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entin Skinner's "Rhetorical Turn" and the Chances for Political Thought
1
作者 Karl Palone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期9-22,共14页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 of debating pro et contra among political agents as sources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 exemplary institution for such debates is the Westminster Parliament, and Skinner extends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culture of English Renaissance to studies on parliamentary debates. Here I am first comparing Skinner's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and Reason and Rhetoric in the Philosophy of Hobbes i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hetoric. Subsequently I discuss Skinner's comments on English parliamentary debates, including his recommendation to read Hobbes's Leviathan "as a speech in Parliament." Reason and Rhetoric has inspired valuable studies on English Renaissance political rhetoric, shortly discussed her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parliamentary variety of deliberative rhetoric, I refer to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f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and to procedural tracts from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Westminster, which among others create a parliamentary vocabulary and rules for conducting and regulating parliamentary debates. The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institutionalizes the principle of in utramque partem disputare, central in Skinner's rhetorical studies. By this manner we can re-activate the link between political thought and parliamentary studies as well as explicate a dissensual alternative to Jiirgen Habermas's views 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studies and parliamentary deb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tin skinner political thought rhetorical studies English Renaissance rhetoric parliamentary rhetor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下载PDF
从“自由”概念的历史演变反思新自由主义治理困境——以英国教育罢工为例
2
作者 姜静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英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来,频繁出现罢工、工会运动低迷、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严重分裂。这些社会危机表明,英国正面临着一些难以摆脱的弊病和治理困境。尤其在英国教育领域,治理困境愈益凸显。这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英国社会冲突和... 英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来,频繁出现罢工、工会运动低迷、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严重分裂。这些社会危机表明,英国正面临着一些难以摆脱的弊病和治理困境。尤其在英国教育领域,治理困境愈益凸显。这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英国社会冲突和治理困境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既反映了当代英国国家治理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社会痼疾,也暴露了以个人权利为基石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实践政策的流弊。政治实践与政治哲学、政治概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概念变化和政治革新常同步进行,当政治实践面临深刻危机时,政治概念也面临着重新阐释。“剑桥学派”领军人物昆廷·斯金纳挖掘、追溯了新罗马自由理论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产生和传承,以挑战新自由主义哲学对“自由”概念的单维解读。新自由主义哲学强调,“自由”就是免于干涉,国家应让位于市场,主张限制国家干预,提倡市场化和私有化。英国新自由主义改革推动教育市场化和私有化,加强教育体系中的支配性权力关系,结果导致教育主体间矛盾凸显。新罗马自由理论则指出,“自由”就是免于依附或免于依赖他人的专断意志,为反思当代英国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及治理困境提供了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概念 昆廷·斯金纳 新自由主义 治理困境 新罗马自由理论
下载PDF
观念史研究的回归——观念史研究范式演进的考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宏图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9,共11页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至今观念史研究范式的演进,梳理出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如果说过去诺夫乔伊所开创的观念史只是研究基本的"观念单元",那么现在的新观念史则表现为,在以语言哲学为理论基础后走向了以语境...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至今观念史研究范式的演进,梳理出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如果说过去诺夫乔伊所开创的观念史只是研究基本的"观念单元",那么现在的新观念史则表现为,在以语言哲学为理论基础后走向了以语境、修辞与行动等为核心的研究;同样,"新社会文化史"在社会建构为导向的指引下,强调考察观念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目前,与全球化的进程相呼应,又出现了"空间转向"。实际上,无论哪一种维度的研究,都并未导致观念史研究的衰落,反而丰富了其研究的范式,扩展了其研究的视角。因此,观念史在经历了这些转换之后正迎来新的繁荣,或者说观念史研究正在复兴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思想史 观念社会史 阿瑟·诺夫乔伊 昆廷·斯金纳
