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邻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保护区开口基坑支护实践
1
作者 吴亮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基坑北侧距离济南市在建城市轨道交通R2线特别保护区仅1.9 m,特别保护区内严禁支护结构进入,务必在该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支护桩和止水桩的布置,因此济南市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难以应用。基坑南侧为先开挖到底的居住地块基坑,因其邻近本基... 基坑北侧距离济南市在建城市轨道交通R2线特别保护区仅1.9 m,特别保护区内严禁支护结构进入,务必在该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支护桩和止水桩的布置,因此济南市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难以应用。基坑南侧为先开挖到底的居住地块基坑,因其邻近本基坑侧采用放坡支护,导致本基坑在南侧形成开口,难以满足支撑支点设置要求。通过在居住地块侧设置专门的支撑传力结构作为支座,在解决支撑支点设置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地下室的实际使用面积,使本基坑成为R2线特别保护区边首个采用钢管支撑的地下2层深基坑,在确保基坑本身安全的同时,满足了R2线的建设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特别保护区 基坑支护 钢管支撑 支撑传力结构
下载PDF
轨交站域建成环境评测研究的方向、指标与趋势
2
作者 吴亮 王远凤 +1 位作者 陆伟 邬方羽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
建成环境评测是轨交站域城市更新的前提,在新的实践和技术背景下,总结该领域的进展和趋势具有指导意义。从环境行为、指标评价两个方向归纳了轨交站域建成环境评测研究的创新发展与前沿;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的主要文献,探讨了轨交站域建... 建成环境评测是轨交站域城市更新的前提,在新的实践和技术背景下,总结该领域的进展和趋势具有指导意义。从环境行为、指标评价两个方向归纳了轨交站域建成环境评测研究的创新发展与前沿;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的主要文献,探讨了轨交站域建成环境评测指标演进的4个阶段及其特征;最后总结得出认知与评价角度的多元化拓展、评测指标的人本导向与适应性、学科交叉与评测方法的综合化三个方面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轨交站域 评价模型 指标 体系 研究趋势
下载PDF
软土地区轨道交通桥梁下方灌注桩小净距施工影响
3
作者 朱兆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7,163,共7页
[目的]我国沿海软土地区灌注桩与运营轨道交通桥梁、桥墩间小净距的施工影响正成为制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又一瓶颈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小净距钻孔灌注桩施工对周围地层和桥墩的变形影响。[方法]以浙江某城市道路桩板结构形式下... [目的]我国沿海软土地区灌注桩与运营轨道交通桥梁、桥墩间小净距的施工影响正成为制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又一瓶颈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小净距钻孔灌注桩施工对周围地层和桥墩的变形影响。[方法]以浙江某城市道路桩板结构形式下穿轨道交通桥梁在建工程为例,通过设计土体侧向变形监测试验和搭建既有桥梁、桥墩的位移智能监测系统,分析了深厚软土区地层与测斜孔的协同变形特性,以及钻孔灌注桩施工对周围地层及桥墩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及结论]为使测斜孔与地层具有较好的协同变形,软土区测斜孔施工后应稳定停留6 d;淤泥层对施工加载、卸载过程的敏感性较高,由施工引发的软土地层变形量最大;在施工条件下,桥墩3个方向的变形幅值约为未施工的2~3倍;成孔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工序对桥墩深度方向的扰动影响较显著,因此已运营轨道交通桥梁下部施工的监测重点应为竖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软土地区 灌注桩小净距施工
下载PDF
空地一体遥感技术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巡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8-181,186,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安全保护区巡查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区域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空地一体的遥感综合监测体系,在巡查工作中引入航空摄影测量、低空无人机监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安全保护区巡查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区域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空地一体的遥感综合监测体系,在巡查工作中引入航空摄影测量、低空无人机监测、车载全景扫描、定点实时监控等多种遥感监测技术及DSM差分计算、深度学习智能识别等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并以上海为例开展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可行性,对建立全覆盖、高频次、智能化的巡查模式有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安全保护区巡查 空地一体 多源遥感监测 数据智能处理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对容积率影响的定量分析——以东京为例
5
作者 李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4,共8页
