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体血浆回冲LRS室防止CD4+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的研究
1
作者 李繁海 陈晓文 +5 位作者 周林枫 黄杰庭 李晓帆 钟笔 肖媚 梁华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58-1062,1072,共6页
目的探讨Trima Accel自动化采血系统最后回输时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效果。方法本实验设计了纵向随访和横断面研究。我们选择CD4+计数<200个细胞/μL、CD8+计数<125个细胞/μL作... 目的探讨Trima Accel自动化采血系统最后回输时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效果。方法本实验设计了纵向随访和横断面研究。我们选择CD4+计数<200个细胞/μL、CD8+计数<125个细胞/μL作为缺乏的判断标准。对18名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随访,并于最近300 d内献血者第0次、3~6次、7~14次献血前检测淋巴细胞计数。以170名未献过血的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按回输模式调整为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的时间(2021年10月)为分界点,将88名最近365 d内(中位献血次数17.5次以上)主要使用自动化采血系统采集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既往频繁献血者分为3组并获血液样本:A、B、C各组开始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时间分别为2019年10月前、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2021年10月后。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取包含CD4+、CD8+T淋巴细胞在内的血细胞计数。通过对比分析,随访组不同献血次数时检测指标和对照组与A、B、C各组检测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从而推断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效果。结果调整回输模式后,18名初次献血者转化的频繁单采献血者,在第5、11次(中位献血次数)献血时没有出现CD4+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且上述指标与其0次献血时无统计学差异。既往频繁献血者中,B、C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判断标准值,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A组CD4+T淋巴细胞正常,仅A组1人CD8+T淋巴细胞低于125个细胞/μL,其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281次,其所在的组在回输模式调整前2~21年(中位数为5年)已经开始献血。A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其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A组/对照组)分别为359/521、257/372,P<0.001。A组0%(0/35)CD4+计数<200个细胞/μL,2.85%(1/35)的献血者CD8+<125个细胞/μL,远低于John M.Gansner和Mahboubeh Rahmani研究发现的频繁单采献血者CD4+、CD8+T细胞缺乏的比例。研究表明,回输模式调整后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但没有使献血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降低,反而频繁献血者T淋巴细胞得到进一步恢复。这表明回输模式调整后献血者献血时可能没有CD4+、CD8+T淋巴细胞的损失,或者只有少量损失且献血者即使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也可以恢复。结论Trima Accel自动化采血系统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血浆回冲 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 预防CD4+T/CD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部分新疆小麦材料Lr34/Yr18及矮秆基因分布规律研究
2
作者 芦静 曹俊梅 +7 位作者 黄天荣 梁晓东 周安定 张新忠 李建疆 曾潮武 高永红 吴新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材料中慢锈基因Lr34/Yr18、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及Rht8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以帮助小麦育种者进行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使用csLV34、NHBF.2与WR1.2、NH-BF.2与MR1、DF与MR2、Xgwm...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材料中慢锈基因Lr34/Yr18、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及Rht8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以帮助小麦育种者进行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使用csLV34、NHBF.2与WR1.2、NH-BF.2与MR1、DF与MR2、Xgwm261标记,对新疆小麦材料中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情况进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在鉴定335个品种(系)中,含Lr34/Yr18的材料占总数的9.25%,可见含Lr34/Yr18慢病基因在新疆小麦育种材料中比较匮乏;有129个材料携带Rht-B1b基因,占总数的38.51%。221份携带Rht-D1b基因,占总数的65.97%;检测Rht8基因,有61份材料扩增出192 bp片段,占总数的18.21%。对于矮杆基团,同时扩出Rht-B1b/Rht-D1b/Rht8基因的材料有11份,占3.28%,扩出Rht-B1b/Rht-D1b基因的有70份,占20.9%,扩出Rht-B1b/Rht8基因的材料有8份,占2.39%。扩出Rht-D1b/Rht8基因的材料有22份,占6.57%。新疆育种材料中以Rht-B1b/Rht-D1b基因占主导地位。【结论】csLV34、NH-BF.2与WR1.2、NH-BF.2与MR1、DF与MR2、Xgwm261标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Lr34/Yr18、Rht-B1b、Rht-D1b与Rht8基因,能作为小麦材料慢锈基因与矮秆基因鉴定的有效工具,直接利用此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lr34 Yr18基因 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Rht8 分子标记
下载PDF
LR8与疾病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红亮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lr8 疾病 乳腺癌 转移 心肌肥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微囊藻毒素-LR致DNA氧化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农清清 蓝勇波 +2 位作者 竹内亨 张志勇 何敏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观察微囊藻毒素-LR(MCLR)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DNA氧化损伤效应。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和免疫酶染色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用HPLC-ECD法分析,低、中剂量组8-OHdG水平显略有增高趋势,高剂量组(10... 目的观察微囊藻毒素-LR(MCLR)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DNA氧化损伤效应。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和免疫酶染色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用HPLC-ECD法分析,低、中剂量组8-OHdG水平显略有增高趋势,高剂量组(100μmol/L)8-OHdG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用免疫酶染色法分析,各剂量组8-OHdG染色强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处理剂量与8-OHdG水平之间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MCLR引起人肝癌细胞DNA氧化损伤,HPLC-ECD法与免疫酶染色法所测损伤的趋势一致。免疫酶染色法能够更灵敏地检测DNA氧化损伤,可应用于人类疾病研究与环境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DNA氧化损伤 8-羟基脱氧鸟苷 HPLC—ECD 免疫酶染色法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Taichong(LR 3) and Ququan(LR 8) on Hepatic Hemodynamics