下载PDF
观念史的过去与未来:价值与批判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旭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2,共8页
观念史从哲学史中分离而来。与哲学史侧重研究各种哲学体系、流派、学说和主义不同,观念史研究的是构成这些哲学体系和哲学学说的最小成分,即单元观念。观念史自洛夫乔伊创立起来,借助单元观念的跨学科特性和跨民族特性,逐渐成为一门提... 观念史从哲学史中分离而来。与哲学史侧重研究各种哲学体系、流派、学说和主义不同,观念史研究的是构成这些哲学体系和哲学学说的最小成分,即单元观念。观念史自洛夫乔伊创立起来,借助单元观念的跨学科特性和跨民族特性,逐渐成为一门提倡综合研究的新学科,并因此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美人文研究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语境主义者对洛夫乔伊的观念史提出批评,认为应当将观念置于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才能彰显其原初本义。此后,在新兴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冲击下,观念史日渐衰落。最近几年来,历史研究中长时段理论的回归,要求人们从更大的视角和更长的时间跨度去研究观念或思想的历史。而洛夫乔伊的不受语境限制、跨区域和跨学科的观念史,恰好能为当前的思想史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写作灵感。观念史因而正迎来新形势下的回归,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洛夫乔伊 语境主义 昆廷·斯金纳 长时段历史
下载PDF
寻找“自由”的另一种定义——昆廷·斯金纳对“自由”的理解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7,共7页
在当代社会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中,英国思想家伯林把“自由”理解为“消极自由”,并且这一定义被广为接受。斯金纳教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并且通过对思想史的“知识考古”提出了“自由”的另一种定义,只有在共和的政治体制下,我们才能... 在当代社会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中,英国思想家伯林把“自由”理解为“消极自由”,并且这一定义被广为接受。斯金纳教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并且通过对思想史的“知识考古”提出了“自由”的另一种定义,只有在共和的政治体制下,我们才能够获得自由和保有自由。这样,斯金纳就打破了人的“自由”与政治体制没有联结的“消极自由”观,希望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结合中来保有我们的自由,避免受到强制和奴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自由主义 伯林 政治体制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下载PDF
“语境”中的“语境主义”:昆廷·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发微 被引量:16
6
作者 孔新峰 《政治思想史》 2010年第1期32-55,共24页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面的问题:"语境主义"兴起的"语境"是什么?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具有怎样的现实政治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学派 昆廷·斯金纳 语境主义 共和主义
下载PDF
历史哲学和历史中的哲学——简论昆廷·斯金纳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晴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9,238,共14页
英国史家昆廷·斯金纳闻名遐迩,是当代世界思想界的重量级人物,斯金纳的学术以两卷本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而闻名于世。他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著名思想家为对象,研究他们的论著如何形塑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和社会。... 英国史家昆廷·斯金纳闻名遐迩,是当代世界思想界的重量级人物,斯金纳的学术以两卷本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而闻名于世。他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著名思想家为对象,研究他们的论著如何形塑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和社会。从早年起,斯金纳便在研究政治思想史的同时,积极探讨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他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出版的数篇论文,就已经反映了这一思考路径及其演变。斯金纳对近代史学的实证主义传统,持有批判的立场。他通过借鉴约翰·奥斯汀等语言哲学家的著作,探究语言和观念所隐含的“言外之意”如何需要通过阅读同时代的著作,了解当时的语言习惯来获取对其真切的理解。斯金纳的探索有助推广学术界的“语言学转向”,但他又并非是一个后结构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他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历史中的哲学”—做出了别具一格的贡献,而其学术兴趣,则依旧受制于“西方中心论”的传统,与现代史学的基本走向没有形成积极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史学理论 语言学转向 约翰·奥斯汀 理查德·罗蒂 海登·怀特 历史语境 言外之意
下载PDF
在历史语境主义中开拓概念史的研究——读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大大向前推进了"历史语境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斯金纳将历史语境主义、概念史、修辞学三者通恰相融,不仅推进了"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而且最终由此成为一位学术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昆廷·斯金纳 历史语境主义 现代政治思想
下载PDF
“剑桥学派”的史学方法与激进民主
9
作者 刘小枫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4,共11页
"剑桥学派"虽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崛起的思想史研究学派,但在英美学界的影响辐射力迄今仍然相当强势。"剑桥学派"提出的思想史方法论范式,即"让文本返回它最初的写作语境",看起来非常学术化,即强调作为历... "剑桥学派"虽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崛起的思想史研究学派,但在英美学界的影响辐射力迄今仍然相当强势。"剑桥学派"提出的思想史方法论范式,即"让文本返回它最初的写作语境",看起来非常学术化,即强调作为历史研究的思想史研究的客观性。其实,"剑桥学派"并非仅仅是一个思想史研究的学派,毋宁说,它首先是当代西方学界激进民主政治理论中的一支。"剑桥学派"所提倡的思想史方法范式本身,就具有激进民主性质。其代表人物波考克和斯金纳的史学方法论清楚告诉我们,只有先颠覆传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用新的史学方法取而代之,才能顺应时代的激进民主潮流。"剑桥学派"让思想史研究变成了激进民主政治论的场域,值得我们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学派” 波考克 斯金纳 思想史方法论 激进民主
