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卜居》《渔父》:屈原精神困境的揭示和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固持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德华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共6页
《卜居》、《渔父》在屈赋中被称为姊妹篇 ,这不仅是因为两篇均属对话体体制 ,更多的是因为在创作时间与情感的抒发上 ,《渔父》皆可视作《卜居》的续篇。如果说《卜居》揭示了屈骚精神在现实中的困境 ,那么《渔父》则展示了屈子在困境... 《卜居》、《渔父》在屈赋中被称为姊妹篇 ,这不仅是因为两篇均属对话体体制 ,更多的是因为在创作时间与情感的抒发上 ,《渔父》皆可视作《卜居》的续篇。如果说《卜居》揭示了屈骚精神在现实中的困境 ,那么《渔父》则展示了屈子在困境中对自我精神生死以之的恪守。两篇共同体现了屈骚精神与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骚精神 困境 固持
下载PDF
论贺铸词对楚辞的接受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遂 邬志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8期41-45,共5页
楚辞自诞生以来就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资源,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北宋词人贺铸其词有明显接受楚辞之处,文章从其词的意象、表现手法、内在精神三方面探讨贺铸词对楚辞的接受,并指出楚辞的影响也是形成贺铸词独特风格的一种重要... 楚辞自诞生以来就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资源,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北宋词人贺铸其词有明显接受楚辞之处,文章从其词的意象、表现手法、内在精神三方面探讨贺铸词对楚辞的接受,并指出楚辞的影响也是形成贺铸词独特风格的一种重要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东山词 意象 创作模式 屈骚精神
下载PDF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与《浮士德》求索精神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桐生 朱啸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6-90,98,共6页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离骚》主人公用九死未悔、体解未变的精神来追求美政理想;《浮士德》则执著地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求索形式上,《离骚》采用了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追求方式;《浮士德》则让主人公出入天人古今,在神魔幻境中展开热烈浪漫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歌德 《浮士德》 求索精神
下载PDF
论屈骚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德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6-101,共6页
屈原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固持是屈骚精神的基点。从汉到今,人们对屈子个性精神与爱国精神两个方面的争论与探讨,最为本质地反映了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对屈骚精神的基点和特征的提出对当今的人文精神的建构颇有启示。
关键词 屈骚精神 基点 启示 爱国精神 个性精神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戴复古接受屈骚精神的途径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方形 《台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戴复古曾师从陆游,人生理念自然受其影响。戴复古与杜甫也可以说是心神感契,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承祧杜甫现实主义诗美精神一脉而来。杜、陆二人又都极力弘扬屈骚精神。可见,戴复古诗学的主体精神是近承放翁,远绍杜圣,溯源屈子。这一诗性... 戴复古曾师从陆游,人生理念自然受其影响。戴复古与杜甫也可以说是心神感契,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承祧杜甫现实主义诗美精神一脉而来。杜、陆二人又都极力弘扬屈骚精神。可见,戴复古诗学的主体精神是近承放翁,远绍杜圣,溯源屈子。这一诗性精神使诗人的创作在表现自我人生感受的同时,更纳入具有充实社会内容的抒怀轨道,而在屈骚精神相对缺失的南宋年代更显珍贵,从而表现出极强的历史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复古 屈骚精神 接受途径 历史传承
下载PDF
宁调元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江祁 《云梦学刊》 2022年第2期62-67,共6页
宁调元自幼学习屈原的诗作,以屈原精神砥励志节,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通过化用、比拟、模仿、引注等方式,传承屈原精神,并将其与反清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志在将屈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关键词 宁调元 屈原精神 《离骚》
下载PDF
论韩少功寻根小说的楚文化底蕴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90-91,共2页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的一系列寻根小说和他作于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表现了浓郁的楚地特色,作家深受楚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使得他的寻根小说蕴含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他作品中表现的原始巫性思维方式和楚地风俗以及屈...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的一系列寻根小说和他作于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表现了浓郁的楚地特色,作家深受楚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使得他的寻根小说蕴含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他作品中表现的原始巫性思维方式和楚地风俗以及屈骚艺术精神对其作品的潜在影响都是楚文化底蕴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寻根小说 巫性思维 屈骚艺术精神 楚地风俗
