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兵 张清 +5 位作者 王海昌 张殿新 程何祥 李伟 李媛 王晓燕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 (RFCA)在儿童及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西京医院住院行RFCA治疗的 14 8例患者 (其中右侧显性旁道并发左侧隐匿旁道者 2例 ,左侧隐匿旁道并发AVNRT者 1例 ) ,年龄 14 .1± 2 .3(6...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 (RFCA)在儿童及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西京医院住院行RFCA治疗的 14 8例患者 (其中右侧显性旁道并发左侧隐匿旁道者 2例 ,左侧隐匿旁道并发AVNRT者 1例 ) ,年龄 14 .1± 2 .3(6~ 18)岁 ,病史 2 .6± 2 .5 (0 .1~ 12 )年。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14 1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7例。结果 :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AVRT) 93例 ,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AVNRT) 5 1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7例。RFCA成功率 93.4 % ,其中AVRT左侧旁道、AVNRT成功率达 97%、96 %。复发 11例再次消融均成功。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RFCA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治疗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室房阻滞现象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鼎 李学斌 +4 位作者 苑翠珍 许原 张海澄 张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的室房(VA)阻滞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的电生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1例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和心动过速时伴有VA阻滞的...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的室房(VA)阻滞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的电生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1例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和心动过速时伴有VA阻滞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参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不伴逆传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基础状态下心室起搏频率140次/分以下出现VA阻滞者53例,其中120次/分以下阻滞者37例,与无VA阻滞组相比男性比例增多,52例未能诱发心动过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50例可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2例可见到心房侧的传导阻滞现象。结论部分AVNRT患者中在基础状态下可见VA阻滞现象,此时需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改善室房传导以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到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需仔细鉴别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动过速 室房阻滞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消融和DDD起搏器治疗典型心房扑动伴缓慢心室率五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国庆 姚娟 +1 位作者 任澎 马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伴缓慢心室率的介入治疗。方法5例房扑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房扑频率240~26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5:1~6:1。1例患者已置入VVI起搏器,但仍有症状。对房扑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的峡部... 目的探讨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伴缓慢心室率的介入治疗。方法5例房扑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房扑频率240~26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5:1~6:1。1例患者已置入VVI起搏器,但仍有症状。对房扑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的峡部。对缓慢心室率采取DDD起搏器治疗(1例VVI改换DDD)。结果消融中房扑终止,峡部达双相阻滞,房扑终止后1例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成功置入DDD起搏器。随访7~37个月,房扑未见复发,起搏器工作良好,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射频消融和DDD起搏器联合治疗典型房扑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有效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扑动 心动过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起搏器
下载PDF
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新华 刘旭 +5 位作者 施海峰 孙育民 周立 施惠华 董佳霖 顾佳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6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访ECG和Holter。结果上腔静脉起源7例,其中仅2例可根据体表ECG诊断。腔内电生理均发现上腔静脉起源的快速激动触发或驱动房颤,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成功。界嵴上部起源2例,腔内电生理发现局灶激动触发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均获成功。1例在隔离上腔静脉时出现一过性窦性停搏。结论少数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与界嵴的异位灶,腔内电生理具有特征性,上腔静脉电隔离和局灶消融可以有效治疗此类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上腔静脉 界嵴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特发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
5
作者 何勇 王军 +5 位作者 郑强荪 薛玉生 柳荫 张录兴 王毅 汤雁玲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83-384,387,共3页
目的:报道58例特发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多种方法治疗的结果。方法: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方法治疗永久性房颤。结果:单纯药物复律30例,平均复律天数为8±5 d;电复律22例;药物及电... 目的:报道58例特发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多种方法治疗的结果。方法: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方法治疗永久性房颤。结果:单纯药物复律30例,平均复律天数为8±5 d;电复律22例;药物及电复律不成功6例,占10%。随访期间临床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复律组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18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2例植入抗房颤起搏器有效。结论: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及起搏器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特发性永久性房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药物 电复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术中的监测
6
作者 李晓彤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5期708-709,共2页
目的总结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术中监测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41例患者术中监测的情况。结果41例室性早搏患者中,起源于右室36例,起源于左室5例,39例消融成功,2例放弃消融。共发生... 目的总结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术中监测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41例患者术中监测的情况。结果41例室性早搏患者中,起源于右室36例,起源于左室5例,39例消融成功,2例放弃消融。共发生迷走反射2例,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副反应2例,无心包压塞。结论术中认真做好心电图监测、放电监测、并发症监测及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监测,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室性早搏 监测
下载PDF
