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Miao Nationality’s Culture in Yuan Xiang Region on the Later Poetry Creation of Qu Yuan
1
作者 GUO Xiaochu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8期467-472,共6页
Miao culture is one of the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It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oetry.Chu ci is a new poetic style created by Qu Yuan,an ancient poet in China.It is the... Miao culture is one of the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It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oetry.Chu ci is a new poetic style created by Qu Yuan,an ancient poet in China.It is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romantic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Qu Yuan’s poetry creation is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Qu Yuan was exiled to Yuan Xiang region,and he had been in contact with the Miao ancestors in Yuan Xiang area during the exile.Therefore,the Miao land culture in Yuan Xiang area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Qu Yuan’s later poetry creation.This paper,taking Qu Yuan’s later poetry as an example,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Miao culture on Chu ci in Yuan Xiang area,introduces Qu Yuan’s life and how to contact Miao culture,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Miao nationality’s religious thought,customs,language and culture,oral folk song and pan song on the later poetry creation of Qu Y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ao nationality’s culture the songs of Chu influence qu yuans poetry yuan Xiang region
下载PDF
杨慎在滇咏兰诗的文化史意义
2
作者 茶志高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喻,寄情托意,实现了屈骚精神在边徼的光大。不同时期宦滇文人、本土文人对咏兰诗的唱和、阅读促成作品广泛传播与经典化,表现出人们对“芳草美人”文学传统、杨慎人品学识的集体认同;以杨慎为首的文化名人创作产生溢出效应,促成了当地地理文化的重构。响水关改名为兰谷关,是区域文化认同的具体体现。杨慎在滇咏兰诗创作成为研究中原与边疆文人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响水关 咏兰诗 屈骚精神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政治的“南”“北”与诗人的自我树立
3
作者 仲浩文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对屈原所作的阐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暗含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与立场。基于此,从王国维在1907年前后的事业和学术变化出发,对《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前人的阐释视角:此...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对屈原所作的阐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暗含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与立场。基于此,从王国维在1907年前后的事业和学术变化出发,对《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前人的阐释视角:此文写作的动机根植于王国维在这一时期经历的由南入北、进京任职这一人生转折的现实之中,同时也与他因填词而产生的文学抱负有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王国维对屈原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屈原 《屈子文学之精神》 文学地理学 南北精神
下载PDF
屈辞“羲和”文化再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汤洪 黄关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屈辞《离骚》与《天问》中多次出现"羲和",但"羲和"到底指什么,历来岐说不断。《山海经》记载为帝俊妻并日母,《尚书》记载为尧臣天文历官。而在屈辞中,日神为东君,羲和显然为日御,这与《淮南子》记载同。另外,尚... 屈辞《离骚》与《天问》中多次出现"羲和",但"羲和"到底指什么,历来岐说不断。《山海经》记载为帝俊妻并日母,《尚书》记载为尧臣天文历官。而在屈辞中,日神为东君,羲和显然为日御,这与《淮南子》记载同。另外,尚有楚辞注家释《离骚》、《天问》"羲和"为太阳或太阳神。通过文献梳理,羲和最初释义当为女性日神,后演变为日神帝俊之妻、后又为日御。此外,羲和与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亦似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辞 羲和 文化解读
下载PDF
论杜甫思想对屈原精神的传承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新 张蓓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先秦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其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忧国忧民、正直高洁的人格精神,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对于屈原精神全面加以继承和发扬,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都有十分显著的表现。
关键词 杜甫思想 屈原精神 继承
下载PDF
论钱澄之《屈诂》中的儒道互补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施仲贞 周建忠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6,共8页
