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Right-sided Accessory Pathways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1
作者 曹克将 单其俊 +4 位作者 杨志健 李闻奇 黄元铸 顾翔 何胜虎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trioventricular pathway manifest catheter ablation radiofrequency current
下载PDF
Localiza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slow conducting pathway in left free wall
2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2 位作者 侯应龙 娄兹谟 闫素华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Electrophysi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nduction in left free wall. Methods When 5 cases induced tachycardia, using VS_2 program stimula...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Electrophysi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nduction in left free wall. Methods When 5 cases induced tachycardia, using VS_2 program stimulation terminated the tachycardia to establish that ventricle is the part of reentry circle. Results No retrograde A waves in 4 cases but only 1 case present A wave in terminating tachycardia. The accessory pathways have decreasing conduction in One case. Successful ablation were located in ventricle sides. Conclusions Ventricular sense and S_2 program stimulation to terminate tachycardia is a reliable method to different atrial tachycardia . A wave of successful targets ahead of A wave of any coronary sinus leads is 8~2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w conducting accessory pathway catheter ablation
下载PDF
The Experience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Accessory Pathways
3
作者 施广飞 吉文庆 +4 位作者 徐伟 余洪松 黄申申 曹巧兰 马东晖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Objective To analyse retrospectively the experience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multiple accessory pathways (APS).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elated to APS have... Objective To analyse retrospectively the experience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multiple accessory pathways (APS).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elated to APS have undergon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ince 1994; the data was analysed. Results 8 patients with multiple APS were cured, 4 patients could be diagnosed to have multiple APS during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 (EPS) before ablation, and in the remaining 4 patients the multiple APS could only be diagnosed after successful ablation of one AP. Conclusion right - sided multiple APS are sometimes very difficult to treat by ablation, because there are no standard reference electrograms for bracketing the earliest site. Mapping area should be broader rather than limited by preestablished id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accessory pathways Atrioventricular accessory pathwa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Accessory Pathway Conduction on PJ Interval in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4
作者 Kai Sun, Ruijuan Han, Ruiping Zhao, Renguang Liu1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Baotou,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40, China2The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Jinzhou Medical College, Jinzhou 121000, China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7年第3期127-132,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cessory pathway (AP) conduction on PJ interval in patients with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Methods 129 patients with a single manifestation of AP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radi...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cessory pathway (AP) conduction on PJ interval in patients with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Methods 129 patients with a single manifestation of AP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CA) were includ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10 groups according to AP location. The PR intervals, QRS durations and the PJ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using simultaneous 12-lead ECG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 The PJ intervals before ab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after ablation. The atrioventricular (AV) conduction time via atrioventricular node-His conduction system before ab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 intervals after ablation. The 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 time via atrioventricular node-His conduction system before ab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QRS durations after ablation. Delta wav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each two groups. Results (1) The PJ intervals of right posterior (RP) group and right posteroseptal (RPS) group before abla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at after ablation (RP group 226±18 ms vs 236±19 ms, P<0.01, RPS group 221±18 ms vs 238±31 ms, P<0.05, respectively). (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trioventricular (AV) conduction time via atrioventricular