下载PDF
“问答逻辑”的文本解释学实质——略论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
10
作者 郑黎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5-26,共2页
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核心观念是由柯林伍德首倡的"问答逻辑"。"问答逻辑"认为,答案和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作品的前提是理解著作家的问题即意向。借助乔治.J.E格拉肖的现实文本和意向文本区分理论,... 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核心观念是由柯林伍德首倡的"问答逻辑"。"问答逻辑"认为,答案和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作品的前提是理解著作家的问题即意向。借助乔治.J.E格拉肖的现实文本和意向文本区分理论,指出关注意向文本及相关元素是解析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金纳 问答逻辑 意向文本
下载PDF
重思自由——昆廷·斯金纳新罗马自由理论探究
11
作者 熊道宏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1-65,共5页
斯金纳试图再现一种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而后却逐渐衰落的自由谱系,即共和主义式的自由传统,这尤其体现在他所称之为"新罗马"理论家的思想中。新罗马自由理论从自然身体与政治体之间的类比出发,认为当政治体不能依据自身... 斯金纳试图再现一种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而后却逐渐衰落的自由谱系,即共和主义式的自由传统,这尤其体现在他所称之为"新罗马"理论家的思想中。新罗马自由理论从自然身体与政治体之间的类比出发,认为当政治体不能依据自身意志追求目的之时就应当被看作是一种非自由状态,而个体公民只有生活在自由政治体之中才能获得自由。这种承接了古代共和主义传统的自由理论对个体权利有着明确的关切,表现出了伯林意义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双重特性,尤其在消极自由方面,它以依附而不自由取代了干涉而不自由作为自由与否的评判标准,在依附通往不自由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逻辑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窥见新罗马自由理论由于内含未完全展现的契约主义而导致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新罗马自由 共和主义 以赛亚·伯林 消极自由
下载PDF
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评《莎士比亚与诉讼修辞术》
12
作者 冯伟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157,共8页
《莎士比亚与诉讼修辞术》是著名思想史家昆廷·斯金纳完成的又一部莎士比亚政治与修辞学研究力作。该作将莎士比亚戏剧传统追溯至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源头,从诉讼修辞术的角度对詹姆士一世时期《一报还一报》等&qu... 《莎士比亚与诉讼修辞术》是著名思想史家昆廷·斯金纳完成的又一部莎士比亚政治与修辞学研究力作。该作将莎士比亚戏剧传统追溯至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源头,从诉讼修辞术的角度对詹姆士一世时期《一报还一报》等"诉讼修辞剧"加以重新审视,卓有成效地解释了莎士比亚"问题剧"创作的内在机理。另一方面,斯金纳在讨论莎士比亚戏剧的诉讼修辞术传统时,关注莎士比亚修辞语言的行动维度,而非意义维度,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在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一贯主张的"修辞转向"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莎士比亚 诉讼修辞术
原文传递
修辞与昆廷·斯金纳的学术身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瀚铭 刘亚猛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4,共7页
在被誉为"当代思想家"的著名国际学者中,斯金纳对修辞有着独特而深切的关注。尽管学术界通常认为这种关注所体现的仅是一位政治思想史学家对修辞的工具性兴趣和客体化挪用,对斯金纳著述的审视及梳理所显露出来的学术轨迹并不... 在被誉为"当代思想家"的著名国际学者中,斯金纳对修辞有着独特而深切的关注。尽管学术界通常认为这种关注所体现的仅是一位政治思想史学家对修辞的工具性兴趣和客体化挪用,对斯金纳著述的审视及梳理所显露出来的学术轨迹并不支持这种认识。斯金纳从进入学术界的一开始就与修辞结下不解之缘。他以重构"人文主义修辞文化"、论证该文化对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发展产生的关键影响作为自己的主要学术追求。贯穿、引导并支配着他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考证、创作过程的是一种明确无误的修辞兴趣。他所采用的并非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常规套路,而是从语境预设、范畴术语、论证方法一直到旨趣目标成龙配套的修辞研究模式。在采用后者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并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的同时,他修正、推进了对西方修辞传统的当代书写,提升了修辞的文化历史地位,扩张了其阐释能力,拓展了其应用范围,从而深度参与了修辞理论建设。所有这一切表明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将斯金纳视为一位以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家而不是对修辞抱有业余兴趣的政治思想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金纳 政治思想史 修辞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修辞文化 学术身份
原文传递
历史地理解思想是否可能——以《观念史中的意涵与理解》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鹏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7年第3期69-76,共8页
1969年,在《观念史中的意涵与理解》一文中,斯金纳提出:一个文本或思想只有通过考察和分析它的历史语境才能得到理解,在这个语境中,作者所说的问题永远具有特定的历史针对性和意义。但同他所批判的一些研究者一样,他的"语境"... 1969年,在《观念史中的意涵与理解》一文中,斯金纳提出:一个文本或思想只有通过考察和分析它的历史语境才能得到理解,在这个语境中,作者所说的问题永远具有特定的历史针对性和意义。但同他所批判的一些研究者一样,他的"语境"同样陷入了自我循环。那么,历史地理解文本和思想是否可能?本文作者尝试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文本 思想 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