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with 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vs.capecitabine for pathological stage N2 rectal cancer
1
作者 Ning Li Yuan Zhu +20 位作者 Luying Liu Yanru Feng Wenling Wang Jun Wang Hao Wang Gaofeng Li Yuan Tang Chen Hu Wenyang Liu Hua Ren Shulian Wang Weihu Wang Yongwen Song Yueping Liu Hui Fang Yu Tang Ningning Lu Bo Chen Shunan Qi Yexiong Li Jing Jin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77-586,共10页
Objective: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effects and toxicity of adding oxaliplatin to fluorouracilbased or capecitabine-based chemoradiotherapy(CRT)regimens a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toxic response ... Objective: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effects and toxicity of adding oxaliplatin to fluorouracilbased or capecitabine-based chemoradiotherapy(CRT)regimens a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toxic response without benefit to survival.In this study,we further explored the role of these two postoperative CRT regimens i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stage N2 rectal cancer.Methods:This study was a subgroup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A total of 180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stage N2 rectal cancer were eligible,85 received capecitabine with radiotherapy(RT),and 95 received 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with RT.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adjuvant chemotherapy[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XELOX);or fluorouracil,leucovorin,and oxaliplatin(FOLFOX)]after CRT.Results:At a median follow-up of 59.2[interquartile range(IQR),34.0−96.8]months,the three-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DFS)was 53.3%and 64.9%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respectively[hazard ratio(HR),0.63;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0.41−0.98;P=0.04].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overall survival(OS)(HR,0.62;95%CI,0.37−1.05;P=0.07),the incidence of locoregional recurrence(HR,0.62;95%CI,0.24−1.64;P=0.33),the incidence of distant metastasis(HR,0.67;95%CI,0.42−1.06;P=0.09)and grade 3−4 acute toxicities(P=0.78).For patients with survival longer than 3 years,the conditional overall survival(COS)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HR,0.39;95%CI,0.16−0.96;P=0.03).Conclusions: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ding oxaliplatin to capecitabine-based postoperative CRT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stage N2 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RADIOtherAPY OXALIPLATIN CAPECITABINE rectal neoplasms drug therapy RADIOtherAPY treatment outcome
下载PDF
Value of selective chemo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hepatic metastase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被引量:19
2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46-49,共4页
AIM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emoembolization in hepatic metastase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Forty patients underwent chemoembolization of metastatic liver lesion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Sel... AIM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emoembolization in hepatic metastase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Forty patients underwent chemoembolization of metastatic liver lesion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Selective angiography of the hepatic artery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feeding vessels of the metastatic lesion. The injected chemoemulsum consisted of 100*!mg 5 fluorouracil, 10*!mg mitomycin C and 10*!mL lipiodol ultra fluid in a total volume of 30*!mL . Gel foam embolization then followed until stagnation of blood flow was achieved.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response, over all survival, and side effects. RESULTS Overall median survival time from date of first chemoembolization was ten months.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class A and B by Child Pugh classification was 24 and 3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 P <0 01) .