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TERNARY GLACIATION SERIES ANDGLACIAL LANDFORM IN GONGWANG MOUNTAINS INNORTHEAST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况明生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7年第2期180-190,共11页
The Gongwang Mountains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Yunnan Plovince. In the mountain, glaciation once occirred above 3100 m a. s. l. in the Quaiernary. The typical glacial remain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i... The Gongwang Mountains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Yunnan Plovince. In the mountain, glaciation once occirred above 3100 m a. s. l. in the Quaiernary. The typical glacial remain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iaozishan - and Yaojingtang - Niudongping area. The glacial landforms were mainly cirque, trough valley and lateral moraine. Glacial type was alpine cirque glacier and according to morphogenetic relation of the glacial landforms,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should be separated into two periods: last glaciation (containing two stages of late and maximum glaciation) and penultimate in the Gongwang Mountain in northeast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AINS of glacier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SERIES the Gongwang Mountains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LAST GLACIATION AND MAXIMUM GLACIATION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 CONTROVERSY TO M. KUHLE,S ICE SHEET HYPOTHESIS 被引量:4
2
作者 施雅风 郑本兴 李士杰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2年第4期3-21,共19页
Since the late 1950’s, many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explored the remains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 In the main, 3-4 glaciations have been recogn... Since the late 1950’s, many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explored the remains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 In the main, 3-4 glaciations have been recognized. The largest one occurred in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with piedmont glaciers, ice caps and trellis valley glaciers in many high peak regions. But here is no evidence of a unified ice sheet covering the whole plateau as described by M. Kuhle. Due to the further uplifting of the Himalayas and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climate became progressively drier, diminishing the extension of glacier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elevation of the snow line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was about 4,000 m on the south, east and northeast edges of the plateau and ascended to 5500 m on the hinder northwest of the plateau.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big plateau massif, the sharp increase of aridity from the southeast rim to the northwest inland area and the abrupt decrease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ternary glaciation dispersed mountain glaciers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第四纪冰碛层划分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志明 李勇 +2 位作者 李亚林 张毅 王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在对唐古拉山口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资料和TL、10B-26Al-21Ne及14C测年数据,对区内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晚期的末次冰期)和二次全新... 在对唐古拉山口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资料和TL、10B-26Al-21Ne及14C测年数据,对区内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晚期的末次冰期)和二次全新世冰进(即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但在唐古拉山口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的冰川遗迹,由于高原隆升的滞后性和冰川发育的延滞效应及“亚洲干极”的耦合,推测仍只发育局部冰川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古今雪线由高原边缘向腹地升高,唐古拉山地区高出边缘1500m左右,生动表现了“亚洲干极”的作用;广泛分布的湖群说明羌塘地区是一个大江大河尚未伸入的内流地区,意味着青藏高原是个年青的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对高原腹地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 冰川发育 第四纪 中更新世 冰碛层 亚洲 现代冰川 腹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对M.Kuhle的大冰盖假设的否定 被引量:28
4
作者 施雅风 郑本兴 李世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6,共16页
M.Kuhle把青藏高原外缘山地的山麓泥石洪流堆积误认为冰碛,推算出高原上末次冰期雪线普遍比今降低1100-1500m,已低于高原平均高度,以此推断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统一大冰盖。本文根据中国学者大量的研究事实和确凿的冰川作用遗迹,重建冰期... M.Kuhle把青藏高原外缘山地的山麓泥石洪流堆积误认为冰碛,推算出高原上末次冰期雪线普遍比今降低1100-1500m,已低于高原平均高度,以此推断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统一大冰盖。本文根据中国学者大量的研究事实和确凿的冰川作用遗迹,重建冰期雪线分布高度,提出了“分散的山地冰川”的观点,并从古气候学和高原构造隆升等方面分析了原因,以此论证了“大冰盖说”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青藏 高原 冰川 第四纪
