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 ratio in lead Ⅱ, and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被引量:1
1
作者 Abuzer Coskun Sevki Hakan Er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6期2217-2226,共10页
BACKGROUND In spite of developing medical technologies to discover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continue to be the main c... BACKGROUND In spite of developing medical technologies to discover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continue to be the main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New cardiac biomarkers and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help provide rapid diagnosis in order to evaluate risk in coronary artery patients.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 to S ratio (RSR) in the electrocardiograph of patients with ACS,from the point of the arising complica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to three-vessel disease (TVD) and mortality.METHODS The data of 1,296 patients with ACS,who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ith chest pain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December 2018 and were admitted to the cardiology clinic,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Patients with an RSR value less than Ⅰ were assigned to group I,while those with an RSR value greater than Ⅰ were assigned to group Ⅱ.RESULTS In our study,466 (35.9%) of the 1,296 patients,357 (38.3%) in group 1 and 109 (29.9%) in group 2,were female,with a mean age of 61.56 ± 9.42.ST-elevation MI 573 (44.2%),unstable angina (UA) 502 (38.7%) and non ST-elevation MI 220 (17%) were more prevalent in group I.Acute anterior MI 263 (20.3) in group I,and acute inferior MI 184 (14.2) in group Ⅱ was higher.Ischemic heart failure wa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In group Ⅱ,the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was 15.42 ± 1.82,the gensini score was 48.39 ± 36.44,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41.17 ± 10.41,the TVD was 111 (8.5),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72 (5.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Ⅰ RDW;in MI with ST and non- ST-elevation,in TVD,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high and low in UA.In singl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the variab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CS risk.CONCLUSION RSR levels may be an auxiliary predictive value in ACS in terms of complications developing after MI,TVD,and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MErGENCY DEPArTMENT r/s ratio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下载PDF
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随访分析
2
作者 陈航 曾久鑫 《西藏医药》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对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随访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3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室性早搏的CHF患者93例。所有患者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一年。依照近期预后进行分组... 目的对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随访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3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室性早搏的CHF患者93例。所有患者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一年。依照近期预后进行分组,将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事件纳入预后不良组(n=37),其余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56)。比较两组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预后。结果两组在年龄、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VEF、利尿剂、地高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NYHA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R/S比值≥1例数比率高于预后不良组,R/S比值<1例数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比值<1与性别、NYHA分级均是CHF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下壁导联的室性早搏R/S比值与其预后具有相关性,R/S比值<1是其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下壁导联室性早搏 r/s波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随访分析
3
作者 李燕杰 杜晓 刘存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分组,即R/S≥1组、R/S<1组。统计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结果... 目的分析不同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分组,即R/S≥1组、R/S<1组。统计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结果共29例发生NSVT,其中R/S≥1组7例(24.14%),R/S<1组22例(75.86%),R/S<1组NSVT发生率75.86%高于R/S≥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46,P=0.011)。R/S比值是影响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因素(OR:0.305,95%CI:0.125~0.771,P=0.013)。R/S≥1组首次心衰至再住院间隔时间高于R/S<1组,心衰再住院率低于R/S<1组,P<0.05。R/S比值是影响患者次要终点事件因素(OR:2.905,95%CI:1.435~5.861,P=0.004)。结论下壁导联室性早搏的R/S波比值<1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其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再住院率也更高。因此,R/S波比值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r/s波比值 预后
下载PDF