5
作者 Cui Hua-feng Han Gui-yin +3 位作者 Li Dong Liu Jing Shan Qiu-hua Huang Guo-q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4年第3期150-155,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Taichong (LR 3) and Ququan (LR 8)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c diseas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hepatic hemodynamics (EA) at in the Methods: Sixty cases with chronic h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Taichong (LR 3) and Ququan (LR 8)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c diseas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hepatic hemodynamics (EA) at in the Methods: Sixty cases with chronic hepatic dise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aichong (LR 3) group and a Ququan (LR 8)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t Taichong (LR 3) and Ququan (LR 8). The blood flow results of the 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vein by color ultrasonic test were used as the objective indexes, to compare and observe the hemodynamics changes of the 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vein 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EA. Results: After EA, in Taichong (LR 3) group, the average velocity, the lowest velocity, resistance indexes and the highest velocity of blood flow of the hepatic artery, and the highest velocity, average velocity of blood flow of the portal vein, blood flow volume of the portal vein (PVBF), total blood flow volume of the liver (TLBF), and Doppler blood perfusion indexes of the hepatic artery (DPI) were all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ll P^O,O5), In Ququan (LR 81 group, the highest velocity, average velocity, lowest velocity and resistance indexes of blood flow of the hepatic artery, and the highest velocity and average velocity of blood flow of the portal vein, and PVBF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The TLBF and DPI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1). All various index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EA at Taichong (LR 3) and Ququan (LR 8) can speed up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portal vein, increase PVBF, increase the TLBF,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indexes of the hepatic artery, decrease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hepatic artery, and decrease DPI in the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t Taichong lr 3) Point ququan lr 8 ELECTROACUPUNCTURE Acupuncture Therapy Liver HEMODYNAMICS
原文传递
电针对小鼠肝脏血流灌注量影响的激光散斑成像显示 被引量:20
6
作者 宋晓晶 张栋 +2 位作者 马慧敏 王淑友 李顺月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连续监测电针过程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图像,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肝脏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探讨激光散斑技术在针灸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or-FLP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分别对足三里组、曲泉组、非经...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连续监测电针过程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图像,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肝脏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探讨激光散斑技术在针灸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or-FLP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分别对足三里组、曲泉组、非经非穴组正常小鼠电针30min以及不电针对照组连续观察30min过程中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电针不同穴位、各个时点肝脏血流变化的规律。结果:(1)肝脏激光散斑图显示电针后各电针组肝脏表面整体血流灌注均增加,肝门附近区域灌注量增加幅度大于肝脏边缘区域;(2)电针各时点各电针组肝脏血流灌注量均出现增加,电针0~20min灌注量增加率为足三里组>曲泉组>非经非穴组;电针25~30min为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曲泉组。结论: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能够精确记录显示电针过程肝脏表面的微循环变化情况,电针可以增强正常小鼠肝脏血流灌注量,电针增加肝脏血流灌注的效应存在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 肝脏 血流灌注 足三里 曲泉
下载PDF