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 confined to the liver did better than those who also had extrahepatic disease, with median survivals of 14 and 3 months, respectively ( P <0 02)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at media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ypervascular metastases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hypovascular metastases. The most common side effects were transient fever, abdominal pain and fatigue. Three patients died within one month from the procedure.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in hepatic metastases of large intestinal carcinoma was not satisfactory and there were more side effects, wherea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elective chemoembolization was promising and there were less side effects. Selective chemoembolization may be an effective first line therapy in hepatic metastases of large intestina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IC neoplasms rectal neoplasms LIVER neoplasms/drug therapy LIVER neoplasms/secondary chemo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fluorouracil/therapeutic mitomycins/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Pharmacokinetics comparison of four 5-FU preparations rectally administered to animals
3
作者 ZHANG Xiang1, WANG ChongShu2, WU GongZhu3, LING BaoDong1, LIANG RuHuai3, FANG XueSheng2 and XIN TianYong2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1-52,共2页
IM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kinds of fluorouracil (5FU) preparations rectally administered to animals.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5FU in the plasma, rectal wall and lymph tissues of m... IM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kinds of fluorouracil (5FU) preparations rectally administered to animals.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5FU in the plasma, rectal wall and lymph tissues of mesentery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assay, and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data procession software package.RESULTS The 5FU concentrations in the rectal wall and lymph tissues of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lood of the animals administered rectally with the four kinds of preperations (P<001). The drug level in rectal wall was higher in emulsion groups than that in suppository groups (P<005). The drug level in plasma was lower in lipophilbase suppository group than that in hydrophilbase suppository group, and than in the simple (o/w) emuls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mplex (w/o/w) emulsion group, and the in viv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rabbits (P<001).CONCLUSION The lipophilbase suppository and the simple emulsion of 5FU might be more suitable for rect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rectal can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ouracil/phamarcokinetics rectal ADMINISTRATION rectal neoplasms/drug therapy
下载PDF
人增殖抑制基因(HSG)对肿瘤细胞系化疗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萍 毋丽娜 +4 位作者 蒋春笋 李志新 张颖妹 陈光慧 邱晓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将人增殖抑制基因 (hHSG)用电子穿孔的转基因方式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系中,观察hHSG基因对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hHSG的表达水平... 目的:将人增殖抑制基因 (hHSG)用电子穿孔的转基因方式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系中,观察hHSG基因对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hHSG的表达水平,然后选择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较低的肺腺癌 (A549 )和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较高的宫颈癌(HeLaS3)细胞系,用电穿孔方法转染含有hHSG的真核表达载体 (pEGFP hHSG) 24h后,加入放线菌酮(CHX),采用细胞计数、MTT法观察hHSG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CHX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hHSG在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pEGFP hHSG转染到两种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后,这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都明显受到抑制,同时外源性的hHSG也增强了这些肿瘤细胞系对CHX的敏感性。结论:外源性hHSG可不依赖其内源性表达水平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CHX并用可增强肿瘤细胞对CHX的敏感性,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敏感性 抑制基因 人肿瘤细胞系 免疫组化方法 真核表达载体 增殖抑制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 组织来源 内源性 CHX 体外培养 基因方式 放线菌酮 细胞计数 MTT法 不同程度 生长增殖 协同作用 外源性 水平 转染 G基因 HHS
