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曲牌联套体到板腔体——论明清时期戏曲文学的解放与自律 被引量:1
1
作者 苏苏 王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1,共6页
以往学界探讨曲牌体和板腔体,大多是从音乐的角度切入,缺少文学层面的观照。实际上,戏曲曲体演变这一问题涉及戏曲文学创作的体制变化。从唱词写作的角度探讨这两种曲体的沿革、发展和更替,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明清戏曲转变背后的真实内因... 以往学界探讨曲牌体和板腔体,大多是从音乐的角度切入,缺少文学层面的观照。实际上,戏曲曲体演变这一问题涉及戏曲文学创作的体制变化。从唱词写作的角度探讨这两种曲体的沿革、发展和更替,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明清戏曲转变背后的真实内因,了解这两种曲体变化对戏曲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这一探讨,也可以为当下的戏曲创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曲牌体 板腔体 戏曲剧本创作
下载PDF
中国戏曲音乐发展概述——近代民间小戏的繁盛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云燕 王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尤其是清代以来,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更是成就斐然。"花部"中的吹腔、梆子、皮黄腔迅速崛起,"雅部"的昆腔、高腔由盛而衰。... 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尤其是清代以来,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更是成就斐然。"花部"中的吹腔、梆子、皮黄腔迅速崛起,"雅部"的昆腔、高腔由盛而衰。这不仅使京剧艺术形成并几至席卷全国,也使明代后出现的各地方小戏在此时获以快速发展。道情、秧歌、滩簧、采茶、花鼓等新兴民间戏曲也脱颖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牌体 板腔体 “花部” “雅部” 民间小戏
下载PDF
安徽目连戏唱腔音乐程式研究
3
作者 陈昌文 施文楠 盛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徽州目连戏、南陵目连戏与东至目连戏是安徽境内的三支主要目连戏。文章从音乐体制、声腔、音乐发源和戏曲曲牌方面对三支目连戏的唱腔音乐程式分别进行解析,并阐述了三支目连戏唱腔音乐程式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 安徽目连戏 音乐体制 戏曲曲牌 音乐程式
下载PDF
云南壮剧器乐曲牌——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十七
4
作者 许六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2-55,64,共5页
云南壮剧器乐曲牌包含了众多不同用途的吹打曲牌和丝弦曲牌。不同的曲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艺术个性,而这些丰富的器乐曲牌、风格浓郁的演奏乐器和独特的演奏方法充分展示了壮剧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壮剧民间艺人对不同民族的音乐和不同... 云南壮剧器乐曲牌包含了众多不同用途的吹打曲牌和丝弦曲牌。不同的曲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艺术个性,而这些丰富的器乐曲牌、风格浓郁的演奏乐器和独特的演奏方法充分展示了壮剧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壮剧民间艺人对不同民族的音乐和不同戏曲剧种的音乐广纳博采、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和包容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剧 音乐 器乐曲牌
下载PDF
试析《词林韵释》的声调变化情况
5
作者 曹祝兵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词林韵释》是一部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与《中原音韵》大体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人对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作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对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作系统的研究,看其变化情况。
关键词 《词林韵释》 平分阴阳 浊上归去 入派三声
下载PDF
略论大调曲子对河南传统筝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河南传统筝乐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大调曲子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传统筝乐音乐以板头曲和唱腔曲牌两种形式随大调曲子从豫东向豫南地区传播,并在以曹东扶为代表的大调曲子艺人对其曲目的编订及其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推动下成长为一种具有地... 河南传统筝乐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大调曲子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传统筝乐音乐以板头曲和唱腔曲牌两种形式随大调曲子从豫东向豫南地区传播,并在以曹东扶为代表的大调曲子艺人对其曲目的编订及其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推动下成长为一种具有地方风格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式。文章针对大调曲子与河南传统筝乐的密切关系,对河南传统筝乐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调曲子 河南筝乐 板头曲 唱腔曲牌 曹东扶
下载PDF
二人台牌子曲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苗幼卿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5-82,共8页
二人台牌子曲系内蒙古西部区最具影响的民间丝竹乐种,要早于二人台的形成。曲牌源于多方面,既有古乐曲遗存,也有从蒙古族民歌和汉族民间音乐中衍变而来,同时,还吸收了部分宗教音乐。系中原汉族移民音乐文化与当地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的... 二人台牌子曲系内蒙古西部区最具影响的民间丝竹乐种,要早于二人台的形成。曲牌源于多方面,既有古乐曲遗存,也有从蒙古族民歌和汉族民间音乐中衍变而来,同时,还吸收了部分宗教音乐。系中原汉族移民音乐文化与当地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丝竹乐 二人台牌子曲 曲牌
下载PDF
屈原《离骚》诉舜、谒帝、求女为何均告失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章才 《职大学报》 2020年第4期6-10,共5页
屈原《离骚》第二部分所写的诉舜、谒帝、求女等三事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三事都是基于幻想的;幻想高于现实,往往是对现实缺憾的补足。问题是:既然是幻想,屈原为何拒绝“补足”呢?原因有三:客观上,这三事本身都很难成功;主观上,屈原并没... 屈原《离骚》第二部分所写的诉舜、谒帝、求女等三事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三事都是基于幻想的;幻想高于现实,往往是对现实缺憾的补足。问题是:既然是幻想,屈原为何拒绝“补足”呢?原因有三:客观上,这三事本身都很难成功;主观上,屈原并没有尽力,而是浅尝辄止、遇难即退;逻辑上,这些事也不能成功,因为,历史已经凝固,无法改写。屈原明是求女,隐喻是“后宫路线”,即想求一位能解劝楚王的后妃。三事未遂,说明三个问题:第一,说明屈原并不自信。这主要是受当时楚国朝野上下一边倒地否定他的舆论的影响所致;第二,说明屈原对自己的政治处境有非常清醒和理智的预判:他知道他已经无法翻盘了;第三,屈原的清醒和理智也导致了他在文学上的幻想手法的使用是“有节制”的。也就是说,《离骚》并非迷狂写作或自动写作;相反,屈原作《离骚》时并未丧失理智。由此也可以说:《离骚》是文学自觉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诉舜、谒帝、求女的失败原因 文学自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