以东京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容积率影响的定量关系,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提供指导依据。选取区位、建筑类型、到车站距离、地价作为影响地块容积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带交互项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以东京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容积率影响的定量关系,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提供指导依据。选取区位、建筑类型、到车站距离、地价作为影响地块容积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带交互项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值检验结果表明带交互项模型更适用。研究显示“到车站距离”对商业建筑容积率的影响大于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核心区”与“到车站距离”间交互影响程度最大,居住建筑“市区”与“到车站距离”间交互影响程度大于郊区。研究结果为调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站区商业建筑物布局,优化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建筑物容积率及调控城市市区与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居住建筑物差异化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土地利用 容积率 区位
下载PDF
轨道交通促进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洪小春 孙王虎 张建新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促进下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通用策略;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通过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侧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并使用空间句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为类似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中心区 地下公共空间 精细化城市设计 南京新街口
下载PDF
沪苏城市轨道交通票务互联互通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海亭 付保明 +1 位作者 金立艳 张宁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为推动上海和苏州两市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其建设的业务需求、现存难点及实施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梳理上海市与苏州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票务系统互联互通的业务需求。然后从密钥体系、票卡结构以... 为推动上海和苏州两市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其建设的业务需求、现存难点及实施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梳理上海市与苏州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票务系统互联互通的业务需求。然后从密钥体系、票卡结构以及软件接口3方面详细探讨票务系统互联互通的难点和挑战。最后,综合考虑这些需求和难点后,从二维码车票互通、换乘客流组织以及票务处理3个方面提出沪苏城市轨道交通票务互联互通的解决思路及相关方案,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畅通的出行体验。可有效推动沪苏城市间票务系统“互联互通”格局的建立,同时为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互联互通设计与实施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票务系统 互联互通 沪苏都市圈
下载PDF
多网融合背景下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规划方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建设以支撑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市域(郊)铁路是“多网融合”中的重要联动纽带。为实现市域(郊)铁路的合理科学建设发展,其线网规划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规划...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建设以支撑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市域(郊)铁路是“多网融合”中的重要联动纽带。为实现市域(郊)铁路的合理科学建设发展,其线网规划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规划科学评估方法,以期为都市圈市(域)郊线网及整体轨道交通网络融合建设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多网融合程度、都市圈支撑强度、运营服务能力、方案实施可能四个角度建立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信息熵权法和AHP组合赋权法的TOPSIS方法实现规划方案的量化综合评价分析。以福州都市圈核心区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铁路利用程度较高的规划方案最优,最优方案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铁路运能,实现都市圈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较好融合都市圈各层次轨道交通,更好地服务于都市圈旅客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网融合 都市圈 市域(郊)铁路 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组合赋权法 TOPSIS综合评价
下载PDF