下载PDF
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洁 田大广 +4 位作者 张捷 李铁汉 魏晓平 李春满 胡明道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5-FU+MMC行静脉化疗,以介入方法用吉西他滨作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13例可评价疗效者中部分缓解(PR)4例,...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5-FU+MMC行静脉化疗,以介入方法用吉西他滨作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13例可评价疗效者中部分缓解(PR)4例,病情进展(SD)6例,PD3例;临床受益反应评价有效率为76.9%;疼痛缓解率75.0%。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吉西他滨区域性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可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癌性疼痛,改善患者一般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患者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治疗应用 化学疗法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3 位作者 曹志宇 杨波 董立国 朱志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后 ,症状减轻 ,肿瘤缩小 ,有效率 (CR +PR )为 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 ,胞浆凝固、坏死 ;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血管出现内膜增生 ,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 2~ 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 13 .6% ,对照组 3 3 .3 % (P <0 .0 1)。治疗组 5年生存率 5 9.1% ,对照组 2 6.7%(P <0 .0 5 )。结论 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输注 动脉内 乳腺肿瘤/病理学 导管/药物疗法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卫东 袁祖荣 +5 位作者 倪泉兴 华鲁纯 沈达明 唐健雄 张群华 竺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55-360,共6页
目的 观察5 -氟尿嘧啶( 5 FU)缓释剂对荷胰腺癌裸鼠肿瘤细胞及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 1 ) 5 FU缓释剂的体外释放实验和体外抑瘤实验:测定浸出液药物的浓度,计算释放量;检测其浸出液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 目的 观察5 -氟尿嘧啶( 5 FU)缓释剂对荷胰腺癌裸鼠肿瘤细胞及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 1 ) 5 FU缓释剂的体外释放实验和体外抑瘤实验:测定浸出液药物的浓度,计算释放量;检测其浸出液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作用。( 2 )将荷胰腺癌细胞株PC3裸鼠6 0只,随机分成静脉对照组(A组)、5 FU静注组(B组)、基质植入组(C组)、大剂量5 FU缓释剂植入组(D组)和小剂量5 FU缓释剂植入组(E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4 d测肿瘤大小。治疗2周后观察肿瘤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bcl 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I)。( 3 )手术探查不能切除之胰腺癌6 9例随机分成3组。将5 FU缓释剂瘤内植入治疗组(治疗组)、术后行5 FU静脉化疗组(化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 4天采血,测定各组血清中NK细胞,T细胞亚群和CEA,CA5 0,CA1 9 9,CA1 2 5,CA2 4 2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 1 ) 5 mg5 FU缓释剂第1天释放量最大,为0. 8 5 mg,第3天为0. 4 5 mg,其后在0. 2 5 mg水平维持稳定的缓慢释放;释放时间长达1 4 d以上。( 2 ) 5 FU缓释剂第1天的浸出液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 3的抑制率达6 0. 2 7% ,第3天为3 4. 2 5% ,以后稳定在2 5. 0 0%左右。5 FU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药物疗法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氟尿嘧啶/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降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对阿霉素的耐受效应 被引量:20
8
作者 石永进 虞积仁 +4 位作者 朱平 马明信 岑溪南 董玉君 袁家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 (multidrugre sistance,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 ,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 (multidrugre sistance,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 ,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P糖蛋白 (P gp)的表达和细胞内药物积累 ,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 gp在MDR靶细胞MCF7adr内的分布。结果 :CIK细胞可使MCF7adr细胞P gp的表达活性下降 82 .5 % ,耐药靶细胞内阿霉素积累增加 3.2倍 ,使联合杀伤率比单纯加阿霉素(同等剂量 )组增加 7.8倍 ,比单纯加CIK细胞 (相同效靶比 )组增加 1.3倍。结论 :CIK细胞可明显抑制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P gp表达 ,可协同阿霉素提高对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杀伤细胞 耐药细胞系 阿霉素 耐受效应 细胞因子 治疗
下载PDF
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预防性造口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肠道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温咏珊 吴晓丹 +3 位作者 刘倩雯 钟冬梅 郑美春 覃惠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4459-4463,4475,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预防性造口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不同时期肠道功能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制定改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 目的探讨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预防性造口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不同时期肠道功能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制定改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中山大学肿瘤预防中心拟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预防性造口术的97例初次确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肠道功能。