node-His conduction system before ablation and the PR intervals after ablation. (3)The 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 time via atrioventricular node-His conduction system of RP group and RPS group before abla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e PR intervals after ablation(RP group 79±12 ms vs 87±9 ms, P=0.01; RPS group 70±13 ms vs 86±9 ms, P<0.05, respectively). (4)The delta waves of RP group and RPS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at of left posterior group and left posteroseptal group(P<0.05). Conclusion PJ interval is shortened by AP conduction which pre-excites the general last excited part of left ventricle. It is determined by AP location and the extent of preexc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accessory pathway ELECTROCARDIOGRAPHY PJ interval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学研究——判断慢径阻断的新指标 被引量:8
5
作者 江洪 黄从新 +5 位作者 唐其柱 杨波 杨剑雪 漆曙辉 王小红 李庚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84-188,共5页
改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的方法学 ,以探讨判断慢径阻断的新指标。 6 0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 ,根据X线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 ,心房快速刺激 (S1S1)显示慢径前传放电消融 ,以 10s内慢径前传阻... 改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的方法学 ,以探讨判断慢径阻断的新指标。 6 0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 ,根据X线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 ,心房快速刺激 (S1S1)显示慢径前传放电消融 ,以 10s内慢径前传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并以此连续放电达 30s。消融后房室结双径传导消失 ,不再诱发AVNRT为手术终点。 6 0例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共消融 36 1个靶点 ,其中放电不足 10s者 2 80个、放电 30s者 81个 ,后者中 6 0个为有效消融靶点。有效阻断慢径者表现为放电 6 .9± 1.8(2 .8~ 10 )s慢径前传阻滞 ,S1刺激经快径前传。所有病人术后 3~ 7天食管电生理复查不再诱发AVNRT。随访 3~ 19个月无AVNRT复发。结论 :显示慢径前传消融可客观判断放电消融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径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方法学 射频消融治疗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附82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建刚 单其俊 +5 位作者 曹克将 廖铭扬 黄元铸 张馥敏 李闻奇 马文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45-447,共3页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间断放电并连续监测X线影像和心电变化是避免Ⅲ度AVB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室 结折近 心动过速
下载PDF
采用EnSite NavX和X线结合下与常规X线下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程显禄 黄琦磊 张建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Ensite NavX和X线结合,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的慢径改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接受射频消融术被... 目的:探讨采用Ensite NavX和X线结合,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的慢径改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接受射频消融术被随机分为采用EnSite NavX与X线结合组(32例)和常规X线透视组(31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即刻的成功,无手术并发症。与常规X线透视组比较,EnSite NavX与X线结合组手术时间少,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15例(46.88%)X线曝光时间(62.42±22.73)s。平均随访1年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EnSite NavX与X线结合下行AVNRT慢径改良安全有效,且明显减少了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NSITE NavX标测系统 X线 射频消融 慢径改良
下载PDF
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后慢径残存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海玉 于世龙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慢径残存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2例AVNRT患者RFCA术后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202例中12例复发,复发率5.9%,复发组9例(75.0%)术后慢径残存...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慢径残存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2例AVNRT患者RFCA术后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202例中12例复发,复发率5.9%,复发组9例(75.0%)术后慢径残存,非复发组17例(8.9%)慢径残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将202例患者分为三组,既无双径现象又无交界性回波(A组)176例,3例复发,有双径现象无交界性回波(B组)23例,6例复发,既有双径现象又有交界性回波(C组)3例,均复发。结论:AVNRT复发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双径路,应尽可能消除双径现象,并去除交界性回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电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电位 复发
下载PDF
隐匿性拖带时起搏后间期与慢径消融成功靶点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咸宏 吴书林 +4 位作者 杨平珍 李海杰 陈泗林 詹贤章 钱卫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评价应用隐匿性拖带方法对准确靶点消融的有效性及探讨常规慢径靶点部位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折返环的关系。可反复诱发的持续性典型AVNRT的患者 34例 ,消融导管在后或中间隔标测到A/V≤ 0 .5处 ,然后诱发心动过速 ,在高位右房... 评价应用隐匿性拖带方法对准确靶点消融的有效性及探讨常规慢径靶点部位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折返环的关系。可反复诱发的持续性典型AVNRT的患者 34例 ,消融导管在后或中间隔标测到A/V≤ 0 .5处 ,然后诱发心动过速 ,在高位右房 (HRA)和冠状窦口 (CSO)超速起搏产生隐匿性拖带 ,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慢径消融。比较隐匿性拖带时靶点部位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 (PPI-TCL值 )在成功靶点与不成功靶点区别。结果 :HRA超速起搏发生隐匿性拖带时 ,His束记录部位A波均为逆向夺获。而CSO超速起搏拖带时 ,32例His束记录部位A波为顺向夺获 ,另 2例为逆向夺获。在这 32例中共记录 5 4个靶点 ,成功靶点的PPI-TCL值明显小于不成功靶点 (12 .4± 5 .8msvs 32 .1± 18.6ms,P <0 .0 1)。PPI-TCL值≤ 2 0ms对靶点成功消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4%、81%。结论 :本研究提示常规慢径消融成功部位作为房室结外的后部延伸组织参与组成AVNRT折返环或距其非常近。在可持续发作和诱发的AVNRT患者中 ,CSO部位起搏拖带顺向心房夺获时 ,靶点部位测出的PPI-TCL值≤ 2 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隐匿性拖带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娜 刘雄涛 +2 位作者 王毅 李军 郑强荪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878-880,共3页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的联系。