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超 蔡燕飞 +2 位作者 戴继锋 孙永海 闫铭 《交通与港航》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当前国家对于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要求以及产业、人口的集聚化发展趋势,轨道是支撑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依托。该文通过梳理现状国内主要都市圈轨道建设与运营存在的实际问题,剖析制约我国都市圈轨道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都市圈轨道制... 基于当前国家对于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要求以及产业、人口的集聚化发展趋势,轨道是支撑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依托。该文通过梳理现状国内主要都市圈轨道建设与运营存在的实际问题,剖析制约我国都市圈轨道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都市圈轨道制式、建设时序、站点开发、接驳模式、体制机制、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为我国都市圈轨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轨道交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ATC车辆基地咽喉区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黄宗志 肖雅玲 柏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车辆基地发车能力逐渐成为提高早高峰正线运营水平的瓶颈,部分城市开始探索建设自动化列车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车辆基地,针对ATC车辆基地收发车能力计算复杂,现有收发车能力计算方法难以应用的弊端,研究了ATC车辆基地咽... 车辆基地发车能力逐渐成为提高早高峰正线运营水平的瓶颈,部分城市开始探索建设自动化列车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车辆基地,针对ATC车辆基地收发车能力计算复杂,现有收发车能力计算方法难以应用的弊端,研究了ATC车辆基地咽喉区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首先,在ATC灭灯模式下,通过比较得到不同列车发车顺序下的最小列车总发车时间;其次,计算得到ATC车辆基地的最大咽喉区通过能力;最后以广州萝岗车辆基地为案例,进行ATC灭灯模式下咽喉区通过能力计算模型有效性的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TC灭灯模式、ATC点灯模式、列调结合模式和列车进路模式下咽喉区通过能力分别为28、17、13、11列/h;ATC灭灯模式较其他3种模式有更大的发车能力,能更好地满足早高峰正线的运营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车辆基地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 咽喉区通过能力 发车顺序 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基于双碳目标的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昭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8,共8页
为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对碳排放的影响,将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划分为建设和运营2个阶段的碳排放。基于都市圈轨道交通碳排放特点,系统梳理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碳排放构成,分析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对全生... 为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对碳排放的影响,将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划分为建设和运营2个阶段的碳排放。基于都市圈轨道交通碳排放特点,系统梳理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碳排放构成,分析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在传统规划技术路线基础上,基于双碳目标对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在规划目标及指标中增加能耗及碳排放指标,在规划技术路线中增加碳排放预测、绿色装备、智慧能源、绿色机制等相关内容;建立了涵盖都市圈轨道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并以西安都市圈富平—机场市域(郊)铁路作为案例,从建设投资、客流效益、建设阶段碳排放、运营阶段碳排放等方面对轨道工程方案进行了比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都市圈 轨道交通规划 碳排放预测模型 规划技术体系
下载PDF
广州主城区轨交站域活力时空分异与分类优化探讨
12
作者 高富丽 王成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基于GIS平台结合百度热力图工作日和休息日全时段数据,深度解析广州主城区164个地铁站域活力时空分布,并基于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划分6种站点类型,分类解析及探讨优化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时间维度:工作日站域活力集聚比休息日早... 基于GIS平台结合百度热力图工作日和休息日全时段数据,深度解析广州主城区164个地铁站域活力时空分布,并基于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划分6种站点类型,分类解析及探讨优化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时间维度:工作日站域活力集聚比休息日早,整体持续时间长;空间维度:工作日和休息日热力空间分布整体无显著差异,呈“从中心向外围逐步衰减”圈层结构。(2)以“平均活力值”和“活力离散系数”双重指标将164个站点分为6种类型,其中“高活力-低离散型”站点占51.8%。(3)不同类型站点活力变化差异显著,低活力站点开发强度低、高离散站点用地不均衡现象严重,建议根据6类站点不同活力特征进行精细化空间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热力图 轨交站域 平均活力值 活力离散系数 广州主城区
下载PDF
轨道交通数字化规划研究——片区用地分析与车站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岩辉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实现站城一体化、交通设施紧密衔接、车站出入口与用地高效融合、片区开发效益提升的目标,文章在阐述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片区耦合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分析及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指导轨道交通车站设置、片区开... 为实现站城一体化、交通设施紧密衔接、车站出入口与用地高效融合、片区开发效益提升的目标,文章在阐述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片区耦合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分析及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指导轨道交通车站设置、片区开发、交通一体化衔接布局的研究思路;然后以厦门市为例,应用数据分析方法及空间模型,开展基于多源数据的车站功能分析、片区道路网络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数字化分析方法可为轨道交通线站位选择、客流模型校核及片区交通一体化衔接布局提供量化依据,有助于提升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水平、促进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规划 数字化 片区用地分析 车站功能 站城融合 交通接驳
