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异代同调:论沈亚之传奇的骚体文学特征 |
李金善
张启惠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2
|
顾景星骚体赋对屈骚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
马银川
|
《枣庄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论《离骚》对西汉文人创作之影响 |
张艺馨
|
《鹿城学刊》
|
2024 |
0 |
|
4
|
处境、心态与话语特色——再论《离骚》的创作时间 |
唐旭东
|
《云梦学刊》
|
2024 |
0 |
|
5
|
论魏禧骚体赋《括囊》《献岁》 |
周婷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论屈原作品的异称及其成因 |
张世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7
|
《卜居》《渔父》:屈原精神困境的揭示和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固持 |
王德华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8
|
“士不遇”的屈骚解读及其在汉代的现实意义 |
于浴贤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9
|
论贺铸词对楚辞的接受 |
胡遂
邬志伟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0
|
论屈骚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
王德华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1
|
不遇·玄思·宫怨·述行——简论屈骚影响下的汉代独创骚体赋 |
冯小禄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2
|
诗媛屈骚母题的经典化传承与性别内涵的拓展 |
聂欣晗
|
《云梦学刊》
|
2018 |
2
|
|
13
|
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 |
易闻晓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4
|
戴复古接受屈骚精神的途径及意义 |
何方形
|
《台州学院学报》
|
2008 |
4
|
|
15
|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与《浮士德》求索精神比较 |
陈桐生
朱啸雪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6
|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
熊良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7
|
论黄道周骚体赋 |
于浴贤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4
|
|
18
|
“屈骚传统”的巫本源与情本体——论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第四大传统” |
刘悦笛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0 |
4
|
|
19
|
汉代拟骚诗在文体层面对屈骚的继承与新变 |
王浩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20
|
屈骚诗性空间的生成、意蕴与影响——基于地学知识角度的考察 |
彭安湘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