CINRAD/SA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受干扰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红根 柴秀梅 +4 位作者 胡帆 汤建国 张正 李喆 张宇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9-1032,共4页
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是新一代天气雷达出厂验收测试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分为发射机输入极限改善因子和输出极限改善因子两项测试内容。参照普来赛西门子雷达公司提供的测试方法,用频谱仪检测信号功率谱密度分布,从中求取信号和相... 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是新一代天气雷达出厂验收测试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分为发射机输入极限改善因子和输出极限改善因子两项测试内容。参照普来赛西门子雷达公司提供的测试方法,用频谱仪检测信号功率谱密度分布,从中求取信号和相噪的功率谱密度比值(S/N)。然而在出厂验收测试和巡检中,发现不同频率的干扰毛刺出现在信号功率谱密度分布图上,它们可能会影响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的测量指标及发射机相位的稳定性等。文章从CINRAD/SA雷达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测试信号链路进行分析,查找干扰毛刺的产生原因及检测检修方法,为雷达技术保障人员提供现场维修和维护方面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发射机 极限改善因子 信噪比
下载PDF
显性预激综合征δ波及R/S与单支旁道定位的关系
5
作者 庄启超 徐伟 +1 位作者 张荣林 施广飞 《心电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00-202,共3页
为寻求显性预激综合征病人更好的体表心电图旁道定位法,分析4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术成功治疗的垦性预激综合征单支旁道病人术前窦性心律心电图的δ波及R/S,按照Chern-En Chiang等人提出的心电图分步规则系统旁道定位法预测旁道的部位,并... 为寻求显性预激综合征病人更好的体表心电图旁道定位法,分析4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术成功治疗的垦性预激综合征单支旁道病人术前窦性心律心电图的δ波及R/S,按照Chern-En Chiang等人提出的心电图分步规则系统旁道定位法预测旁道的部位,并与射频消融手术确定的旁道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旁道定位法的总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2.1%,准确度为93.1%。认为该旁道定位法对于术前预测旁道部位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综合征 δ波 r/s 旁道定位 心电图
下载PDF
深成指数的R/S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传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年第8期103-104,共2页
应用R/S分析法(rescaledrangeanalysis),即重标极差分析法,分别对深成指数日收盘价的对数日收益率和对数日收益率AR(1)残差进行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Hurst指数和两个相同的非周期循环。取由对数日收益率AR(1)残差进行分析得到的Hurst指... 应用R/S分析法(rescaledrangeanalysis),即重标极差分析法,分别对深成指数日收盘价的对数日收益率和对数日收益率AR(1)残差进行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Hurst指数和两个相同的非周期循环。取由对数日收益率AR(1)残差进行分析得到的Hurst指数为深成指数Hurst指数的估计值,因其Hurst指数大于0.5,深成指数的日收益率不遵循相互独立的随机游走假设,而是一个具有持久性的时间序列,并有大约120个交易日非周期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成指数 指数收益率 r/s分析 HUrsT指数 非周期循环
下载PDF
枫香种源生物量和NRA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8
7
作者 冷华妮 陈益泰 +3 位作者 饶龙兵 段红平 施翔 黄秀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为研究不同纬度枫香种源经过无营养胁迫生长后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按种源与氮2因素裂区设计砂培试验,以N水平为主处理,枫香种源为副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水平内种源间)。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会刺激枫香叶片提前形成花青素变红,且低纬... 为研究不同纬度枫香种源经过无营养胁迫生长后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按种源与氮2因素裂区设计砂培试验,以N水平为主处理,枫香种源为副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水平内种源间)。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会刺激枫香叶片提前形成花青素变红,且低纬区种源变红早于高纬区种源;另外低纬区种源与高纬区种源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存在各自的变化规律。以最高生物量为对照,在0 N水平下福建延平种源生物量降低最少(54.54%),且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但其在2N水平生物量迅速降低,耐肥性较差;其它种源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各种源根冠比从0 N到1/2 N水平均迅速降低:广西南丹>福建延平>浙江永康>安徽泾县,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枫香种源根冠比受N的影响越来越小。统计分析发现,福建延平种源在无N及低N水平时NRA极显著高于其它种源,且具有较高生物量,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棚内重复间光照的差异),可以认为福建延平是优良的耐低N型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种源 氮水平 硝酸还原酶活性 根冠比 生物量
下载PDF
茜素红S-铜(Ⅱ)金属配合物与溶菌酶作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兴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4.25的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ARS)-铜(Ⅱ)金属配合物与溶菌酶(LYS)的结合反应。提出了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和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与单波长物质的量比法进行对照测定研究,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研究发现,ARS-Cu(Ⅱ)-...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4.25的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ARS)-铜(Ⅱ)金属配合物与溶菌酶(LYS)的结合反应。提出了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和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与单波长物质的量比法进行对照测定研究,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研究发现,ARS-Cu(Ⅱ)-LYS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6nm,比ARS红移96nm,比ARS-Cu(Ⅱ)配合物红移10nm。在526nm处,测得ARS-Cu(Ⅱ)-LYS三元配合物的结合比为nARS︰nCu(Ⅱ)︰nLYS=6︰3︰1,摩尔吸光系数ε=7.93×104L·mol-1·cm-1,ARS-Cu髤配合物与LYS作用的条件平衡常数K=3.21×1012。ARS-Cu(Ⅱ)与LYS之间的作用力为配位键和电荷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配合物 物质的量比 Ars 金属配合物 铜(Ⅱ) UV-VIs光谱 摩尔吸光系数 透析 对照 溶菌酶
下载PDF