结果患者入组(T1)、术前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T2)、造口回纳术后第4天(T3)、造口回纳术后3个月(T4)及造口回纳术后6个月(T5)时分别发放问卷97、92、84、84、82份,分别回收97、92、84、82、82份,其中文版MSKCC肠道功能问卷总得分分别为(69.5±8.9)、(63.9±9.0)、(59.9±7.2)、(63.3±9.3)、(66.3±7.5)分。其中,T1时中文版MSKCC肠道功能问卷总得分T1时高于T2、T3、T4、T5时,T2、T4、T5时高于T3时,T5时高于T4时(P<0.05)。T5时便频因子得分为(17.5±2.7)分,便急因子得分为(17.1±2.2)分,排便受饮食影响因子得分为(15.8±2.4)分,排便感觉异常因子得分为(11.7±3.1)分。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肠道功能较好,造口回纳术后6个月次之,造口回纳术后第4天肠道功能最差,因此,尤其应关注造口回纳术后早期患者的肠道症状,采取措施帮助其顺利渡过早期阶段,改善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回肠造口术 肠道功能
下载PDF
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银 王琰 +3 位作者 周丽君 黄啸 丁义 俞莉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 :构建嵌合型抗人膀胱癌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实现其真核表达。方法 :从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得到鼠源单抗的可变区基因 ,插入嵌合抗体IgG1真核表达载体pDHL中 ,转染CHO细胞 ,实现其真核表达 ,并对抗人膀胱癌人 鼠嵌合抗体的功能进行... 目的 :构建嵌合型抗人膀胱癌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实现其真核表达。方法 :从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得到鼠源单抗的可变区基因 ,插入嵌合抗体IgG1真核表达载体pDHL中 ,转染CHO细胞 ,实现其真核表达 ,并对抗人膀胱癌人 鼠嵌合抗体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抗人膀胱癌人 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 ,并实现其真核表达。初步的功能鉴定表明抗人膀胱癌人 鼠嵌合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亲合力。结论 :构建的抗人膀胱癌人 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内得到表达 ,且其功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鼠嵌合抗体 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药物载体 膀胱肿瘤 治疗 膀胱癌
下载PDF
温热灌洗化疗及动脉插管化疗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1 位作者 曹志宇 朱志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手术切除后腹腔及肝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 2 8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患者分成术中腹腔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加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 1 69例 (治疗组 )和单纯术后静脉化疗组 1 1 3例 (对照组 ) ,对比两组局部复发率、肝转...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手术切除后腹腔及肝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 2 8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患者分成术中腹腔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加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 1 69例 (治疗组 )和单纯术后静脉化疗组 1 1 3例 (对照组 ) ,对比两组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 3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和 3年生存率依次为 2 1 .9% ,1 2 .4 %和 74.6 % ;对照组依次为 46 .0 % ,2 7.4 %和 46 .8%(均P <0 .0 5)。结论 术中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药物疗法 腺癌/药物疗法 腹膜灌洗法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人绒毛膜癌甲氨蝶呤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亚侠 谢幸 +2 位作者 陈怀增 程琪 周彩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2,165,共6页
目的 :建立耐甲氨蝶呤 (MTX)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间歇诱导的方法 ,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JAR进行长期诱导培养 ,建立耐药细胞株 JAR/ MTX。比较两种细胞倍增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分泌量、... 目的 :建立耐甲氨蝶呤 (MTX)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间歇诱导的方法 ,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JAR进行长期诱导培养 ,建立耐药细胞株 JAR/ MTX。比较两种细胞倍增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分泌量、对 MTX和一些常用化疗药的敏感性 ,P-糖蛋白、谷胱甘肽 S转移酶、核增殖抗原的表达 ,以及细胞自发和 MTX诱导调亡率。结果 :历时 1年建成 JAR/ MTX细胞株 ,耐药性稳定 ,耐药指数 7.3,对紫杉醇、长春新碱有交叉耐药。 JAR/ MTX细胞增殖缓慢 ,核增殖抗原表达低于 JAR细胞 (3.0 9± 0 .4 2 vs 3.72±0 .35 ,P<0 .0 5 )。谷胱甘肽 S转移酶表达高于 JAR,P-糖蛋白的表达两者无差异。 HCG分泌高于 JAR细胞 ,培养4 8h后每 10 5个细胞分泌 HCG分别为 (95 .7± 5 .4 vs 4 1.3± 2 .8) m IU(P<0 .0 1)。 JAR/ MTX细胞的自发凋亡及MTX诱导的凋亡均明显少于其母系 JAR细胞 (P<0 .0 5 )。结论 :JAR/ MTX细胞对 MTX耐药性稳定 ,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染色体核型、增殖与凋亡等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绒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药物疗法 甲氨蝶呤/治疗应用 抗药性 肿瘤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反义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典宁 孙平 +2 位作者 智绪亭 寿楠海 孙学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反义HIF-1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 7 2 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直径约0.4cm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质粒PcDNA 3和H... 