钱澄之的《屈诂》中有着儒道互补的复杂思想。一方面,《屈诂》中充溢着浓厚的致君尧舜、中兴南明的儒家精神。这种儒家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屈原“美政理想”的推崇,钱澄之以此寓托曾经中兴南明政治理想的自我期待;儒家精神同时也表现在对... 钱澄之的《屈诂》中有着儒道互补的复杂思想。一方面,《屈诂》中充溢着浓厚的致君尧舜、中兴南明的儒家精神。这种儒家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屈原“美政理想”的推崇,钱澄之以此寓托曾经中兴南明政治理想的自我期待;儒家精神同时也表现在对屈原“家国情怀”的宣扬,其中包含着其浓厚强烈的“疆土意识”、拳拳殷切的“治国意识”和低徊流转的“忧国意识”。另一方面,《屈诂》中的道家思想,则表现在其中“以藏为用”的思想和因循“时”势的观念。钱澄之《屈诂》中这种儒道互补的思想是晚年时期的钱澄之,其儒道思想互相排斥、又互相调补的复杂文人心理结构在文学创作中的外在表现;是其作为清初重要遗民之难以言说而又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的遗老情志与心态的婉曲抒发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屈诂》 儒家精神 道家思想 儒道互补
下载PDF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与《浮士德》求索精神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桐生 朱啸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6-90,98,共6页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离骚》主人公用九死未悔、体解未变的精神来追求美政理想;《浮士德》则执著地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求索形式上,《离骚》采用了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追求方式;《浮士德》则让主人公出入天人古今,在神魔幻境中展开热烈浪漫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歌德 《浮士德》 求索精神
下载PDF
橘与屈子精神——重读《橘颂》 被引量:3
8
作者 龚红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6-39,共4页
历代关于《橘颂》意旨主要是两个方面不能统一 :一是《橘颂》的写作时间 ,早年 ?晚年 ?二是《橘颂》歌颂的对象 ,屈原自己 ?君子 ?楚王 ?又有一个共通点 :《橘颂》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笔者从与屈原的其他作品思想的比较中得出结论 :... 历代关于《橘颂》意旨主要是两个方面不能统一 :一是《橘颂》的写作时间 ,早年 ?晚年 ?二是《橘颂》歌颂的对象 ,屈原自己 ?君子 ?楚王 ?又有一个共通点 :《橘颂》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笔者从与屈原的其他作品思想的比较中得出结论 :《橘颂》的写作时间当是屈原青年时代从政初期。《橘颂》歌颂的对象应是橘树。同时 ,笔者以为此文是解读屈子精神的重要文献 ,但历来因为屈原的另一篇文章《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颂》 屈子精神 屈原 《离骚》
下载PDF
从历代封崇看屈原精神软实力的生成 被引量:2
9
作者 龚红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9,共9页
自晚唐开始,历代朝廷多次敕封屈原,修葺其祠庙,并纳入祀典。这些敕封与祭祀凸显了屈原精神之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得以产生的历史文化机缘。尽管历朝封号名称和褒崇用意不尽一致,但在同一主体对象身份认同背后,都共同彰显了对屈原精... 自晚唐开始,历代朝廷多次敕封屈原,修葺其祠庙,并纳入祀典。这些敕封与祭祀凸显了屈原精神之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得以产生的历史文化机缘。尽管历朝封号名称和褒崇用意不尽一致,但在同一主体对象身份认同背后,都共同彰显了对屈原精神示范性的推崇。在代代相承的推崇中,屈原精神软实力的构成要件(灵威、清烈、忠节、文化名人)和示范功用(宗教价值、伦理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得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崇 屈原精神 软实力
下载PDF
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之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6,共10页
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 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显示了陶屈艺术精神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屈原 《楚辞》 虚拟
下载PDF
屈原求索精神及其现代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都春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14,共4页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领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气脉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追求,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索求,对人类终极理想的诉求和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探求。这种求索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对中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求索 儒道
下载PDF
文脉流传 薪火相承——论郭沫若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继承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奎林 张德明 黄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0-33,共4页
郭沫若是五四时期最有成就的反封反帝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两面伟大文化旗帜之一。郭沫若从传统中走向现代,因而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郭沫若反思和继承传统文化,不但深受古典传统学养的滋润,追求自然物象的天人合一,... 郭沫若是五四时期最有成就的反封反帝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两面伟大文化旗帜之一。郭沫若从传统中走向现代,因而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郭沫若反思和继承传统文化,不但深受古典传统学养的滋润,追求自然物象的天人合一,还承传了屈原的战斗精神,并利用文学样式宣扬屈原的战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传统文化 屈原精神 自然宇宙 自由人格
下载PDF
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仲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在清诗话中,有着数量惊人的楚辞评论。然而,学术界至今还没有论及清诗话究竟是如何评论楚辞的。清诗话在楚辞文体之归属、楚辞内容之评析、楚辞艺术之探研、楚辞范式之确立、楚辞影响之追踪等方面均有大量可资借鉴的见解。可以说,清诗... 在清诗话中,有着数量惊人的楚辞评论。然而,学术界至今还没有论及清诗话究竟是如何评论楚辞的。清诗话在楚辞文体之归属、楚辞内容之评析、楚辞艺术之探研、楚辞范式之确立、楚辞影响之追踪等方面均有大量可资借鉴的见解。可以说,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在楚辞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话 楚辞 屈原
下载PDF