方法:534个慢-快型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房室结无跳无折)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及...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的联系。方法:534个慢-快型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房室结无跳无折)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及对房室结传导的影响。结果:①A型复发5例(1.2%),B型复发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型终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Wen-AVN)、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跳跃增值缩短,B型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A型有效不应期的缩短明显大于B型。结论:A型终点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型终点;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残留慢径传导
下载PDF
射频消融慢径治疗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瑞娟 蒋廷波 +4 位作者 刘志华 杨向军 宋建平 惠杰 李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疑诊为AVNRT的患者(A组)。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在基础状态和静脉滴注异丙肾... 目的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疑诊为AVNRT的患者(A组)。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在基础状态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后有18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单个心房回波。4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2个心房回波,35例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从同期接受射频消融的有自发心动过速且程控刺激可诱发AVNRT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后随访(32.2±13.9)个月,A组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电生理检查有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者,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 射频消融慢径
下载PDF
在心脏直视手术下儿童Koch三角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令东 郑司亮 周聊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3期207-209,共3页
观测儿童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的大小及其变化,指导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法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19例。术中直视测量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计算Koch三角各径线与身高、体重、体表面... 观测儿童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的大小及其变化,指导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法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19例。术中直视测量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计算Koch三角各径线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超声所测心脏各心腔大小之间两变量间的关系。结果:Koch三角的高12.7±4.6mm、冠状窦口(CSO)下缘到三尖瓣(TV)隔瓣的最近距离6.3±2.5mm;Todaro腱长13.7±2.4mm、TV隔瓣长13.9±2.7mm、CSO上缘到Todaro腱的最近距离4.3±1.7mm、CSO直径6.8±1.7mm。Koch三角的大小、Koch三角的高、CSOTV的距离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呈相关关系;CSO直径、Todaro腱长、CSO到Todaro腱长度与上述因素无相关关系。结论:儿童Koch三角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成人的Koch三角存在明显大小差异,对儿童患者行慢径射频消融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射频消融术的风险效益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解剖学 KOCH三角 消融 射频电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 儿童
下载PDF
慢传导带传导阻滞作为心房扑动消融终点的意义(附Halo导管应用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润芬 陈适安 +6 位作者 戴庆泰 黄定九 王彬尧 陈颖敏 徐俊 毛家亮 孙庆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4期195-198,共4页
应用Halo导管标测技术,结合冠状静脉窦与希氏束电图识别心房扑动折返环的慢传导带,在下腔静脉口到三尖瓣环峡部作射频线性消融,并以慢传导带出现双向阻滞作为心房扑动消融成功的标志,治疗了1例I型心房扑动患者。随访1个月心... 应用Halo导管标测技术,结合冠状静脉窦与希氏束电图识别心房扑动折返环的慢传导带,在下腔静脉口到三尖瓣环峡部作射频线性消融,并以慢传导带出现双向阻滞作为心房扑动消融成功的标志,治疗了1例I型心房扑动患者。随访1个月心动过速未发。由于Halo导管能在右房内全面记录右房激动顺序,便于了解峡部的传导情况,在心房扑动消融中有助于明确其诱发与终止的机制,并为慢传导带传导阻滞作为成功消融终点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阻滞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心脏扑动
下载PDF
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继鸿 许原 +1 位作者 李学斌 周学继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 观察和总结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临床心电图的表现及特征。方法  8例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心电图特点的观察和总结 ,8例患者均... 目的 观察和总结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临床心电图的表现及特征。方法  8例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心电图特点的观察和总结 ,8例患者均进行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结果  8例患者心电图显示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特点 ,同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10 0 %伴有单次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房早 ;(2 )心动过速频率 10 0~ 15 0bpm ,相对较慢 ;(3) 8例患者房室结前传曲线圆滑而无中断现象。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结论 本文首次提出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是一种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概念 ,其具有较多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 ,注意这些特征对心电图及临床诊断能有较大的助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双径路 射频消融术 心动过速 心电图
下载PDF