养分添加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贺星 马文红 +7 位作者 梁存柱 红梅 柴曦 赵巴音那木拉 张宇平 杨绍欢 张佳鑫 辛晓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在内蒙古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分别建立长期养分添加试验。在三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养分(N和P)添加、不同梯度(N:10,5和2.5 g/m2;P:10 g/m2)对这3种代...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在内蒙古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分别建立长期养分添加试验。在三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养分(N和P)添加、不同梯度(N:10,5和2.5 g/m2;P:10 g/m2)对这3种代表性草地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导致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生物量增加27%-53.3%,平均增加37.8%,并且施氮浓度越高,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地下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比地上生物量小,整体上,高浓度的氮添加使内蒙古草原的群落总生物量平均增加10.2%。较干旱的荒漠草原对氮限制的响应比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更明显。磷肥对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施氮肥促进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根冠比(R/S)降低,典型草原的根冠比则轻度增加。施肥对内蒙古温带草原根系的垂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位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意味着在碳循环模型预算和草地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高于地下部分,如果不考虑地下部分,可能会高估整个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内蒙古温带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根冠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10
作者 马文红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4-778,共5页
温带草地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根冠比(R∶S)和地上生物量来估算地下生物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根冠比的数据。本研究利用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了R∶S及... 温带草地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根冠比(R∶S)和地上生物量来估算地下生物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根冠比的数据。本研究利用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了R∶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35.3、775.2g.m-2,不同草原类型生物量差异显著,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6.6、133.4和196.7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1.0、688.9和1385.2g.m-2。(2)研究区3种草原类型的R∶S差异较小,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R∶S中值分别为6.7、5.3和5.2,总体上,内蒙古温带草地的R∶S为6.3。(3)R∶S与年均温、年降水和土壤含水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根冠比 年均温 年降水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中国区域植被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模拟 被引量:118
11
作者 黄玫 季劲钧 +1 位作者 曹明奎 李克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56-4163,共8页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在0.1°×0.1°经纬度网格上估算了中国区域植被总生物量、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根茎比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了植被生物量和根茎比的空间分布与水热限制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植被总生...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在0.1°×0.1°经纬度网格上估算了中国区域植被总生物量、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根茎比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了植被生物量和根茎比的空间分布与水热限制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植被总生物量、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受水热条件影响明显,空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即在暖湿的东南和西南地区生物量大,而在干冷的西部地区生物量小。同类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区域差异,气温高、降水量大的区域植被生物量大;低温和干旱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小。除灌木以外,植被生物量大小的空间分布受水分的影响大于温度。中国区域植被根茎比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全国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以及青藏高原东南侧一线为界线,界线东南植被根茎比较小;界线以西,植被根茎比较大。植被根茎比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土壤湿度和年降水量显著反相关,水分因子对根茎比空间分布的影响大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根茎比 AVIM2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若干海域溶解态铀同位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2 位作者 陈飞舟 邱雨生 陈性保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85-292,共8页
本文测定了南沙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与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238U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南沙、南海东北部海域溶解态238U比度及234U/238U)A.R.呈均匀分布状态,进一步证实开阔大洋水中铀同位素分布的均匀性。厦门... 本文测定了南沙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与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238U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南沙、南海东北部海域溶解态238U比度及234U/238U)A.R.呈均匀分布状态,进一步证实开阔大洋水中铀同位素分布的均匀性。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238U含量较南海水来得高,且其变化与盐度的变化不相协调,表明该海域也许存在238U的附加来源。四个研究海区溶解态U/S值的大小顺序为: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九龙江口>南沙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 海水 铀同位素 海域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光影 刘景双 +1 位作者 王洋 窦晶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open-top chamber)试验装置,研究了不施氮(NN)、施常氮(MN,5g.m-2)和施高氮(HN,15g.m-2)3个氮素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open-top chamber)试验装置,研究了不施氮(NN)、施常氮(MN,5g.m-2)和施高氮(HN,15g.m-2)3个氮素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生物量的影响因生长期而异。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地上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地上生物量较正常大气CO2浓度增加12.42%~22.60%,而腊熟期和成熟期仅增加3.11%~12.97%;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地下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在生长后期表现明显,除拔节期外,小叶章地下生物量增加17.63%~42.20%。小叶章生物量和根冠比对大气CO2浓度的响应与供N水平有关。在HN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使小叶章生物量和根冠比明显增加,在NN条件下促进作用则不显著。小叶章根冠比明显增加主要是地下生物量显著增长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 浓度升高 N水平 小叶章 生物量 根冠比