下载PDF
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孟庆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9,共10页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分别命名为札达冰期(1161-952 ka BP)、阿伊拉日居冰期(762-730 ka BP)、学朗冰期(336-211 ka BP)和弄穷冰期(105-15 ka BP),并与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冰期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岳冰川、冰帽、山麓冰川和中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现代冰川有过冰川推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拉日居山脉 第四纪 冰川作用 早更新世冰期 冰期划分 山脉 西藏 冰川沉积物 电子自旋共振 早更新世
下载PDF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焦克勤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2,共9页
自中更新世以来 ,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 )和 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 (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 ) .昆仑冰期 (最大冰期 )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 (0 80~ 0 6 0MaBP) ,不仅是本区最早... 自中更新世以来 ,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 )和 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 (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 ) .昆仑冰期 (最大冰期 )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 (0 80~ 0 6 0MaBP) ,不仅是本区最早的一次冰期 ,而且也是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冰期 ,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 16~ 18倍 ;倒数第二次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 (0 30~ 0 135MaBP) ,比现代冰川大 13~ 15倍 ;末次冰期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 ,应分为末次冰期早冰阶 (75 0~ 5 8 0kaBP)和晚冰阶 (32 0~ 15 0kaBP ,2 3 0kaBP时达到极盛 ) ,但在唐古拉山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早冰阶的冰川遗迹 ,因此 ,只对末次冰期的晚冰阶 (LMG)进行了探讨 .LMG时 ,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 10倍 ;新冰期发生在全新世高温期后 ,冰碛物的14 C测年为 (3 5 40± 16 0 )aBP ,冰川规模略大于现代冰川 ;小冰期发生在 15~ 19世纪 ,冰川规模已接近于现代冰川 .由于青藏高原的上升 ,对高原腹部地区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 ,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昆仑冰期以来 ,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山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小冰期 冰碛物 新冰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云南玉龙雪山第四纪冰期与冰川演化模式 被引量:54
7
作者 郑本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61,共9页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坪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坪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冰川规模最大,当时,白水河古冰川长11km,比云杉坪冰期的山麓冰川边缘(3100~3200 m)还低,末端海拔2860m.比末次冰期的白水河冰川长 2.5 km.冰川演化模式与梅里雪山、贡嘎山东坡相同,均属藏东南型,而与青藏高原广大高山区以倒数第三次冰期冰川最大规模有别.主要是它们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高山的上升幅度、时间和气候条件与青藏高原内部不同所致.近期冰川变化小. 1998年比1982年后退约100~150m,上升高度约 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第四纪 冰期 冰川演化模式
下载PDF
秭归庙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宝华 肖尚斌 +4 位作者 刘咏燕 赵家成 李媛 牛凤霞 王栋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89-95,共7页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3.1^+3.2℃和776~1 155 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作用 冰川遗迹 第四纪冰川
下载PDF
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 被引量:3
9
作者 景才瑞 揭毅 景高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也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赞同.基本上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建国后又一再时起时伏引起了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论述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如极大陆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极海洋型冰川、亚海洋型冰川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中国第四纪冰川 研究历史 冰川类型
下载PDF
梵净山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兴中 王立亭 +1 位作者 刘家仁 陈跃康 《贵州地质》 2013年第3期203-212,202,共11页
屹立在黔东湘西低山丘陵上的梵净山,第四纪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冰川流行,从山上到山下保存有一套完整的冰川遗迹。根据此次所作冰碛物ESR测年资料分析,确认梵净山冰川有过六次冰期(含一次冰缘期),其年代下限依次是133 Ka、236 Ka、392 Ka、... 屹立在黔东湘西低山丘陵上的梵净山,第四纪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冰川流行,从山上到山下保存有一套完整的冰川遗迹。根据此次所作冰碛物ESR测年资料分析,确认梵净山冰川有过六次冰期(含一次冰缘期),其年代下限依次是133 Ka、236 Ka、392 Ka、654 Ka、960 Ka及1 728 Ka。梵净山地区各冰期的ESR测年数据,与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各冰期的ESR年代十分吻合;同时该区最近两次冰期的年代,还与黔桂地区25万年来两次冰期旋回的铀系法测年数据高度一致。因此梵净山极有可能成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第四纪冰川 冰期 冰碛台地 ESR测年
下载PDF
河北秦皇岛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
11
作者 刘书燕 犹遵艳 +2 位作者 刘连忠 崔贵云 邵先杰 《地质与资源》 CAS 2021年第5期526-532,569,共8页
