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阻滞中增强运动与感觉分离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元信 侯书健 +3 位作者 王菊荣 张海灵 李素梅 高忠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28-30,37,共4页
目的 :用布比卡因配伍使用地塞米松和罂粟碱以施行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研究是否能产生感觉阻滞增强 ,运动阻滞相应减弱的分离效应。方法 :对 1 36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C和D 4组 (n =34)... 目的 :用布比卡因配伍使用地塞米松和罂粟碱以施行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研究是否能产生感觉阻滞增强 ,运动阻滞相应减弱的分离效应。方法 :对 1 36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C和D 4组 (n =34)。A组为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5浓度的布比卡因 1 .5mg/kg ;B、C、D组为观察组 ,在同量布比卡因中 ,分别加入 0 .2 5mg/ml的地塞米松 (B组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C组 )、0 .2 5ng/ml的地塞米松和 0 .0 62 5mg/ml的罂粟碱 (D组 )。均选腋路臂丛一针法穿刺麻醉给药 (39.9± 3 .1 )ml(x±s,下同 )。比较 4组药物对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效应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感觉阻滞B、D两组起效时间短于A组 ,作用维持和术后镇痛时间长于A组 (P >0 .0 1 ) ,C组与A组基本持平 ;运动阻滞深度以其明确的程度依序减弱 (B >A >D >C) ,A、B两组肌肉收缩、肌腱张力关节活动消失 ,D、C两组部分存在。结论 :布比卡因、地塞米松和罂严粟碱三药配伍联用 ,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协同与拮抗并存的敏感化作用 ,可产生感觉神经纤维阻滞效应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阻滞 增强运动 感觉分离效应 布比卡因 地塞米松 罂粟碱 臂丛神经根麻醉
下载PDF
改良式坐骨神经并股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桂枝 赵丽艳 +3 位作者 杨惠菊 常庚申 秦文英 于国军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6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老年 下肢骨折 临床应用 手法复位 麻醉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南海 金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评价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 4 0例 ,随机分观察组2 0例 ,对照组 2 0例 ,均行“一针法”颈丛阻滞 ,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和血氧饱和度 (SPO2 ) ,记录麻... 目的 :评价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 4 0例 ,随机分观察组2 0例 ,对照组 2 0例 ,均行“一针法”颈丛阻滞 ,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和血氧饱和度 (SPO2 )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min、5min、1 0min的上述指标变化。观察组在麻醉后立即静脉注射 (静注 )小剂量艾司洛尔 (0 .5mg/kg)。 结果 :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麻醉前后的SBP、DBP、HR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观察组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相对平稳 ,尤其HR、SB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麻醉后 ,HR和SBP 5min和 1 0min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麻醉 艾司洛尔 颈丛 心血管副反应
下载PDF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徐忠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观察镇...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观察镇痛肌松效果。结果:A组镇痛肌松满意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手术中,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呼吸循环稳定,镇痛肌松效果完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神经根麻醉 罗哌卡因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曦 孟双双 +1 位作者 张钰 孙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77-1378,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舒张...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指标;Tau蛋白血清浓度;认识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的DBP、SB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研究组的DBP、SBP、HR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患者Tau蛋白血清浓度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Tau蛋白血清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患者POCD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改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意识和认知能力,降低POC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au蛋白血清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麻醉 全身 神经根麻醉 意识障碍 T 蛋白质类
下载PDF
罂粟碱对臂丛神经阻滞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元信 侯书健 +3 位作者 王菊荣 于学军 王延东 康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用不同浓度罂粟碱配伍布比卡因作臂丛麻醉 ,研究其对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 对 175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 5组 :( 1)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0 5的布比卡因 ( 1.5mg·kg-1)... 目的 用不同浓度罂粟碱配伍布比卡因作臂丛麻醉 ,研究其对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 对 175例无上肢神经、肌腱和掌指关节损伤的住院病人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 5组 :( 1)对照组 :用质量分数为 0 .0 5的布比卡因 ( 1.5mg·kg-1)行臂丛麻醉。 ( 2~ 5 )观察组 :在同量布比卡因中 ,分别加入 0 .2 5mg/ml罂粟碱、0 .12 5mg/ml罂粟碱、0 .0 62 5mg/ml罂粟碱和 0 .0 3 12 5mg/ml的罂粟碱。均选腋路臂丛一针法穿刺麻醉给药 [( 4 0 .0± 2 .6)ml( x±s ,下同 ) ]。比较 5组药物对肌肉收缩、关节活动范围的阻滞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2~ 5组的起效时间按顺序逐渐缩短 ,维持时间依序延长 (P <0 .0 5 ) ;肌肉收缩、关节活动范围的阻滞程度按序逐渐增强 ,但均弱于第 1组。结论 罂粟碱有拮抗布比卡因效能的作用 ,可加快阻滞臂丛痛觉神经纤维的时间 ,对运动神经纤维的作用轻微。药物作用和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碱 布比卡因 臂丛 神经根麻醉
原文传递
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元信 侯书健 +6 位作者 王振军 孟宪斌 张勤 张海灵 徐颖 武春敏 王德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患者自控镇痛 (PCA)技术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以及术后主、被动功能锻炼的可行性。方法  2 10例患者 ,均采用 0 2 5 %布比卡因、0 0 6 2 5mg/ml罂粟碱和 0 2 5mg/ml地塞米松混合液作腋路臂丛运... 目的 探讨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患者自控镇痛 (PCA)技术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以及术后主、被动功能锻炼的可行性。方法  2 10例患者 ,均采用 0 2 5 %布比卡因、0 0 6 2 5mg/ml罂粟碱和 0 2 5mg/ml地塞米松混合液作腋路臂丛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麻醉药物 ,随机分为A、B和C 3组 ,每组 70例患者。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组为实验组。B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泵药液为曲马多 0 0 1~ 0 0 15mg/kg、恩丹西酮 0 0 5~ 0 10mg/kg ,C组在B组PCIA泵用药基础上加用咪唑安定 0 15~ 0 30mg/kg ,泵液均加生理盐水至 10 0ml,阻滞注药后开启。PCA设置 :背景剂量 2ml/h ,单次剂量 2ml,锁定时间 6 0min ,维持时间 4 8h。比较阻滞注药后 1、2、3、6、12h等 5个时点运动感觉阻滞深度及开泵后即刻、12、2 4、4 8h 4个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镇静评分法 (Ramesay)评分相关数值。结果  3组患者 1、2、3h 3个时点运动阻滞深度逐渐增强 ,6和 12h 2个时点明显减弱 ;感觉阻滞深度均满意 ,VAS、Ramesay评分 ,2 4、4 8h 2个时点镇痛、镇静深度 ,A组 <B组 <C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两种PCIA配方超前镇痛 ,均适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的麻醉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镇痛技术 肌腱修复 重建手术 临床研究 神经根麻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