多机制心动过速并存(附146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大国 张群林 +7 位作者 涂远超 王崇全 党书毅 王家宁 葛永贵 王玮 邢海燕 周荣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了解多机制心动过速 ( MMT)并存的常见类型 ,探讨其诊断思路、诊断标准及射频消融术 ( RFCA)对策。方法 :收集国内部分文献报道的 134例 ,结合本院心内电生理和 RFCA中发现的 12例 MMT并存 ,按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14 6... 目的 :了解多机制心动过速 ( MMT)并存的常见类型 ,探讨其诊断思路、诊断标准及射频消融术 ( RFCA)对策。方法 :收集国内部分文献报道的 134例 ,结合本院心内电生理和 RFCA中发现的 12例 MMT并存 ,按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14 6例 MMT并存分为 11型。结论 :无论术前诊断是一种还是多种心动过速 ,均应先消融典型、常见、易发的那一种类型 ,待消融完一种后再行完整的电生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制 心动过速 MMT 射频消融术 心内电生理
原文传递
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民 蒋宗滨 +1 位作者 李燕尧 吕时甲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56-460,共5页
脉冲射频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就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导管消融术 疼痛 手术后 慢性病 机制
原文传递
伴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9
作者 彭珍云 向力群 +2 位作者 曾向辉 刘振芳 张翼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37-39,44,共4页
目的:探讨伴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38例,其中21例特发性室早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伴有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列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分别于... 目的:探讨伴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38例,其中21例特发性室早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伴有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列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月、6月、12月采用二维心脏超声测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各组术后3月NT-proBNP值分别为:140.4pg/ml及153.1pg/m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12月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后3月LVED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6月两组LVEDD值分别为:(47.2±3.1)mm、(46.7±2.8)mm,各自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月与6月比较LVEDD进一步缩小,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NT-proBNP及LVEDD各自同期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伴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恢复较好,可尝试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室性早搏 高血压病 射频消融 心脏结构和心功能
原文传递
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后心肌生化标记物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长纲 赵笑春 +2 位作者 李学斌 张萍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Carto系统引导下心房颤动(房颤,AF)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患者心肌生化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了解RFCA术后心肌损伤程度与消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在Carto系统引导下行房... 目的观察Carto系统引导下心房颤动(房颤,AF)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患者心肌生化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了解RFCA术后心肌损伤程度与消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在Carto系统引导下行房颤RFCA术患者20例,分为两组,一组未消融碎裂电位,仅行肺静脉前庭环形标测消融,另一组增加碎裂电位消融,于术前及术后4~5h检测cTNI、MYO、CK-MB并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RFCA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未消融碎裂电位组cTNI术前基础值为0.05±0.03ng/ml,术后4~5h为0.38±0.27ng/ml,较术前明显升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2);CK-MB术前基础值0.86±0.37ng/ml,术后4~5h为1.6±0.88ng/ml,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6);MYO术前基础值为41.8±17.5ng/ml,术后4~5h为121.8±65.8ng/ml,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1);消融碎裂电位组cTNI术前基础值为0.07±0.05ng/ml,术后4~5h为1.83±1.66ng/ml,较术前明显升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3;CK-MB术前基础值1.23±0.34ng/ml,术后4~5h为3.4±2.8ng/ml,较术前升高,无统计学差异(p=0.096);MYO术前基础值为57.4±22.9ng/ml,术后4~5h为130.1±53.4ng/ml,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3);而消融碎裂电位组术后与未消融碎裂电位组相比cTNI、CK-M患者MYO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6,0.14,0.781。结论cTNI、MYO在消融碎裂电位组及未消融碎裂电位组RFCA术前后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CK-MB在未消融碎裂电位组升高,术后较术前有显著升高,而在消融碎裂电位组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心肌酶学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消融碎裂电位不会对心肌组织产生更严重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肌生化标记物 CARTO系统
原文传递
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性早搏临床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伟 赵英杰 +5 位作者 刘霄燕 贾玉和 王靖 毛克修 楚建民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报道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胜早搏(PVC)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经验。方法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且频发PVC的患者(男5例,女3例),其中5例伴有阵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年龄19—54(42.7±10.6)岁。其中3例患者... 目的报道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胜早搏(PVC)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经验。方法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且频发PVC的患者(男5例,女3例),其中5例伴有阵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年龄19—54(42.7±10.6)岁。其中3例患者行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5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在左后分支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处给予温度控制下射频导管消融。结果8例患者术前均以体表心电图定位起源于左后分支处区域,其PVC或左心室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均为典型特发性左心室室速(ILVT)表现(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QRS时限≤160ms)。其中,QRS波I导联6例呈rS,2例呈Rs;aVL导联呈qR;II、Ⅲ、aVF导联呈rs。胸前导联多在V,~V,处移形,由R转为Rs或rs。在消融成功部位(最早激动点)消融导管均记录到融合有浦肯野电位(PP)的V波,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20—48(33.0±10.2)ms,8例患者行射频消融即时成功。术后3~15(8.1±4.2)个月复查,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PVC均小于10000/24h。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PVC,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最早激动点并融合有PP时可成功消融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后分支 室性早搏 射频导管消融 电解剖标测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