下载PDF
列车车载轨行区障碍物主动检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14
作者 杨秀英 吴鸣晢 +4 位作者 施裕斌 李云 徐健 刘德伟 徐建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7-320,325,共5页
[目的]为解决现有被动式检测方法在检测轨行区侵限障碍物时的滞后性问题,给列车制动预留更多的反应时间,降低列车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后果,需研究列车车载轨行区障碍物主动式探测技术。[方法]通过多种传感器、多检测子任务组合同多个列... [目的]为解决现有被动式检测方法在检测轨行区侵限障碍物时的滞后性问题,给列车制动预留更多的反应时间,降低列车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后果,需研究列车车载轨行区障碍物主动式探测技术。[方法]通过多种传感器、多检测子任务组合同多个列车信号系统单元的联合,提出了一种主动检测轨行区是否有侵限障碍物的列车车载系统,并在平直轨行区内采用该系统对不同障碍物进行了试验,得到不同障碍物的有效识别距离。[结果及结论]该障碍物系统可为列车提供自主感知能力,在前方轨行区出现侵限障碍物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息或实施列车制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轨行区 障碍物检测 主动检测 列车制动
下载PDF
首尔都市区轨道交通演进特征及启示
15
作者 周娜 王超深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2,20,共6页
[目的]深入掌握国外发达都市区轨道交通演进历程,有利于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建构科学的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安排合理的建设时序。首尔都市区与我国超大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发展基础有更强的类似性,更值得深入研究。[方法]采用案例比较... [目的]深入掌握国外发达都市区轨道交通演进历程,有利于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建构科学的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安排合理的建设时序。首尔都市区与我国超大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发展基础有更强的类似性,更值得深入研究。[方法]采用案例比较与演绎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首尔都市区人口与土地空间演进历程特征,分别研究了地铁、都市快轨、准高速通勤快线等的供给特征。[结果及结论]首尔都市区轨道供给存在普遍性规律,也有其独特性。我国超大城市都市快轨供给不具备首尔都市区的历史条件,且受空间形态影响,因此其里程占比应远小于首尔都市区的;站间距指标对实现都市快轨预定职能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都市区 土地空间 都市快轨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域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协调关系评价
16
作者 张汝华 杨琦琳 +2 位作者 陈文豪 陈雷钰 赵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为探究轨道新线开通前后站域空间要素集聚演变规律,构建轨道站域要素集聚指标集,建立集聚指标与影响因素协调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多源数据建立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业态、人口、用地的空间集聚指标,探究轨道交通建成前后集聚指数的时空演变... 为探究轨道新线开通前后站域空间要素集聚演变规律,构建轨道站域要素集聚指标集,建立集聚指标与影响因素协调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多源数据建立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业态、人口、用地的空间集聚指标,探究轨道交通建成前后集聚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然后,构建集聚指数与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促使空间要素集聚的最大驱动力.最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建立轨道交通站域交通条件与集聚指标的协调关系评价体系,提出处于不同协调度等级的站域协调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线路开通能够促使各要素向中心圈层集聚,但对中心区站点的空间要素集聚影响有限,城市边缘区域的站域空间集聚指数提升明显;交通条件是站域空间集聚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交通条件与空间集聚的整体协调发展指数较高,但位于城市边缘的站域交通投入冗余、产出不足,需提升站域居住及商业建设规模,使站域空间集聚与交通条件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域 集聚效应 逐步回归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法 协调关系评价
下载PDF
都市圈轨道交通分区票制适应性研究
17
作者 李晓玉 张森 +2 位作者 吕利民 苏跃江 谭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6-310,316,共6页
