铜的轻度污染,而未受铬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均大于3,属于重度污染;污染严重区集中在选矿厂、矿口和坑道排风井口等周围,并且污染程度随着远离矿区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栖霞山 铅锌矿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明超 陈仁义 +5 位作者 李景朝 李永胜 姚磊 陈辉 来守华 王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9-1542,共14页
以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找矿钻孔岩心为对象,开展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栖霞山矿床矿石样品δ13CV-PDB同位素值为-5.1‰~1.9‰,且由浅部至深部,矿石样品的δ13C、δ18O值处于增大的趋势,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碳起源于... 以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找矿钻孔岩心为对象,开展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栖霞山矿床矿石样品δ13CV-PDB同位素值为-5.1‰~1.9‰,且由浅部至深部,矿石样品的δ13C、δ18O值处于增大的趋势,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碳起源于碳酸盐岩、源自地幔和岩浆的深源碳。对锶同位素的研究显示,栖霞山矿石87Sr/86Sr值为0.704816~0.71405,部分大于矿体围岩黄龙组灰岩的87Sr/86Sr值(0.708329~0.709685),部分小于矿体围岩黄龙组灰岩的87Sr/86Sr值,并与不同来源的Sr同位素对比,揭示栖霞山矿石中Sr兼具基底地层Sr和幔源Sr的混合来源特征,且在围岩蚀变过程中87Sr/86Sr的变化应主要由成矿流体引起。结合本区成矿地质特征认为,栖霞山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花岗岩的期后热液,在热动力作用下,流经元古宇基底地层,形成具有混合物质来源的成矿流体,成矿作用过程主要为成矿流体与围岩碳酸盐岩发生水-岩反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锶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铅锌多金属矿床 栖霞山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铅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明超 陈仁义 +5 位作者 叶天竺 李景朝 吕志成 何希 陈辉 姚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53-3470,共18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最终确定其矿床成因,为该矿床及区域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栖霞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第一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0~380℃,盐度变化于4.24%~9.86%Na Cleqv;第二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180~320℃,盐度变化于1.74%~8.00%Na Cleqv;第三阶段石英-碳酸盐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80~160℃,盐度变化于0.53%~6.74%Na Cleqv。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δ^(18)OH2O值为-1.9‰~5.5‰,δD值为-80.3‰^-69.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4.6‰~3.8‰,呈塔式分布,位于零值附近,暗示着栖霞山矿床硫化物的S主要来源于岩浆,且可能有部分赋矿地层S的混入。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616~17.817,207Pb/(204)~Pb为15.513~15.718,(208)~Pb/(204)~Pb为37.907~38.585,说明Pb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震旦系基底地层Pb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可知,栖霞山矿床属于主要受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与高丽山组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与本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铅同位素 硅钙面 岩浆热液矿床 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学娟 倪培 +3 位作者 迟哲 杨玉龙 景山 王国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9-3762,共14页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是华东最大的铅锌矿床,具有悠久的研究和开采历史;近些年来的勘探在深部取得显著进展,显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在系统全面地野外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成矿期次的划分,并进行...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是华东最大的铅锌矿床,具有悠久的研究和开采历史;近些年来的勘探在深部取得显著进展,显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在系统全面地野外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成矿期次的划分,并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栖霞山铅锌矿存在两期铅锌矿化:早期以形成层状和块状矿石为特征,闪锌矿深灰-红棕色;晚期矿化以块状、角砾状和脉状构造为特征,闪锌矿呈棕色-浅黄色。早期闪锌矿中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82~289℃,盐度为0.9%~8.2%NaCleqv,成矿流体与富硫同生沉积层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其主要的沉淀机制;晚期闪锌矿中也是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但是温度、盐度有所上升,均一温度集中在197~348℃,盐度介于0.4%~10.9%NaCleqv之间,指示有更多岩浆流体混入,流体混合可能是主要的沉淀机制。为了限定其深部可能的热液中心位置,我们利用晚期闪锌矿中的包裹体进行流体空间填图。填图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空间变化规律:成矿流体温度以西南到北东方向为轴,向西南方向温度上升,暗示了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西南方向深部,因此在其西南方向的深部可能具有更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山铅锌矿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光谱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菱锰矿的微生物矿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笑夜 陆现彩 +2 位作者 刘欢 李娟 朱翔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3-680,共8页
