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shove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considering shear failure at beam-column joints 被引量:4
1
作者 Y.C.Sung T.K.Lin +1 位作者 C.C.Hsiao M.C.La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Since most current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s are implemented by either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PA) or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with diverse settings of the p... Since most current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s are implemented by either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PA) or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with diverse settings of the plastic hinges (PHs) on such main structural components as columns, beams and walls, the complex behavior of shear failure at beam-column joints (BCJs) during major earthquakes is commonly neglected. This study proposes new nonlinear PA procedures that consider shear failure at BCJs and seek to assess the actual damage to RC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specifications of FEMA-356, a simplified joint model composed of two nonlinear cross struts placed diagonally over the location of the plastic hinge is established, allowing a sophisticated PA to b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for the capacity curves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derived from three different full-size RC fram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By considering shear failure at BCJs, the proposed nonlinear analytical procedure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RC frames, including seismic capacity and the progressive failure sequence of joints, in a precise and effective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frame beam-column joint pushover analysis capacity curve plastic hing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valuation
下载PDF
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阳 钟沛杰 +3 位作者 门进杰 陈云 刘小娟 黄玉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的梁端和柱脚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的功能可恢复能力。文中简述了近年来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各类型功能可恢复钢梁、功能可恢复摇摆柱脚的构造研究,介绍了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性能分析研究进展。最后,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 可恢复功能 防震结构 钢板阻尼器 柱脚 梁柱节点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infill wall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3
作者 Zhang Cuiqiang Zhou Ying +1 位作者 Zhou Deyuan Lu Xil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507-517,共11页
Motivated by the seismic damage observed to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s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effect of infill wall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RC fram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f... Motivated by the seismic damage observed to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s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effect of infill wall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RC fram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fill walls, especially those made of masonry, offer some amount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infill walls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design of RC frames. In this study, an analysis of the recorded ground motion in the Wenehuan earthquake is performed. Then,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infill walls. Finally,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a RC frame with and without infill walls, respectively, by using CANNY software.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frame with infill wall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ismic damage failure pattern, which is strong beam and weak column mod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nfill walls change the failure pattern of the fram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m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RC frame. The numerical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effect of infill walls on the RC fr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ll walls rc frame structure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strong beam and weak column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下载PDF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for the Different Column Orientations under Seismic Wave Synthetic Approach
4