岐黄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红伟 陈振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岐黄针疗法治疗(主要选取膝阳关、曲泉、委中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经过10 d治疗后,以简...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岐黄针疗法治疗(主要选取膝阳关、曲泉、委中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经过10 d治疗后,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MPQ)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为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0 d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均有好转,MPQ量表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均有显著性降低,而Lysholm膝关节评分则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MPQ各项评分及提高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岐黄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具有疗程短、疗效佳、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黄针疗法 膝骨性关节 膝阳关 曲泉 委中
下载PDF
芒针对刺神阙与曲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甜甜 王超杰 +4 位作者 陈静 安微 金俊义 王一诺 金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对刺神阙与曲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芒针对刺神阙与曲泉穴治疗。6 d为1... 【目的】观察芒针对刺神阙与曲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芒针对刺神阙与曲泉穴治疗。6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倦怠乏力及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倦怠乏力及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对照组为71.43%(25/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对刺神阙与曲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针刺治疗 神阙穴 曲泉穴 脑卒中 尿潴留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古代文献曲泉穴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珍珍 杨旭光 +4 位作者 陈晓静 韩方正 薛晶晶 张卫星 刘玫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通过整理曲泉穴的古代文献探析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曲泉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并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纳入文献26部涉及条文186条,曲泉穴单穴使用... 通过整理曲泉穴的古代文献探析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曲泉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并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纳入文献26部涉及条文186条,曲泉穴单穴使用频次为59次,配伍后使用频次为114次,配伍腧穴共计160个,以膀胱经、肾经、肝经、脾经腧穴居多,其中配伍优势穴位为足三里穴。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其中单穴主治常见病证为妇科病证,配伍主治常见病证为内科肾系病证。结论:曲泉穴主治范围较广,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单穴主治常见病证27种,配伍主治病证32种。在治疗方法方面,针刺深度以六分为宜,灸法三壮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泉穴 古代文献 针灸 应用规律
下载PDF
针刺配合督灸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智会 王玉 梁亮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曲泉穴配合督灸及药物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治疗,试验组则在口服乳癖消片基础上采用针刺曲泉穴配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白细... 目的观察针刺曲泉穴配合督灸及药物治疗气郁痰阻型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治疗,试验组则在口服乳癖消片基础上采用针刺曲泉穴配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性激素指标[孕酮(P)、泌乳素(PRL)、雌二醇(E2)]及乳房肿块大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L-2水平上升(P<0.05),血清CRP、bFGF、VEGF水平下降(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bFG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水平上升(P<0.05),血清PRL、E2水平下降(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血清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RL、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大小及VAS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乳房肿块大小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督灸及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督灸 乳腺纤维囊性病 乳腺增生 曲泉 性激素 针药并用
下载PDF
电针对小鼠肝组织内ET-1、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晓晶 张栋 +2 位作者 马慧敏 王淑友 李顺月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8-198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后小鼠肝组织内ET-1、NO含量变化,探究电针对小鼠肝脏血管活性物的影响以及电针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电针足三里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各电针组电针30min和对照组不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后小鼠肝组织内ET-1、NO含量变化,探究电针对小鼠肝脏血管活性物的影响以及电针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电针足三里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各电针组电针30min和对照组不电针30min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内皮素-1(ET-1)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比较各组肝组织内ET-1、NO含量水平的差异。结果: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水平为对照组>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曲泉组>电针足三里组;NO平均含量水平为电针足三里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对照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穴组、对照组肝组织内NO平均含量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电针非穴组、对照组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与电针曲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作用可使正常小鼠肝组织内NO含量增高,ET-1含量降低;这一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即电针足三里穴产生的效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足三里 曲泉 穴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