慢旁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椿 陈明龙 +5 位作者 单其俊 邹建刚 曹克将 李文奇 杨兵 黄元铸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方法 :对 6例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和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结果 :6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为窄形QRS波 ,RP间期 >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 :右心室刺激时有与心动过速相同激动顺序的逆传性心房活动 ;心动过速的最短RP... 方法 :对 6例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和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结果 :6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为窄形QRS波 ,RP间期 >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 :右心室刺激时有与心动过速相同激动顺序的逆传性心房活动 ;心动过速的最短RP间期 >110ms;旁道的逆传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性质 ;心动过速时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可逆传到心房并使之提前激动并且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相同 ;6例患者中 ,旁道位于右后间隔 4例、左后间隔 1例、左后侧 1例 ;RFCA可成功阻断所有 6例患者的旁道 ,靶图的特点是VA提前而不融合。结论 :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旁道 射频消融 室上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特点
下载PDF
心房波形态在房室结双径路射频消融治疗中的意义探讨
16
作者 罗勇 吕湛 +3 位作者 陈丽 张俊 缪南东 邓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685-2687,共3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区“M型”房波在慢径路消融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消融方式。方法收集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慢快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36例,其中男103例,女133例,年龄15~68岁,平均(38.3±17.6)岁。术前... 目的探讨房室结区“M型”房波在慢径路消融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消融方式。方法收集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慢快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36例,其中男103例,女133例,年龄15~68岁,平均(38.3±17.6)岁。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方法组(C组)和房波形态标测组(A组)。C组共120例,采用从冠状窦口开始,寻找碎裂的、提前房波或慢径电位消融;A组共116例,采用影像定位后寻找“M型”房波后开始消融。手术由有丰富射频消融经验的医生担任,且固定为同一人,以排除不同人员因手术熟练程度的不同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结果两组共消融双径路236例,成功率为100%。术后复发11例,其中C组6例,A组5例,再次消融后全部成功。采用房波形态标测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消融时间,提高有效消融靶点,缩短X线曝光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影像定位结合在Koch三角直接标测“M型”房波的技术,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慢径路消融方法,可供临床电生理医生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渡 慢径路 形态 射频消融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小勇 潘伟 +5 位作者 马敏 尹淇 李绍龙 付娟娟 盖起明 光雪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对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住的6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慢快型AVNRT患者636例(典型AVNRT组),快慢型AVNRT...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对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住的6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慢快型AVNRT患者636例(典型AVNRT组),快慢型AVNRT患者16例和慢慢型AVNRT患者31例(不典型AVNRT组),所有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或心房起搏下接受慢径消融术.结果不典型AVNRT组和典型AVNRT组在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3±21)min vs(67±29)min和100%vs100%,P>0.05,不典型AVNRT组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为6.3%vs 1.4%,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典型AVNRT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
下载PDF
慢径消融治疗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远期疗效
18
作者 王乐信 孙同文 张彦周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r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病史和房室结双径路,但程序刺激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进行慢径射频消融治疗的远... 目的:探讨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r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病史和房室结双径路,但程序刺激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进行慢径射频消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在436例PSVT行慢径路消融治疗的患者中,49例程序刺激不能诱发AVNRT(A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且程序刺激可诱发AVNRT的患者49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快、慢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及慢径路消融后的远期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快、慢径路的电生理特性无明显差异;②所有患者均成功消除慢径路;③平均随访38.5±5个月,无一例PSVT复发。结论:对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和典型PSVT病史,但程序刺激不能诱发AVNRT发作的患者,慢经路消融具有肯定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慢径路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生理
下载PDF
寻找慢径最早心房出口射频消融治疗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9
作者 金华 郭继鸿 +5 位作者 许原 李学斌 刘肆仁 任凤学 陈冰 赵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探讨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7例快 慢型AVNRT患者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寻找慢径最早心房出口作为靶点行射频消融治疗。6例消融成功。与冠状静脉窦口 (CSp)相比 ,成功靶点A波提前程度平均为 9.8&#... 探讨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7例快 慢型AVNRT患者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寻找慢径最早心房出口作为靶点行射频消融治疗。6例消融成功。与冠状静脉窦口 (CSp)相比 ,成功靶点A波提前程度平均为 9.8± 1.3ms。手术时间 87± 2 4min ,X线曝光时间 2 7± 12min ,无并发症 ,随访无 1例复发。结论 :激动标测寻找最早心房出口点作为消融靶点 ,是射频消融治疗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出口 射频消融 AVNRT
下载PDF
下位法和后位法房室结改良成功部位心内电图比较
20
作者 李毅刚 张桂芹 +7 位作者 胡大一 丁燕生 马长生 王乐信 李宜富 朱国英 张钧华 汪丽蕙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我们对比了4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下位法(n=36)和后位法(n=14)慢径改良成功部位的心内电图。下位法比后位法A波较宽(P=0.01),交接区心律的出现率高(P=0.0068)。A波宽度≥60ms和交... 我们对比了4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下位法(n=36)和后位法(n=14)慢径改良成功部位的心内电图。下位法比后位法A波较宽(P=0.01),交接区心律的出现率高(P=0.0068)。A波宽度≥60ms和交接区心律出现在下位法消融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8%和3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和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 心动过速 心电图 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