下载PDF
屈骚遗韵与英雄幻梦:曹植游仙诗的思想意蕴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5-20,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曹植父子较早大量地创作游仙诗,曹植更率先以"游仙"名篇。曹植游仙诗共计十题十一首,约占其传世诗歌总数的七分之一。可见,创作游仙诗是曹植抒泻情感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曹植游仙诗的思想意蕴进行分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曹植父子较早大量地创作游仙诗,曹植更率先以"游仙"名篇。曹植游仙诗共计十题十一首,约占其传世诗歌总数的七分之一。可见,创作游仙诗是曹植抒泻情感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曹植游仙诗的思想意蕴进行分析,认为曹植游仙诗的实质是以列仙之趣来坎壈咏怀,其精神内核是屈骚精神。曹植在游仙诗中塑造了极为开放、自由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实际上是其未竟的英雄梦想的虚幻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游仙 屈骚精神
下载PDF
论辛弃疾词的屈骚情结
9
作者 刘伟 肖占鹏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2-46,共5页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曾言屈原之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亦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们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时代歌手,相同的国难际遇,一致的爱国深情,以及...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曾言屈原之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亦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们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时代歌手,相同的国难际遇,一致的爱国深情,以及同样的救亡图存奋斗之路,使他们都具有坚毅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器大者声必閎,志高者意必远",辛弃疾受到屈原"爱故土、求美政、哀民生、修美德"精神品质的熏陶感染,其词具有浓郁而深刻的屈骚情结,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骚情结 爱国精神 豪放
下载PDF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骚人遗韵”与陈洪绶绘画中的时间主题
10
作者 韩振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95-108,共14页
从19岁作《屈子行吟图》《九歌图》,到明、清鼎革之际作多幅《饮酒读书图》,陈洪绶的艺文书写在意绪格调和形式语汇方面都显示出"骚人遗韵"的强烈印迹,《屈子行吟图》《九歌图》也成为解读陈洪绶其人其作的一把"钥匙&qu... 从19岁作《屈子行吟图》《九歌图》,到明、清鼎革之际作多幅《饮酒读书图》,陈洪绶的艺文书写在意绪格调和形式语汇方面都显示出"骚人遗韵"的强烈印迹,《屈子行吟图》《九歌图》也成为解读陈洪绶其人其作的一把"钥匙"。与前代"李公麟—张渥"的人物画传统、以及同代萧云从《九歌图》的创作意旨进行细致比较,可发现陈洪绶与他们在思想定位问题上细微而重要的区别。陈洪绶的嗜酒、恋花,其绘画偏爱并置有生之物(短暂)与无机物(永恒)以及其间呈现的巨大张力,流露出一种悲剧性的生命祭奠感。清代前期,围绕两幅《饮酒读书图》的命名分歧,也折射出陈洪绶画作及其接受语境与"骚人遗韵"之间复杂而潜在的精神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屈原 骚人遗韵
下载PDF
屈骚精神与中国山水诗的审美情感
11
作者 何方形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48-51,共4页
中国山水诗的历史蕴涵深刻而丰厚。在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领域中,人们注重诗情的提炼与铸造,赋予客观山水以丰富的生命情调和审美品格,透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寄托着诗人拯济苍生的人生理想和实现自我的进取精神,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 中国山水诗的历史蕴涵深刻而丰厚。在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领域中,人们注重诗情的提炼与铸造,赋予客观山水以丰富的生命情调和审美品格,透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寄托着诗人拯济苍生的人生理想和实现自我的进取精神,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幽愤与感伤。这一充盈的诗性意趣与人生境界,与屈骚精神的习得与弘扬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历史传承性。诗人们在进行山水诗创作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屈骚精神及自身的生活感受,力求创变,从而形成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诗歌美学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骚精神 山水诗 审美情感 美学风范
下载PDF
新解偶得——读李白、屈原诗词有感
12
作者 冯纪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63,69,共4页
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系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一任院长,现旅居美国。此次回国与我校建筑系师生座谈,讲解有关建筑诗情,遂有本文,特刊登之,以飨读者。
关键词 李白 《菩萨蛮》 屈原 《九歌·山鬼》 诗歌
下载PDF
屈骚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13
作者 刘国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4-56,共3页
孕育于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屈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资源。本文比较全面地探讨屈骚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关键词 屈骚精神 爱国精神 民族精神 核心价值
下载PDF
宋词之“言情”与屈骚精神
14