下载PDF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12个树种生物量分配规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何怀江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3 位作者 张春雨 左强 邳田辉 高海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2,共10页
研究生物量分配是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次生混交林内12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树种生物量器官(叶、枝、干、根)分配特征及其与个体... 研究生物量分配是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次生混交林内12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树种生物量器官(叶、枝、干、根)分配特征及其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树种各器官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一致。枝与干(1.091~1.254)、枝与根(1.012~1.158)、根与干(1.015~1.202)以及地下与地上部分(0.991~1.070)近于等速生长,叶与枝(0.655~0.757)、叶与干(0.777~0.931)和叶与根(0.718~0.859)呈现为异速生长。2)12个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叶、枝、干和根生物量分配比例的范围依次为1.80%~6.54%、13.87%~27.09%、51.12%~65.03%和15.76%~25.52%,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均值大小表现为:干(57.09%)〉根(21.46%)〉枝(18.59%)〉叶(2.86%)。根茎比(R/S)范围为0.189~0.355,均值为0.279。3)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R/S均与树种有关,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树种间R/S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器官分配比例均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具体表现为随个体增大,叶和干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枝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增加(P〈0.05)的趋势。研究表明:植物各器官在其生长过程中并非都是等速生长,异速生长广泛存在于各器官的生长过程中,同时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和营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遵循最优化分配理论,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器官,以达到具有更强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理论 最优化分配理论 根茎比(r/s)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莉 白克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开顶式培养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大气 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几种植物的生长及生理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明显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但生物量增幅因物种、生长阶段和环境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异;根冠比变化一... 采用开顶式培养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大气 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几种植物的生长及生理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明显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但生物量增幅因物种、生长阶段和环境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异;根冠比变化一般表现为增加趋势;同时植物根系与固氮微生物及泡囊丛枝菌根的共生加强,根系结瘤量增多,平均瘤重增加,固氮活性提高,菌根侵染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植物 生理特性 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供水吸力对黄瓜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万克江 薛绪掌 +2 位作者 王志敏 张艳丽 马智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102,共5页
采用一种自制装置,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水平精确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采取盆栽的方式对黄瓜的生育进程、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冠比等生长状况及生理指标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当供水吸力大于1 hPa后,随着供水吸力... 采用一种自制装置,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水平精确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采取盆栽的方式对黄瓜的生育进程、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冠比等生长状况及生理指标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当供水吸力大于1 hPa后,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植株体的生育进程逐步减缓,雌雄花数目逐渐减少,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也逐渐变少;植株体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供水吸力1~20 hPa的范围内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而增大;植株体水分利用效率在供水吸力20~80 hPa范围内呈下降趋势,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此供水范围内基本上不变;植株体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供水吸力80~130 hPa的范围内都呈下降趋势.供水吸力小于20 hPa,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当供水吸力超过20 hPa后,根冠比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供水吸力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根冠比
下载PDF
青岛大沽河河口湿地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昝肖肖 徐宾铎 +2 位作者 任一平 王小林 蔡星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33,共7页