目的探讨反义HIF-1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 7 2 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直径约0.4cm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质粒PcDNA 3和HIF-1α/PcDNA 3 B,质粒用脂质体DOTAP介导转染细胞。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生长曲线;取肿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ABC法)及蛋白质印迹检查,检测各组肿瘤的VEGF和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结果HIF-1α/PcDNA 3 B治疗组各时点的肿瘤体积,以及肿瘤组织中HIF-1α蛋白、MVD,VEGF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 5)。结论通过阻断癌细胞的缺氧适应途径,反义HIF-1α基因治疗肝癌有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缺氧诱导/治疗应用 肝肿瘤/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 肿瘤移植
下载PDF
联合应用华蟾素与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鸿彬 陈嘉勇 +2 位作者 袁勇 梁道明 张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华蟾素体外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华蟾素(cino)组;5-FU组和cino+5-FU组。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MTT比色技术及... 目的探讨单一华蟾素体外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华蟾素(cino)组;5-FU组和cino+5-FU组。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MTT比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ino和5-FU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cino对人胃癌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cino+5-FU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组(P<0.05)。定量分析显示cino+5-FU组的凋亡细胞发生率显著高于cino组和5-FU组(P<0.05)。cino+5-FU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升高,且大多数被阻滞于S期。结论cino对胃癌BGC-82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与5-FU联用可显著提高后者的化疗效果,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治疗应用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胃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吕卫国 石一复 +1 位作者 陈晓端 金卓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 :评价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和组织学疗效。方法 :对 3 1例肿块直径≥ 4cm的 IB- B 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对其中 2 8例化疗后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 1例化疗后临床完全... 目的 :评价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和组织学疗效。方法 :对 3 1例肿块直径≥ 4cm的 IB- B 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对其中 2 8例化疗后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 1例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 7例 ,部分缓解 1 4例 ,总有效率为67.7% (2 1 / 3 1 ) ;盆腔淋巴结转移 1 0例 ,转移率 3 2 .3 % (1 0 / 3 1 )。组织学观察发现 ,2 8例患者化疗后宫颈癌原发灶内组织学变化达 、 者 1 3例 ,组织学有效率 46.4%。盆腔淋巴结转移灶内组织学变化达 、 者 5例 ,组织学有效率 5 0 .0 %。化疗后宫颈癌患者原发灶内癌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化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0 5 ) ,癌周间质细胞反应与化疗前相比也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新辅助化疗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对宫颈癌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一定的组织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药物疗法 宫颈肿瘤 病理学 辅助疗法
下载PDF
自展式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并梗阻 被引量:4
16
作者 尚培中 李桂梅 +3 位作者 张鹏 周凤桐 张振海 刘绪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展式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并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直肠癌伴急慢性梗阻患者施行支架置入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成功置入 ,有效地恢复了排便 ,其中 2例支架脱落后再次置入。现已死... 目的 探讨自展式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并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直肠癌伴急慢性梗阻患者施行支架置入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成功置入 ,有效地恢复了排便 ,其中 2例支架脱落后再次置入。现已死亡 5例 ,生存期 5 6~ 72 0d。另 5例已存活 6~ 15个月 ,未再发肠梗阻。另 2例支架置入失败。结论 网管状支架能有效地对晚期直肠癌以及具有高危手术因素的患者进行永久性姑息性治疗 ,可避免结肠造口。配合化疗和免疫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治疗 网管状镍钛 仪器 设备 直肠癌
下载PDF
奥曲肽对胰腺癌细胞转染SST 2后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正人 吴高松 +3 位作者 杜志勇 王大禹 秦仁义 裘法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 将生长抑素二型受体 (somatostatinreceptortype 2 ,SST 2 )基因转染至胰腺癌细胞株PC 3细胞 ,探索奥曲肽对阳性表达SST 2的PC 3细胞凋亡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 (Liposome)将SST 2基因转染至PC 3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转... 目的 将生长抑素二型受体 (somatostatinreceptortype 2 ,SST 2 )基因转染至胰腺癌细胞株PC 3细胞 ,探索奥曲肽对阳性表达SST 2的PC 3细胞凋亡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 (Liposome)将SST 2基因转染至PC 3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转染效果。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梯度奥曲肽对PC 3细胞转染SST 2基因前后凋亡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细胞转染SST 2后 ,不同浓度奥曲肽 (0 .2 ,0 .4,0 .8μg/ml)杀伤已转染SST 2的PC 3细胞的能力较杀伤未转染SST 2的PC 3细胞的能力均有明显增强 (均P <0 .0 5 )。结论 生长抑素用于治疗PC 3细胞效果不佳可能与SST 2下调有关 ,转染SST 2后可增加奥曲肽对PC 3细胞的杀伤能力 ,这为临床利用SST 2基因转染加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胰腺癌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药物疗法 奥曲肽/治疗应用 细胞转染 受体 生长抑素