作者 李春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2-23,共2页
宋词之"言情",所言之情多是个人化的感情,往往以伤花惜春、相思怨别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大量的花草意象、幽独的美人意象、执着无悔的情感追求与屈骚"香草美人"的抒情模式和"九死未悔"的情感品质相契合... 宋词之"言情",所言之情多是个人化的感情,往往以伤花惜春、相思怨别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大量的花草意象、幽独的美人意象、执着无悔的情感追求与屈骚"香草美人"的抒情模式和"九死未悔"的情感品质相契合。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涵,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词体的文化传承和美学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言情 屈骚精神
下载PDF
司马迁的“悲其志”与《离骚》的内在情感
15
作者 李建松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对《离骚》的接受过程中,司马迁的"悲其志"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在理解这句话时,人们多从司马迁与屈原的悲剧性人生理解,这并不能达到十分准确的理解目的。结合《离骚》和《屈原列传》,可知司马迁的"悲其志"... 在对《离骚》的接受过程中,司马迁的"悲其志"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在理解这句话时,人们多从司马迁与屈原的悲剧性人生理解,这并不能达到十分准确的理解目的。结合《离骚》和《屈原列传》,可知司马迁的"悲其志"与《离骚》的内在情感是一致的。屈原之"志"主要指其高洁人格、忠君爱国理想和怀才不遇的经历,而司马迁的"悲其志"表现的正是对屈原高洁人格和忠君爱国理想的赞美以及对其怀才不遇的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悲其志 内在情感
下载PDF
“屈原”与“过客”——从屈骚精神看鲁迅《野草》的蕴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凡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从屈骚精神的生死观入手,对《野草》进行三段式的主题划分,再论《野草》的内涵,挖掘作品中的古典精神及传统源流。《野草》传达的"悲世"﹑"深情"可追溯到屈骚精神,将舶来与继承完美结合并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作品... 从屈骚精神的生死观入手,对《野草》进行三段式的主题划分,再论《野草》的内涵,挖掘作品中的古典精神及传统源流。《野草》传达的"悲世"﹑"深情"可追溯到屈骚精神,将舶来与继承完美结合并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作品以"过客"为中心线索,"查拉图斯特拉"为物质外壳,"梦"为表现手段,屈骚的"生死反思"为精神内核,是对传统母题的反思与咀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屈骚精神 社会苦 生死观
下载PDF
顾贞立词的屈骚精神
17
作者 赵宣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64-69,共6页
顾贞立是清初顺康时期较为著名的女词人,著有《栖香阁词》。她不同于一般的闺秀词人,在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下,深层内核则是对屈骚精神的传承。不仅有对于屈骚意象的运用、屈骚情感的熔铸,还有对于李白、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屈骚精神的... 顾贞立是清初顺康时期较为著名的女词人,著有《栖香阁词》。她不同于一般的闺秀词人,在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下,深层内核则是对屈骚精神的传承。不仅有对于屈骚意象的运用、屈骚情感的熔铸,还有对于李白、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屈骚精神的接纳和继承。这使其词作显示出"语带风云,气含骚雅"的独特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贞立 屈骚精神 《栖香阁词》
下载PDF
文廷式接受屈骚精神的渊源探究
18
作者 叶珊珊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6-49,共4页
文廷式的文学创作明显表现出对屈骚精神的传承。文廷式接受屈骚精神途径不仅是崇仰屈子、学习屈赋,诗歌艺术上极力向杜甫"诗史"方向靠拢,注重"下情上达",词作方面承袭苏辛创作理念与精神内涵,具备苏辛风骨。无论是... 文廷式的文学创作明显表现出对屈骚精神的传承。文廷式接受屈骚精神途径不仅是崇仰屈子、学习屈赋,诗歌艺术上极力向杜甫"诗史"方向靠拢,注重"下情上达",词作方面承袭苏辛创作理念与精神内涵,具备苏辛风骨。无论是作诗还是填词,屈骚精神始终贯穿于文廷式的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廷式 屈骚精神 渊源 杜甫 苏辛
下载PDF
《离骚》的现实意义
19
作者 王运章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33-34,共2页
屈原的“美政”理想,忠于祖国,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正义,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人格,鼓舞探索进取,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离骚》 “美政”理想 爱国情感 求索精神 道德品质教育
下载PDF
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与修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德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宋代儒学的全面复兴,使屈骚精神中不合儒学《中庸》的言行受到贬议,从而表现出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而宋代朋党之争造成的处穷群体的存在,又使宋人对屈骚精神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产生认同,从而使屈骚精神得以修复。文化与政治的合力使宋... 宋代儒学的全面复兴,使屈骚精神中不合儒学《中庸》的言行受到贬议,从而表现出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而宋代朋党之争造成的处穷群体的存在,又使宋人对屈骚精神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产生认同,从而使屈骚精神得以修复。文化与政治的合力使宋人在对屈骚精神排斥与吸纳的过程中,又对屈骚精神进行了重新建构,使屈骚精神在宋代适应了儒家文化的要求与宋人的审美趣味,从而表现出宋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屈原 离骚 文学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