根据2009年4~10月在大沽河河口湿地进行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调查,研究该区域芦苇主要生长季节期间生长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芦苇株高逐渐增加,10月最高达(2305.35±65.48)(平均值±标准误差,下同)... 根据2009年4~10月在大沽河河口湿地进行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调查,研究该区域芦苇主要生长季节期间生长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芦苇株高逐渐增加,10月最高达(2305.35±65.48)(平均值±标准误差,下同)mm;植株密度呈下降趋势,5月最高为(362.33±24.52)株.m-2,9月最低为(255.0±36.17)株.m-2;株高与植株密度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地上部生物量月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0月,干质量变化范围为(37.59±13.94)~(7033.02±967.37)g.m-2。叶片、茎与叶鞘等构件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干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分别为(1264.32±202.19)、(3667.58±475.22)、(1123.78±178.37)g.m-2。5~10月,芦苇地上部同化器官与非同化器官生物量之比F/C值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非同化器官生物量对地上部总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贡献。初步分析表明降水量对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增长有较大影响。芦苇地下各层生物量变化基本相同,月间差异不显著。芦苇根冠比5~10月处于0.29~1.93范围内。芦苇根冠比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变化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根系生长变化与芦苇植株自身对营养等生存条件获取的自我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河口湿地 芦苇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
下载PDF
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春梅 刘明 +2 位作者 曾书燚 罗宇萍 钟欣静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890-89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早搏的特点,了解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CHF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0例患者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早搏的特点,了解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CHF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0例患者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下壁导联室性早搏的R/S波比值分为R/S≥1组(n=85)和R/S<1组(n=85),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及次要终点事件[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的情况。结果入组患者中共54例(31.76%)记录到至少1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与R/S≥1组相比,R/S<1组NSVT发生率更高(40.00%vs 23.53%,χ^(2)=5.319,P=0.021)。出现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共31例(18.24%),进展性心衰死亡16例(51.61%),猝死8例(25.81%),原因不详7例(22.58%)。R/S≥1组死亡率低于R/S<1组(11.76%vs 24.71%,χ^(2)=4.774,P=0.029),患者生存期长于R/S<1组[(7.60±3.60)个月vs(5.62±2.89)个月,t=3.95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波比值<1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06,95%CI(0.122~0.768),P=0.012],但在校正成对室早及NSVT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2,95%CI(0.174~1.024),P=0.057]。在次要终点事件方面,R/S≥1组心衰再住院率低于R/S<1组(34.12%vs 54.12%,χ^(2)=6.895,P=0.009),首次心衰至再住院间隔时间长于R/S<1组(P=0.04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波比值<1是心衰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00,95%CI(1.434~5.865),P=0.003],且校正成对室早及NSVT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386,95%CI(1.251~4.551),P=0.008]。结论 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下壁导联室性早搏R/S波比值与其预后具有相关性,R/S<1或为其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但需要综合考虑成对室性早搏及NSV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r/s波比值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预后
原文传递
生境斑块对比度对鹅绒委陵菜克隆内分工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元恒 王正文 马晖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6-1174,共9页
相互连接的克隆植物分株分别处于资源互补性的不同斑块时,将可能发生形态结构的特化,以更有效地吸收利用所处斑块中丰富的资源,形成分株的功能分化,即克隆内分工。生境的斑块对比度,作为资源或环境异质性的主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克隆... 相互连接的克隆植物分株分别处于资源互补性的不同斑块时,将可能发生形态结构的特化,以更有效地吸收利用所处斑块中丰富的资源,形成分株的功能分化,即克隆内分工。生境的斑块对比度,作为资源或环境异质性的主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克隆内分工的发生状况。该文以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将多组分株对置于不同的斑块对比度处理下,比较了它们克隆内分工的发生状态,试图发现分工与斑块对比度的关系,同时考察在克隆分工过程中分株的可塑性变化及其与分工的关系。该实验的理论假设是:分株发生分工的程度与分株所处斑块的资源对比度成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鹅绒委陵菜分株的高度和叶面积对局部光照环境产生强烈的可塑性反应,反应的结果是增加了对匮乏的光资源的获取。从分株根冠比和我们提出的分工指数来看,分工的程度在一定的斑块对比度范围内随斑块对比度的增强而增强,但到达一个最大值后又迅速降低。鹅绒委陵菜分株之间的分工和结构特化往往滞后于分株对所处局部环境的适应性可塑性变化,而后者往往在分株之间具有独立性和局部特征。克隆内分工主要依赖于生物量分配的调节而实现,其发生状态都是分株系统在分工收益、分工代价与分工风险之间权衡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株所处的斑块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生境异质性 斑块对比度 鹅绒委陵菜 根冠比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趋势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20
作者 马建勇 许吟隆 潘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8,共6页
依据东北地区1971-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 依据东北地区1971-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均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干旱受灾比要比洪涝受灾比偏大,80-90年代相反,2000年以后又处于较旱时期,低温受灾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21世纪初期反弹增大;R/S分析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的Hurst指数均>0.5,说明未来变化都将与过去一致,其中,风雹受灾比将减弱,干旱受灾比将增加,而洪涝与低温受灾比仍将呈现波动幅度较大的趋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平均单产的影响在不同省份表现不同,在辽宁为干旱>风雹>洪涝>低温,而吉林为洪涝>干旱>低温>风雹,黑龙江为干旱>洪涝>低温>风雹,说明干旱和洪涝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而低温灾害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升高也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比 粮食产量 r/s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