菱锰矿是沉积锰矿的主要矿石矿物类型,有研究表明生物作用有助于菱锰矿的形成和沉积.本文从栖霞山石炭系含锰沉积风化产物中分离获得两株芽孢杆菌属细菌,在使用PCR技术鉴定菌种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该菌在含Mn2+溶液中促进锰矿... 菱锰矿是沉积锰矿的主要矿石矿物类型,有研究表明生物作用有助于菱锰矿的形成和沉积.本文从栖霞山石炭系含锰沉积风化产物中分离获得两株芽孢杆菌属细菌,在使用PCR技术鉴定菌种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该菌在含Mn2+溶液中促进锰矿物沉淀的现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吸收精细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细菌参与下形成的富锰沉淀的矿物物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显著促进了菱锰矿的沉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细菌在锰矿化过程中的贡献.本项实验丰富了富锰沉积的微生物成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微生物矿化 次生矿物 栖霞山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硅钙面控矿特征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明超 李永胜 +3 位作者 杜泽忠 姚磊 甄世军 贾文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18-122,126,共6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当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自发现铅锌矿以来,众多地质工作者对栖霞山矿区的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对于矿床的成因认识,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即深源岩浆热液成因、火山...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当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自发现铅锌矿以来,众多地质工作者对栖霞山矿区的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对于矿床的成因认识,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即深源岩浆热液成因、火山(次火山)热液成因、同生沉积成因、层控-热液复成成因。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体围岩主要为碎屑岩(砂岩、石英砂岩、页岩等硅铝质岩石)+碳酸盐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等钙质岩石)组合。经过研究,认为该矿床中的大部分矿体并非受具体层位控制,而是受硅钙面控制,矿床应属于受硅钙面控制的特殊的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厘清硅钙面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对于指导该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栖霞山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硅钙面 岩浆期后热液 深部找矿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明超 李景朝 +6 位作者 左群超 甄世民 张志辉 李永胜 梁婉娟 孙克峰 贾文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28-134,共7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宁镇矿集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自发现铅锌矿以来,众多地质工作者针对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和综合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在矿区范围内尚未发现...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宁镇矿集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自发现铅锌矿以来,众多地质工作者针对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和综合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在矿区范围内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岩体,且缺乏适合于传统同位素定年方法的矿物,因此尚无法确定该矿床具体的成矿时代。本文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区域成矿规律及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的综合对比研究,初步认为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岩与成矿作用是与宁镇地区燕山晚期主要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间同期连续发生的,大致推断其成矿作用应发生在110M^100Ma左右,属早白垩世晚期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矿集区 江苏栖霞山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成矿时代 燕山晚期 中酸性侵入岩 早白垩世晚期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深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仙平 陈胜虎 +1 位作者 王方汉 缪建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5,100,共7页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矿石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此,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深部矿石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的嵌布特性、主要矿物的工艺特征及赋存状态,从而为矿山进行选矿工艺改造以适应矿...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矿石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此,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深部矿石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的嵌布特性、主要矿物的工艺特征及赋存状态,从而为矿山进行选矿工艺改造以适应矿石性质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 深部矿石 工艺矿物学
下载PDF
栖霞山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演变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锦旗 朱兴贤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53-57,共5页
近年来,江苏省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危及工程及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借助栖霞山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分析、灾情预测等,探求该类灾种的勘查思路、防治对策,修正人为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等。