作者 Mo Shi Peng Wang +1 位作者 Xiaoyan Xu Yeol Choi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3期587-616,共30页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earthquakes on human liv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underscores the extensive human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structural collapses. Over the years,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earthquakes on human liv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underscores the extensive human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structural collapses. Over the years,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seismic design to mitigate earthquake-induced damages and enhanc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a specific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 at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design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is analyz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Utilizing SAP 2000, the research conducts a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to assess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under seismic conditions. 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lumn section designs, while maintaining identical column section areas, on structural behavior. The study employs two distinct seismic waves from Abeno (ABN) and Takatori (TKT) for the analysis, compar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under varying seismic conditions. Key aspects examined include displacement, base shear force, base moment, joint radians, and 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This research is anticipated to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eismic restraint reinforcement work on RC buildings, enriching the methods used for evaluating structures through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synthetic seismic wav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Seismic Wave Synthetic Seismic Restraint rc frame Structure column Orientation
下载PDF
基于偏心距随机特性的RC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友宝 杨伟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96-2802,共7页
以水平地震与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的RC框架柱为研究对象,推导截面偏心距与荷载效应比的关系式。接着依据已有的水平地震概率模型与楼面恒荷载、活荷载概率模型,分析偏心距设计值在总体样本点与失效样本点中分别具有的保证概率。然后采用M... 以水平地震与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的RC框架柱为研究对象,推导截面偏心距与荷载效应比的关系式。接着依据已有的水平地震概率模型与楼面恒荷载、活荷载概率模型,分析偏心距设计值在总体样本点与失效样本点中分别具有的保证概率。然后采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RC框架柱可靠度水平随多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C框架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指标随弯矩效应比和轴压比设计值的变化较为明显,且弯矩荷载效应比越大、轴压比设计值越小,对应的可靠指标越低。与设计目标可靠指标相比,现行规范中RC柱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是偏低的,在多数情形下应提高至0.9或1.0。这为合理进行RC框架柱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柱 偏心距 随机特性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荷载效应比 轴压比
下载PDF
考虑梁轴向约束效应的RC梁柱节点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丽萍 罗文文 +3 位作者 刘思危 张伟 蒋利成 杨仕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7,191,共10页
钢筋混凝土(RC)框架梁受弯损伤会发生轴向伸长,周边构件(抗侧力构件、现浇板)对梁伸长的约束作用会在梁中产生不可低估的轴力,从而影响梁柱构件和节点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的强震破坏模式。分析了梁中约束轴力对节点抗剪受力机理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梁受弯损伤会发生轴向伸长,周边构件(抗侧力构件、现浇板)对梁伸长的约束作用会在梁中产生不可低估的轴力,从而影响梁柱构件和节点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的强震破坏模式。分析了梁中约束轴力对节点抗剪受力机理的影响,设计了6个1/2比例的RC梁柱子结构试件,采用可直接量测约束轴力的等效约束装置代替周边构件对梁伸长的约束作用,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梁轴向约束效应对节点抗剪需求、抗剪承载力以及损伤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约束轴力对抗剪需求的影响比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明显,梁轴向约束效应产生的轴力较大,且随梁弯曲变形的增大而增加。与无约束试件相比,考虑梁轴向约束效应的试件节点抗剪需求增大了1.14~2.22倍,节点区斜裂缝宽度较大,损伤情况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梁柱节点 梁伸长 约束轴力 抗剪需求
下载PDF
大型火力发电厂SRC框架柱-RC分散剪力墙主厂房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白国良 康灵果 +2 位作者 李红星 李晓文 赵春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6,共7页
针对我国高烈度区大容量机组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主厂房"先天不足"以及钢结构主厂房造价高的现状,现提出采用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柱—钢筋混凝土(RC)分散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作为主厂房框排架新型结构体系。根据该结构... 针对我国高烈度区大容量机组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主厂房"先天不足"以及钢结构主厂房造价高的现状,现提出采用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柱—钢筋混凝土(RC)分散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作为主厂房框排架新型结构体系。根据该结构体系特点,选取三榀三跨结构进行1∶7比例空间模型抗震性能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该新型结构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刚度退化规律、结构滞回性能、变形性能和薄弱部位等。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框排架结构体系能够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结构的位移-荷载滞回曲线较饱满,结构的耗能能力和变形性能较强,薄弱部位发生在汽轮发电机运转平台层处,实际设计中应加强注意。该混合结构体系能够满足8度地区大容量机组主厂房结构的抗震要求,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型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柱-rc分散剪力墙 混合结构 抗震性能 模型试验
下载PDF
FRP加固RC框架柱关键位移角统计及性能水平量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盛国华 杨璐 +1 位作者 白泉 韩晶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7-216,共10页
对国内外学者122根FRP加固RC柱伪静力试验的关键位移角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柱纵筋屈服荷载、柱侧弯峰值荷载、柱侧弯极限荷载所对应位移角d的限值—可靠度关系。当可靠度为95%左右时,纵筋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所对应的... 对国内外学者122根FRP加固RC柱伪静力试验的关键位移角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柱纵筋屈服荷载、柱侧弯峰值荷载、柱侧弯极限荷载所对应位移角d的限值—可靠度关系。当可靠度为95%左右时,纵筋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所对应的关键位移角d_y、d_m、d_u分别为1/240、1/110和1/60。对关键位移角d进行了RC柱自身特征参数及FRP加固量参数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柱自身特征参数轴压比n,FRP加固量λf显著影响d_y;纵筋率ρs,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显著影响d_m;FRP加固量参数λf显著影响du。并依据分析结果将各参数范围分段,给出分段内的关键位移角d的限值—可靠度关系。最终,从适应性、经济可修行及安全性三方面将FRP柱性能划分为4个性能等级,选取d_y、d_r、d_m、d_u作为相应性能水平等级的指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FRP rc框架柱 关键位移角 性能水平