下载PDF
胃癌手术后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3 位作者 朱志东 曹志宇 李江 李华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352例胃癌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184例);对照组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168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3~6年,随访328例,失访2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352例胃癌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184例);对照组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168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3~6年,随访328例,失访24例,随访率93.2%.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78.3%, 46.3%;对照组是86.8%,48.2%,21.4%.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治疗组为9.2%,12.5%,对照组为22.0%,26.8%.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1).结论局部灌注化疗是胃癌术后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全身静脉化疗,且毒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药物疗法 灌注 局部 肝肿瘤/继发性 肿瘤复发 局部/预防和控制 胃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差异表达蛋白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蓉 奚昊 +3 位作者 李勇华 姜华 邹剑锋 侯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452,共8页
目的: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探讨硼替佐米敏感和耐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采用硼替佐米浓度递增法诱导NCI-H929细胞株产生耐药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亲本NCI-H929和NCI-H929B的细胞周期,双向电泳... 目的: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探讨硼替佐米敏感和耐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采用硼替佐米浓度递增法诱导NCI-H929细胞株产生耐药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亲本NCI-H929和NCI-H929B的细胞周期,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部分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采用浓度递增法自骨髓瘤细胞系NCI-H929建立了硼替佐米耐药株NCI-H929B。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亲本NCI-H929和NCI-H929B 24 h的IC50,其分别为20.7 nmol/L和487.4 nmol/L,耐药倍数为23.5。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NCI-H929亲本和NCI-H929B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亲本NCI-H929细胞的2-DE相比,NCI-H929B细胞中有11个蛋白点表达明显上调,6个明显下调。对这17个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共获得了17个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将PMF质量数据通过Aldente软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根据匹配片段及氨基酸序列覆盖率等,初步鉴定出14种蛋白质。Western blot验证其中一种蛋白质(蛋白DJ-1),结果与双向电泳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浓度递增法可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双向电泳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对硼替佐米耐药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 抗药性 肿瘤 硼酸化物/治疗应用 吡嗪类/治疗应用 蛋白质类/分析 电泳 凝胶 双向
下载PDF
槐耳清膏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大兴 陈孝平 张万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78-582,共5页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对人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 ,以及其对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形成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槐耳清膏作用于人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附壁能力及血管生成的...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对人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 ,以及其对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形成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槐耳清膏作用于人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附壁能力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同时观察其对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形成肝癌过程的影响。结果 槐耳清膏≥ 2mg/ml时可显著降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 ,减少血管形成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黏附 ,从而降低微血管密度。槐耳清膏 ( 3g/kg) +MMC( 5 0 0 μg/kg)同时作用于裸鼠的肝癌组织 ,其抑瘤作用最强 ,后依次为MMC组 ,槐耳清膏 ( 3g/kg)组。结论 槐耳清膏对肝癌有抑制作用 ,其可能机制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附壁能力及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槐耳/治疗应用 脐静脉/胚胎学 内皮细胞/药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