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组装短肽RAD16-Ⅰ构建抗肿瘤药物原位水凝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富山 原凌燕 +1 位作者 孟翠 王玉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605-2607,共3页
目的:探索自组装短肽RAD16-Ⅰ构建抗肿瘤药物原位水凝胶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流变仪测量含与不含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0.1%、0.2%、0.5%RAD16-Ⅰ水溶液与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合前后的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相位角(Δ)等... 目的:探索自组装短肽RAD16-Ⅰ构建抗肿瘤药物原位水凝胶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流变仪测量含与不含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0.1%、0.2%、0.5%RAD16-Ⅰ水溶液与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合前后的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相位角(Δ)等流变学参数;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含与不含紫杉醇的RAD16-Ⅰ水溶液加入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的培养基后形成的水凝胶状态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与紫杉醇水溶液比较)。结果:在含与不含紫杉醇的RAD16-Ⅰ水溶液中,G′近似或略大于G″,随RAD16-Ⅰ浓度增加G′和G″变化很小;与不加PBS比较,加入PBS后G′显著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G″也有增加但增加幅度比G′要小很多,Δ显著变小。含紫杉醇的RAD16-Ⅰ溶液在细胞培养基中能形成并保持水凝胶状态,水凝胶与同浓度紫杉醇水溶液作用于细胞相同时间后的细胞形态基本相同。结论:含紫杉醇的RAD16-Ⅰ水溶液可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形成水凝胶,并保持凝胶状态和紫杉醇固有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短肽rad16- 紫杉醇 原位水凝胶 流变学参数 细胞形态
下载PDF
RAD16-Ⅱ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神经干细胞假体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天勇 伍亚民 +1 位作者 龙在云 李应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81-784,I0003-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RAD16-Ⅱ的物理特性以及神经干细胞在其上黏附和增殖的情况,探讨其构建的细胞假体在脊髓损伤中可能的应用。方法:将RAD16-Ⅱ的饱和水溶液同与之等体积的1.8%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置24h,通过肉眼、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 目的:观察RAD16-Ⅱ的物理特性以及神经干细胞在其上黏附和增殖的情况,探讨其构建的细胞假体在脊髓损伤中可能的应用。方法:将RAD16-Ⅱ的饱和水溶液同与之等体积的1.8%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置24h,通过肉眼、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并对其吸水性和溶液pH值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将经鉴定的神经干细胞与其共同培养,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神经干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RAD16-Ⅱ在1.8%的氯化钠溶液中塑型后,肉眼和光镜下形态多变,其形状取决于塑型的容器形状;扫描电镜下其为规则的网状,网孔直径为54.00±3.24"m,纤维直径为9.00±1.57"m,网孔底部相互沟通,神经干细胞可在其上迁移和增殖。结论:RAD16-Ⅱ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神经干细胞可在与其构建的假体中迁移和良好地增殖、分化,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16- 神经干细胞 组织工程 脊髓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自组装短肽RAD16-I在水溶液中对疏水性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富山 原凌燕 +1 位作者 高冬芳 宋鸿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 研究自组装短肽RAD16-I在水溶液中对疏水性化合物的稳定作用。方法 观察模式疏水性化合物芘在RAD16-I水溶液中于磁力搅拌下形成胶体混悬液的情形,以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测定混悬液中粒子的粒度分布,以荧光分光光度法表征芘在与RAD... 目的 研究自组装短肽RAD16-I在水溶液中对疏水性化合物的稳定作用。方法 观察模式疏水性化合物芘在RAD16-I水溶液中于磁力搅拌下形成胶体混悬液的情形,以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测定混悬液中粒子的粒度分布,以荧光分光光度法表征芘在与RAD16-I形成的胶体混悬液中的存在形式并考察当此混悬液与卵磷脂(EPC)脂质体混合时,其中芘向模拟细胞的卵磷脂(EPC)脂质体的膜中释放的可能性。结果 在机械搅拌下,芘在RAD16-I水溶液中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混悬液,混悬液中粒子粒度为500~5000 nm,平均粒径为1800 nm,芘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都表明,芘在此混悬液中以微晶形式存在;当该混悬液与EPC脂质体溶液混合时,芘以分子形式扩散进入EPC脂质体膜中。结论 自组装短肽RAD16-I能在水性体系中稳定疏水性化合物,具有作为疏水性化合物和水难溶性药物载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短肽 rad16-I 疏水化合物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自聚肽承载的Ephrin-b2/Fc重组蛋白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缓释效应