屈原作品在朝鲜半岛的接受与屈原精神域外文化凝聚力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红林 《云梦学刊》 2011年第1期38-44,共7页
屈原作品进入朝鲜半岛后经历了两个接受的黄金时期,即李氏朝鲜时期,文人对其内容与形式的仿效、阐释或评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教育科研机构对楚辞的教学、翻译与研究。屈原忠贞、爱国精神倍受朝鲜文人推崇。屈原作品的汉宋辑注... 屈原作品进入朝鲜半岛后经历了两个接受的黄金时期,即李氏朝鲜时期,文人对其内容与形式的仿效、阐释或评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教育科研机构对楚辞的教学、翻译与研究。屈原忠贞、爱国精神倍受朝鲜文人推崇。屈原作品的汉宋辑注本决定了朝鲜半岛读者接受屈原精神的忠君爱国基调;而“壬辰倭乱”激发了朝鲜文人与屈原的爱国“共鸣”。中韩端午缘昭示了屈原精神的超时空永恒价值特性及屈原精神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作品 接受 屈原精神 端午 文化凝聚力 朝鲜半岛
下载PDF
论贾谊对屈原精神的接受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修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屈原与贾谊都具有强烈的功业意识和英雄意识,他们作为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都能够敏感而清醒地认识现实并预见未来。在赋体文的创作上,贾谊直接承继了屈原的艺术精神,重抒写情志,语言瑰丽,情感激切,构思亦与屈骚... 屈原与贾谊都具有强烈的功业意识和英雄意识,他们作为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都能够敏感而清醒地认识现实并预见未来。在赋体文的创作上,贾谊直接承继了屈原的艺术精神,重抒写情志,语言瑰丽,情感激切,构思亦与屈骚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处世态度 人格结构 屈原精神 接受
下载PDF
宁调元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江祁 《云梦学刊》 2022年第2期62-67,共6页
宁调元自幼学习屈原的诗作,以屈原精神砥励志节,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通过化用、比拟、模仿、引注等方式,传承屈原精神,并将其与反清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志在将屈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关键词 宁调元 屈原精神 《离骚》
下载PDF
屈原精神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林福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18,共8页
屈原精神的形成与其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经历有密切关系,其爱国、高洁、奉献、求索、改革的精神融合了儒家、法家、道家、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构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均需要弘扬屈... 屈原精神的形成与其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经历有密切关系,其爱国、高洁、奉献、求索、改革的精神融合了儒家、法家、道家、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构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均需要弘扬屈原精神。充分认识和提高屈原文化品牌的重要性,把屈原精神与岳阳精神结合起来传承屈原文化,有利于屈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旅游业。积极倡导和践行屈原精神,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用屈原的品德教育青少年,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精神 形成背景 重要内涵 思想渊源 价值意义 传播弘扬
下载PDF
论先秦优语与西汉散体赋的渊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全志 《甘肃理论学刊》 200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分体研究汉赋的起源问题,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散体赋在它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其他文体的某种因素。经过爬梳、分类研究先秦时期的优语事例,发现它们与散体赋的本质特征存在众多的一致性,从中可以看出先秦优语与散体赋存在着独特... 分体研究汉赋的起源问题,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散体赋在它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其他文体的某种因素。经过爬梳、分类研究先秦时期的优语事例,发现它们与散体赋的本质特征存在众多的一致性,从中可以看出先秦优语与散体赋存在着独特的承继关系。在从优语发展到散体赋成熟形式的过程中,屈原之赋是先导之风,而宋玉之赋和荀卿之赋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使我们看到从优语发展到文人之赋的鲜明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体赋 先秦优语 屈原之赋 宋玉之赋 荀卿之赋
下载PDF
略论毛庆先生对当代屈原研究之贡献——以《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之前二章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力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7-105,共9页
毛庆对当代屈原(屈骚)研究之贡献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言,则主要有二:一,是对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之新探索;二,是对屈骚艺术所作的系统而深入之研究。这分别集中地体现在其本世纪初出版的《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屈... 毛庆对当代屈原(屈骚)研究之贡献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言,则主要有二:一,是对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之新探索;二,是对屈骚艺术所作的系统而深入之研究。这分别集中地体现在其本世纪初出版的《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屈骚艺术研究》两部厚实的著作中。毛庆这两方面的重要贡献不仅见之其成果本身,就研究方法层面言,亦大有启迪吾人之智者在。可以说,其研究标志着"屈学"在新世纪向纵深发展与研究方向的某种意义上之转变。毛庆的屈原(屈骚)研究之成功经验,甚值得我们好好地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庆 当代屈原研究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试论屈原《离骚》的神话寓意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本文以《离骚》为文本,以《山海经》神话为主要依据,试图从政治理想、生死观念、文化取向三个方面,探寻屈原以宗族之恋为主的独特的精神境界、文化体系及其重要的思想认识价值。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神话 精神境界 宗族之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