关键词 岩溶 地面塌陷 栖霞山 塌陷成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深部找矿重大突破及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桂长杰 景山 孙国昌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1期91-98,共8页
经过2期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铅锌金属储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体中铜、金、银含量明显升高,可圈出铜、金、银工业矿体;矿床地质特征随深度增加发生明显变化,显示成矿温度向深部逐渐升高,岩浆... 经过2期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铅锌金属储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体中铜、金、银含量明显升高,可圈出铜、金、银工业矿体;矿床地质特征随深度增加发生明显变化,显示成矿温度向深部逐渐升高,岩浆作用的痕迹愈加明显。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为主的多源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深部仍有较大找矿空间,栖霞山铅锌矿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重大突破 栖霞山铅锌矿区 江苏南京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矿床铜的来源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超 吕志成 +3 位作者 于晓飞 姚磊 陈辉 梁婉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47-148,共2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下游沿江断褶带的宁镇断褶束西端,走向长约8km,面积约25km^2。矿区自西向东包括西库、甘家巷、北象山、虎爪山、平山头、三茅宫等六个矿段,目前正处...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下游沿江断褶带的宁镇断褶束西端,走向长约8km,面积约25km^2。矿区自西向东包括西库、甘家巷、北象山、虎爪山、平山头、三茅宫等六个矿段,目前正处于开采阶段的为虎爪山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来源 岩浆 栖霞山矿床 江苏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应石 郭刚 孙欣欣 《华东地质》 2018年第1期73-80,共8页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遗迹 栖霞山 南京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磁铁矿单矿物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景山 楼锦花 +1 位作者 魏新良 金鑫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1期85-92,共8页
根据矿物组合及磁铁矿结晶形态特征,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中含磁铁矿的岩矿石可划分为铅锌硫铁矿石、铅锌铁矿石和闪锌矿化磁铁矿化灰岩。3种类型的磁铁矿单矿物稀土元素配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特征相同,稀土总量较低,平均值=3.31 g/t;Eu负... 根据矿物组合及磁铁矿结晶形态特征,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中含磁铁矿的岩矿石可划分为铅锌硫铁矿石、铅锌铁矿石和闪锌矿化磁铁矿化灰岩。3种类型的磁铁矿单矿物稀土元素配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特征相同,稀土总量较低,平均值=3.31 g/t;Eu负异常明显,δEu平均值=0.23。总体特征为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配分呈平缓左倾型。与铅锌矿石、围岩及宁镇地区典型中酸性岩体对比,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隐伏中酸性岩体,其特征与宁镇地区已知的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有所不同。磁铁矿单矿物Eu负异常明显,说明磁铁矿成矿阶段成矿溶液为相对氧化的条件。通过Ce/Yb-Eu/Yb变异图的分析,推测隐伏岩体具有混合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磁铁矿 单矿物 铅锌矿 南京栖霞山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物理勘查模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沈衡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2-78,80,共8页
根据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成因模式、矿床标志模式、找矿方法技术系列模式。这3种模式构成了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式。
关键词 成因模式 多金属矿床 物探 铅锌矿床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新良 景山 孙学娟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栖霞山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是我国东部最大的铅锌矿床。通过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在深部取得重大突破,主矿体控制深度由-650 m延深至-1079 m,且在深部发现了绿帘石、透闪石、透辉石等矽卡岩蚀变矿物。结合最新成果,从控矿地质... 栖霞山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是我国东部最大的铅锌矿床。通过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在深部取得重大突破,主矿体控制深度由-650 m延深至-1079 m,且在深部发现了绿帘石、透闪石、透辉石等矽卡岩蚀变矿物。结合最新成果,从控矿地质因素、矿体地质、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特征等入手,全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中S同位素组成,发现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沉积岩和岩浆,而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中的硫来源于岩浆;硫化物中Pb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碳酸盐矿物C、O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的亲缘关系;H、O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期后热液,并有大气水的加入。综合地质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矿床特征 成因 南京栖霞山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床深部找铜前景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新良 龚德奎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230-235,共6页
根据栖霞山铅锌银矿床业已存在的岩浆成矿作用踪迹,即低缓磁异常、硫、碳、氢、氧同位素特征、成矿的温度和压力、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性及铜量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等信息,探讨了栖霞山铅锌银矿区深部找铜前景。
关键词 铅锌银矿 铜量变化趋势 深部找铜 栖霞山 江苏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