4
作者 王晓庆 张成炜 +1 位作者 叶榕婷 王挹青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9-99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观测和体内实验探讨自聚肽RAD16-Ⅱ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效应及其免疫原性,解决心肌梗死蛋白质治疗中裸露的蛋白质在机体有效作用时间短且易被降解的问题。方法体外观测RAD16-Ⅱ的塑型及对Ephrin-b2/Fc重组蛋... 目的通过体外观测和体内实验探讨自聚肽RAD16-Ⅱ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效应及其免疫原性,解决心肌梗死蛋白质治疗中裸露的蛋白质在机体有效作用时间短且易被降解的问题。方法体外观测RAD16-Ⅱ的塑型及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构建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大鼠分为2组分别予心肌内注射Ephrin-b2/Fc蛋白(E组,n=25)和自聚肽Ephrin-b2/Fc蛋白凝胶(ES组,n=25),在设定的时间点(1 h,3h,24 h,7 d,14 d)各收集心肌组织和血清样本5个,分别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prhin-b2蛋白驻留和丢失情况;皮下注射RAD16-Ⅱ,5 W后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评估RAD16-Ⅱ的免疫原性。结果 RAD16-Ⅱ在PBS中可自我聚合组装成纳米纤维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在体外可使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释放持续144 h,其中超过50%量在120 h内释放;免疫荧光显示除注射后1 h外,Ephrin-b2/Fc蛋白在ES组的驻留量明显高于同期的E组(P<0.05);免疫印迹显示注射早期,ES组Ephrin-b2/Fc蛋白的血液释入量明显少于同期的E组(P<0.05);ELISA法检测血清抗RAD16-Ⅱ抗体效价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RAD16-Ⅱ可明显地延缓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释放,是承载Ephrin-b2/Fc蛋白用于心肌梗死治疗和缺血性研究的较为可靠和安全的生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16- 自聚肽 Ephrin-b2/Fc重组蛋白 缓释效应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借助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构建高活性复层结膜上皮细胞片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华 唐浚杰 +4 位作者 徐李玲 陈芳圆 王颖薇 周清 陈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评价RAD16-Ⅰ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构建复层结膜上皮细胞片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提取兔结膜上皮细胞(rCECs),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检测杯状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蛋白细胞角蛋白4(CK4)... 目的:评价RAD16-Ⅰ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构建复层结膜上皮细胞片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提取兔结膜上皮细胞(rCECs),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检测杯状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蛋白细胞角蛋白4(CK4)和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磷脂酶脱细胞法制得脱细胞的细胞外基质(dcECM),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DNA含量检测评估脱细胞效率;基质复水率及降解率检测dcECM性质;用RAD16-Ⅰ混合rCECs后种植于dcECM制得复层结膜上皮细胞片,探讨RAD16-Ⅰ对结膜上皮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及胞间连接的影响。结果:(1)rCECs整体呈圆形或椭圆形铺路石样改变,特异性蛋白CK4和MUC5AC均为阳性;(2)磷脂酶脱细胞法充分去除异种细胞成分而完整保留天然细胞外基质,dcECM的复水率和降解率与天然结膜相比无显著差异;(3)细胞片检测可见RAD16-Ⅰ能够增强细胞活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细胞复层能力。结论:RAD16-Ⅰ可以促进细胞快速复层,该过程可能与其增强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及胞间连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16- 自组装肽水凝胶 结膜上皮细胞 三维重建 细胞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