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izoctonia solani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世东 陈延熙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9-192,共4页
通过对多种农药、抗菌素、化学试剂和基础培养基的筛选测定,选出了Rhizoctoniasolani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有效地运用于自然土壤中植物残体上R.solani的分离。经比较,该培养基的选择性能要优于国外已报道的同类培养基。
关键词 选择性 培养基 r.solani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曾泉 胡春锦 +5 位作者 史国英 余功明 农泽梅 陈棠明 岑贞陆 魏源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探讨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分别在含氮量相同的7种不同氮源培养基及含氮量不同的5种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未成熟菌丝接种至分蘖末期水稻植株倒2叶叶片中部,... 【目的】探讨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分别在含氮量相同的7种不同氮源培养基及含氮量不同的5种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未成熟菌丝接种至分蘖末期水稻植株倒2叶叶片中部,观察和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和致病效果。【结果】在不同氮源条件下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钠、氯化铵、硝酸钾为氮源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而以甘氨酸和尿素为氮源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弱。在Na NO3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0 g/L的改良察氏培养基上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的侵染效果不同,接种18 h后,在Na NO3浓度为0.5和1.0 g/L条件下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接种的叶片最早出现病斑,其余处理未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接种48 h后,5个不同氮浓度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接种的叶片上均出现典型的纹枯病症状,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氮源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营养 水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
下载PDF
12.5%禾果利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国彦 苏战平 +1 位作者 王慧琴 张飞跃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1,24,共2页
12 .5%禾果利对小麦纹枯病效果好 ,该农药与种子按 3 0 0~ 4 0 0 g/ 10 0kg拌种 ,病株率相对防效达到 93 .2 % ,千粒重增加 1.6~ 5.2g ;以 3 0 0g/hm2 在 2月下旬和 3月中旬喷雾两次 ,侵茎率相对防效达到 99.3 %~ 10 0 %。
关键词 禾果利 小麦 纹枯病 杀菌剂
下载PDF
稻纹枯病菌对水稻成株期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令祥 谢海呈 周维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65-69,共5页
1990~1992年采用室内盆栽和大田接菌观察3个不同致病型代表菌株对水稻的成株期致病力,发现ThA的代表菌株147号致病力最强。该菌株具菌核萌发快,菌株长势强,从接触稻株到病斑出现的潜伏期最短。还对品种、菌株、施肥... 1990~1992年采用室内盆栽和大田接菌观察3个不同致病型代表菌株对水稻的成株期致病力,发现ThA的代表菌株147号致病力最强。该菌株具菌核萌发快,菌株长势强,从接触稻株到病斑出现的潜伏期最短。还对品种、菌株、施肥量、密度等4个因素3个水平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田间病害发生扩展动态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 水稻 成株期
下载PDF
席草纹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连荣 梁继农 +1 位作者 陶金华 刘守云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45-48,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席草纹枯病的发生为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的某些特性。席草纹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solani kuhn),菌丝融合群测定表明,以立枯丝核菌AG_(2-2)融合群为主。
关键词 席草 纹枯病 病原菌 立枯丝核菌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纹枯病菌群体组成及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海燕 齐永志 甄文超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3,共7页
为明确河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病菌特征,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该病的发生情况,通过细胞核染色、菌丝融合反应和r DNA-ITS序列分析测定196株纹枯病菌群体组成,并比较其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河北省3个不同生态类型麦... 为明确河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病菌特征,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该病的发生情况,通过细胞核染色、菌丝融合反应和r DNA-ITS序列分析测定196株纹枯病菌群体组成,并比较其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河北省3个不同生态类型麦区30个监测点均有纹枯病发生,临漳县发病最重,其次是邯郸县和馆陶县,青县发病最轻;纹枯病菌可划分为AG-D、AG-B(0)、AGI、AG-4和AG-5共5种融合群,分别占菌株总数的88.3%、1.5%、5.1%、3.6%和1.5%;采自黑龙港平原区和山前平原区的纹枯病菌对石新828、良星99和邯6172的平均致病力均明显强于冀东平原区;菌株可划分为极强、强、中等和弱4个致病类型,分别占菌株总数的45.92%、33.67%、7.65%和12.76%。表明河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普遍,总体呈南重北轻的趋势,纹枯病菌群体组成较简单,以强致病力AG-D融合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禾谷丝核菌 立枯丝核菌 群体组成 致病力
原文传递
β-苯胺基环己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杀菌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云云 刘欣 纪明山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75-878,共4页
[目的]合成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取代苯胺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为原料合成21个β-苯胺基环己烯酮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的确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盆栽法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 [目的]合成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取代苯胺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为原料合成21个β-苯胺基环己烯酮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的确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盆栽法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活性。[结果]化合物J17、J18、J19的EC_(50)值分别为13.1403、11.9633、12.2637mg/L,接近于对照药剂多菌灵;5种化合物的活体防效高达70%以上。[结论]初步认定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苯胺基环己烯酮 5 5-二甲基-1 3-环己二酮 立枯丝核菌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