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邵伟 谢清春 +2 位作者 王春香 米广太 王大庆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测试、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和确证,表明槲皮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含量测定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 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测试、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和确证,表明槲皮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含量测定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槲皮素的溶解度,槲皮素的溶解度由原来的0.0392 mg/ml增至包合后的34.227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差热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脂肪醇对槲皮素-环糊精包合物包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秀萍 张国梅 +2 位作者 杨郁 董川 双少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槲皮素的包合作用 ,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并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计量比 ,探讨了有机小分子醇对包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能力强弱顺序为 :HP...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槲皮素的包合作用 ,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并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计量比 ,探讨了有机小分子醇对包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能力强弱顺序为 :HP β CD >M β CD >β CD ,脂肪醇对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 槲皮素 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作用 荧光光谱法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形成常数 芦丁 甙元
下载PDF
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娜 朱开梅 顾生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40-3341,共2页
槲皮素作为槐米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主要代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不断地探讨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再把芦丁转化成槲皮素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几种新的提取方法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 槐米 芦丁 槲皮素 提取方法
下载PDF
肝苏缓释胶囊精制工艺中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的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兴亮 杨明 +2 位作者 邱雪兰 许润春 马鸿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赶黄草提取物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型号。方法以槲皮素吸附量、解吸率、吸附速率及解吸速率为指标,对D140、D141、D3520、AB-8、D101、DM-130、NKA-9、S-8等8种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槲...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赶黄草提取物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型号。方法以槲皮素吸附量、解吸率、吸附速率及解吸速率为指标,对D140、D141、D3520、AB-8、D101、DM-130、NKA-9、S-8等8种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槲皮素的静态吸附量顺序为:D140>D141>D3520>AB-8>D101>DM-130>NKA-9>S-8,解吸率顺序为:D140>D141>S-8>AB-8>NKA-9>D3520>DM-130>D101。其中D140、D141对槲皮素的吸附量分别为9.728、.76m.g-1,解吸率分别为88.5%、84.3%;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比较结果表明,D140型树脂在加入药液后约5h吸附达到平衡,在加入解吸剂后1.5h解吸完全,其吸附、解吸速率最快。结论在8种树脂中,D140的吸附与解吸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苏缓释胶囊 精制工艺 吸附树脂 型号筛选 槲皮素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蒙药蒙根窍吉散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柱 吕颖 +3 位作者 张海涛 王杰 张春红 李旻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2期1554-1558,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药蒙根窍吉散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儿茶素的含量。方法:槲皮素、异鼠李素含量测定色谱柱为Diamonasil C18(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甲醇-0. 4%磷酸(47∶53)等度洗脱,儿茶素色谱柱为Agilent ZORB...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药蒙根窍吉散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儿茶素的含量。方法:槲皮素、异鼠李素含量测定色谱柱为Diamonasil C18(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甲醇-0. 4%磷酸(47∶53)等度洗脱,儿茶素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A乙腈-乙酸-0. 03 mol·L-1乙二胺四乙酸-水(9∶2∶0. 2∶88. 8)溶液,流动相B乙腈-乙酸-0. 03 mol·L-1乙二胺四乙酸-水(80∶2∶0. 2∶17. 8)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70、278 nm,柱温分别为25、35℃,流速均为1. 0 m L·min-1。结果: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儿茶素分别在0. 283 8~1. 419 1、0. 280 9~1. 404 6、0. 115 5~1. 155 5μg(r=0. 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 05%、94. 00%、91. 25%(n=9),RSD分别为0. 69%、0. 96%、0. 71%。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蒙根窍吉散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根窍吉散 槲皮素 异鼠李素 儿茶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N-CTS/MWNTs/GCE电化学传感器对多巴胺和槲皮素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军丽 张燕 策萌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5-1379,共5页
通过N-酰化壳聚糖(N-CTS)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得到N-CTS/MWNTs/GCE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和槲皮素(QU)在修饰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CTS/MWNTs/GCE电极能显著提高DA、QU的氧化峰电流,... 通过N-酰化壳聚糖(N-CTS)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得到N-CTS/MWNTs/GCE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和槲皮素(QU)在修饰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CTS/MWNTs/GCE电极能显著提高DA、QU的氧化峰电流,降低其氧化峰电位。在p H分别为7.38、6.8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A、QU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Ip(DA)=0.0397+4715.8673 c、Ip(QU)=-0.2645+256.8935 c,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多巴胺、槲皮素检测限分别达1.0×10-8mol·L^(-1)和1.0×10-6mol·L^(-1)。N-CTS/MWNTs/GCE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51%。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含DA、QU成分药物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化壳聚糖 多壁碳纳米管 N-CTS/MWNTs/GCE电极 多巴胺 槲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