[目的]分区票制在欧洲轨道交通系统中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但在我国诸多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尚未有实践。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轨道上都市圈的加速形成,需对分区票制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分区票制在我国城市及都市圈轨道... [目的]分区票制在欧洲轨道交通系统中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但在我国诸多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尚未有实践。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轨道上都市圈的加速形成,需对分区票制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分区票制在我国城市及都市圈轨道交通的适应性进行深入探讨。[方法]经调研国外城市分区票制票价的应用案例,总结分区票制实践特点,以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为例,提出分区票制票价方案设想,并以计程票制票价为参照,从分区方案划定、计价路径设定、票价规则制定、票价公平性及票务保障能力等方面,综合探讨分区票制在我国城市及都市圈轨道交通的适应性。[结果及结论]探讨研究的结果表明,都市圈轨道交通实施分区票制,可鼓励区内多次无缝换乘,有利于都市圈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的一体化发展,但在分区边缘的设定、票价规则(基础票价及跨区票价)的制定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且分区票制对区域的土地利用形态存在要求,并可能降低企业票款的保障能力、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计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轨道交通 分区票制 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大众点评数据的轨交站域商业业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天津市营口道站域为例
18
作者 宫同伟 马秀秀 +1 位作者 王天 张秀芹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89-397,共9页
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商业作为轨交站域的重要组成要素,优化其空间分布对轨交站域的有机更新有着重要意义.以天津市营口道站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大众点评数据,应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聚集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 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商业作为轨交站域的重要组成要素,优化其空间分布对轨交站域的有机更新有着重要意义.以天津市营口道站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大众点评数据,应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聚集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从水平和垂直层面双维度对商业业态空间分布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水平层面,商业整体呈现“双轴一核多节点”的空间形态和多业态并存的类型特征;各类业态均主要集聚在站域核心圈层且餐饮服务集聚程度大于其他业态.垂直层面,商业整体呈现以“地面层区”聚集为主的空间形态;地下浅层区商业业态分布数量最少,主要以餐饮服务为主,沿南京路和滨江道分布;地面层区商业业态分布数量最多,以餐饮服务为主,空间分布相对均匀;中间层区和高层区分别以购物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商业热点分布主要集中在站域核心圈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交站域 商业业态 空间特征 营口道站域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地铁站域更新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拓展模型实证
19
作者 周珂慧 张哲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地铁站域更新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实施性高,是优化存量空间的重要手段。面向增量开发的TOD模式更为强调经济效益,较难完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更新的多维价值导向,亟待探索更为适配的更新模式与策略。基于“节点—场所”的模型拓展,构建... 地铁站域更新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实施性高,是优化存量空间的重要手段。面向增量开发的TOD模式更为强调经济效益,较难完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更新的多维价值导向,亟待探索更为适配的更新模式与策略。基于“节点—场所”的模型拓展,构建“耦合度—协调度—潜力值”三维更新框架,评估苏州1—5号线154个站点综合更新效能水平,并提出策略:站域分级,引导不同等级站域空间的综合更新方向;时序分段,筛选综合效能高值站域优先更新,制定“一站一策”导则;新老分区,历史城区内及历史要素密集区的站域需前置历史文化保护线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规建分类,加强与城市更新规划、TOD专项规划等衔接,探索苏州在名城保护新阶段的城市更新新试点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空间 “节点-场所”模型 TOD 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20
作者 邢智馨 《江西建材》 2024年第2期272-273,288,共3页
文中针对桩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从勘察、设计和设备准备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在钻孔施工阶段,精确定位测量后,对钻进参数进行适应性控制;在内护筒施工阶段,振动固定内护筒... 文中针对桩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内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从勘察、设计和设备准备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在钻孔施工阶段,精确定位测量后,对钻进参数进行适应性控制;在内护筒施工阶段,振动固定内护筒后灌注混凝土。结果显示,15.0 m处的沉降幅度控制在10.0 mm范围内,60.0 m处沉降幅度稳定在5.0 mm以下,105.0 m处的沉降幅度可忽略不计。该技术有效保障了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 桩基础施工 钻孔施工 钻进参数 内护筒施工 振动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