下载PDF
基于ABAQUS软件的RC Z形柱框架节点仿真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崔钦淑 倪振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是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的一种材料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混凝土的材料特性,运用ABAQUS软件提供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与Sidiroff提出的能量等价原理结合起来推导出损伤因子的计算式,这种损伤塑性模型具有较高的...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是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的一种材料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混凝土的材料特性,运用ABAQUS软件提供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与Sidiroff提出的能量等价原理结合起来推导出损伤因子的计算式,这种损伤塑性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实际复杂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与分析.用ABAQUS对Z形柱框架节点进行仿真分析,混凝土本构关系分别采用规范中的表达式和Hongnestad表达式,得到混凝土等效塑性应变云图,将节点荷载-位移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给出黏性系数的最佳取值范围,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Z形柱 框架节点 损伤因子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ABAQUS
下载PDF
楼板及其配筋在RC框架结构实现抗震延性机制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贵珍 周玲珑 +2 位作者 谭潜 罗文文 祝飞水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1-429,452,共10页
总结采用梁有效翼缘来考虑楼板及配筋对“强柱弱梁”机制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和数值仿真研究。基于SAP2000采用三种侧向加载模式对RC框架结构不带楼板、不带楼板考虑梁刚度放大、带楼板的三个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对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 总结采用梁有效翼缘来考虑楼板及配筋对“强柱弱梁”机制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和数值仿真研究。基于SAP2000采用三种侧向加载模式对RC框架结构不带楼板、不带楼板考虑梁刚度放大、带楼板的三个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对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塑性铰的出铰顺序以及顶点位移与层间位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三个模型的“强柱弱梁”现象不带楼板的纯框架结构最明显,考虑梁刚度放大的模型次之,带楼板结构最不明显,证明负弯矩承载力和刚度等反映“强柱弱梁”的参数及塑性铰的出现顺序与楼板、板内配筋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楼板及配筋影响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性能和塑性耗能能力,是抗震延性机制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后续的结构设计中,建议考虑实际楼板和钢筋建模进行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楼板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延性机制 静力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轴压比对RC框架实现“强柱弱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素裹 韩小雷 +1 位作者 季静 吴培烽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101,共6页
针对现浇楼板中板筋对纵向梁抗弯能力的提高作用,采用ABAQUS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RC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通过不同节点处的梁、柱钢筋应力对比,讨论了不同轴压比对应的结构和同一结构中不同节点位置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难... 针对现浇楼板中板筋对纵向梁抗弯能力的提高作用,采用ABAQUS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RC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通过不同节点处的梁、柱钢筋应力对比,讨论了不同轴压比对应的结构和同一结构中不同节点位置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难易程度以及梁端塑性铰的出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对板筋在纵向梁抗弯能力中参与程度的影响较大,低轴压比的结构比高轴压比的结构更容易出现梁端塑性铰;同一结构中内节点对应的纵向梁端比外节点更难出现塑性铰;为实现"大震不倒",建议在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相关要求外,对同一节点处的梁、柱端实际承载能力进行复核,使得考虑了现浇楼板参与作用后的梁端实际承载力依然小于柱端实际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轴压比 强柱弱梁 板筋参与程度 超强
下载PDF
RC框架“强柱弱梁”设计的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3,共6页
"强柱弱梁"从概率意义上讲,就是对同一节点,柱出现塑性铰的概率要远小于梁出现塑性铰的概率;从结构体系来看,结构出现"层间破坏机构"的概率要远小于"整体破坏机构"的概率.本文分别从构件层次和结构体系... "强柱弱梁"从概率意义上讲,就是对同一节点,柱出现塑性铰的概率要远小于梁出现塑性铰的概率;从结构体系来看,结构出现"层间破坏机构"的概率要远小于"整体破坏机构"的概率.本文分别从构件层次和结构体系层次出发,对不同抗震等级的RC框架柱和梁的抗震可靠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一个5层框架结构形成"整体破坏机构"和"层间破坏机构"的概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抗震等级较低的结构,柱和梁的可靠指标相差不大,结构形成"层间破坏机构"与"整体破坏机构"的概率也相差不大,柱弯矩增大系数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强柱弱梁 可靠度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宁宁 屈文俊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197,共6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形成"强柱弱梁"的延性破坏机制,而各国震害表明,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大多发生了层间机构破坏、短柱破坏等非延性破坏方式,因此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应...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形成"强柱弱梁"的延性破坏机制,而各国震害表明,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大多发生了层间机构破坏、短柱破坏等非延性破坏方式,因此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应当受到重视。介绍了实际震害中填充墙框架结构破坏形态,总结了各国规范对填充墙的考虑,归纳分析了填充墙框架的试验、数值分析及计算模型等相应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强柱弱梁
下载PDF
斜向地震作用下RC框架静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振宝 李靖 +2 位作者 宋坤 唐贞云 马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7,共8页