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争鸣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冰川遗迹都是零散的、孤立的,具有多解性,不能充分支撑冰川存在的观点.经过对燕山山脉秦皇岛段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发现了大量的... 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争鸣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冰川遗迹都是零散的、孤立的,具有多解性,不能充分支撑冰川存在的观点.经过对燕山山脉秦皇岛段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发现了大量的、类型齐全的与冰川有关的遗迹,主要类型有冰川漂砾、冰碛、石海、冰臼、冰斗、冰蚀槽、冰擦痕、羊背石、角峰和U形谷.这些遗迹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了有力的证据群和证据链条,为中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冰川 冰斗 冰臼 秦皇岛 河北省
下载PDF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作用及其气候响应的讨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欧先交 周尚哲 +1 位作者 赖忠平 曾兰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8,共17页
关于青藏高原和周边山地第四纪冰川作用及其气候响应存在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老冰期主要发生在氧同位素奇数阶段;MIS 3和早全新世存在规模较大的冰川前进;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冰川作用起主导作用(水汽驱动).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青藏高... 关于青藏高原和周边山地第四纪冰川作用及其气候响应存在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老冰期主要发生在氧同位素奇数阶段;MIS 3和早全新世存在规模较大的冰川前进;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冰川作用起主导作用(水汽驱动).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青藏高原冰川作用主要对应于氧同位素偶数阶段;冰川发育是构造隆升-冰期气候耦合的产物(低温驱动).本文基于现有的陆地生成宇宙核素(TCN)和光释光(OSL)等年代结果总结了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类型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历史的对比,并对几个关键的争议问题做了讨论.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冰川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下,冰川作用在湿润期和低温期都有可能发生,但总体上主要与低温相对应.青藏高原冰川对气温的响应似乎更为敏感.MIS 3冰进规模较大可能是降水较多结合冷期(或冷事件)降温所致,显示了印度季风降水和气温波动对高原冰川的共同作用.早全新世冰进也与印度季风和北半球冷事件关系密切.目前的测年数据还没有推翻“冰期发生在氧同位素偶数阶段”这种传统认识.当前急需更多精确的数字定年工作,以不断更新对青藏高原冰期时代及其气候响应机制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四纪冰川 冰期成因 冰川波动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缘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宇生核素年代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建 张志刚 +4 位作者 徐孝彬 孔屏 白世彪 张茂恒 梁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402,共9页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第四纪曾发育过一个冰帽——稻城冰帽,然而关于这个冰帽发育的年代和变化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年代数据的支撑。本文选自稻城第四纪古冰帽南缘雄古附近的冰碛垄、冰碛台地、羊背石和冰川漂砾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第四纪曾发育过一个冰帽——稻城冰帽,然而关于这个冰帽发育的年代和变化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年代数据的支撑。本文选自稻城第四纪古冰帽南缘雄古附近的冰碛垄、冰碛台地、羊背石和冰川漂砾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稻城古冰帽南缘至少发生过5次冰川前进事件,每次冰川前进到达最大规模的时间分别为19.0±0.7~19.8±0.7kaB.P.,25.8±0.6~27.4±0.7kaB.P.,52.5±0.9~59.6±1.1kaB.P.,162.2±2.7~287.4±9.9kaB.P.和大于480.2±2.2kaB.P.。根据年龄数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的分析,稻城古冰帽很可能形成于约800~600kaB.P.之间,此后冰川的规模呈现出随着时间不断缩小的趋势,可能与该区气候的变干有关。MIS 3的冰川规模比MIS 2大,可能与MIS 3时期气候比MIS 2相对湿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宇生核素测年 羊背石 漂砾 暴露年代 ^10BE ^26Al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第四纪冰川年代学以及新技术研究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被引量:9
14
作者 易朝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7-561,共25页
一百多年来,新技术的运用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第四纪冰川研究带来重大变化,研究方法和内容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研究者采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定性描述冰川地貌和冰碛物沉积特征及其分布,根据冰川遗迹的相对位置和风化程... 一百多年来,新技术的运用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第四纪冰川研究带来重大变化,研究方法和内容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研究者采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定性描述冰川地貌和冰碛物沉积特征及其分布,根据冰川遗迹的相对位置和风化程度划分了4~6次经典冰期;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的近30年间,采用放射性碳、光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以及火山灰钾氩法/裂变径迹等测年技术测定冰川地貌及其相关沉积物的数值年代.其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定量化描述冰川遗迹,解决了许多以往第四纪冰川研究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发现了不少新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1)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的大规模冰进、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简称LGM)、末次冰期早阶段的时代和倒数第二冰期的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对比;北美洲、南美洲和青藏高原最老的冰期时代大约1 Ma.2)采用3S技术(GPS、GIS和RS)并结合野外调查,发现海洋性冰川作用区冰下磨蚀量与冰流速成2次方的定量关系,定量描述古冰川分布和平衡线的空间变化,最近和未来将采用数值模型并结合野外调查模拟山地冰川的面积、体积和平衡线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测年水平,对冰碛物精细测年,以利全球冰期对比和古冰川气候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年代学 冰期对比 古冰川与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