汶川地震中,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端先于梁端产生破坏甚至因此引起房屋倒塌,并未形成抗震设计规范期望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探究其原因,除楼板、填充墙、梁筋超配和钢筋超强等因素间接增强梁强度外,斜向地震作用是加剧该破... 汶川地震中,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端先于梁端产生破坏甚至因此引起房屋倒塌,并未形成抗震设计规范期望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探究其原因,除楼板、填充墙、梁筋超配和钢筋超强等因素间接增强梁强度外,斜向地震作用是加剧该破坏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已从构件层面得到验证。本文针对按现行规范要求两主轴方向满足"强柱弱梁"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45°地震作用为例对斜向和轴向地震作用下RC框架静/动力弹塑性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主轴方向地震作用下更易形成梁铰破坏机制,以梁屈服耗能为主;而在斜向地震作用下更易形成柱铰破坏机制,以柱屈服耗能为主。从而从结构层面进一步证明了斜向地震作用是决定结构破坏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设计中需要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地震作用 强柱弱梁 rc框架结构 破坏机制 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RCZ形柱框架节点拟静力试验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钦淑 郭颜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0-694,共5页
基于钢筋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4.5对其进行非线性模拟.针对Z形柱框架节点本身形状相对规整且内部配筋构造相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根据配筋的实际位置,采用直接生成建模方式建模.利用不同ANSY... 基于钢筋混凝土Z形截面柱框架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4.5对其进行非线性模拟.针对Z形柱框架节点本身形状相对规整且内部配筋构造相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根据配筋的实际位置,采用直接生成建模方式建模.利用不同ANSYS的弹塑性材料MKIN模型及MISO模型与不同的混凝土的本构关系Hongnestad模型、Rush模型、Sargin模型进行组合来分别模拟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以研究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MKIN+Sargin的组合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不同的收敛精度控制对模拟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Z形柱 框架节点 ANSYS 本构关系 材料模型
下载PDF
配有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的RC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友宝 吴林华 陈治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90-95,共6页
在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预制管内浇注混凝土,并在RPC预制管和内部混凝土中均配置纵向钢筋,形成一种新型组合柱——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采用平截面假定,并结合已有的RPC、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本构模型,推导了... 在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预制管内浇注混凝土,并在RPC预制管和内部混凝土中均配置纵向钢筋,形成一种新型组合柱——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采用平截面假定,并结合已有的RPC、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本构模型,推导了该新型柱大偏压受力状态的承载力计算式。分别采用该承载力计算式和Opensees纤维模型对两种截面的新型柱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基于柱梁承载力比、RPC预制管中钢筋等级等参数,采用Opensees纤维模型分析了配有该新型柱的RC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当RPC预制管中配置的钢筋等级提高至HRB400及以上时,结构耗能能力和延性系数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当柱梁承载力比不超过1.2时,随柱梁承载力比的增加,结构抗震性能改善效果不明显,而当柱梁承载力比为1.5及以上时,结构抗震性能随柱梁承载力比的增加会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 rc框架 承载力 滞回分析 OPENSEES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环梁连接的RC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周栋梁 钱稼茹 +1 位作者 方小丹 江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5,共9页
介绍了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 (RC)环梁连接的 2层 2跨RC梁 -钢管混凝土 (STCC)柱框架的拟动力试验和静力试验。为了研究环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 ,大部分节点设计成“弱环梁、强框架梁” ,即环梁屈服先于框架梁 ;少量节点设计成“强环... 介绍了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 (RC)环梁连接的 2层 2跨RC梁 -钢管混凝土 (STCC)柱框架的拟动力试验和静力试验。为了研究环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 ,大部分节点设计成“弱环梁、强框架梁” ,即环梁屈服先于框架梁 ;少量节点设计成“强环梁、弱框架梁” ,即框架梁屈服先于环梁。试验表明 :小震时 ,框架的刚度降低很少 ;中震时 ,刚度降低约 3 0 % ;大震时 ,层间位移角小于 1 10 0 ;即使弱环梁已经破坏、层间位移角达 1 3 4,框架的承载力仍未下降 ;能够实现“强柱弱梁”和实现塑性铰形成于框架梁端的“强连接、弱构件”的抗震设计概念。RC环梁与STCC柱之间局部范围的缝隙不影响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 ;环梁与柱之间几乎无相对竖向滑移。采用RC环梁连接的RC梁 -STCC柱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环梁 钢管混凝土柱 框架 拟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现浇楼板对RC框架梁抗弯承载力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梅 郭磊 周锡元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震害分析表明,大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未实现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梁铰破坏机制。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楼板作用(楼板内钢筋)对支座节点处的实际负弯矩增强作用机理;并基于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通过实例计算分... 震害分析表明,大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未实现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梁铰破坏机制。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楼板作用(楼板内钢筋)对支座节点处的实际负弯矩增强作用机理;并基于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表明尽管GB 50011-2010规范、GB 50010-2010规范和JGJ 3-2010规程进一步提高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但在板具有较高配筋率时,仍不能完全保证"强柱弱梁"的实现。最后给出了增强柱端弯矩、以及梁端实际负弯矩计算和配置等方面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现浇楼板 强柱弱梁 破坏机制
下载PDF
为实现“强柱弱梁”在RC框架梁端楼板设置合理缝长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疆 尹保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本文从减少现浇板对框架梁端部刚度和承载力影响的"减法"思路入手,通过MSC.MARC有限元软件对RC框架结构梁端楼板设置不同缝长的梁柱中节点、边节点、角节点模型进行分析,总结了设置何种缝长能有效的实现强柱弱梁,并在此基础... 本文从减少现浇板对框架梁端部刚度和承载力影响的"减法"思路入手,通过MSC.MARC有限元软件对RC框架结构梁端楼板设置不同缝长的梁柱中节点、边节点、角节点模型进行分析,总结了设置何种缝长能有效的实现强柱弱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缝长度与梁跨度之间合理比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梁端楼板设缝长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迎春 吴照学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6-78,共3页
结合抗震规范中有关"强柱弱梁"规定,分析了影响"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实现的各类因素,指出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无法保证"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探讨了实现"强柱弱梁"的新思路.
关键词 强柱弱梁 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